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深化了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推進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貫穿黨的歷史波瀾壯闊交響樂的主旋律,也是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主基調。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國社會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革命偉大實踐的變革成就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又一次實現歷史飛躍。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B.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現實相結合,不斷形成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
具體來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和中國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相結合,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具體的。第二,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和歷史經驗提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三,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優秀文化。
C.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D.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哪些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這個過程中的理論成果。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後產生了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些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都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都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毛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之間既是一脈相承又是與時俱進的,是一個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前者為後者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後者是在繼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它們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無產階級專政時期看作相當長的並充滿革命搏鬥和國內戰爭的時期,掌握政權的無產階級在這個時期內採取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組織上的種種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會主義的新社會、沒有階級的社會、沒有國家的社會,來代替資本主義的舊社會。列寧是完完全全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些基本原理為根據的。
列寧在這方面的新貢獻在於:
(一)他論證了在一個被帝國主義國家包圍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裡可能建成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只要這個國家不被周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所扼殺;
(二)他擬定了經濟政策的具體辦法(「新經濟政策」),使握有經濟命脈(工業、土地、運輸業、銀行等等)的無產階級能運用這些具體辦法把社會主義的工業同農業結合起來(「工業和農民經濟的結合」),從而把整個國民經濟引向社會主義;
(三)他擬定了通過合作社把基本農民群眾逐漸引上並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軌道的具體辦法,而合作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用來改造小農經濟並以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基本農民群眾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正是有了列寧和列寧的黨,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才在俄國得到了巧妙的運用。這也是俄國革命產生了無產階級政權的原因。
從前的情況通常是這樣:在革命時期,工人在街壘里進行搏鬥,他們流了血,推翻了舊制度,而政權卻落到資產者的手裡,然後資產者又來壓迫和剝削工人。英國和法國的情形就是這樣。德國的情形就是這樣。我們俄國的情形卻不同了。
在我們這里,工人不僅僅是革命的突擊力量。俄國無產階級一方面是革命的突擊力量,同時還力求成為領導者,成為城鄉所有被剝削群眾的政治領導者,把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使他們脫離資產階級,在政治上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
俄國無產階級既然是被剝削群眾的領導者,它進行斗爭就是為了奪取政權並利用這個政權來謀取自身的利益,來反對資產階級,來反對資本主義。
正因為如此,俄國革命每一次強有力的發動,無論是在1905年10月或在1917年2月,都把工人代表蘇維埃這個負有鎮壓資產階級使命的新政權機構的萌芽搬上舞台,來對抗資產階級議會這個負有鎮壓無產階級使命的舊政權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