A. 中國哪些民族過年
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已狼為圖騰,天葬。
2、回族
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苗族
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
5、傈僳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
6、藏族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分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9、高山族
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2、阿昌族
主要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13、怒族
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
14、鄂溫克族
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
15、鄂倫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
16、赫哲族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7、門巴族
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8、白族
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3、東鄉族
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 水牛王」
25、獨龍族
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26、俄羅斯族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27、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29、基諾族
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歷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歷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30、京族
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
31、景頗族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3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33、拉祜族
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吃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說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
34、黎族
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農歷的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
35、珞巴族
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習慣。
36、滿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37、毛南族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歷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38、仫佬族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
39、普米族
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40、羌族
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41、撒拉族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1)中國有哪些族過春節擴展閱讀:
各民族人口數量: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了寬於漢族的生育政策。
為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素質,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國家有關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的精神,制定了該地區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政策,但其政策寬於漢族的生育政策。這使得少數民族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全國五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中國少數民族:1953年7月1日為3532萬人,1964年7月1日為4000萬人,1982年7月1日為6724萬人,1990年7月1日為9120萬人,2000年11月1日為10643萬人。
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12.9533億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91.59%。
少數民族10643萬佔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56個民族
B. 過春節的主要少數民族有哪些

居住在中國台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全家老紗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園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後帶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C. 哪些民族過春節
56個民族的特有的節日如下:
1、阿昌族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
會街節 農歷九月初十
潑水節 農歷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 農歷七月初一
嘗新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
2、白族
三月街 農歷三月十五日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漁潭會 農歷八月十五日
3、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4、布郎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潑火節 農歷二月十九日
5、布依族
六月六 農歷六月初六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
6、壯族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四日
7、朝鮮族
元日 農歷正月初一
上元節 農歷正月初五
寒食節 農歷四月初五
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
8、哈尼族
十月節 農歷十月初一
六月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9、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10、藏族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藏歷年 藏歷正月初一
望果節 藏歷八月間
雪頓節 藏歷七月一日
11、赫哲族
赫哲年 農歷正月初一
12、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13、基諾族
打鐵節 農歷一月
火把節 農歷六月
14、京族
哈節 農歷六月初十
15、德昂族
潑水節 農歷四月十五日
16、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17、侗族
蘆笙節 農歷六月至九月
侗年 農歷十一月十九日
鬥牛節 農歷二月
吃新節 農歷六月至七月
18、獨龍族
卡崔哇 農歷十月中下旬
19、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歷三、四月
20、鄂倫春族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21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歷五月二十二日
21、高山族
新年祭 農歷十二月
22、仡佬族
燈桿節 農歷正月初一
仡佬節 農歷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歷六、七月
23、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24、黎族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25、傈僳族
收獲節 農歷九月
澡塘節 農歷正月初三
過年節 農歷正月初一
刀桿節 農歷二月初八
26、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歷二月
隆德節 藏歷四月
27、滿族
頒金節 陰歷十一月十三日
廟會 農歷四月
28、景頗族
目腦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
29、柯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諾勞孜 農歷正月初一
30、達斡爾族
春節(阿涅) 農歷正月初一
31、傣族
潑水節 傣歷六月六日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32、苗族
龍船節 農歷五月二十四日
吃新節 農歷六月初六
趕秋節 農歷九月
33、仫佬族
依飯節 農歷十月
後生節 農歷正月或七月
34、納西族
正月農具會 農歷正月二十日
三月龍王廟會 農歷三月十五日
七月騾馬會 農歷七月十五日
35、怒族
鮮花節 農歷三月十五日
36、普米族
大過年 農歷正月初七
大十五節 農歷十二月十五日
嘗新節 農歷九月
轉山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
37、土家族
過趕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
祈禳節 農歷正月初三
牛王會 農歷八月初八
擂台會 農歷二月初二
38、土族
火神節 農歷正月二十九日
端陽 農歷五月初五
39、佤族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播種節 農歷三月十五日
新米節 農歷七、八月
40、維吾爾族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努魯斯節 伊斯蘭教歷八月十四日
41、烏孜別克族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42、錫伯族
春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43、毛南族
廟節 農歷五月
南瓜節 農歷九月初九
44、蒙古族
蒙古族新年 農歷正月初一
那達慕大會 農歷七~八月
45、苗族
苗年節 農歷十月初五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
46、門巴族
藏歷年 藏歷正月初一
望果節 藏歷八月間
47、羌族
羌族大年 農歷正月初一
青苗會 農歷三月十二日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日
48、撒拉族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49、畲族
分龍節 農歷五月十五日
50、水族
借額節 農歷九月
卯節 農歷五、六月
51、塔吉克族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迄脫迄迪爾愛脫節 農歷三月間
52、塔塔爾族
肉孜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53、瑤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盤王節 農歷十月十六日
嘗新節 農歷八、九月
54、彝族
歌節 農歷三月初三
二月八 農歷二月初八
55、裕固族
送年節 農歷三月初七
春節 農歷正月初五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56、漢族
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春節(正月初一)
元宵節(正月十五)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D. 哪些少數民族也過春節
過春節的少數民族有,藏族、彝族、蒙古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等等。但是不同的民族對於春節的慶祝方式有一定不同。
E. 各民族春節習俗
1、壯族
(1)除夕,家家殺雞宰鴨,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燒肉等。除夕的米飯要蒸得很多,象徵富裕。粽子是壯族春節必不可少的。
(2)壯族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品,特大粽子,重達一二十斤,味香堪稱一絕。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節期間要舉行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等文體活動。

2、藏族
(1)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
(2)藏歷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葯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歷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開犁禮。
(3)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紅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彩緞,緞子上綴滿貝殼和松石,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
3、拉祜族
(1)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過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過小年。
(2)臘月三十晚上要殺豬、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對大的粑粑,象徵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歲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