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聯想中國怎麼發展的

聯想中國怎麼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2-12-27 05:25:47

『壹』 聯想發展歷程

1984年。

聯想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出資20萬,11名科研人員創辦。

1985年。

聯想推出第一款具有聯想功能的漢卡產品聯想式漢卡,並於3年後榮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3年。

聯想推出中國第一台"586"個人電腦。

1994年。

聯想就已經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1995年。

聯想也已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

1996年。

聯想筆記本問世。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

聯想的電腦銷量就一直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

其業務也拓展到了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板、手機、一體機電腦等領域。

2003年。

聯想啟用集團新標識「Lenovo」正式進軍海外。

2005年。

聯想更是一舉收購IBM PC業務,成為中國企業可圈可點的一個里程碑。

2008年。

聯想首次上榜《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第499位。

2010年。

聯想宣布啟動移動互聯戰略,並推出樂Phone、Skylight、ideapad U160等移動互聯終端。

2011年。

聯想在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向全球首次推出了平板電腦樂Pad。

2013年。

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

2014年。

聯想除PC主業務之外,又成立了移動業務、企業級業務、雲服務業務3個相對獨立的業務集團。

半年後。

聯想斥資23億美元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

2018年。

聯想以14.8億歐元的價格收購盧森堡國際銀行89.936%的股份,至此Lenovo在聯想控股中資產佔比從54%降至33%。

2019年。

聯想同時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212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16位、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第89位、人民日報發布的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榜第16位。

與此同時。

聯想成立35周年之際。

年收入已經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

更是在180個市場開展業務,擁有5.7萬名員工。

2020年。

聯想同時名列「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榜」第390位、「2020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第41位,「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681位,「中國裝備製造業100強」第9位、「2020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第63位、「2020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224位。

2021年1月12日。

聯想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公告計劃登陸科創板。

5月27日。

聯想全年整體營業額達到新高4226億,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第443位。

9月30日。

上交所官網顯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CDR),且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10月8日。

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的審核狀態就已變更為終止。

『貳』 新聯想的發展戰略!

分類: 電腦/網路 >> 硬體
問題描述:

新聯想的發展戰略!

希望列出幾項和聯想以前的戰略比較

解析:

七大戰略路線!

為了從產品和服務兩個維度上、以六大業務群組更好地滿足兩類四種客戶的不同需求,我們在能力建設、業務發展、競爭地域三個方面制定了七大戰略路線。

在能力建設方面,我們制定了三條戰略路線:

戰略路線一:以公司戰略和業務群的需求為導向,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前瞻性的產品規劃能力、研發能力及研發管理體系。

戰略路線二:貫徹人才意識,建立科學、系統的人力資源體系,並優化聯想文化,使之更具包容性。

戰略路線三:在公司層面建立競爭力保障體系,並使該體系能被各業務群所繼承和發展。

在業務發展方面,我們制定了三條戰略路線:

戰略路線四:系統性、前瞻性地把握並創造客戶需求,實施中強調公司整體地、協同地滿足客戶的體驗 。

戰略路線五:以產品帶動服務,以服務開拓市場、實現增值,充分利用協同效應發展新興業務,尤其要順利地拓展到服務領域。

戰略路線六:積極採用合作、聯盟、參股、合資和並購的方式加快業務發展速度。

在競爭地域方面,我們制定了一條戰略路線:

戰略路線七:三年內主要立足中國市場,並為國際市場的開拓作好准備。

『叄』 聯想的發展史

聯想集團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中國的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

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IBM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事業部;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

2014年10月,聯想集團宣布該公司已經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自2014年4月1日起, 聯想集團成立了四個新的、相對獨立的業務集團,分別是PC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雲服務業務集團。

管理團隊:

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聯想集團總裁:Gianfranco Lanci

Lanci領導所有大區、個人電腦業務集團和企業級業務集團,並負責這些業務的端到端業務管理,他同時還將繼續擔任聯想集團首席運營官的職務。

Lanci於2012年4月加入聯想集團,在個人電腦業務方面擁有30餘年工作經驗,曾在德州儀器公司和宏碁任領導職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聯想

『肆』 聯想公司是憑借什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話果然不錯,一代“民族之光”,居然差點晚節不保。

根據聯想第一季度的財務數據報告,這么大的一家公司,利潤率居然還不到0.5%。聯想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三、重貿易輕研發

當初喊著“振興科技 ”的口號,靠著中科院的20萬元經費,聯想一路崛起。可在嘗到賺錢的甜頭之後,柳傳志就忘記了“振興科技”的這回事,不研發科技不說,還靠著搬運、收購去發展和拓寬業務。

而華為,這個時候已經有了野心,而十年磨一劍的嚴謹和毅力,更是讓它擁有了和野心相匹配的實力。科技行業,最重要的,不就是核心技術嗎,沒了技術,其他的再多不也只是個空殼子嗎?

這就是華為和聯想的差別,也是企業家和生意人的差別。

『伍』 聯想電腦的發展歷史

1984年11月1日,20萬元,11人創立聯想,當時名稱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

1985年推出第一款具有聯想功能的漢卡產品聯想式漢卡,聯想這一品牌名稱由此而來。

1988年6月23日香港聯想開業,新技術發展公司與導遠公司和中國技術轉讓公司共同創辦香港聯想,採用英文名稱:Legend.第一次使用了聯想作為公司名稱。

1989年11月聯想集團公司成立,第一次在國內把聯想作為企業及集團名稱。

1990年推出聯想電腦,聯想開始生產及供應聯想品牌個人電腦。

1994年2月14日聯想股票在香港上市,聯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財經市場亮相。

1996年,聯想首次超越國外品牌,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市場第一,並持續6年穩居榜首。

1999年聯想電腦以8.5%的市場佔有率榮登亞太市場PC銷量榜首。

2001年4月1日,聯想集團實行資產重組、分拆上市。

2002年8月,聯想成功推出萬億次計算機,成為國內首台實測速度超過萬億次的高性能計算機。

2002年12月3日-7日,LEGEND WORLD 2002技術創新大會圓滿舉行,標志著聯想在產品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04年聯想集團將其英文名稱修改為Lenovo Group Limited,並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和IBM簽署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協議。

2005年8月10日,聯想集團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業績,期內實現純利3.57億港元,是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後,首次計入該業務的季度財務報告。

『陸』 聯想的發展史

聯想集團從成立起初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就始終處於一生二、二歸一的生存、發展態勢之中,所以筆者簡稱為柳氏基因「一二一」。

要知道「一二一」基因的由來必須先了解聯想的發展歷程。

聯想的前身是由中國科學院士院計算支柱研究所投資二十萬元成立的,成立日期大際為1984年10月或11月的某一天,公司名稱為:「中國科學院士院計算支柱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之初也就是倒騰些電子表、旱冰鞋、運動褲衩、電冰箱等,活生生就是個倒爺。

1985年後倪光南帶著他的「聯想式漢字系統」加盟公司,代理IBM微機及至代理AST微機,決定走AST之路,從此才真正開始了聯想電腦之路,從代理走到自主生產;

1988年柳傳志與香港導遠公司電腦系統有限公司和中國技術轉讓有限公司各投資30萬港元香港成立香港聯想公司,1989年公司正式把聯想兩個字給了自己,把原公司更名為「聯想集團公司」,因而就有了北京聯想和香港聯想之分。

此時聯想已經擁有香港北京兩個研究中心,三個生產基地,北京東北旺、深圳八卦嶺、香港柴灣;

1990年5月。

聯想將200台「聯想286」送到全國展覽會上,一炮打響,一個星期後進軍北京計算機交易會,一舉拿到1200餘萬元的訂單;

1994年2月14日聯想在香港掛牌上市;

1997年2月3日,聯想集團公司全體董事在北京聯想總部大樓505室召開會議,擬定決議如下:

--把北京聯想和香港聯想合並為中國聯想。

--具體做法是,把北京聯想業務的主要部分通過資產評估,以該部分資產購買香港聯想股票。

--整合後的北京聯想將成為香港聯想的絕對大股東,所佔股份由原來的42%上升為60%以上。

董事會將合並後的公司大權賦予柳傳志,他成為中國聯想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

2001年夏天開始,聯想集團因楊元慶和郭為而一分為二,分為「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聯想集團控 *** 司作為「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的母公司依然存在,其中擁有「聯想電腦」57%的股杈,神州數碼51的股權。

柳傳志和李勤分別擔任聯想控股的總裁和副總裁,以及「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的董事長。

聯想控股就是由1984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士院計算支柱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演變而來的,中間還曾更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

2004年12月8日,聯想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6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購IBM在全球的個人計算機業務,此外還將IBM個人計算機的5億美元的債務轉到自己名下。

聯想在一夜間成為世界第三大個人計算機廠商,擁有至少130億美元的年銷售收入和7.6%的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佔有率。

以上就是聯想發展簡史。

『柒』 聯想的前世與今生


說起來,聯想成立的時間,比華為還要早三年,是真正的中國計算機行業先驅。

1984年, 北京中關村坐著三個幾近崩潰的年輕人,因為,在不久前,中科院計算機所給他們的20萬創業啟動資金被騙了14萬。出師未捷錢先丟,這對於三人來說,不亞於晴空霹靂,可是,生性堅韌的他們不願就此放棄。至此,中關村街頭出現了三個沿街叫賣電子小物件的落魄青年,這三個人就是 柳傳志、王樹和、張祖祥。

誰能想到,中科院旗下新技術發展公司員工卻淪落到沿街叫賣電子小物件的地步。沿街叫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三人腦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這八個字「不能這樣沉淪下去」。

而當這個念頭產生時,三人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沖勁,也正是這個念頭,造就了後來風光無限的「聯想」。

念頭產生後,三個也開始思考,畢竟我們的力量,還不足以挽救公司的生命,我們還得尋找幫手!隨後三人一合計,目標一致的選擇了當時在國內赫赫有名的「倪光南」作為自己的幫手。

倪光南其人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時值抗戰,從小就聽父母講述逃難的經歷,他對「國弱被人欺」有著切膚之痛。倪光南從那時起就明白,國家應該富強起來,才不會被人欺負。

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績學從南京工學院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應邀到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工作,他當時在國外的年薪是國內工資的70倍。

然而僅僅兩年之後,他就毅然回國,並且自掏腰包,購買了足夠研製幾台漢字微機樣機的關鍵器材,帶回國內。他說: 「如果我不回來,我此後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製造有所幫助。」在倪光南的心中,有一個 科技 產業的興國夢。

柳傳志在1970年進入計算所,相對於默默無聞的柳傳志,倪光南是「明星科學家」,柳傳志對他欽佩不已。

但是,倪光南憑什麼答應我們,我們只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公司」王樹和如是說道。

是啊,那時的倪光南如日中天,並且還在一年前謝絕加拿大那邊的重金挽留,論實力地位,倪光南都不可能看上這家瀕危公司。在當時,縱觀全國,也只有倪光南一人掌握晶元核心技術,也正是因為此,倪光南被無數高 科技 企業所看中。不過,對於這些企業的好意,倪光南拒絕了,因為他從小就立志做一張屬於中國的「漢卡」。


就是這樣一位大神,拋棄加拿大優厚待遇,拒絕國內諸多大公司的邀請,如此特立獨行,那他,會選擇我們嗎?三人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這一個念頭。此時,他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幼稚,倪光南憑什麼來他們這座小廟。

就在王、張二人准備放棄之時,柳傳志開口了:當初籍籍無名的劉備都可以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為什麼我們要輕易放棄呢?

與王、張二人不同,柳傳志從小就生活在窮苦人家,生活的磨難給了他無窮的毅力,所以即使明知前路不可知,可他依舊不願放棄。因為對柳傳志來說,放棄意味著死亡,所以,只要有希望,他就回去爭取。

或許是柳傳志這一番話起了作用,也或許是王、張二人也不甘心就此放棄,所以,三人決定前往倪光南家中,開口嘗試一番。

倪光南為何到聯想工作

1984年,計算機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因為無法處理漢字,沒法推廣普及。怎麼辦?只能研發出具備漢字處理功能的「漢字處理產品」。倪光南自掏腰包從國外買回來的關鍵器材,起了大作用。

倪光南主持研發的第二項漢字處理的產品取得成功,技術轉讓給4家企業,一共生產了600台。在此基礎上,倪光南課題組將LX-80移植到PC,繼續推動聯想式漢卡的開發工作。

對於柳傳志拋出的橄欖枝,倪光南答應了,他相信柳傳志能很好地推廣他的科研成果。應邀出任公司的總工程師,倪光南提出了三個條件: 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訪,三不出席宴請。他想一門心思搞研發,不被外界所打擾。

本以為倪光南會提出什麼苛刻要求,卻不曾想如此簡單,所以三人也是欣然同意。

加入公司不到一年,倪光南憑借技術積累,成功打造了第一款使用於PC的「聯想式漢卡」,也正是得益於一代「聯想式漢卡」的誕生,這家瀕危公司成功走上正軌,轉危為安,同時為了紀念「聯想式漢卡」所帶來的改變,在1989年,這家公司正式改名為「聯想」。

一人一「漢卡」,續了三人創業夢,同時,也讓這個前途未卜的公司帶去未來。

在柳傳志三人沉浸於一代「聯想漢卡」所取得的成績時,倪光南卻並不樂觀,他說:目前一代漢卡使用的Z80晶元是來自美國的,我們還無法真正做到獨立研發,所以,聯想需清醒,只有做到真正的技術自主才有話語權!

因為一代漢卡取得的成績,三人對倪光南所言是畢恭畢敬,毅然同意了倪光南建議。

1988年,倪光南於香港組建了技術研發部門,成立一年後,技術研發部便在倪光南的指揮下,研發出第二代漢卡晶元,而且還是完全自主研發的中國晶元。

此時的聯想,憑借倪光南成立的技術研發部研發的產品,成功將公司營收提升至千萬水準。

在二代漢卡推出後,倪光南並未滿足。

1991年,倪光南團隊推出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列印機晶元,同時因為列印機晶元的先進性,聯想迎來當時列印機界巨頭惠普的青睞,最後還同惠普達成合作,始聯想的發展更加順利。

1993年,倪光南推出一個金融平台軟體。

1994年,倪光南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程式控制交換機。說起交換機就不得不提起華為,不少人都知道華為早期就是靠組裝交換機起家,然後逐漸走自研道路並且最終成長起來的企業。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當時,聯想推出的一個程式控制交換機所獲得的收益就已經超越華為一年的收入,而在技術層面,華為更是拍馬難及。所以,如果從公司 歷史 來看,華為是不如聯想的,但可惜,柳傳志把好牌打爛了。

在聯想的日子,倪光南幾乎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沒日沒夜的進行研發投入。但是,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深入,一個影響聯想發展的弊端卻漸漸凸顯出來。

新技術的研發沒有借鑒者,也沒有參考目標,所以註定一切都將是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註定要走很多彎路,而在這之中必定要耗費諸多資金。

倪光南團隊的每一次突破,都需要聯想支出大量資金,而最為關鍵的是,倪光南團隊並非一番風順,他們研發的東西不一定會受到市場青睞,如此前推出的:四型漢卡跟單扳機等就不受市場待見。

同時柳傳志還發現了一個訣竅,那就是「獲得市場並不一定要靠自主技術,只要客服滿意我們的方案,就可以了」

是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還是向市場收購?

於柳傳志來說,從小生長在窮苦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利益的到來以及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畢竟技術投入需要很多資金,而這些資金還不一定有回報。

於聯想來說,成立不到十年,公司積蓄也沒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足以支撐倪光南團隊的技術研發。

分歧

1995年6月30日,聯想集團的會議室內,倪光南和柳傳志分別坐在第一排的兩邊。聯想中層以上的幹部,200多人參加了這次會議。雖然大家都感覺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但是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議。

隨即,聯想董事會宣布: 解除倪光南總工程師和董事職務。

柳傳志起身發言,聲淚俱下。他表示: 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不會忘記科教興國——這樣一個大目標,而內心感到全心全意為了這樣一個大目標工作,永遠是最幸福的人。

被解除職務的倪光南院士坐在台下,鎮定自若。會議散場,倪光南和柳傳志各自默默離開。十年時間,他們從風雨同舟變成了背道而馳。


事情起因要從1993年說起,那年,倪光南率隊成立了「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立誓要做中國自己的CPU。

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是優先發展科學技術,還是緊跟市場先賺錢?倪光南和柳傳志關於發展方向的爭論,被當時的媒體稱為「技術派」與「市場派」的一次決斗。

倪光南堅定地認為,必須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搶占制高點。他計劃對標Intel,從晶元設計入手發展「中國芯」。

1994年,倪光南與復旦大學、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諾由聯想牽頭,組織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一起參與,制定一個國家投資計劃。但在最後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調一致的柳傳志第一次說了「不」。

柳傳志的理由是,晶元項目投入和風險巨大,不是聯想的實力可以支撐。倪光南是「技術至上,並不清楚整個市場是怎麼回事」。柳傳志的路徑是先利用成本優勢佔領市場,做大做強,再做技術開發。

科學家並不在乎失敗多少次,因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夠了。但是企業家不這么認為,因為一失足就可能成為千古恨。

兩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極度自信而又固執己見是他們的共同點,最終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開會,都成了兩人的「爭吵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大半年。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會議,倪光南被解除職務。

倪光南被解除職務後,其主持的理想ASIC晶元、程式控制交換機等項目被陸續終止。1996年的一次大會上,聯想從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貿」道路轉向「貿工技」。倪柳之爭,劃上句號。

但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國 科技 公司被美屢次制裁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忍不住去想像: 如果當時走倪光南的技術路線,今日的聯想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將會如何?

即便是在被解聘之後,倪光南院士還是向聯想呼籲「 請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牽連」,然而事與願違。

被免去總工程師職務的他,成了一個閑人,什麼工作也不需要做。1999年,聯想對外發布公告,正式解聘倪光南。

作為聯想的創始人之一,倪光南離開了工作15年的聯想,沒拿到半點股份。掃地出門,不過如此。他卻坦言:「自己終於解脫了,獲得了新生。」

2004年是聯想的巔峰,在這一年,聯想收購了IBM 的PC 業務,而聯想此舉,也算是開創了先河,因為在此前,只有外企收購中國企業的份,還從來沒有國企收購外企的先例。

也正是因為此事,人民網還發表了一篇-《聯想三代CEO的接力與演進》,文中,人民網高度贊揚聯想取得的成績。


也正是從這時起,聯想成為國人驕傲的品牌,而楊元慶則成為中國企業家的傑出代表。

然而事件後續的發展卻出乎大眾預料,在收購IBM 一年後,聯想就發布聲明,宣布將公司總部從北京遷到紐約。而這,也為後來的「美帝良心想」埋下伏筆。

而後,隨著5G投票事件被曝光後,聯想頭上的「美帝良心想」光環愈加奪目。

19年4月份,聯想2018年的財務報告出爐,18年全年聯想營收超過500億美元,為此聯想CEO楊元慶還意氣風發的向外界表示:這是聯想最好的時刻!


而在19年5月份,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中國高 科技 行業受到沖擊,系統、晶元慘遭制裁,全體國人同仇敵愾之際,楊元慶卻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趨勢,聯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統跟晶元。


同月,當媒體采訪CFO 黃偉明對於「美國增加中國企業關稅」問題的對策時,聯想高層黃偉明卻表示:聯想在全球設有製造基地,如果美國對中國增加關稅,聯想會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

聯想今日之局面,不僅僅是因為多元化和並購導致流動性變差。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業務層面不重視研發。在「做大」和「做強」之間,聯想選擇的是前者。

阿里的CTO,工程院院士王堅,對聯想有過一番尖銳的批評,「有一家公司大家很熟悉,叫聯想,它就在中關村,看起來我們的物理的距離很近,但實際上它們的距離比這個矽谷還要遠,我想差異就是聯想缺乏 科技 創新的動力」。

後來,楊元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反駁,「我覺得聯想從來不缺創新的動力,我們的創新源源不斷。」

事實如何?實際上,如果不是這次回科創板,很少有人會關注到聯想集團在研發上的投入這么少,約占收入的3%,和科創板格格不入。


另一個能體現研發在企業內部地位的是,薪酬。

截止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的銷售人員和研發人員分別為10963人和10216人,相差無幾。

21財年,聯想集團銷售人員工資及激勵費用為110.97億元,費用化部分的研發人員薪酬為59.75億元,考慮上資本化率,按照同等比例計算,研發人員的整體薪酬約為73億元。

簡單計算可知,聯想集團21財年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是101.2萬元,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為71.5萬元,比銷售人員低三成。

第二,是戰略搖擺導致管理混亂。

聯想的管理,不得不提的是手機業務的四次換帥。從劉軍到陳旭東、喬健再到常程、陳允明,行業發展的大好紅利,在換帥中消磨殆盡。

一個領導者一種風格,聯想手機的產品線也眾多,樂phone、樂檬、moto、zuk、VIBE,聯想使用過太多品牌,根本無法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認知,「聯想」的品牌優勢被淹沒。

頻繁換帥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媒體提到,聯想高層比較在乎短期效益,沒有長遠的計劃,如果在一年內沒有做出成績,就會被調離原來的崗位,盡管做出成績可能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第三,則是一些偶發事件。

一直以來,關於聯想產品國內外兩套定價的消息就活躍在各大網站上。盡管聯想稱有戰略層面的考慮、兩國環境的差異,還是引起了國內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在中美貿易戰中,中興華為被制裁,有媒體問聯想如何應對,楊元慶的回應被解讀為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不是一家中國公司。

後來,聯想的高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聯想可以、也完全有能力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避免關稅政策的影響。

容易引發歧義的話、事後不夠有力的回應,再加上5G投票事件,一樁樁事件反復讓聯想被動陷入輿情。

以上三個原因,歸根結底是在企業的文化上。

谷歌有句話,「企業文化可以把戰略當早飯吃掉」。自上而下的價值導向能讓戰略的執行更高效,部門間的溝通成本更低,整個企業的運轉效率更勝一籌。

聯想的價值觀從選擇「貿工技」這樣一條最容易走的路時就定下了。當然,在造不如買的年代,貿工技是遵從了 歷史 潮流的一個選擇。

收購IBM PC業務更是讓聯想堅定了這條路。

比如,自研的低端手機因運營商退補後表現不佳,聯想在重視用戶體驗、升級產品、改變傳統經銷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甚少,轉而採取並購高端手機的方式重振手機業務。

這樣的不冒險文化,讓聯想變得平庸。

結語

我無意去評價一家企業的好壞與得失,也無意去評價一個企業家的選擇,更無意於聯想近日陷入的輿論危機,公道自在人心。只是說起聯想, 免不了要長嘆一聲!這本來是可以成為一家高 科技 公司,成為一家和華為一樣的偉大公司,但它卻可能要被人們慢慢遺忘,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捌』 聯想集團的發展歷史

1984年,柳傳志帶領的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認識到了PC必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懷揣著20萬元人民幣(2.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以及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成功產品的堅定決心,這11名科研人員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年輕的公司命名為「聯想」(legend,英文含義為傳奇)。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聯想勇於創新,實現了許多重大技術突破,其中包括了研製成功可將英文操作系統翻譯成中文的聯想式漢卡,開發出可一鍵上網的個人電腦,並於2003年,推出完全創新的關聯應用技術,從而確立了聯想在3C時代的的重要地位。憑借這些技術領先的個人電腦產品,聯想登上了中國IT業的頂峰,自1997年起聯想連續八年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自1997年起,聯想一直蟬聯中國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佔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超過三成份額。
1994年,聯想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邁上發展的新台階。
2003年4月,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啟用集團新標識Lenovo,用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標識Legend,並在全球范圍內注冊。在國內,聯想將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標識;在海外則單獨使用英文標識。「Lenovo」是個混成詞,「Le」來自「Legend」。「novo」是一個假的拉丁語詞,從「新的(nova)」而來。
2004年,聯想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中的第一家中國企業,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獨家提供台式電腦、筆記本、伺服器、列印機等計算技術設備以及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
聯想在2005年5月完成對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收購,邁出了國際化最重要的一步,這兩家有著相同夢想的公司在聯想的名下攜起手來,這標志著新聯想的誕生。
截止到2013年,聯想集團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羅利市三角研究園總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和新加坡三處設立總部。
2014年1月23日下午聯想集團宣布,以23億美元收購IBM低端伺服器業務。雙方簽訂的協議顯示,此次收購價格包含20.7億美元現金和向IBM定向發行的1.82億股聯想集團股票。
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業500強排行榜,聯想集團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167.88億美元。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最新2012年度全球企業500強排行榜,聯想集團再次上榜,排名第370位,年收入295.744億美元,利潤4.73億美元。2013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聯想集團排名大幅提升,從2012年的第370名上升至第329名。聯想集團的營業額達340億美元,已超越部分國際知名的品牌企業。
2013年榮獲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央國情調查委員會、焦點中國網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品牌500強、全球企業第329強。 1984: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前瞻性的認識到了PC必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IBM推出首款攜帶型電腦- 重30磅的IBM Portable PC。
1985:推出第一款具有聯想功能的漢卡產品聯想式漢卡,聯想這一品牌名稱由此而來。
1986:IBM推出最小的全功能個人電腦-重量小於13磅的PC Convertible。
1987:聯想成功推出聯想式漢卡。IBM推出 Personal System/2(PS/2)個人電腦系列。
1988:聯想式漢卡榮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香港聯想成立。
1989:北京聯想集團公司成立。 1990:首台聯想微機投放市場。聯想由一個進口電腦產品代理商轉變成為擁有自己品牌的電腦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聯想系列微機通過鑒定和國家火炬計劃驗收。
1992:聯想推出家用電腦概念,聯想1+1家用電腦投入國內市場。IBM推出 ThinkPad,這是業界首款筆記本電腦,擁有10.4英寸的TFT顯示屏和紅點(TrackPoint)定點設備。
1993:聯想進入奔騰時代,推出中國第一台586個人電腦。IBM個人電腦部成立。
1994:聯想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聯想微機部正式成立。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界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 - ThinkPad 755CD。
1995:聯想推出第一台聯想伺服器。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蝴蝶鍵盤。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由佛羅里達州的波克鎮遷至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
1996: 聯想首次位居國內市場佔有率首位。聯想筆記本問世。
1997:聯想與微軟簽訂知識產權協議。聯想 MFC 激光一體機問世。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界第一台帶有DV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 - ThinkPad 770。
1998:第一百萬台聯想電腦誕生。英特爾總裁安迪·格羅夫出席典禮,並將這台電腦收為英特爾博物館的館藏。
第一間聯想專賣店在北京落成,自此聯想開始建立起其龐大的專賣店體系。聯想推出幸福之家軟體,並預置於每台聯想家用電腦上,使得聯想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到14.4%。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界首個帶ThinkLight鍵盤燈的筆記本電腦,ThinkLight是一盞能在昏暗工作環境中(比如在飛機上)照亮鍵盤的小燈。
1999:聯想成為亞太市場頂級電腦商,在全國電子百強中名列第一。聯想發布具有一鍵上網功能的互聯網電腦。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界第一款迷你型筆記本電腦,重量不足3磅,擁有標准埠和一個95%全尺寸大小的鍵盤。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宣布退出零售業務。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界第一部嵌入安全晶元的個人電腦。
2000:聯想股價急劇增長,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進入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成為香港旗艦型的高科技股。聯想躋身全球十強最佳管理電腦廠商。聯想被世界多個投資者關系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公司」。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發售第一千萬台 ThinkPad 筆記本電腦。 2001:楊元慶出任聯想總裁兼CEO。聯想首次推出具有豐富數碼應用的個人電腦產品。嵌入安全晶元的IBM筆記本電腦成為業界第一台通過可信賴運算平台聯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認證的筆記本電腦。可信賴運算平台聯盟是一個制定數據安全標準的業界組織。
2002:聯想舉辦首次聯想技術創新大會(Legend World 2002),聯想推出關聯應用技術戰略。聯想深騰1800(DeepComp 1800)高性能計算機問世。這是中國首款具有1000 GFLOP/s(每秒浮點操作次數)的電腦,也是中國運算速度最快的民用電腦,在全球前500名運算最快的電腦中名列第43位。聯想成立手機業務合資企業,宣布進軍手機業務領域。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內最早的數據自動恢復技術 - ImageUltra映像管理和Rapid Restore快速恢復。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宣布與 Sanmina-SCI達成的台式電腦外包協議。
2003:聯想宣布使用新標識Lenovo為進軍海外市場做准備。 基於關聯應用技術理念,在信息產業部的領導下,聯想攜手眾多中國著名公司成立IGRS工作組,以推動制定產業相關標准。聯想啟動2003聯想科技巡展,推廣聯想的創新技術及理念。聯想成功研發出深騰6800高性能計算機,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位居第14位。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業界第一部持久電池壽命長達11小時的筆記本電腦。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建立ThinkCentre台式電腦生產線。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帶有主動硬碟保護系統(Active Protection System)的筆記本電腦,這是業界第一款具有安全氣囊式硬碟和數據保護功能的筆記本電腦。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發售第兩千萬台 ThinkPad 筆記本電腦。
2004:聯想成為第一家中國企業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服務。
2005年8月10日,聯想集團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業績,期內實現純利3.57億港元,是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後,首次計入該業務的季度財務報告。
2006年1月聯想深騰6800超級計算機獲得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再次體現了聯想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明顯技術優勢。
2006年2月都靈冬奧會開幕,聯想為都靈冬奧會提供了5000台台式電腦、近600台筆記本、近400台伺服器、600台桌面列印機以及技術支持,並派出了100多人的聯想工程師服務團隊,以零故障的優異表現,成功支持都靈冬奧會,得到國際奧委會的高度評價。聯想第一次在海外大規模發布Lenovo品牌的PC產品,標志著聯想在全球范圍內打造Lenovo國際品牌的行動邁入新的階段。
2006年3月聯想以全票通過正式加入國際可信計算標准組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成為TCG組織核心成員(TCG Promoter)。TCG可信計算技術代表未來IT技術發展趨勢,成為核心成員就能對未來IT產業產生影響力。
2006年8月聯想推出了兩款面向中國大客戶市場的商用台式電腦新品——新開天、新啟天,聯想新開天正式成為首款支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台式電腦。在本次發布會上,聯想集團和北京奧組委舉行了隆重的「首款奧運機型」贈機儀式,將首台新開天電腦贈送給北京奧組委。
2006年10月聯想與NBA(美國職業籃球協會)宣布結成長期的全球性市場合作夥伴關系,並同時啟動投資上億的聯想揚天「明日巨星計劃」。
2006年12月聯想宣布從即日起在中國大陸地區實施電腦免費回收服務,提供免費回收服務的電腦產品包括Lenovo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台式電腦、伺服器、ThinkPad筆記本電腦及ThinkCentre台式電腦。
2007年2月聯想簽約成為AT&T威廉姆斯車隊車隊頂級贊助商,聯想PC技術全面支持整個車隊從賽車點火到比賽再到庫存管理的全部系統。與此同時,聯想標識出現在威廉姆斯賽車,以及全球各站賽場的顯著位置。
2007年4月北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聯合宣布聯想集團成為北京2008奧運會火炬接力全球合作夥伴。同時,由聯想設計的北京奧運會火炬「祥雲」方案,歷經北京奧組委三輪遴選,在全球388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聯想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歷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國的奧運會火炬接力合作夥伴。
2007年8月聯想發布「新農村戰略」,在未來三年把信息科技產品帶進中國10萬個行政村,影響和帶動30萬個行政村,讓300萬以上的農戶能夠用得起,用得好電子信息產品。
2008年1月聯想集團宣布首次在全球推出IdeaPad 筆記本和IdeaCentre台式電腦系列產品,並宣布進軍全球消費PC市場。
2008年3月聯想在北京發布了13英寸全功能超輕薄的筆記本ThinkPad X300,作為全球同類產品中最輕盈,功能最齊全的產品,聯想在ThinkPad X300上集成了數十項業界最先進的技術,其最薄之處僅為18.6毫米,最輕重量僅為1.33kg。
英國《金融時報》在北京發布了「第二屆『FT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調查結果」,聯想榮登榜首,國際化成果再次獲得外界高度評價。
2008年5月聯想為地震災區捐款1000萬元,600餘名員工自發獻血,全球員工自發捐款500萬元。
2009年2月聯想集團董事會宣布調整公司管理層,以加強公司實現長期全球戰略的能力。柳傳志重新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重新擔任首席執行官。
2009年9月聯想公司今天發布了Windows® 7聯想「EE」認證。「EE」 認證是聯想與微軟之間在技術設計和產品研發方面密切合作的成果,旨在為用戶打造集軟硬體於一體的技術應用優化平台。
2009年11月聯想向由弘毅投資為首的一些投資者收購聯想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聯想移動」)的所有權益。此次收購標志著聯想將全面進軍高速增長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
2010年1月聯想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發布移動互聯網戰略,並推出其第一代移動互聯網終端產品:智能本Skylight、智能手機樂phone和全新創意的雙模筆記本電腦ideapad U1。其中聯想ideapad U1雙模筆記本電腦榮獲CNET頒發的電腦和硬體類「CES最佳產品獎」。
2010年4月聯想在北京舉行了移動互聯戰略暨新品發布會,宣布在中國正式啟動移動互聯戰略,並推出樂Phone、Skylight、ideapad U160等移動互聯終端。
2010年5月聯想集團和中國聯通在北京舉行主題為「精彩在沃,樂自由我」的戰略合作暨樂Phone上市啟動儀式。9月28日,中國電信與聯想集團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主題為「『翼』起3G,樂自由我」的戰略合作暨新一代天翼樂Phone 上市啟動儀式。
2010年11月聯想集團以「移動互聯」、「一體台式機」和「雲計算」三大主題產品和技術,亮相第十二屆高交會。
2011年1月6日,聯想集團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向全球首次推出了平板電腦樂Pad,並宣布其將於2011年第一季度在中國上市。
2011年1月18日,聯想集團宣布成立新的業務集團——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簡稱MIDH),職責為研發移動互聯網終端,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包含雲計算、智能電視、數字家庭等品類的終端。
2011年6月9日,由全球知名雜志《福布斯》聯手國際信譽研究院(Reputation Institute)評選出的「2011年全球最具聲望企業排行榜」100強榜單揭曉。聯想集團首次入選該排行榜,在國內上榜企業中排名第一。
2011年7月8日聯想集團宣布再次入選《財富》世界500強。聯想在《財富》雜志2011全球最大的公司榜單中位列第449位,這是繼2008年首次入榜以後,聯想再度躋身《財富》雜志的這一年度榜單。
2011年8月2日聯想集團宣布,對德國Medion公司的收購取得重大成果,已完成與Medion第一大股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erd Brachmann之間的購股協議。
2011年10月13日,國際著名的市場研究公司IDC今日發布初步統計數據表明,聯想出貨量已經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2大PC廠商。
2011年11月2日聯想集團宣布其創始人柳傳志卸任董事長一職,將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CEO楊元慶同時兼任集團董事長。
2012年1月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2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聯想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智能電視ideatv K91,一體台式機ideacentre A720,混合架構筆記本電腦ideapad Yoga等20餘款創新產品。這些產品橫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智能電視四大個人互聯終端品類,並開創了多項全球第一。
2012年5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舉行發布會,面向中國市場正式推出首批K系列的四款智能電視。繼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後,智能電視的正式上市,標志著聯想PC+戰略四屏產品布局的完成。
2012年7月7日,在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中聯想集團的排名提升了80位至第370位。
2012年8月1日,聯想集團與EMC此次合作將不僅提高聯想在行業標准伺服器和網路存儲解決方案,領域的地位,而且也將顯著擴大EMC在中國市場及其他重要高增長市場的業務覆蓋。
2012年10月11日,聯想電腦銷量居世界第一。
2013年1月5日,聯想宣布新的組織結構,建立兩個新的端到端業務集團:Lenovo業務集團、Think業務集團。
2014年7月24日,聯想集團在京推出聯想互聯網創業平台NBD(New Business Development),並發布了該平台「孵化」的首批三個創新產品:智能眼鏡、智能空氣凈化器和智能路由器。
2014年9月29日,聯想宣布已完成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所有相關監管規定,10月1日正式完成並購。
2015年02月21日,聯想推出Superfish自動刪除工具。
2015年4月15日,聯想發布了新版logo,以及新的口號「never stand still」(永不止步)。

『玖』 求聯想集團的發展歷史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庫里,中國企業只有兩家,其一就是聯想。在這個名為《中國科技的奇跡——聯想在中國》的案例中,哈佛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所有的發展中國家裡,還沒有哪個國家擁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術企業,除了中國,除了聯想。

17年以來,從一間傳達室到現代化的辦公大廈,從11名技術人員到上萬名員工,從初始資金20萬元到年營業額超過280億元,從坐在外國產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為亞太第一,從
名不見經傳到成為國內電腦行業的「龍頭老大」,聯想集團創造了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個奇跡。

無論是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還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都把聯想的成功歸結於兩個字:「創新」。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正是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的創新造就了「聯想奇跡」。

「沒有機制創新,一切創新都是散金碎銀」

柳傳志常常興致勃勃地講起他的「房子理論」:企業管理就像一座房子——運作層面的管理是「屋頂」,流程層面的管理是「圍牆」,而基礎層面的管理則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實了,整個房子才有可能建好。「把土夯實了再撒另一把土。」

那什麼才是企業的「地基」呢?柳傳志認為就是機制與理念。他說:「為什麼一些企業有了一次好主意之後,下一次就沒有了?因為他們沒有好的機制和不斷發展的理念,而這才是不斷產生好主意的源泉啊。」柳傳志認為,所有的創新都是以機制創新為基礎的,沒有這條線,一切創新都是散金碎銀。

楊元慶也認為,轉化機制是發展核心技術的基礎,只有好的機制和管理,才能保證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技術,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新產品,進而不斷發展成為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

早在1984年,聯想就向上級單位——中國科學院爭取到了決策權、人事權和財務權,進而分「幾步走」完成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對接,通過轉變根本機制實現了這個國有大企業的「軟著陸」。1994年,作為國有民營體制的聯想,創造性地成立了員工持股會,將35%的分紅權分到每個員工身上,並在200 0年將其轉化為股權,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這是聯想得以再次騰飛的動力。在聯想歷史上,這次股權變動被稱為「值得樹碑立傳的35%」。

企業經營機制轉變後,聯想開始完善其獨有一套管理理念,柳傳志把它叫作「我的管理三要素」。首先是建班子,用一個有威信、有激情的領導班子,去激勵一層又一層的員工;其次是定戰略,讓每一個人都清楚企業的遠景、目標和發展路線;第三是帶隊伍,使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做到後繼有人。這三個要素,使聯想免受了很多損失,並推動聯想不斷走向成功。

「技術創新是最耀眼的一顆珍珠」

柳傳志是一個愛打比方的人,他把各種創新比作一顆顆珍珠,而管理理念就如同一根金線,把它們串成一條精美的項鏈。

第一顆珍珠就是在1996年以前疏通物流系統,展開「價格戰」從而降低庫存。眾所周知,電腦就像鮮水果,是不能多放的。積壓時間越長、數量越多,就越沒有競爭優勢。聯想在國內第一個推出了萬元以下的電腦,一舉打破過去由外國公司主導市場的局面,很快成為國內電腦銷量第一。

但聯想同時意識到:這樣做下去很容易變成家電價格戰那樣,因此必須提高產品毛利。這就誕生了第二顆珍珠——「貿工技」的發展道路。要提高毛利,就必須從技術入手;想搞技術,卻沒有資金,又不了解市場,怎麼辦?只有先搞「貿」,也就是規模經銷,通過「貿」掌握市場開發、物流運作、資金管理、銷售網路建設與售後服務等一系列企業管理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形成規模製造,也就是「工」。「貿」與「工」的充分結合打通了將技術變成金錢的各個環節,推動了技術創新。就這樣,「弱小」的聯想在當時競爭極為激烈的IT市場中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達到百億元的規模,組成千人的研發團隊。

接著,聯想將「企業推」變成「市場拉」,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定價,形成連供應商都得跟在後面不斷調整的「彈性生產供應模式」。楊元慶說到這項「安全庫存結合按訂單生產」的創舉時,總是神采飛揚:「這個靈感來自於計算機CPU、內存與高速緩存之間的關系。用戶訂單就是CPU,要求速度相當快;而按訂單生產就像內存,速度較慢;所以把用戶經常大規模采購的品種先大量生產出來放到安全庫存中,就像一個高速緩存區,將80%以上的訂單命中在這里,既能馬上滿足產品數量又能滿足用戶要求的個性。」

如果說彈性模式是第三顆珍珠,那麼第四顆就是組織結構的創新了。最初,各部門之間只強調各自的權力和職責,甚至企劃部不用和市場部商量就能定價。1994年起,聯想將十幾個部門整合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微機事業部,也就是聯想電腦公司的前身。當時29歲的楊元慶,當上了這個部門的總經理,果斷地把直銷轉為分銷方式,力挽狂瀾,抵住了外國電腦公司的「大兵壓境」。

在這串「項鏈」里,技術創新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珍珠。從只著眼於打字、計算、玩游戲,到倡導「應用電腦」、「功能電腦」,甚至「一鍵上網」、「家庭數碼港」,聯想開始向技術驅動型企業轉型。此後,又有一系列的創新出台,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

聯想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台」

站在高高的檯子上,背對著台下張開雙臂、排成一排的同事們,品牌推廣部的王桂馨鼓足勇氣筆直地向後倒了下去……從這一剎那起,她學會了信任別人。這就是聯想每個新員工都曾經歷的「入門培訓」。

「除了『信任』,還要學會『分享』。在聯想每個人學到點東西,都想馬上告訴別人,想當老師。」培訓中心的吳曉蓉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員工唐長軍自己搞了一個「FAST學習加油站」,他每天早上都會把一些小故事、小知識用電子郵件發給所有的朋友,這些朋友又會轉發給自己的朋友。久而久之,很多部門的同事雖然沒見過唐長軍,但都和他分享過獲得新知的快樂。打開他的電子郵箱,一連串的《FAST學習加油站第XX站》映入眼簾,標題也是各式各樣,《用另一隻眼來學習》、《成功是什麼》、《有效的學習模式》、《每天進步一點點》、《把木梳賣給和尚》……

唐長軍認為,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把知識表達給別人的同時也能加深自己的記憶和理解;而堅持每天都做,也是對自己毅力的一種考驗。更重要的是,這種形式使他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人們都知道『錢財乃身外之物』,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也是身外之物』,捂著、藏著都沒有用,只有理解了、會用了,才是自己的。所以分享知識,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聯想深知,高科技企業之爭其實是人才之爭,只有把握住優秀的人才,才能在競爭中擁有握緊的拳頭。以「會用人」著稱的柳傳志認為,企業就像一個「木桶」,其「容水量」取決於木板中最短的那塊。如何用人、留人,決定著企業能否持續創新、持續發展。

『拾』 聯想公司發展介紹

20世紀80年代
1984: 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前瞻性的認識到了PC必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懷揣著20萬元人民幣(2.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以及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成功產品的堅定決心,這11名科研人員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年輕的公司命名為"聯想"(legend,英文含義為傳奇)。
1987: 聯想成功推出聯想式漢卡。
IBM推出 Personal System/2(PS/2)個人電腦系列。
1988: 聯想式漢卡榮獲我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香港聯想成立。
1989: 北京聯想集團公司成立。
20世紀90年代
1990: 首台聯想微機投放市場。聯想由一個進口電腦產品代理商轉變成為擁有自己品牌的電腦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聯想系列微機通過鑒定和國家"火炬計劃"驗收。
1992: 聯想推出家用電腦概念,聯想1+1家用電腦投入國內市場。
1993: 聯想進入"奔騰"時代,推出中國第一台"586"個人電腦。
1994: 聯想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聯想微機部正式成立。
1995: 聯想推出第一台聯想伺服器。
1996: 聯想首次位居國內市場佔有率首位。聯想筆記本問世。
1997: 聯想與微軟簽訂知識產權協議。聯想 MFC 激光一體機問世。
1998: 第一百萬台聯想電腦誕生。英特爾總裁安迪·格羅夫出席典禮,並將這台電腦收為英特爾博物館的館藏。
第一間聯想專賣店在北京落成,自此聯想開始建立起其龐大的專賣店體系。
聯想推出幸福之家軟體,並預置於每台聯想家用電腦上,使得聯想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到14.4%。
1999: 聯想成為亞太市場頂級電腦商,在全國電子百強中名列第一。
聯想發布具有"一鍵上網"功能的互聯網電腦。
21世紀
2000: 聯想股價急劇增長,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進入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成為香港旗艦型的高科技股。
聯想躋身全球十強最佳管理電腦廠商。
聯想被世界多個投資者關系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公司"。
2001: 楊元慶出任聯想總裁兼CEO。聯想首次推出具有豐富數碼應用的個人電腦產品。
2002: 聯想舉辦首次聯想技術創新大會(Legend World 2002),聯想推出"關聯應用"技術戰略。
聯想"深騰1800"(DeepComp 1800)高性能計算機問世。這是中國首款具有1,000 GFLOP/s(每秒浮點操作次數)的電腦,也是中國運算速度最快的民用電腦,在全球前500名運算最快的電腦中名列第43位。
聯想成立手機業務合資企業,宣布進軍手機業務領域。
2003: 聯想宣布使用新標識"Lenovo"為進軍海外市場做准備。
基於"關聯應用"技術理念,在信息產業部的領導下,聯想攜手眾多中國著名公司成立IGRS工作組,以推動制定產業相關標准。
聯想啟動"2003聯想科技巡展",推廣聯想的創新技術及理念。
聯想成功研發出深騰6800高性能計算機,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位居第14位。
2004: 聯想成為第一家中國企業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獨家提供台式電腦、筆記本、伺服器、列印機等計算技術設備以及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
聯想推出為鄉鎮家庭用戶設計的圓夢系列電腦以發展中國鄉鎮市場。
聯想和 IBM 宣布達成協議,聯想將收購 IBM 全球個人電腦(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業務。新聯想將成為全球個人電腦行業的第三大供應商。
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推出 ThinkCentre 超小型台式電腦,體積不超過一盒玉米片。
2007年加入了idea品牌
2008年聯想年度總營收達到167.88億美元,,首度進入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排名第499位

閱讀全文

與聯想中國怎麼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佔多少名 瀏覽:868
義大利黑手黨怎麼找人 瀏覽:868
中國最高首府是哪個省 瀏覽:674
義大利葡萄酒怎麼鑒別 瀏覽:163
越南手機號怎麼扣費 瀏覽:798
10萬存越南能幹什麼 瀏覽:388
義大利英格蘭哪個球隊比較厲害 瀏覽:709
英國的水多少錢一方 瀏覽:483
蘋果耳機二代為什麼顯示越南製造 瀏覽:420
如何在光遇國際服分辨外國人和中國人 瀏覽:203
印度白蘿卜怎麼吃 瀏覽:470
義大利普拉托城市屬於哪個 瀏覽:812
去伊朗買石油走什麼路 瀏覽:330
疫情巴基斯坦捐助中國什麼 瀏覽:318
翡翠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瀏覽:169
伊朗人喝什麼時候 瀏覽:738
印度那麼亂為什麼沒人管 瀏覽:93
印尼這會兒什麼時間 瀏覽:720
印度軍購到底有多少 瀏覽:636
11萬越南盾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