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人是怎樣評價中國歷史的
1、外國人的普遍觀點:
(1)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最讓其羨慕的是中國歷史延綿五千歷史,沒有中斷過;
(2)中國歷史,特別是古代史輝煌燦爛。如漢唐的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四大發明、中國的瓷器、絲綢在外國人眼中都是值得羨慕的財產;
(3)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禮儀之邦。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綱五常。因此中華文化禮義廉恥盛行。特別是宋朝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後禮儀思想進一步升華;
(4)羨慕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唐詩、宋詞、元曲備受外國青睞,京劇、戲曲也受到外國人民歡迎。
2. 全球對中國的評價在外國人眼裡中國是強國嗎
中國發展越來越強大,目前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大國,雖說和美國有一段距離,但相信中國會慢慢拉近兩國之前的差距。全球對中國的評價怎麼樣,相信很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速度很佩服,用那麼短的時間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是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連美國都要用一百多年才能達到現在的經濟規模。3. 奧運會後外國對中國怎麼評價
奧運後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徹底顛覆!!o(∩_∩)o...
人民日報8月16日訊 在北京奧運會上,出現了一個令人玩味的現象:不少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印象「顛覆」了。
一對德國母女來北京看奧運會,臨行前有人告訴她們,北京可能「不安全」。然而,到了北京一看,不是那麼回事。她們到什剎海觀夜景、品小吃,玩得十分盡興,覺得北京很安定、很有特色。
日本電子雜志《亞洲之波》編輯池田康看了開幕式後,印象大變。他說,以前感覺中國「問題很多」,「很可怕」,現在感到「中國時尚漂亮」,「很柔軟、很溫和」。
英國《衛報》網站記者安迪·布爾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實地考察了北京的道路、環境,接觸了不少的人和事,對北京的印象發生了「顛覆」。他寫道:「我原先的想法再次被顛覆,這座城市變化太大了。我對北京的想法落伍之極。現代中國正向世界展示自己,我們必須接受親身經歷的現實。」
像上述有「顛覆」印象的人還不少,他們「顛」出了對中國的真實印象。
對一個人、一個國家,存有這樣或那樣的印象很正常。「顛覆」了老印象,用新印象取而代之也很正常。問題在於,那些原來的老印象、不好印象是怎麼來的呢?這很值得探究一番。
印象是人們認識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它的出現,不外乎由聽人說、看報道、親身經歷等因素逐步形成。但事情怪得很,即使面對同一事物,印象竟大相徑庭:有的印象反映了事情的本來面目,有的則完全歪曲了事實的真相。
那麼,這後一種情況是如何得來的呢?用安迪·布爾自己的話說:「我們的看法已經被千頭萬緒的海量信息所左右,我們得到的二手和三手消息越多,我們的想法就越脫離實際。」
委內瑞拉阿拉瓜大學名譽博士兼《聖保羅報》專欄作家塞薩爾·本雅明說得更坦率,他在一篇評論中寫道,「北京奧運會開幕前西方媒體製造了數量驚人的意識形態垃圾。很多西方記者在報道中總是尋找最負面的角度,以致讓人覺得滑稽可笑。」他舉例說,幾個運動員帶著預防污染的口罩抵達北京,但湊巧的是,那天北京的空氣質量比他們的出發地還好。
問題的症結原來在此!一些外國朋友之所以過去對中國存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原因之一就在於一些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誤導了廣大的受眾。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這次來北京看奧運會的有40多萬海外遊客,他們在觀賞體育比賽的同時,還到各處參觀、購物、接觸百姓。通過這些,他們感知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得出了符合實際的印象。這樣一來,他們腦中原來的印象被新的印象所代替,「印象顛覆了」。這真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
那奧運前中國在外國人的印象里是怎麼樣的呢?
外國人對中國印象:不顧環保只愛錢________在歐洲,有關報道產生的影響也談不上正面。德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很多民眾對中國印象最深的,環境污染排在前三位。很多民眾在接受調查時認為,「許多中國人沒有環保意識,只認金錢」。 在外國媒體上,關於中國的各種消息越來越多,幾乎每期必有,有關中國的報道經常會占據報紙的頭版頭條,外國對中國的關注度在提高,對中國的關注面越來越廣泛。另一方面,西方媒體長期以來形成了「報憂不報喜」、偏愛負面報道的傳統,加上西方的現代化已經發展到峰頂階段,環保主義、回歸自然成為一種潮流,中國環境污染問題在他們看來就很具有「新聞價值」。 德國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媒體的報道熱,實際也是中國媒體自己的報道熱,許多有關環境污染的新聞熱點都是中國媒體自己報道出來的。這說明中國更加開放了,更加關注環境問題了
4. 外國人怎麼評價中國
外國人怎麼評價中國外國人對中國評價是啊?中國嗯嗯,高智商啊,高能力嗯,有一種肯。肯鑽研肯鑽肯鑽研,不怕吃苦。麥勞。給中國一個很高的評價。
5.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泰國是一個充滿人妖的國度,白羅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羅斯人打架很厲害,美國的家庭主婦都養的膀大腰圓,而德國人則比較嚴謹冷漠。
這些都是我們對這些外國的印象,那麼老外們又是怎麼看我們中國的呢?以下分別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人給你答案。
土耳其,學生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終於終止了。我們國家充滿了謊言和空洞的承諾,我對此很無奈。
哥倫比亞某公司主管,曾經留學中國
中國給我的印象就是:愛心、和睦、想像力豐富、民族、有執行力,我非常喜歡中國。可以這么說,中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如果我可以保持哥倫比亞國籍的話,我也想有一個中國國籍。
馬來西亞農場工人
中國人好像小強,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廳老闆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愛中國,我有許多中國朋友,他們對我好得很。我曾經和中國朋友相處的很好,我們都互稱「巴鐵」,代我向中國人民表示我的愛意!
萬那杜的司機
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給了我們國家很多幫助,在萬那杜有很多的援助項目,還幫我們建設公路,我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母親國。
墨西哥工程師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著最厲害的製造業。有時候我也會想,我也許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關於中國,我有三點最大的野心:第一,見到成龍;學中國功夫;第二,試一下中國的針灸;第三,我愛中國!
日本大學生
16歲的時候,我和一個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後來他回國了,我們就沒有再聯系過。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廳打工,攢了4年的錢,最後用這筆錢去了中國上海。我們又開始戀愛了,他把我帶到他的家裡,我對他父母說: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還跟我說:不喜歡日本人,沒有辦法,我們又分開了。我認為,我們中日年輕人要好好改善兩國的關系。
6. 外國網友怎麼評價中國
以我接觸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往往以為中國很野蠻生長,專制腐敗,虛偽浮躁。
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往往是保守、刻板、冷漠、勢利、世俗、迷戀權貴、循規蹈矩、膽小怕事、忍氣吞聲、各懷鬼胎……
他們的這些評價,大體我不會與他們爭辯。
到中國,並與中國人接觸後,他們能夠發現,中國實在太復雜。
實在看不懂中國或中國人。
貧富差距太大,城鄉差距太大,東西部、沿海內陸差距太大、人們的文化素質差距太大。
此外,中國人其實很有幽默感,很會搞笑。
很善於諷刺映射一切看不慣的東西。
中國人的團隊組織(包括家庭關系)老美也看不懂。
所謂的默契、潛規則、心照不宣之類的,老美完全暈死。
其他國際友人亦同。
當然,確實太復雜。
我承認。
7.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怎樣的
普通外國人眼中(在國外看到的旅遊中的中國人),中國人就是暴發戶的形象。有錢、粗魯、大聲喧嘩、炫耀財富、隨地吐痰、不講衛生。。。他們接觸的中國學生就是勤奮、刻苦、數理化奇好。。。他們眼中的中國商人就是勤勞、勇敢、小生意也做,但拚命與同胞相互傾軋、為自己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民族與同胞。外國人看待整個中國就是赤色中國30多年來迅猛發展,好像什麼危機都與中國無關。中國購買了世界上所有能買到的資源(原油、礦石。。。。),中國生產了世界所有的低廉日用品,中國創新不足,仿製技術高超。中國國力每年以10%速度增長,軍隊預算每年10%增長,武器更新換代速度異常迅速。所以對中國有恐懼感,害怕有朝一日會佔領全世界。
實際上中國沒有對別國領土有任何的企圖,但中國13.9億人口,必須努力發展才有出路。如果30之後中國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以上,中國確實應該是世界的第一強國。
應該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既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中國。它願意看到的是一個分裂的、一盤散沙的中國,與分解後蘇聯一個樣子。
現在世界上有哪一樁大事,身後沒有美國人的影子?中東?海灣?阿富汗?印巴?越南?北朝鮮?南中國海?。。。。。。。。
一句話,走中國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8. 外國名人對中國的評價
中國是一個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當他醒來時,全世界都會震動。
——【法國】拿破崙
中國人都是發明家,他們比法國人還要文明、開化很多:中國人發明火葯的時候,法國還在用棍棒廝殺;中國人發明印刷術的時候,法國人卻還不識字。
——【法國】巴爾扎克
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世界該是多麼遼闊而變化無窮,無論是我們的前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沒有徹底了解它。
——【法國】米凱萊·戴·蒙泰涅
中國這個巨人。早晚會重新站起來屹立於世界。
——【法國】羅曼·羅蘭
中國的歷史是獨特的,其它國家來而復去,其它帝國由興而亡,但是中國能夠長期持續下去,中國是永世長存的。
——【美國】尼克松
9.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盛,許多國人都紛紛出國游。而我們中國這一個大群體,自然是帶動了不少國家的旅遊業發展。與此同時,國外的許多質疑聲也在這時候出現。部分中國人去到外國,不文明的現象也遭到外國人的排斥,以至於許多外國人一提及中國人,便紛紛表示不喜歡。
對此,你是怎麼看待這些外國網友對中國的評價呢?
10. 外國人特別是美國怎麼看中國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