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袁行霈中國古代文學史參考文獻怎麼寫

袁行霈中國古代文學史參考文獻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1-01 04:54:17

1. 考研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方向及參考書目

考研方向:以唐代文學研究為龍頭,別集研究、地域文學研究、佛教文學研究並重,帶動其他文學研究協調發展。要重視傳統方法與新方法整合運用,將文學研究、文獻研究、比較研究相結合。突出文學資源的屬地特色,強化資料庫建設,將豐厚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

參考書目:

1、《中國文學史(新著)》 章培恆等 上海文藝出版社

2、《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 王運熙等 復旦大學出版社

3、《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朱東潤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 朱東潤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學理論》 [美]韋勒克等 北京三聯書店

6、《現代西方美學史》 朱立元 上海文藝出版社

7、《唐宋詞通論》 吳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8、《論湯顯祖及其他》 徐朔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0、《樂府詩述論》 王運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具體的參考書目還要根據院校的專業要求來選擇。

(1)袁行霈中國古代文學史參考文獻怎麼寫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可報考研究生考試的學校如下:

北京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四川大學

南開大學

中山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浙江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浙江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暨南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2. 求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版 四本)知識點總結

具體見:
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161132&extra=&page=1

中國文學史概說
一、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文學?
把它作為通向二十一世紀的「個人護照」。1通過詩歌參證歷史或通過歷史印證詩歌,尋找詩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詩:其實大家回想一下,文學不僅在短短的方寸之間為我們展示了過去的瓊樓玉宇,逼真地復制了那在過去歲月中也許早已為人們淡忘了的生動具體的細節,而且還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群,一種生活的韻味,一片奇妙的風光。讀盛唐詩人杜甫的詩,我們眼前就會浮現出李唐王朝天寶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擋道、武將好大喜功,屢屢對外開邊拓土的戰爭給國家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圖景,讀巴爾扎克的人《人間喜劇》就會想起18世紀末法國巴黎上流社會的齷齪生活圖景,讀80年代初走上文壇的朦朧詩派詩人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同樣會想起文革歲月中長大的青年一代,對苦難的承擔以及試圖透過黑暗尋找光明的堅定信念。詩是需要品味體會,普希金短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過去的將變為可愛。這是1825年普希金題在一位16歲少女紀念冊上的短詩,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少女早已不是當初的少女,歲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樺林里19世紀的俄羅斯,讀這首詩的人也許閱歷不同,年齡變化,但無論何種境遇,我們都會感謝生活的賜予,它使我們忍讓、寬容、剋制並憧憬未來……2文學還能培養我們詩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辯,歷史學家的深沉。也許有人說,哲理太枯燥,詩情太虛浮,但是,至少可使我們「澹泊明志」,修身養性。陶淵明一聲「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引得林泉激盪,岩穴來風,千載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買田數畝,買泉一眼」以安頓自己的心靈,現代人呢?現代人最怕丟失的是財富,而最先喪失的是精神,詩可以使我們在物慾橫流,靈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在一切都推向市場的時候,不要拍賣自己的良知。盡管我們不可能詩意的棲居,但是,對詩意生存的追求,卻是人性中永不泯滅的一面。○3王國維先生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上古的神話、西周的詩經、春秋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漢代的樂府民歌、魏晉南北朝的
筆記志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一個朝代都有其獨領**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這些作品既給我們美的享受,又給我們提供了無窮的研討之機。瓊瑤的《在水一方》出自《詩經•秦風•蒹葭》;《梅花三弄》主題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出自金人元好問《摸魚兒》;《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出自明代楊慎《臨江仙》。我講這些目的,文學是有傳承的,今天的發展是在昨天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知識層次、知識結構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盡之時,學無止境。(另外,文學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動發展的)講一個文革遺笑,那個時代毛主席的話(語錄)就是聖旨,是人們心中的上帝,老領導領大家學毛主席語錄,毛主席有一首詞《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屈指形成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可老領導怎麼讀呢「天高雲淡,……,屈指形成二萬六,盤山上高峰。」這時一個小年輕怎麼覺得不對勁就舉手了,他說「報告領導,我有問題」記得中學歷史課上老師講過紅軍長征歷經二萬五千里艱難險阻,毛主席怎麼寫成二萬六了呢?老領導沒有意識到他的錯,振振有辭,從容不迫地說「年輕人,這就是你們的不是了,下句不是」盤山上高峰「嗎,既然是盤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如果說老領導鬧得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是與那個特定時代,特定歷史背景有關的話,我們今天就應盡量避免或者少製造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當然,我並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做博士,但是一個充塞知識的頭腦是應該有的(前人成果只不過是我們的必修課,關鍵要求自己創新)。○4文學是人學:代表古典小說高峰的《紅樓夢》便是通過一些重要人物命運暗示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無可挽救的衰敗及整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如篇首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說盡了人生的虛無,同時將感傷主義推向極至:「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在學習過程中,我只起個磨刀石的作用,給大家提供一個思想的火花點,一個思路,至於修行的好壞還在大家個人的底子和下來的努力,從今天起我將帶領大家跨越歷史的塵埃煙雲,從高文典冊、聖經賢傳中尋找我們民族文化的根。。
二、「中國文學」之美
我們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類文明洗禮的人類之一,作為四大聞名古國(中、印、埃、希)的唯一倖存者,從最初雜亂的民族形態到今天統一的民族實體,文化作為人類特有的適應環境的方式和一種族體心理在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度彌漫演進、長期積淀,文學作為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既是我們歷史生活的見證,又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魯迅先生把中國的語言文字概括為三美:1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靈上獲得感悟審美愉悅,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2音美以感耳:母音占優勢→樂音→節奏美,外國人聽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時,何當……。賀敬之《回延安》: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榆林,一想到延消水、寶塔山、小米粥,心情還真的蠻激動,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幹了,灰頭垢面)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東方紅的故鄉佳縣→白雲山;3形美以感目(漢字是東方魔塊,方塊字,有中心有外圍)a.對稱合諧美, b.肢體語言美,象形(鹿鼎記、周星弛);c.繪畫語言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只要你一看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闊大、壯美的畫面,一句話「中國作風」「中國氣派」「中國精神」。
三、學習古典文學方法
1.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時代、歷史背景中,一分為二評析
。。。。。。

3. 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

在最近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中,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與其他人文科學的學科一樣,學術上的發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篇1
淺析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理解

文學史一詞的復雜性,是近年來學界每有討論的問題。就這個詞的全部含義來講是指文學自身的純客觀的生成與發展的歷史,一些學者稱為文學史的“本體”,還有一些學者稱為文學史的“原生態”。在我們對文學史進行直覺性的想像時,我們意識到這種文學史的“本體”或“原生態”是存在的,並且它有一種純客觀的性質。科學的文學史研究,把向文學的真實的歷史逼近作為研究的一個終極目標,並且也將此作為判斷某一文學史研究成果的價值高下的一個標准。但是,“原生態”和“本體”事實上只存在於直覺的想像與邏輯的思辨中,實際存在於人們的認識與闡述中的文學史,最直觀的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種種以“文學史”為題的著作,它們事實上是通過一種認識體系構建出來的。

文學史的這種性質甚至在它處於史料狀態時就已經體現出來了,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學作品和一些文學史的文獻,都是經過自然與人為的選擇的結果,都是經過敘述的。另外就產生文學的歷史文化背景來看,我們所依賴的也多是歷史學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早已成為歷史的東西,無法復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所把握住的文學史,無淪是零星的還是系統的,無不是進入我們的自身的認識領域的東西,即構建出來的東西。文學史越系統、越宏觀,它的構建的性質也就越突出。

中國古代文學史理論的敘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寫的史書,司馬遷認為《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史舊文“約其辭文,去其煩重”整理而成,主要記載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動。《春秋》對文學史論的貢獻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時、月、日記載史實,後世編年史基本上沿襲此法,這對後人撰寫編年體文學史、作家年譜、文學大事記等類型的文學史著影響久遠。二是《春秋》於客觀記事之中“寄其微言大義”,故有“春秋”筆法之說,對後代學者撰寫文學史影響極大。

有當代學者認為:“新文學史既然是史,又與現代政治有那麼密切的關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備,在史德遇到考驗時,能夠站穩腳跟。古時所以創造了‘春秋筆法’,就因為在不讓講真話的時候,可以隱蔽地講真話’,川。孔子的《論語》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來、以見知隱的歷史觀,“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印的進化論思想,“不以人廢言”即的治史准則,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理論的重要內容。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明,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已成為歷代文學史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魏晉南北朝是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相對於其他學術或學問獨立出來,確立自身的價值和范圍,初次形成清晰獨立的文學概念,出現了較為完整、自成體系的文學思想和觀念。魏晉南北朝也是文學史研究自覺的時代,主要標志有三個。

一是史書中立《文學(文苑)傳》。范嘩的《後漢書》在《儒林傳》外別立《文苑傳》區分出儒學與文章之學的不同。蕭子顯在《南齊書》中立《文學傳》,並在傳後撰寫一篇長論,敘述屬文之道及文章體變。此後《文學(文苑)傳》便成為多數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現研究文學史的專論。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對文學體裁專門考察其源流,分別其特徵,概略而全面、條理化地勾劃出文體發生發展的歷史線索,是一篇文體史研究專論。鍾嶸的《詩品》探討五言詩體的源流變化,把品詩與辨流結合起乘,在對作家品評時都把每位詩人放人這種詩體、題材和表達方式的繼承源流關系之中。《詩品序》史論結合,既系統闡發他的詩歌理論,也概述了五言詩的發展歷史。鍾嶸品評作家作品的優劣雖然也有不少涉及社會因素,但大多是以審美因素為標准,他提出並推祟詩歌創作的“滋味”,以為“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顯示出鍾嶸的文學史觀的審美傾向。

三是出現了專門的文學史論。《文心雕龍》中的《通變》、《時序》是論述文學發展的文學史論專篇。《通變》被作者歸之於“剖情析采”的創作論,實際上是從文學自身演變的歷史來探討文學發展規律,作者概述歷代文風的衰變之後,從文學創作自身尋找原因:“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爭相模仿現代的而忽略借鑒古代的,是造成文風黯淡文氣衰落的原因,如何解決文學發展中出現的這類令人優慮現象,劉娜認為:“斟酌乎質文之間,而隱括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文學的生命力在於革新,“通變則久”,但革新之時必須注意繼承,一方面要“變”,一方面要“通”,這樣,文學的發展才能充滿活力,‘舊新其業”。《時序》論述文學發展與時代社會的關系,是一篇嚴格意義上的完整的文學史論。劉敘述了“蔚映十代,辭采九變”的文學發展歷史,考察了文學演變與歷史社會狀況的關系。如文學受政治教化的影響:“歌謠文理,與世推移,風動於上,而波震於下者也”。又如,文學受包括學術風氣與文化氛圍的世情的影響。屈原、宋玉等人的瑰異文思與艷麗文辭“出乎縱橫之詭俗”;建安文學由於當時“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的;東晉由於清談風氣的影響,時勢雖極艱難,文辭卻寫得平靜寬緩,“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劉聰在《時序》中還涉及到影響文學發展的其它因素,見解應該說是相當深刻的。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科建設既要確立它自己的獨立地位,還要確定它本身的系統的內容。作為一門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史應該有更深的層次。它應包括斷代文學史、各體文學史、文藝批評史和文藝思潮史等。此外,中國古代文學史還應當有自己的輔助性學科。初步想來,至少應有如下幾項:

(1)文學史文獻學。它是為文學史研究提供資料的,是整個文學史研究的基礎,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傳記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獻,二是對有關古代文學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學史研究成果進行摘編和分類,以備索引和參考。

(2)文學史方法論。它屬於文學史研究的基礎理論,從理論上總結以往的文學史研究的經驗與教訓,注意文學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點,並評介不同學派的研究方法,引進國外文學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斷探索既體現人類思維和現代科學理論的新成就,又適合於中國國情和古代文學史實際的研究方法。對文學史學科特點的探討,也屬於方法論的范圍。

(3)文學史編纂學。它專門研究文學史著作的敘述方法與編纂體例。諸凡記傳體、編年史體或“分體合編”式、“時代為綱作家為序”式等不同體例,都要分析其優劣、比較其高下,然後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適合的敘述方法。

綜上所述,文學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說,而許多原始記錄已經不復存在,文學史是人寫的,而且是被不同時代不同的作者所創作。人無論希望自己立場多麼公正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思想,並且會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所影響因而無論是再好的史學家,其所記錄的歷史都會帶有其主觀意向,都會與真實的歷史有偏差,而且在歷代傳抄學習中,因所讀之人與成書時的時代不同,知識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誤讀現象,可以說“文學史”即為“人學史”。

然而,因為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寫的文學史終究是給後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觀意識在後人身上同樣能找到,前人所做過經歷過的事情後人未必就不會去做去經歷。相反,許多後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記錄。正如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國可追溯的近三千年歷史中,中國文壇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文藝復古運動,每次復古運動之後又會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發。因而文學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畢竟前人還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紙黑字還是有根可尋的。

如果可能,在編撰中國古代文學時,應該同時關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學運動或者相似的文學改革(如觀察不同朝代但同樣都發生過的“復古”運動),以此作為對比,相互對校,從中發現它的規律或者謬誤,這樣大概更有利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構建。

參考文獻:

《試論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科建設》 張弘 社會科學輯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國古代文學史理論述論》 佴榮本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7年第5期

《中國古代的文學史構建及其特點》 錢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文學遺產-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學史論文參考範文篇2
試論古代文學史課中的師生互動

摘 要:中國古代文學史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倡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教學相長、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觀念上相互碰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培養理論和知識扎實、具有較高鑒賞、分析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古代文學史課程師生互動

近年來,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高校的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甚至成為教學效果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古代文學史課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幹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的文學遺產,歷來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講授,學生聽與記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上,採用文學史知識與作家作品介紹相結合的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越來越不能被學生接受,教學效果受到極大影響。筆者在在教學中,借鑒同行的教學經驗,嘗試引進師生互動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筆者認為古代文學史課的師生互動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教學相長、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觀念的相互碰撞三個方面。

一、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相長:傳授正確的知識這是古代文學史課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開闊的文化視野,尤其是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審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強人文素質,是古代文學史課的一個較高目標。實現以上的目標首先要學生有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就需要突破傳統授課方式。

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進課堂教學模式,採用讓學生參與到講課環節中的課堂結構方式,即提前將要講授的課堂內容提煉出幾個典型問題布置給學生,學生圍繞相關問題查閱資料,撰寫出發言或講授提綱。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所設計的問題採取不同的課堂教學形式。如討論(或辯論)式、教師(或學生)答辯式、案例分析式及學生主講教師總結式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做進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業務進步,因為教師要花比傳統授課方式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備課,以准備問題的設計和課堂中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的解答。

如在講《史記》文選時,學生對《項羽本紀》和《李將軍列傳》做了大量的查閱文獻的准備,分小組做了幻燈片,對作者及其思想和藝術成就,傳主的生平事跡及歷史評價、作者藝術特色等都有獨特的分析、講解和討論。學生也對一些不清楚的問題提出來請老師解答。對師生來說,都是一個促進和提高的機會。教學相長,收獲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學史課的師生互動,應是在情感層次的互動。文學是人的文學,歷代的經典作品中往往蘊含著深厚的人生情感與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學史也是一個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發展的歷史。通過對文學史的學習、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領悟凝結於其中的個人與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對於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與人文素養,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會文化背景和氛圍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結構、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與古人有較大差異,學生不可避免地對古代文學感到隔膜,他們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對古代人的生活、對古代文學普遍缺乏興趣。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高尚的人格。

無論是一個作家的生平創作、一種文學現象的出現、一種創作方法的產生和更新等都離不開特定時代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爛熟於心,在向學生講解之前要預先轉化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體驗,用帶有情感色彩的語言進行描述與講解,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般的現場感。在對作家作品進行講解時,採用一種領悟式的體驗閱讀與理解方式,盡量避免理性的拆解與分析或直接的結論宣導有可能帶來負面效應,避免損害作品情境的渾融和圓滿或對作品及作家真實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實踐一種獲得結論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富有情感的環境感召下,激發學生自身對作品情感體驗的認同。

如在講魏晉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風范產生的時代背景時,學生對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覺得可笑、不可理解。講授中引用大量數據和事例分析,並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事例做類比,用富有情感的語言論述這一時期“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使學生從理性和情感上認同當時文人的特異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學中有許多思鄉思親的名篇,講授時調動學生的人生經歷,聯系作品產生的具體背景,使學生對作品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

情感互動應貫穿於古代文學史教學的始終,可以是對祖國燦爛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對某一文學現象的慷慨敘述,還可以是對某個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擬或是對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讀,等等不一而足。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使教學效果成倍提高。

三、觀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學史教學對於人文精神的發掘的意義在於傳統生命精神對現代生存的啟迪。古代文學史教學既要引領學生走入過去,重新體驗文學作品本身所達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來立足當下,讓學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傳達的人文意義境界。而在教學過程中以當下意識闡釋經典文本新的價值內涵與精神意義時.既是對於古代文學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傳承。

由於古代文學的含蓄蘊藉的特質,歷代文論的繁復和時代的遠離.今人的價值觀與古人之間存在分歧、斷裂甚至背離,使得當下教學環境中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意義與精神的理解趨於復雜。在教學中會出現師生間觀念上的矛盾,作為教師不要害怕和迴避這種矛盾,在寬松的氣氛中,耐心平等的與學生進行對話,在這種觀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學生的某些偏激、膚淺、片面甚至錯誤的觀念,也可使教師更接近當代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種程度上也為教師修正某些落後於時代的觀念提供了契機。

這樣的觀念碰撞在古代文學史課的教學中甚為多見,如對屈原之死的評價、對杜甫“忠”的看法、對古代文人仕與隱的分析、對文以載道的論點的評論等等,教師可適度引導,但不必急於將所有問題均在課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論界尚爭議的問題,或在課堂上不能一下解決的問題,可留下存疑,讓學生帶著疑問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吳小如.關於怎樣學和教中國文學史的問題[J].文學遺產,1991,(3).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1. 古代文學論文範文精選

2. 古代文學史論文

3. 淺談古代文學研究論文範文

4. 古典文學論文精選範文

5. 淺談古代文學論文

4. 袁行霈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不是就是中國文學史啊

袁行霈編的《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收錄的是從先秦到清末的文學演變歷程,為了區別同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朱棟霖編),這兩套書的封面顏色都是一樣的(粗心的人會拿錯書。。。。)大部分學生稱袁行霈那本叫「中國古代文學」————大概就是這樣了

5.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陸游在第幾卷

袁行霈,字春澍,1936年4月18日生於山東濟南,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市武進區)。中國古典文學專家。主編《中國文學史》四卷本。陸游在《中國文學史》第五編 宋代文學第八章 陸游與中興詩壇。

6. 中國古代文學史 袁行霈

什麼意思 你是買不到這本書嗎?還是怎麼著……你看作者不就行了嗎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 高教出版社 …… 很多學校這本書都是考研書目

你要是想買的話 可以去孔夫子舊書網看看 上面很便宜 買新的也沒必要 四本要100+呢 ……

7. 【考研】北大古代文學參考書

「請問這個方向具體報考專業有些什麼呢?」古代文學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名稱,不是方向的名稱。這個專業下面四個方向,先秦兩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

北大古代文學雖然有四個方向,但考試時試題不分方向,各個時間段的題都有,大家做的題完全一樣。其實這個在中文網上早寫的很清楚了。

書目:

袁行霈等《中國文學史》
褚斌傑等《中國文學史綱要》
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
周先慎《中國文學十五講》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學三百題》
褚斌傑《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北大古代文學教研室《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
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資料選注》
張傳璽《中國古代史綱》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歷史三百題》

8. 請問袁行霈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應該怎麼復習

要根據你報的學校,招生簡章上回列出考試書目,看他要求的就行。有個別學校不限制書目,就可以自己選擇,古代文學史考的最普遍的是袁行霈主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學史。再有就是游國恩編的。此外還有劉大傑的,他的因為是一個人寫的,所以各部分之間思想、風格能統一。

9. 陝西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參考書目

研究方向: 01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02唐宋文學
03元明清文學
04古代文體學

初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16文學綜合(含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文藝理論)
④816語言綜合(含古代漢語、現代漢語)
2. 參考書目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現代文學史》朱棟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學理論教程》童慶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鄭克魯:高等教育出版社
《語言學概論》高名凱:中華書局
《古代漢語》郭錫良:天津教育出版社或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黃伯榮: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2、03方向復試中國古代文學史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04方向復試文秘綜合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中山大學出版社
李 芹:《社會學概論》,山東大學出版社"

閱讀全文

與袁行霈中國古代文學史參考文獻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哪裡有越南話培訓班 瀏覽:258
越南人為什麼喜歡吃生的呢 瀏覽:334
中國哪個地方採茶葉 瀏覽:862
越南1個師有多少人 瀏覽:184
中國豐收年在哪裡 瀏覽:314
越南人喜歡穿什麼顏色襪子 瀏覽:625
印尼電話卡APN怎麼設置網速快 瀏覽:820
義大利買哪些包包便宜 瀏覽:788
光弘科技印度工廠在哪裡 瀏覽:829
印尼轉換插頭什麼樣子 瀏覽:822
印度喝水的地方有哪些 瀏覽:192
伊朗日本韓國哪個足球比較強 瀏覽:826
中國到伊朗可以用什麼快遞 瀏覽:653
中國哪些隊伍有旗幟 瀏覽:721
中國化學分紅在哪裡看得到 瀏覽:587
伊朗用什麼麵粉 瀏覽:73
越南人為什麼騙婚 瀏覽:981
伊朗油人民幣多少錢一克 瀏覽:614
和平精英國際服腰射按鈕怎麼開 瀏覽:295
印尼一年吃多少蝙蝠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