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傳統文化元素在工業設計的意義論文
傳統文化元素在工業設計的意義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傳統文化元素在工業設計的意義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球化、科技驅動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現代工業設計傳承和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在形式和表象,更要在意境與精神;不僅在要吸取傳統精華,更要符合現代設計理念;不僅要傳承與借鑒,更要注重發展與創新。
摘要: 中國工業設計在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方面,存在突出問題,也日益涌現有益嘗試和成功案例。在西方文化強國工業設計紛紛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外部競爭環境下,對於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更亟待解決工業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創新問題。現代工業設計傳承和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元素內容或形式的創新應用,更要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意象和精神的創新應用;不僅要傳承與借鑒,更要注重與現代社會有機結合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 現代工業設計;傳統文化元素;創新應用
引言: 工業設計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的外形、結構、色彩、功能等進行優化設計,是工業技術與審美藝術的交叉產物。工業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涵蓋了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路設計、機械設計、傳播設計、展示設計、平面設計、網站設計等多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計算機及聯網的普及,工業設計理念和手段不斷提升,中國工業設計步入現代工業設計。現代工業設計通常又被稱作「功能主義設計」,強調「技術美」或者「機器藝術」。現代科學技術為工業設計提供了良好平台,但也使得中國工業設計聚集於如何採取高新科技來增加對人們的感官刺激,對於如何運用內在的藝術審美來打動人心這一核心問題卻日益忽視。這使得現代工業設計產品往往由於傳統文化元素的匱乏和缺失,華麗外表的背後卻沒有靈魂。工業設計產品經常被烙上社會文化的印跡,使得工業設計與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國,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內涵豐富、題材廣泛、形式多元、歷史悠久,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資源,具有獨特東方文化魅力。如何充分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作用,提煉傳統文化的經典元素並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創新性地運用到工業設計之中,形成中國獨特的設計風格,是現代工業設計師們所面臨的課題,也是工業設計領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表現形式和精神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傳統文藝、傳統節日、傳統思想(禮樂思想,克己復禮,道法自然)、傳統建築、傳統習俗等各個方面,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行為規范、宗教信仰、藝術造詣等各個方面。在中華文化發展的漫長歷史長河當中,經過層層篩選、世代相傳,沿襲至今,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些凝聚著中華民族品格與精神的傳統文化元素,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超越抽象概念,擁有了明確的展現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題材廣泛,形式多樣,主要有傳統顏色、傳統紋樣、傳統圖案和符號、傳統精神等。這些形式通過豐富多樣的載體呈現出來,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萬里長城、春節對聯、剪紙、戲劇臉譜、水墨字畫、彩陶、青花瓷、青銅器、篆刻印章、詩詞歌賦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比如中華五色體現出美好的意蘊;彩陶的紋樣體現了中國祖先對圖騰的崇拜心理。牡丹是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荷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寧靜而和諧,代表高潔之氣。中國的傳統繪畫更加註重寫意,山水畫中的禪意、花鳥畫中的生機、人物畫中的平實等,往往是中國傳統儒家、道家等思想的體現。唐詩宋詞元曲形式押韻之外,更有對意境的塑造。
2、中國工業設計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的現狀
中國的工業設計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歷經數十年的磨礪和蹣跚發展。從最初的純粹簡單模仿,到對西方設計風格的盲目追隨,再到本土化改良設計,乃至近幾年的嘗試性創新,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工業設計水平差距較大,總體成效難盡人意。在國際上形成了創新意識不強,創意缺失的設計形象,在國際競爭中缺乏競爭力。中國工業設計在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方面,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一,一味模仿和追隨西方風格,拋棄民族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缺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使得產品呈現同質性發展,沒有形成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工業設計風格一方面追隨歐美國家,但中西文化差異巨大,難免「東施效顰」;另一方面照搬日本元素,但兩國文化相似卻不同,日本並非中國傳統文化等保鮮劑。其二,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解停留於外形,缺乏精神內涵。把採取的文化元素固化在旗袍、青花瓷、京劇臉譜、瓷器等元素和載體中,千篇一律,沒有深入了解和展示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理解太過膚淺。其三,在傳統文化元素引用方面,未能與現代技術和當前的社會環境有機結合。只是經過簡單的仿古、拼湊、復制和粘貼,把一些淺層面的紋樣圖騰及造型生搬硬套到現代空間和當下社會。未考慮空間與環境的變化、現代與傳統結合的差異、產品使用者的人性化、個性化需求,這樣的工業產品設計,難免顯得違和、突兀,乃至荒唐愚蠢。可喜的是,在中國工業設計當中,日益涌現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成功案例。比如:北京申奧標志吸取了「中國印」圖案,奧運祥雲火炬採取了具有深厚中國文化特徵的「祥雲紋樣」;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運用了「天圓地方」這一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當中,採用了中國古建築最具特色的傳統元素——斗拱造型;「水井坊」包裝設計中,運用了「獅子」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形象;一些音響造型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太極」符號。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引入,給工業設計領域帶來清新的文化靈感。
3、西方文化強國在工業設計中應用傳統文化元素的先例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現代科技使得復制、模仿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大背景下,現代工業設計風格很容易相互影響、相互跟隨而趨於同質化發展。為避免這種工業設計產品風格在現代工業化浪潮中的風格喪失,各國都竭力在工業設計中對本土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性運用,打造民族特色風格,文化強國更是如此。作為世界工業設計發源地和創意產業概念最先提出者的英國,結合其典型的「島國文化」特徵和英國文化的獨特個性,打造出古典、貴族氣質的工業設計風格。以英式茶具設計為例,明顯傳遞了英國的貴族式氣質,是英國古典、貴族氣質傳統文化與唯美、清新藝術氣息的精巧結合。日本工業設計以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並存為突出特徵。日本傳統文化思想中受禪宗影響,主張少而簡約的風格。日本四面環海,領土狹小,居住環境狹小擁擠,貼近自然、節約資源的這種民族文化意識已經深入骨髓。因此,在日本工業設計產品中,崇尚天然、喜愛小型化、袖珍化、攜帶型、多功能。日本現代科技發展迅捷,將這些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元素有機融入現代工業設計中,形成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兼具的特質。日本知名品牌--無印良品,展示了極簡主義和虛無思想,「看似空無一物,實能容納百川」,既是日本傳統文化禪境的一個典型體現,也是對其現代設計藝術理念的良好表達。
美國在國家歷史端是一個移民國家,自由、開放的生長環境下造成美國了樂觀、幽默、輕松、隨意的性格特徵,也形成了美國多元、包容、開放、創新的傳統文化氣質。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下,美國致力於打造經濟強國地位,由此產生了濃郁的現代商業氣息,也包含了功用至上、效率至上、金錢至上的工業文明內在特性。美國在現代工業設計中,一方面體現出輕松、樂觀的色彩,另一方面講究效用,倡導致用為本、務實創新。包容創新。著名手機品牌「蘋果」手機,簡潔時尚,舒適實用,操作方便,創新迭出,一直位於手機設計文化創新的前沿。山脈眾多、氣候乾燥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德國人嚴謹沉穩的民族性格。在德國的工業設計中,比較注重產品的內在功能和品質,不尚浮誇。比如德國在汽車設計上,更加側重基礎牢靠、便於維護的內在性能,這與追求外觀美和流線型的韓國汽車的`設計觀念形成了鮮明對照。適宜的生活環境形成了法國人輕松浪漫、美麗時尚的民族特徵和文化特點。法國一直位於追求時尚的前沿,時裝、香水等時尚元素了成為這一民族的代名詞。法國工業設計富有個性、浪漫唯美。17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洛可可藝術風格以及裝飾藝術運動,奠定了精緻典雅、華麗柔媚的法國浪漫風格,也對法國工業設計產生經久的影響。
4、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工業設計中的創新實現途徑
現代工業設計必須融入本國傳統文化元素才能發展壯大,對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中國,更加迫切需要解決工業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創新問題。
4.1對傳統文化元素內容或形式的創新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琳琅滿目、紛繁復雜。需要把握多樣的傳統文化元素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借鑒,運用到現代工業設計當中。首先是對傳統色彩的運用。「遠看色彩近看花」,色彩往往是產品最先傳達的元素。色彩可以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具有中國特點的中國紅、青花瓷的青色、具有帝王之氣的黃色,這都是中國文化的象徵。與大眾認知不同的是,中國風色彩在各個色系中均有體現,而非局限於幾個色系。其主要特點是明度較高,純度較低。中國風色彩往往來源於生活中具體事物(如胭脂、酡顏、水綠等),暗含豐富的人文情懷。將色彩運用在設計中,也將使產品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其次是對傳統紋樣及圖案的運用。比如龍紋、回形紋、如意紋、花鳥紋、竅曲紋、祥雲圖案、竹、牡丹、水墨、流蘇、盤扣、剪紙等。中國傳統紋樣及圖案的形狀,具有秩序感和韻律感,突出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對稱性,被廣泛運用於建築等方面,體現大氣端莊,也被運用於傳統服飾的造型上,體現出一種和諧美和中庸的儒家思想;二是流暢性,比如各種紋、祥雲等團案,行雲流水,來去自由,體現出「上善若水」的情懷。再次是對傳統文字和繪畫的運用。漢字與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與魂。漢字造型獨特、含義多樣,中國傳統繪畫豐富多彩、意境深遠。直接或間接地融入傳統漢字與繪畫元素,有助於提升工業設計產品的和諧與統一,有效美化造型和深化意境。最後是對傳統製作工藝和材質運用。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工藝和材質有刺綉、藍染、編織、雕刻、剪紙、漆藝、鎏金等傳統布藝、燒藍等傳統飾品,青銅器、陶器、瓷器等傳統器物。這些傳統工藝與材質,不僅色彩、造型唯美,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巧妙應用到現代工業設計中,既提升了產品的質量和內涵,又通過傳統與現代鮮明對比,形成「沖撞」美。
4.2對傳統文化元素意象和精神的創新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著深刻的隱喻、意境和精神內涵,透過一些可視的外觀、形態、色彩、功能、材料,往往寄託和表達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訴求,比如中國傳統文化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深刻影響,經常在傳統文化元素中塑造寧靜致遠的意境,傳遞「仁學」思想,傳達「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形而上為之物,形而下為之器」。意境和精神是中國古代造物觀追求的最高境界,現代工業設計要借鑒這種優良傳統,探求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形式之下的意象,挖掘精神內涵。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神」和「意」,不是簡單照抄照搬、機械生硬地套用一些傳統圖騰或造型等傳統文化元素,而是經過提煉、分析、設計和再創造,精妙而了無痕跡地運用這些元素,凸顯精神情感的表達,寓無形於有形。
4.3與現代社會有機結合的創新應用
吸收傳統文化元素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切忌不考慮現代社會時代特徵、使用習慣和審美需求的變化,不加適應性調整與創新,進行簡單的復制、粘貼。在現代工業設計中,要充分理解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在特徵、主要思想和精神內涵,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社會、經濟與人文環境和社會習慣相融合、與現代藝術形式和審美思想相契合、與現代新興科技手段和新型工藝材料相結合,進行二次創新設計。現代工業設計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形」「神」「意」上升到新層次、新境界,賦予其新的生命力與時代感,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斷與時俱進。
5、結語
在西方文化強國工業設計紛紛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外部競爭環境下,如果中國工業設計止步於對西方國家的被動模仿與追隨,不能有機結合本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設計,將使得中國工業設計產品在全球化、現代化、科技化浪潮下,處於風格迷失的尷尬境地,中國工業設計勢必被邊緣化。現代工業設計要吸收傳統文化元素,塑造民族特色,形成卓越、獨特的設計風格,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全球化、科技驅動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現代工業設計傳承和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在形式和表象,更要在意境與精神;不僅在要吸取傳統精華,更要符合現代設計理念;不僅要傳承與借鑒,更要注重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鄧慶華.淺析工業設計與城市文化的沖突及融合[J].管理科學與經濟學,2014(9):235-236.
[2]馮鶴.中國傳統文化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4(4):146-147.
[3]孟國忠,徐麗,徐朝陽.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及其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學報,2015,7(3):60-63.
[4]王曉雲.文化型工業設計創新的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2):13-15.
[5]張黎明,張暑軍.工業設計教育中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探析[J].職業時空,2013,9(11):139-141.
[6]趙凌宇.基於中國傳統文化應用視角下的產品設計創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7):181-183.
;②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怎樣融入現代工業設計
摘要:本文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闡釋了現代工業設計應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設計之中應該充分體現文化元素,以此提升工業設計的品質與內涵。現代設計中需要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這樣的設計才能永葆青春。
關鍵詞:傳統文化;工業設計;融合
一、文化之於設計
什麼是設計?
我所理解的設計是用愛心規劃我們的生活和未來。所以設計師自身就應該具備這種愛心,並且要具備一種心理素質和狀態,只有好的素質和心態才可能設計出好的產品。
而如何擁有好的心理素質呢?這需要設計者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個健康和富有活力的氛圍在背後支持他。而這種健康的氛圍就是我所理解的文化。現代的設計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文化,世界各國種類繁多的產品設計無一不是根植於自身國家的文化上的。一件普通的產品就代表了一個國家及這個名族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以及設計者自身的審美准則和價值觀念。例如我們一看到法拉利跑車和阿瑪尼時裝就能夠感受的到義大利這個國家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化,熱情奔放,彷彿處處充滿陽光,同時富有浪漫的地中海情調。而當你看到一台Nikon相機,你會感覺到日本人做事的精緻和責任感。同樣還有德國人的理性,以及他們機器的品質和可靠性。這就說明不同的文化背景會產生出各式各樣的設計感官,前提是這件產品他融合了他所依附的文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
如上所述,我們國家的文化有什麼特點,我們該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現代設計呢?
中國在過去的幾千年以來,是個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大國,人口眾多,疆域遼闊。而我們的生產方式是以家庭為本的小生產。這種生產方式是以自然作為依賴的。而儒家文化是我國的主要文化,統治和影響中國直至今天。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繼承和發揮中國古代社會的禮樂傳統、以「仁學」作為分析和解決美和藝術的根本立場,為儒家美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孔子以恢復和維護「周禮」作為自己追求的理想,把基於氏族血緣關系的親子之愛看成「仁」的根本。孔子美學的基本點在於:一方面充分肯定滿足個體心理欲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處處強調把這種心理欲求的滿足導向倫理規范。根據這一基本觀點,藝術的愉悅作用被認為是必要的,可以發揮的,但這種作用同時也被認為只有使群體和諧發展才有真正意義。美學的合理性在於能導向倫理目的,個體的心理欲求必須與社會的倫理規范達到統一。儒家美學的種種理論觀點都圍繞著這樣一個基本點:以氏族血緣傳統為根基,追求美善統一境界,體現美學與倫理學的一體化。真正的仁人君子,修養必須是全面的,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還不夠。還須有審美和文化的素養;同樣,僅有文飾之美也不夠,還須有仁的倫理品質。
儒家美學不僅把美善統一作為一種理論追求,而且作為一種高境界的人生目的。此外,儒家美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即:注重「天人合一」,在「天」(自然、自然規律)與「人」(人的意志情感)的統一中尋找美的本質。在儒家看來,只有天人合一才能達到一種「中和」的狀態,使情感世界處於和諧,使人心合乎規范,使行為合乎禮義。
三、將文化融入設計之中
而中國的工業設計從引進到如今,真正從我們本土的文化中吸收並發揚光大的可謂鳳毛麟角。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工業設計還是在模仿和抄襲,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個人沒有意識到將傳統文化融入設計的意義。同時,社會的不重視又進一步造成對工業設計的忽視,我們的市場還是一個世界發達國家的加工廠,核心技術和價值在外國人手中,巨大的利潤被別人賺走,我們只是得到一些由剝削勞工、破壞環境為代價所換來的利益。
所以,要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很好的結合,除了要有一個好的環境以外,還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認識並且熱愛我們自己的文化。一件沒有經過文化熏染的作品就像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一件產品不僅僅是要滿足個體的心理欲求,同時也要滿足其精神上的渴望。一味的模仿無非是在復制別人的精髓,我們要的是創造更是創新。「山寨」產品的出現就是充分的證明我們現在所處的境地。甘願成為世界的加工廠是沒有出路的,只有結合本土文化,進而從中汲取有益的方面經過提煉,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更有競爭力。
工業產品的設計是藝術的物化,是將一個突發的靈感轉化成實物的再造性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研究人與產品的關系和人與需求的關系。工業設計師就是文化的代言人,好的設計不僅僅一味著滿足了使用功能,而且體現了精神功能,並充當著知識載體這一角色。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風格的代表。設計與文化的結合不是僅僅憑著設計者一時的好惡,任意的想像生成的,而是將生活中的文化內涵「顯像化」。工業設計必須依賴具體的文化環境,工業設計本身也是在創造一種文化,體現一種文化意識。工業設計師的工作,就在於從具體的生活行為中提煉出潛在的文化特質,使其演化為一種現代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方式。設計就是在引導人類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筆者結合傳統文化,為天津大沽炮台設計的「威鎮海門」兵勇系列旅遊紀念品。這組紀念品以傳統的士兵服飾為設計素材,結合了現代工業設計的方法,將本土文化與現代設計融合為一體。紀念品包括攝像頭、鬧鍾、音響等。
結語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設計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設計中必須融入本土文化才有可能得到持續性的發展,特別是像我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和造物文化淵源但還沒有走上設計正軌的國家,已經迫不及待,設計必須民族化。
我國的地方文化就是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認真地分析研究我們的悠久的傳統文化。
設計的民族化並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膚淺理解和表面形式的簡單套用和照搬,是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神韻」融入到設計中,運用現代設計的表現元素,體現傳統文化的意蘊。
③ 如何發揮中國傳統文化著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企業實際,更脫離不了中國文化的大環境;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建設企業文化的根基和土壤,要做好企業文化,必須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和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歸納起來有七個方面顯著特點:
一是突出人文正義。如「博施於民而能濟眾」(《論語·雍也》);「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二是強調整體的和諧統一。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三是推崇倫理道德。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論語·學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篇》)。四是注重自強奮進。《論語·子罕》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五是主張憂患意識。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六是求穩務實。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學而》);孟子:「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百畝之田,勿奪其時……」。七是辯證的思維。如《老子·二章》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在《五十八章》中又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些傳統文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千百年來,代代傳承,並與現在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煙台港《員工基本行為規范》等在很多方面是殊途同歸的。
二、煙台港企業文化汲取和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首先,煙台港「以業成才」的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自豪的大家園」的願景,體現了傳統文化核心是以人為本。儒家主張「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孟子·盡心下》)。「民為幫本,本固幫矣」,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鞏固了,國家才能夠安寧。在企業,職工是企業的根本,職工隊伍穩定了,企業發展才有根基。
其次,煙台港「成就客戶,發展自我」的理念體現了傳統文化主張的以義統利。「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先義後利」,我們追求的利益是與客戶共同的利益,不僅要發展自己,也為客戶著想,實現「雙贏」。
第三,煙台港「德能勤績」的理念,把「德」放在了第一位,體現了傳統文化主張的以德服人。如果說企業的制度是有形的約束,那麼道德就是企業對職工行為的無形規范。
第四,煙台港今年提出的「寧減薪、不減員」的政策,體現了傳統文化強調的「仁」、「愛」。傳統文化提倡人際關系的融洽、溫馨;企業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強調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愛思想對於建立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增進職工之間、職工與企業之間的感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五,煙台港「秉誠興港、求是立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傳統文化「誠信」觀念的體現。儒家認為「誠信者,天下之竭也」,主張真誠待人、誠實敬業、恪守信用、講求信譽。
三、把傳統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之中
第一,培育追求群體、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
煙台港有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職工隊伍,要保持這支隊伍的戰鬥力,需要一個和諧共存的思想體系。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與和諧,它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主張以利共生的價值取向,提倡莊重自製,重視教育教化,追求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等,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倫理規范融入企業文化中,可以在培育群體意識上發揮重要作用,使得職工都能恪盡職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識,從而形成企業內部的和諧風氣和團隊精神。
第二,形成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
要使企業經久不衰,需要一種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做支撐。《荀子》中的「人定勝天」的思想、《易傳》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人格理想,無不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富有競爭精神的氣度。因此,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構建傳承過去、面向未來的企業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淀,為我們建設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第三、培育「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核心
在企業發展遇阻時,煙台港提出了「寧減薪、不減人」的口號,切實體現了企業對職工的關愛。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思想反映了儒家對人的本性的理解,其本質就是愛人、關心人、尊重人。
第四、以「忠恕之道」教化職工
「忠」包含有對待工作要忠於職守,勤奮努力的意思。「恕」是指寬厚待人,推己及人。這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忠誠敬業,嚴於律己的職工是煙台港的財富。無論是從企業自身利益出發還是從職工的角度來看,企業都有責任和義務教化職工勤勉敬業,而教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將傳統文化滲透到企業文化中,使職工注重「修己養性」、「內省自律」。
第五、培育企業文化中的「誠信之道」
誠信是最高智慧,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尤其如此。儒家認為:「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無德即無行。孔子認為「德」的基本內容是仁義,「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誠之。」從長遠來看,企業和職工個人只有嚴守道德,做事講求誠信,才能建立起長久的相互的良好關系,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市場優勢。有違誠信原則的企業不會長久、個人不會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