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散發、汛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生產需求制約增多,經濟社會預期需要增強支撐。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
拓展資料:如何分析中國經濟
1、觀察分析中國經濟,應當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准確識變,才能在短期波動和長遠的格局中認清大勢;科學應變,才能在壓力挑戰中發掘深層動力;主動求變,才能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另一方面我們堅信,中國經濟有辦法、有條件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強大韌性支撐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建言資政的角度,我提幾點建議。
2、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持續推進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負擔過重而難以為繼,一些地方採用拉閘限電、運動式減碳等等。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在處理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手段、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過嚴格執法、完善規則,部分領域社會反映強烈的壟斷和競爭失序行為得到糾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從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採取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等必要措施,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
2. 中國疫情放開了現在啥情況
疫情放開之下,我國人口眾多,在大規模感染的基數下,病毒有沒有可能「變異升級」?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約有14.1億人,佔世界總人口數的18%,相當於世界上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
如今中國疫情全面放開,未來幾個月會有數千萬甚至上億人感染新冠病毒,雖然絕大部分人都能自愈,但是仍然會有一部分重復感染,而二次感染後的人的症狀是否與第一次感染時一樣?是更好還是更壞,現在國內還沒有收集到足夠的樣本,種種的這些都導致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
現在對於疫情得發展還是比較樂觀,因為大多數被感染的人都能自愈,重症致死患者非常少,甚至低於流感。
目前疫情的發展是可控的,但是這是基於現有病毒毒株弱毒性的結果,對於新冠病毒這類單鏈RNA病毒而言,其變異的速度是很快的。又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大量的人被病毒感染,人體就成為了病毒生存的載體,病毒在數以萬計的載體中增殖、變異,又在不同載體之間來回「穿梭」感染,這簡直是病毒大雜燴。
我們都知道,變異是具有不確定性的,病毒有可能變得更加溫和,同樣也可能變得更加兇猛致命。我國人口眾多,在大規模感染下,不排除會變異進化出更「棘手的病毒」。
當然,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因為變異的不確定性,想變異出致死率很高而感染力有很強的病毒是比較難的,通常二者很難兼得。可以這樣理解,那些致死率很高的病毒大部分都把宿主消滅了,所以它們的「種群」就很難傳播開來。同樣的,那些致死率比較低的病毒,因為並不能輕易幹掉宿主,這樣宿主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下一任宿主。(比喻不是很恰當)
故而通常情況下,致死率高的,傳播能力有限。致死率低的,傳播能力就強。二者很難兼得,致死率很高而又極具感染力的估計也就埃博拉病毒能沾點邊(致死率50%-90%),但是一般認為埃博拉病毒不能空氣傳播(不然也就沒新冠病毒什麼事了)。
之所以敢放開,除了我國疫苗接種率較高以及病毒毒性下降之外,我們參考了國外不同國家疫情發展的狀況,綜合評估了大體是可以放開的。
人們要適應放開疫情後病毒的沖擊起碼需要2023年一整年,現在很多人還是恐慌,人們的出行依然謹慎。還是那句話,能晚陽就晚一些陽,後面的病毒可能毒性就非常弱了,現在得了,保不齊會有不少後遺症。
3. 中國現在疫情如何
當前,全國疫情在局部時有發生。前期疫情較重的重點省份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效,個別省份的部分地市疫情仍在發展中。昨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部分地區近日疫情出現波動,存在社區傳播風險。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海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疫情防控成效顯著,新增報告感染者數持續下降,疫情進入掃尾階段。西藏自治區疫情整體呈現向穩態勢,每日新增報告感染者數量及波及范圍有所下降,風險總體可控,但每日新增感染者人數仍處高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四川省疫情近日有所趨緩,當日新增感染者數波動下降,但疫情社區傳播風險仍較高,加之,9月5日在瀘定縣發生了6.8級地震,對疫情處置增加了新的難度。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天津市、內蒙古自治區、江西省、山東省、廣東省、湖北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地部分地區近日疫情出現波動,存在社區傳播風險。其他省份的疫情主要來自隔離封控人員,以跨地區輸入為主,當地社會面傳播風險整體較小。
吳良有表示,總體上,各地嚴格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項要求,科學精準開展防控工作,做到疫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隨著暑期結束,大量旅遊人員由外地返回,尤其是高校學生集中返校,增加了國內疫情傳播和跨地區擴散的風險。當前,我國仍持續面臨境外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傳播擴散的壓力,各地仍存在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各地將進一步強化早發現、快處置和防擴散的疫情應對能力,切實抓好口岸地區外防輸入工作,堅持科學精準開展疫情防控,持續維護良好的疫情防控局面。
針對近期個別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現「層層加碼」的現象,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督局二級巡視員妥佳說,河南省商丘市、三門峽市以及江蘇省蘇州市,存在對低風險來(返)人員社區報備不批准、不回應,對出行群眾進行阻攔和勸返的情況。河南省開封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存在要求外來(返)人員提供不切實際的社區報備材料情況。河北省邯鄲市邱縣、浙江省台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存在對外來(返)人員進行社區報備後,仍然採取集中隔離等強制手段限制出行的情況。國家衛健委將持續推進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整治「層層加碼」專班的工作機制,繼續做好線索收集、轉辦核實、跟蹤督辦、通報曝光等工作,做到全面收集、及時轉辦、全力核查、堅決整改,妥善解決「九不準」相關問題。
4. 中國目前的疫情情況怎麼樣還有本土病例嗎
中國目前的疫情情況怎麼樣?還有本土病例嗎?中國目前的疫情情況相當好,國內本土已經沒有了新增病例,現在的新增病例完全是從境外輸入的,而且都在監控范圍內,而且國內的生活秩序基本恢復,連跨省旅遊也已經有序進行著。居民生活完全正常,除了少數習慣戴口罩,是比較講衛生的一些人,大多數除了在公共場所,其他的大多數人已經可以盡情地呼吸了。
珍惜得之不易的成果: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要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成果,現在各個大學已經有序開學,在這最初的半個月里,大家都在封閉式管理,挺過這一段,就會進入國慶旅遊熱門季節,會有一次大范圍的人口遷徙,再加上冬季前候鳥會從北方向南方遷徙,也會是一次考驗,所以對於中國市民,做好個人防護是最必要的,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舒服的位置,世界上的眾多國家都還在抗疫的混亂之中,我們不是趁人之危,但是屬於自己的機會還是要把握的,不能浪費這些機會,成果要保持,還要繼續向前看。
人人有責:其實世界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網路和快速交通讓全球一體化成為現實,信息和物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任何地方,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也證明,那些想置身事外的目前正在水深火熱之中,是教訓。
5. 堅持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中國現在疫情的情況怎麼樣了
我們在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的基本方針,同時也在動態清零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各個地區的疫情防控強度。
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城市已經出現了新冠疫情的確診病例,有些城市也出現了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因為每個城市的疫情情況各不相同,疫情的進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疫情問題。與此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堅持動態清零的基本方針,千萬不要去想著和病毒共存。
我們需要堅持動態清零的基本方針。
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問題上,雖然有些城市需要通過全域靜態管理的方式來防控新冠疫情,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很多人的正常工作與學習。但為了每個人的健康和安全考慮,我們依然需要堅持動態清理的基本方針。與此同時,我們在看待疫情的問題上,也需要尊重科學,尊重規律,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共同戰勝新冠疫情。
6. 全國的疫情形勢如何
近日,全國每日報告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波動上升,疫情繼續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形勢嚴峻復雜,受奧密克戎進化分支傳播能力強、隱匿傳播的影響,跨省跨區疫情增多,多地新舊疫情疊加交織,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廣州、鄭州、福州、蘭州等省會城市發生了聚集性疫情,局部地區出現了疫情反彈。
目前,新疆、內蒙古疫情防控攻堅行動已取得初步成效,廣東、福建、黑龍江、河北、河南局部暴發疫情正在逐步趨穩,其他省份的疫情多點散發,全國疫情總體可控。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我國持續面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傳播擴散、秋冬季流感等季節性疾病高發的多重壓力,發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風險依然存在,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疫情疊加的可能。
堅決清理和制止各種形式的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行為
近期群眾的一些反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強制勸返、隔離等限制措施,黑龍江省大慶市、山西省太原市這類投訴較多。二是隨意將限制出行范圍由中高風險地區擴大到其他地區,山西省運城市、河南省鄭州市這類投訴較多。三是隨意擴大採取隔離管控措施的風險人群范圍,廣東省深圳市這類投訴較多。
除了違反「九不準」規定之外,一些地方處置疫情存在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新的表現形式。一是隔離場所收費。如貴州省畢節市、四川省南充市。二是隨意「靜默」、「封城」代替管控。如河南省鄭州市。此外,輿情監測發現個別地區以賦碼彈窗的形式限制人員出行。對於以上問題,我們高度重視,並同時進行整治。
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嚴重違背了科學精準防控、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必須堅決果斷、科學精準做好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清理和制止各種形式的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行為,有關部門將及時通報並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不落實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7. 我國社會交通狀況如何有哪些突出問題如何解決
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的現狀
我國大城市市區正處在從中心區向郊區化擴散過程中,近幾年城市道路建設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開發的市區和郊區,相對來講,中心區的道路面積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產開發集中於市中心地區,產生了過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負荷運載。
此外,我國城市中佔用道路和人行道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積,往往很快就被各種攤商、集貿市場和停車場相繼侵佔,使本來就嚴重短缺的道路面積更加緊張。然而,公共交通優勢的發揮程度及效果取決於公共交通事業的經營狀況。
如果公共交通經營不善而使得載客率大大降低,不僅難以發揮出公共交通工具緩解道路緊張的局面,同時也會削弱公共汽車在能耗上的優勢,從而會對城市交通結構體系的演變產生不利影響。
制約我國公共交通發展分析
我國的城市公共交通還存在著承載率低,公交缺乏吸引力等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多數城市居民乘坐公交出行比例在30%左右,同紐約(86%),香港(90%),倫敦(80%),東京(93%),新加坡(74%)等地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究其原因,從表面來看,在於我國多數城市交通設施的服務水平(包括乘車費用、乘車時間、舒適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等)發展較為滯後。而進一步分析,制約我國公共交通事業發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存在著政府壟斷和企業壟斷的低效率,競爭機制難以真正發揮作用。20世紀80年代及其以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一直實行「計劃上面給,資金上面撥,價格上面定」的國家壟斷經營的模式。
在這種體制下,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產權不僅關系非常模糊,而且由於壟斷經營缺乏競爭而使得公交服務成本不斷上升,服務質量不斷下降,經營性虧損不斷加大。90年代以來,我國許多城市都進行了包括明晰產權關系,引入競爭機制等措施在內的公共交通改革。
然而,由於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深,目前公共交通事業仍存在著政府及其公共部門的過度壟斷現象。從產權結構上來看,近年來政府雖然放鬆了一些基礎設施的生產規制,允許新企業進入,但是公共交通市場中國有公交企業仍占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公交領域中產權單一的市場結構。
同時,國有公交企業一般隸屬於地方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企業發生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行為而不是市場行為。
其次,我國地方政府存在著越位和缺位的現象,公交管制改革滯後,這也導致了我國公交行業發展的低速進行。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公共交通事業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入民營經濟正在逐步走向市場,也取得了許多較好的成效。
鑒於新的市場環境以及公交服務公益性、穩定性、福利性的特徵,在公共交通領域採取全盤市場化實際上並不可取,必須通過有限市場化才能實現最高的社會效益。同時,這個有限開放的市場必須置於政府的監管之下。
然而,與市場化的發展相比,政府對於公共交通行業的監管制度方面的建設很明顯較為緩慢,不僅尚未制定較為完善的法規政策體系,缺乏法規政策作為監管依據,也未建立職責明確的監管機構和較為完善的對監管機構進行監督的社會監督體系。
除了監管體制的嚴重缺位,我國公交行業管理體制還存在著多頭管理的情況。目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管理是多個部門同時進行,如城管局、交通局、規劃局等。有了問題,推諉扯皮;有了利益,你爭我搶。
這造成的結果是線路規劃混亂,市場割據局面嚴重,一個城市有的地方公交車投放過量,有的地方公交車又不能開進去。雖然多個部門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有其自身優勢,但是如果這種體制建立在職責劃分不清、職能交叉重疊的基礎上,就會導致政府管制的低效率。
解決城市公共交通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供給仍主要由各類國企事業機構壟斷,私人部門和外國資本因嚴格的政府管制和行政審批制度難以進入。
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和從競爭性領域有序退出,公共交通行業的民營化已經是大勢所趨。當然,這也必須建立在有效的政府監管體系建立起來的基礎之上。
其次,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增強公共交通行業企業活力。盡管我國公交行業的運營管理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引入了競爭,但是國有公交企業獨家經營問題並沒有根本改變,競爭難以有效進行。
全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大多是還是實行政企合一的壟斷經營,政府既是公交政策的制定者和監督者,同時又是具體業務的實際經營者。因而我國公共交通行業壟斷的性質是一種行政性壟斷,而不是基於自然壟斷的經濟性壟斷。我國公共交通行業存在的問題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種壟斷經營、缺乏競爭而造成的。
我們要加強政府監管體系的建設。基於公共交通領域資金不足以及缺乏競爭的問題,在公共交通領域引入民營資本,引入市場機制是我國該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伴隨著公共交通行業民營化、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建立較為完善的監管體制的要求就日益迫切。
監管體系的建設過程中
1、出台一個對公共交通行業監管的法律制度。面對被推向市場的城市公共交通事業,我國目前尚沒有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監管的依據。沒有標准,談何監管。盡管國務院1996年頒布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但是這些法規缺乏導向性,且部分內容已經不符合現狀,需要修訂。
而對於執法機構及其職權、企業經營許可證的基本內容、新企業進入行業條件、競爭企業間關系等方面,目前仍沒有明確的權威的法律法規,而導致對於公共交通事業的監管缺乏法律依據。
2、我國應該建立公共交通事業的專門監管機構。長期以來,我國公共交通行業監管主要是由政府有關行政部門管理,並在國有企業壟斷經營的情況下,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因此,在公共交通領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監管機構。以英國為例,在為城市公用事業制定的法規中,都建立了一個法定的政府管制機構。
同時,由負責各產業的國務大臣委任一名總監,擔任政府管制辦公室主任。
除了各產業新建立的管制辦公室外,英國城市公用事業的管制機構還包括壟斷與兼並委員會和公平交易辦公室這兩個對所有產業都擁有管制權力的綜合管制機構,而在整個政府管制運行過程中,各產業的政府管制總監與負責該產業的國務大臣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中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建立起專門的監管機構以提高監管效率。
8. 大家覺得中國的現在民生狀況怎麼樣
現階段的民生問題,已不再是簡單的衣食住行問題了,而是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等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需求不僅僅局限於生存權和發展權,而是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這就是多層次、全方位的民生問題。
當前的現實環境是,因俄烏戰爭、全球疫情導致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多行業猝死,美國加息,房地產市場低迷,種種困境,其實可以總結為幾個層次:
一是居民負債,經過多年加杠桿,負債率已經從2008年的不足18%,到2018年的53.2%,直到2021年底的62%,空間還有但是不大。
二是居民收入和消費,由於疫情和政策影響,教培、旅遊、服務、地產等多個行業受到極大沖擊,連環效應下,更多的行業受到影響,全體居民消費心理趨向保守。
三是企業,壓力之下,都在減負債,降杠桿,縮小投資。特別是民營房地產企業困境是否需要救助,存在爭議。
四是地方政府,地方財政支出因疫情剛性急增增長,而可用財力因土地市場深度低迷直接腰斬,縱有所謂國企兜底托市,其實非但不能增加可用資金,還要支付高額利息。
總體而言,所有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面臨收入減少、信心下降。
跳過分析,直接談看法和建議,有沒有人聽也無所謂,對不對也無妨,一笑了之。
1、從長遠看,和平和經濟增長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唾手可得,衰退、戰爭和動亂占據了歷史的大多數。所以不能以過去30年經驗看未來。
2、經濟大勢,人為的干預要麼是拔苗助長,要麼效果可疑。但也不是說政府什麼都不要做,做而有度最重要,大水漫灌已經被證明不可行。
3、地方政府要搞建設,要助民生,用錢的地方確實多,但中央財政要搞國防、要轉移支付,而且歷朝歷代強干弱支均是正道,指望從中央切一塊給地方不現實,只能給政策。
4、解決地方政府缺錢的問題,還是收支二方面著手。
5、地方政府(收入)缺錢的症結在負債,特別是高息負債。畢竟,冷的是風,窮的是債。發達地區的縣區級政府負債過百億是常態,8%以上高息比重不小,所以通常都是做3-6個月的資金收付計劃。現在半年多沒賣地,收入減少過半,如果一旦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大面積違約暴雷,後果不堪設想。現實就是這么荒謬,一方面,投資人只拿4.5-5%,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舉債成本是8%。所以唯一解決的辦法是同意縣區政府在屬地范圍內發行本地債,不要什麼復雜評級、承銷,簡化手續,同等金額一換一或者按真實財力定個限額,最關鍵是降負擔、換時間。本地范圍、本地人買的債券,縣區政府再困難也不可能違約。
6、地方政府支出上,還是要強調過緊日子,財政供養人員要凍結薪水三年,以示與民同苦。關鍵還是控制項目,一個城建項目動輒千萬,全因領導喜好、政績。還是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年初排一下盤子(總金額),限一個規模,由人大投票排一下序不好嗎?上級政府也不能隨便壓任務。
7、房地產這個夜壺還是不要提了,我估計在目前的居民負債、收入情況下,再出強政策刺激,恐怕要背離「房住不炒」的大原則,暴漲暴跌的後果不合適。但民營房地產企業還是要救一些,國企獨大未必全是好事。
怎麼救?其實不需要出什麼貸款政策,很多開發商還是有錢的,但都被限制了,所以賬上資金幾十億,十分之一的到期債務都還不了。2019-2020年的時候,為了控制過快上漲的房價,出了一些政策後似乎效果不大,於是繼續下猛葯。好比一列火車已經時速300,想要停下來很困難,停下來再啟動也是這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意思是不要反復,要有預計。以本地的情況,一些開發商的地方項目公司大量資金在政府監管賬戶,因為抽逃資金遺留的矛盾很多(有些是政府同意的,有些是企業人為轉移逃避),其實還是要有一個規矩,比如在一個項目一個開發公司下,做到什麼程度可以合理轉出多少利潤,不能一刀切死。
8、房產稅、遺產稅還是要征,再有爭議也要做,哪怕稅率低一點、起征點高一點、緩沖時間長一點。2%不行,1%可以吧?起征點按當地人均商品房面積不行,再加20%、30%可以吧?現在有困難,三年緩沖可以吧?總之,要有明確的預期和信號,有產有財者應當為國分憂。房價再漲下去,階層固化、百業蕭條;但不以房產稅、遺產稅代替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無以為繼。(詳見經濟閑談之二:房產稅、遺產稅與地方財政)
9、企業負擔要綜合考慮。當前的留抵退稅新政,確實一定程度是減輕了企業負擔(當然有些地方4月份稅收下降40%多),但以工業企業3-4月周轉一次計,其實本該如此,最好長期堅持。但企業最關心的其實還是土地、融資、用工、環保等具體問題。這些方面可說的太多,比如在堅持18億畝耕地、生態紅線的基礎上,下放規劃權、批地權,不要過多干涉地方的發展;比如環保、安監的高壓問責,已經明顯失之以偏,直接導致地方具體部門為求自保,壓力下移,嚴重到了影響經濟發展的地步。
10、民生三件事,就業、醫療、教育,就業是基礎。當前公布的失業率已經達到6.1%,達到近幾十年來中國失業的最高水平,18歲到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實際已經超過了1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