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也是擴大內需和調整結構的結合部。要把解決好基本民生問題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零就業家庭就業、最低生活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逐步構建起社會保障的「安全網」。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各族群眾過上好日子。既要堅持不懈抓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為民生改善提供堅實基礎,也要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
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加快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實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辦好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搞好雙語教育。加快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㈡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扎實推進民生建設,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需要我們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是出現了203次的高頻詞,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定位。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時刻牢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不懈追求,也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不懈追求。
㈢ 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
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完整的為: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發展的定義
發展是哲學術語,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原因是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事物發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事物的內因。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即是發展。發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內部矛盾。
協調發展
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㈣ 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
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增進民生福祉的舉措:
在新發展階段,應該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擴大在就業、教育、健康、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持續加強針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人群的權利保護和社會服務,並且持續開展相對貧困治理。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握好兩個發展方向。
一方面,應該始終堅持通過制定和實施社會政策將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全社會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民生保障水平應該與經濟發展相協調,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提高,達成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的共贏。
㈤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全體國民的持續幸福,即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更強調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於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解決我國的社會發展面臨的基本矛盾的途徑是加強我國經濟方面的建設,同時大力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要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與根本目標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根本目標解答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到底應該何去何從,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目標告訴了我們現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
我們應當把遠期的根本目標和近期的階段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努力做到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中國發展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強調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要將全社會的各種資源有效的配置到經濟發展之中,服從且服務於當前社會的經濟建設。其次,要想方設法的促進生產力的改進,當生產力得到了的極大提高時,才能使中國這樣貧窮落後的東方大國走上繁榮復興的道路。
我國的社會發展面臨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基本問題,也是中國人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也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向更好、更強的方向發展,社會主義根本目標解答了我國的經濟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㈥ 十九大指出什麼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經濟發展必須以民為本。在這里,「民生」是價值基礎,而「民本」則是價值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正確定位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實現從外在目標向本質目標的轉向。
具體說,就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新時代要把對人的尊重與自身的價值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
=現代生產重在物質資料的增加,即通過科學技術對自然資源和自然力高效率的利用,使社會產出實現幾何級數的增長。這是工業化時代生產方式的典型特徵。
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生產方式必然導致生產目的的異化,即生產從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要轉變為最大化利潤和高速度增長。追求高速度增長的經濟體制和模式下,也必然異化為片面的經濟效率和GDP指標。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往往遭到忽視甚至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