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的汽車為什麼質量不如國外的好
其實,我國汽車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內因造成的,由於我國的汽車工業底子薄技術積累少,加上以往閉關鎖國政策,和不重視民生技術的國策導向,以及國家高積累工業政策的引導,使得80年代以前,中國生產的低質量汽車的售價一般達到普通人工資(17-52元/月)的500-1500倍(當時1.5人民幣=1美元)。在此基礎上,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可以進口一些國外的汽車後,為了不對國內汽車造成很大的沖擊,國家對進口汽車徵收了300%以上的巨額關稅,使得在國外較便宜的車型,在國內也可以買到一個天價,說起來當時的稅收還是國家掙了。但如此以來,就為後面的汽車定價奠定了一個不好的基礎。
隨著國外汽車廠商在國外設廠直接生產汽車,同一個車型,直接進口和國內生產的價格不可能差距好幾倍,一般也就差20-40%,因此合資廠商就按照各個車型進口價格降低20-30%的比例,對其在國內生產的汽車進行了定價。
明眼人看到這里就已經明白了,合資廠商通過在國內生產避免了向國家繳納巨額的進口關稅,但是其汽車的定價卻同那些徵收了巨額關稅的直接進口汽車看齊(稍微低一些),也就是國家應徵收的關稅變成了國外廠商的所得,使得其產生了巨額的利潤,汽車質量不如國外進口的,但售價卻超過在原產國的售價,加上中國的低工資等,使得其利潤飛速增長。德國大眾的中國利潤已經成為其全球利潤的最大來源就是一個明證。中國老百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一切的初衷,卻是為了保護中國的汽車工業,可現實呢?中國的汽車工業比80年代強了?還是弱了?上海牌汽車?沒了;紅旗牌汽車?殘了;解放牌汽車?散了;東風牌汽車?陽痿了;出現了什麼呢?吉利、奇瑞、比亞迪、力帆,這些新的品牌也許才是中國汽車的希望吧,可惜是汽車質量不敢恭維,發動機技術依賴國外合作設計,算了,不說了。
要想國外的汽車品牌降價,只有降低汽車的關稅和其他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而國家如果要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其前提必須是國內的汽車工業能夠承受得起質優價廉的國外原裝進口車的沖擊,否則國家是不會放開市場的。
也就是說,國外產品(包括合資)在國內的汽車高價格的起源是由於國內自主汽車不行而造成的!否則,任由國外汽車按照其國內或美國市場的價格在中國出售,中國的汽車工業恐怕會徹底消失。與其說,我們在花高價買國外品牌的汽車,不如說我們實際上在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落後買單。
事實已經證明,並將在其他國家不斷被證明:造CPU、造汽車、造飛機、造高質量民生產品的難度要遠遠大於造原子彈和導彈,因此能夠造出原子彈和導彈的國家很多很多,但能夠造出CPU、飛機、高質量汽車的國家卻不多,中國應當奮起趕上,而不是沾沾自喜於過去能夠造出原子彈和導彈,而是應當在原子彈和導彈的保護下,不斷發展新的技術,開拓新的未來,不能把民生技術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了。這里說的技術不是國外已經有的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學習,而是創新!!當中國能夠在世界上第一個造出可飛躍太陽系的飛船,第一個造出不用傳統能源的汽車,第一個生產出可完全模擬人腦的智能機器人,第一個可以從月球上獲取能源,使諾貝爾獎成為中國人包攬的世界性國內大獎時,我們就會知道現在的我們有多麼的膚淺。
B. 有些人認為國產汽車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國產汽車品牌的起步時間要比絕大多數的合資汽車以及進口汽車的起步時間要短很多,無論是從品牌的知名度來說還是從造車技術的沉澱來說,國產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如合資汽車以及進口汽車的。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當中,我國的汽車市場份額主要是由合資汽車和進口汽車所佔領,以至於人們對合資汽車以及進口汽車的接觸以及認知要更加多一點,自然而然就有很多人認為國產汽車並不好。
我國的國產汽車發展非常的迅速,我相信國產汽車在以後能夠開辟出一片新天地,讓全國的用戶都相信國產汽車的實力。
C. 國產汽車做不好的原因都有哪些
我國汽車產業相對於歐美國家來說起步比較晚,建國以後才開始籌劃自己的汽車產業,一直到1953年第一汽車製造廠才破土動工,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建設自己的汽車廠,那個時候只生產大型農用汽車,對於轎車領域來說我們國家還是空白的,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更沒有配套設施和零配件生產廠家,我們能夠從那樣的環境走過來可見我們老一輩汽車人付出了多大的心血與汗水。
第二、國產汽車設計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很多國產汽車都是喜歡跟風而不去設計自己的特點,比如外形模仿歐美豪車、配置模仿日系車、地盤模仿德系車這樣出來的車就是四不像,雖然質量上沒有大的缺陷可是沒有自己的特色,這樣讓人覺得不那麼好,從心裡就不看好國產車了。
D. 為什麼都說國產車不好那方面不好
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我覺得國產車還是有一些問題的,第一個要講的就是發動機的問題,其實很多國產車的發動機到現今為止依然使用來自東安三菱的4A91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可謂是給我們的國產車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說現在有很多自主品牌的車型,比如說吉利或者是長城,研發出了屬於自己自主設計的發動機,但是拆開內部結構你依然還是能夠發現三菱發動機的影子。雖然說如今國產的發動機相比於合資品牌發動機的噪音和震動震動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國產發動機的油耗的表現就差太遠了,比如說吉利的那一台1.8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很多網友都說它的市區油耗可以輕松的達到15升左右,這對於合資發動機來說是很難以忍受的,一般來說2.0t的發動機,即使是比較高性能版本的寶馬520的2.0t發動機,它的油耗基本上也都可以維持在10升左右,這也顯示出了國產發動機和合資品牌發動機的差別。
國產車的底盤質感相比合資車我覺得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在很多合資車裡面即使不放置吸音棉或者是隔音棉的材料它的行駛噪音表現依然是要比那些堆砌了很多隔音材料的國產車要好一些。特別是在經過一些起伏比較大的路面,或者是一些非鋪裝路面的時候,這種感受是十分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