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校是什麼級別
上校是一些國家軍隊的校級軍官的軍銜稱號。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中國軍銜制歷史中,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設立上校軍銜。
校官軍銜的一級。多數國家校官軍銜的最高一級。「上校」一詞源自義大利語「(軍隊之)縱隊」。在法國古代的步兵部隊中,上校是團長的代名詞。在俄國,「上校」一詞出現在16世紀,當時稱指揮團隊的人。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軍和團首領的稱呼,把擔任團長職務的僱傭軍官稱為上校。從1632年起,上校作為軍銜開始授予新制團的指揮員。
清朝末年軍銜制傳入中國後,清政府命名該級軍銜稱號為「正參領」。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將這級軍銜命名為「大都尉」,後北洋政府更名為「上校」。當代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大都設有上校軍銜,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實行的軍銜制度,均設有上校軍銜。1955年規定,上校主要授予副師級和准師級幹部,是軍副參謀長、師長、副師長、團長的編制軍銜。1994年5月公布的《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規定,上校是副師(正旅)職、正團職和高級、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軍官的編制軍銜。
B. 上校是什麼級別
上校是正團級或者副師級的幹部!如果他是在作戰部隊,那他的管轄是一個團或者是一個師!
如果是搞技術,那他只是享受這個級別而已!
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一)將官(大星):上將(3個)、中將(2個)、少將(1個);
(二)校官(兩杠):大校(+4星)、上校(+3星)、中校(+2星)、少校(+1星);
(三)尉官(1杠):上尉(+3星)、中尉(+2星)、少尉(+1星)。
你說的兩把槍的那個是士官,分:上士、中士、下士。
軍事、政治、後勤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上將;
正大軍區職:上將、中將;
副大軍區職:中將、少將;
正軍職:少將、中將;
副軍職:少將、大校;
正師職:大校、少將;
副師職(正旅職):上校、大校;
正團職(副旅職):上校、中校;
副團職:中校、少校;
正營職:少校、中校;
副營職:上尉、少校;
正連職:上尉、中尉;
副連職:中尉、上尉;
排職;少尉、中尉。
C. 上校是什麼級別
軍官的級別從高到低為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七條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一)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關於解放軍軍官軍銜的其他規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十七條軍官軍銜按照下列期限晉級:
(一)平時軍官軍銜晉級的期限:少尉晉升中尉,大學專科以上畢業的為二年,其他為三年;中尉晉升上尉、上尉晉升少校、少校晉升中校、中校晉升上校、上校晉升大校各為四年;大校以上軍銜晉級為選升,以軍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和對國防建設的貢獻為依據;
(二)戰時軍官軍銜晉級的期限可以縮短,具體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戰時情況規定。
軍官在院校學習的時間,計算在軍銜晉級的期限內。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D. 上校什麼級別
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上校是一些國家軍隊中校級軍官的軍銜稱號。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中國軍銜制歷史中,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設立上校軍銜。
(4)中國上校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12年8月,北洋政府頒布《陸軍官佐士兵等級表》,軍官軍銜設三等九級。其中校官設置為:上校、中校、少校。上校為校官的最高級別。
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其中校官設置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校為校官中的第二個級別。
1988年12月17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實行警官警銜制度的具體辦法》,設立武警上校警銜。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的決定》規定,校官分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E. 上校相當於政府什麼官
在中國,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一般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如陸軍副師長、旅長或團長。
對應地方行政職務,大致相當於行政級別為廳局級副職或縣處級正職,如地級市副市長、區委書記或縣長等。
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隆重舉行授銜儀式,首先授予了朱德、彭德懷等十位在革命戰爭中立下卓越戰功的開國功勛元帥軍銜,從此拉開了共和國第一次授勛授銜的序幕。
由於剛建國,我軍並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軍銜體系,還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參照蘇軍的軍銜制度,並結合我軍的實際,才完成了共和國首次授銜工作。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軍的軍銜等級從起初的6等19級,演變成如今的5等19級,劃分如下: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也是繼承並參考了蘇聯軍隊的軍銜制度,並實行了一套新的軍銜制,那麼俄羅斯軍銜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其實俄羅斯軍銜制和我軍的軍銜制只多二等一級,具體劃分如下:
這里要特別提醒的是,俄羅斯軍銜還有軍種部隊之分,以上軍銜只適合俄羅斯陸軍和空天軍等軍種部隊,對俄羅斯海軍來說,還有一套獨立的軍銜體系,具體劃分如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F. 上校相當於什麼職務
上校軍銜對應軍隊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職務,地方廳局級副職或縣處級正職。
在中國,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一般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如陸軍副師長、旅長或團長。
對應地方行政職務,大致相當於行政級別為廳局級副職或縣處級正職,如地級市副市長、區委書記或縣長等。
(6)中國上校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2007年7月3日,全軍軍服調整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經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批准,全軍部隊將從2007年8月1日起,開始陸續換穿07式軍服。
07式軍服的軍銜肩章在保持原有圖案不變的基礎上,主要對肩章底色作了改革。
陸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
海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空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G. 上校是什麼級別軍銜
上校:(兩杠三星,正/副團職、副師職 )。兩杠三星是上校軍銜或者武警上校警銜。
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中國軍銜分類(從大到小):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至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美軍軍銜:
美軍軍銜設7等25級,包括軍官、准尉、士官和士兵。 其中,6星上將、特級上將曾是美軍的最高軍銜和第二軍銜,現已不復存在,而作為原第三軍銜的5星上將被保留下來成為現役美軍名義上的最高軍銜,只在戰時授予。4星上將才是現役美軍的最高軍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軍銜
H. 上校是什麼級別
上校是正團級或者副師級的幹部。如果他是在作戰部隊,那他的管轄是一個團或者是一個師。如果是搞技術,那他只是享受這個級別而已。
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一)將官(大星):上將(3個)、中將(2個)、少將(1個);
(二)校官(兩杠):大校(+4星)、上校(+3星)、中校(+2星)、少校(+1星);
(三)尉官(1杠):上尉(+3星)、中尉(+2星)、少尉(+1星)。
上校,是一些國家軍隊中校級軍官的軍銜稱號。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
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中國軍銜制歷史中,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設立上校軍銜。
I. 上校是什麼級別
陸軍上校為陸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海軍上校為海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空軍上校為空軍副師職(正旅職)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武警上校為武警副師職警官和正團職警官的主要警銜。
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為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9)中國上校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1912年8月,北洋政府頒布《陸軍官佐士兵等級表》,軍官軍銜設三等九級。其中校官設置為:上校、中校、少校。上校為校官的最高級別。1931年4月,國民黨政府頒布《陸軍軍官佐及士兵等級表》,沿用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銜制,銜級和銜稱都不變。校官設置仍為上校、中校、少校。
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其中校官設置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校為校官中的第二個級別。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1965年6月1日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