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宋朝,崖山之戰以後再無中國呢
崖山之戰的失敗,標志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落!
三、民族氣節萎縮。崖山之戰後,外族入主中原,漢人在外族的淫威下,民族氣節萎縮,甚至大大地喪失,民族精神陽痿,卑躬屈膝之風大興。崖山海戰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後來便有:「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之說。
錢謙益詩《後秋興之十三》曰:「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呂留良詩《題如此江山圖》曰:「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恥。其為崖山以後耶?此江山不忍視。吾今始悟作畫意,痛哭流涕有若是。以今視昔昔猶今,吞聲不用枚銜嘴……」
Ⅱ 為什麼說宋代後沒有中華文明
華夏文明如果是指古典中華文明那的確是在宋朝就沒有了,准確的說是靖康之難,因為從此後華夏文明到目前就再也沒有崛起過。
如果你說的華夏文明是指包括古典中華文明和近古新華文明的話,那華夏文明還有不過只是僵屍文明。
要我來評華夏文明的話,他就是注重一的雙宗教文明,也就是本為有奶便是娘的母系儒教文明,但是他也會產生父系法教文明,所以儒法之爭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
解決了儒法問題就是華夏文明回光反照從僵屍文明變成真人文明的關鍵。
當然水平有限,只受過中等教育,所以就這樣了。
Ⅲ 為什麼說:「宋朝之後無中國」呢求解釋…
宋朝的滅亡,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國第一次亡國。有興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真是血淚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戰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命題。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飢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蒙古軍隊攻佔長沙時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全部壯烈戰死,但3百多年後,崇禎皇帝弔死煤山時身邊只有一個太監,更別提什麼陸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說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蠻族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制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騎馬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們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破壞,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時常想,古中華遺風,究竟會有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有? 崖山海戰紀念日:夏歷二月初六 宋祥興二年(1279)
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張弘范兵至崖山。南宋殘軍與元軍在崖門海域展開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南宋滅亡。
二月初六日晨,崖門海域風雨交加,元軍發動總攻,宋軍血戰至黃昏,最終戰敗。太傅張世傑護楊太後突出重圍,左丞相陸秀夫攜少帝突圍無望,遂杖劍驅妻子入海,並背負年僅九歲的少帝趙昺蹈海殉國。大宋後宮及群臣也紛紛投海殉國,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後聞趙昺死,赴海死,張世傑葬之於海濱,亦投海殉國。宋遂亡。
Ⅳ 為什麼說宋代後沒有中華文明
日本右翼秉承「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錯誤歷史觀,認為日本繼承了中華文明道統,因為成吉思汗帝國從未征服過日本,元代以後的中國被外族殖民,無法繼承中華道統,何況新中國。明治維新後更認為日本繼承了西方現代文明道統,因而自我定位西方發達的民主國家一員,將西方殖民者的現代性邏輯照搬於亞洲,以之正統自居,看不起中國。這是中日之爭的歷史背景。
Ⅳ 為什麼宋朝之後無中國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命題。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北方時,其種族滅絕手段極為惡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
Ⅵ 為什麼是南宋之後再無中國
1、崖山之戰後南朝隨少帝和陸秀夫投海自盡的文人義士逾十萬之眾,被元蒙屠滅的遠超此數,傳統漢文化的傳承者(彼時北地漢人已被遼、金、元蒙統治數百年幾不可能沿革)幾乎滅絕,氣節已在崖山戰後大多投海。
2、元蒙時期人分四等「蒙人、色目人、漢人(北地包括漢人在內的各類民族)和南人(南宋的孤臣遺民)」,百年的統治令氣節已隨生活與生存的環境壓力逐漸淡化,「仰承鼻息」成為了彼時文人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氣節在生存面前蒼白無力得只能苟延著。
3、盡管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起兵反元但所依靠的還是土豪大族,真正的士族已不成氣候,所以自明以來文人士族多為官家的家奴族仆,氣節也逐漸被奴化,至清代更是發揮到極致,氣節只能暗地裡殘喘著。
4、宋代的政治風氣很是開明,「不以言獲罪,不因文入獄」是宋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皇帝以及執政的官宦集團秉持的觀點,所以即便是如蔡京這般奸臣對其政敵如趙挺之等也只是將其從政治上打倒而不會從肉體上消滅,所以即便是御史台的言官「大逆不道」地參劾君上官家或者執宰丞相,被參者也只是輕的一笑而過、聞過則喜的還會知錯即改,重的不過被謫貶或者被逼致仕,但幾乎從不會害其性命更遑論「誅滅九族」了,當然,「謀逆」除外。但,至元朝以後特別是明清,「政敵」稍有不慎便九族株連一同演出人生悲喜劇,眾文人們為自保也不敢堅定立場,「明哲保身」是金科玉律,「門前雪和瓦上霜」的辯證關系被發揮到極致,氣節被官場政治抹去了稜角。
5、利益的糾葛使得文人逐漸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相互依存的團體,便是我等常說的「利益集團」,當這一個個代表不同觀念、不同利益、不同生存方式的集團把思想和觸手遍布整個社會時,文人的氣和節便分解開來,或有氣而無節、或有節而無氣,真正能體現氣節真義的在「5·4」之前十隻一二,反倒是尋常百姓普羅大眾面前挺起脊樑的闊如星辰,所以欣賞「仗義每多屠狗輩」,此言非貶,乃內心贊頌之語,氣節,被那些文人們嗤鼻睨視的碌碌百姓用熱血和脊樑保存和傳承了下來。
Ⅶ 為什麼說南宋之後無中國呢,是南宋漢奸少嗎
原詞應該是「崖山之後無中國(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實際上是日本人最早提出來的觀點,想說明日本才是真正中華道統的繼承人,也就是認為宋朝以後的朝代不再是華夏文明之正朔,乃至以為日本才是繼承了華夏文化的正朔,同時來正義化自己的侵略行為。所以這句話當屬謠言,但是這句話在中國卻一直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實歸其原因正是提出這句話的人抓住了中國人的痛點,想想滅掉南宋的是少數名族蒙古族,滅掉明朝的是少數名族滿族,潛意識總華夏文化是漢文化,殊不知無論是少數名族還是漢族,都是屬於華夏文化的一部分,此話的提出者偷換概念,以便製造輿論。
個人理解是,既然是出自於日本人當年為了給自己侵略中國在文化道義上正義化的目的,所以作為華夏名族的後人,可以對這樣的概念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