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美術史是怎樣的一門課程其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課程是美術學院教學的專業必修理論課和主幹課程。《中國美術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骨幹課程和延伸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系統了解中華民族美術的悠久傳統和光輝成就,對中國美術歷從史前到近現代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重要美術現象、美術流派、美術家、美術作品和美術理論等有最基本的了解,把握傳統藝術形式語言在美術歷史進程中的演進和流變,認識中國美術發生發展的歷程及規律,從而使學生以本民族藝術傳統為依託,在較高的文化層面和較為廣闊的藝術視野中進行專業研究和藝術創作。
始創:自1982年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前身即洛陽師專藝術系美術科時期起,即面向專科生開設《中國美術史》課程。注重專業建設,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師范特色,《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既兼取國內各名校《中國美術史》論課程教學之優長,更注重務實,發揮師范院校的優勢,強調良好的教學教法的運用,較早形成並實現了通過《中國美術史》課程學習,對學生專業認知、學科理念培養發揮重要意義的特點。
發展2000年洛陽師范學院升本,實現辦學層次的歷史性跨越,美術學院成立,對《中國美術史》課程從學科建設的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國美術史》課程建設進入長足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美術學院不斷地開展《中國美術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研究改革,已經進行了數次較大規模的調整。強調在單位教學時間中的專業信息量增大,注重把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引入教學,使學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注重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基礎性內容和最新學術成果、本課程和相關課程、傳授知識和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的關系。使得《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形成典型的洛陽師范學院教學所倡導的的科學性、規范性、發展性特點,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在培養知識結構全面且具創造性美術人才的過程中效果顯著。主講教師在教學及科研方面的努成就和教學隊伍的整體提升和成長,對《中國美術史》課程教學產生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有力的影響。
改革2000年至今是該課程走向成熟化和正規化的時期。2004年洛陽師院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被批准為洛陽師范學院重點學科,在此背景下,美術學院將主幹理論課《中國美術史》課程作為一門精品課有計劃、分步驟地加以重點建設。在本課程的指導思想的確定、課程模塊的設置、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體系建設、教學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探討。以培養新時期的學生美術專業素養為目標,以改革《中國美術史》教學內容為起點,以教材內容在經典性基礎上進一步彰顯區域文化優勢為抓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路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行了較深入的教學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內容建設。2000年開始進行《中國美術史》課程內容建設,重新建立《中國美術史》教學新的框架體系。一方面更加註重《中國美術史》發展和中國古代傳統歷史文化的相互關系,努力吸取文化等多學科的成果,用高屋建瓴的文化范型來闡釋中國古代美術的發展歷程及揭示美術現象後面的本質。另一方面,在體現《中國美術史》教學內容經典性的基礎上注入區域性歷史文化課程資源。面對高校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積極拓展教育教學資源。弘揚中原傳統文化,構建大學生精神家園。以《中國美術史》為核心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延伸課程建設,如《河南古代美術遺存》、《河南民間美術》、《河南傳統美術欣賞》等專題性課程,都已成為美術學院和全校公選的主要選修課程,受到學生們的好評。
2、資源建設。網路課程建設列為我成教學院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在網路課程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2004年該網路課程被評為省教育廳一等獎,2005年獲評全國優秀教育資源。在更新教育觀念,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3、課件製作。2001年開始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信息引入課堂,豐富《中國美術史》課程的信息來源及信息呈現方式,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水平及效果獲得同行及學生高度評價。
4、網路教學。積極參與我校網路教育學院網路課程建設,可以實現同步教學、非同步教學以及指導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後開發和建設了主幹課程《中國美術史》及延伸課程,完成了《中國美術史》網路課程、河南古代美術遺存、河南民間美術網路課程的開發與建構。獲得河南省及教育部獎勵。網路課程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同行前列。
5、精品課程建設。多年來積極建設《中國美術史》課程,為建設精品課程作好基礎工作,在資源庫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教學資料收集及整理、課件製作、錄像資料、舉證材料、網路資源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備。經過20餘年的建設和積累,本課程已經具備了成為一門精品課程的良好的基本條件和顯著的特色。並且具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潛力。2008年4月,《中國美術史》課程獲批洛陽師范學院校級精品課程。
現狀2009年10月洛陽師范學院獲批河南省「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對美術學院加大了辦學條件、經費、設備、科研、項目等方面支持力度,《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建設由此獲得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強大的發展推力。《中國美術史》課程在開展教學改革與實驗及進一步實施相關網路課程建設、大型藝術網站「藝術河南」建設方面獲得了顯著成效並獲得良好的社會影響,相關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成果獲得多項省部級獎勵。目前學科人員作為河南高等教育美術精品課教材研究與編寫課題組的首席專家和核心成員,積極參與主持著全省《中國美術史》論專業課教材的改革與制定。
2010年2月,洛陽師院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全面改版,新版《中國美術史》精品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理念的開放性、視覺呈現方式的新穎性、教學過程的適用性諸方面,均體現了新理念、新水平
B. 中國美術史是什麼
中國美術史源遠流長。與美術風格總是在變化的歐洲不同,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令人驚奇的延續性。明朝時的作品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影響。一幅清朝的畫作與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對傳統的尊崇。藝術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創新,而是盡可能逼真的臨摹舊有的作品--這並不被認為是抄襲,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創新
中國廣泛流傳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影響藝術創作。沒有道家的存在,中國繪畫,唐詩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這些主題經常是關於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的。就是繪畫技巧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陰陽理論的影響,有的在虛實的辯證轉換之間,有的在干濕用筆技巧的對比之間。在中國的藝術作品中總是出現道家神話傳說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佛教的影響就不那麼大,尤其考慮到佛教隨著實踐的推移不斷的中國化這個因素。16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又有了西方的影像。
出於經濟的原因,中國美術的載體局限於宮廷和學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獨的藝術家,他們在田園和山林當中進行創作。這常常是一些學者和被貶的官員,他們對社會現狀不滿,從而逃避現實。每逢朝代更替時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明末清初,滿族入侵之際。
中國藝術的影響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得到。尤其在曾經在中國統治下的地區,像朝鮮,越南這些藩屬,或者有中國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日本藝術同樣不能擺脫中央帝國的影響。在一些領域,日本的追隨者甚至超越了他們的先師,比如在日本達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藝。16世紀以來,中國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歐洲出口,這對歐洲藝術也產生了影響。台灣地區的美術以及中國移民的美術創作可以認為是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C. 對中國美術史的看法及感受
美術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及其成果,是對生活的一種能動的審美的反映,美術史是對美術現象和對具體美術作品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事實的學術性研究,是各個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特徵,所以應把握美術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讀中國美術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平時利用空餘時間翻閱了中國美術史這本書。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看著厚厚的一本我還擔心沒有信心看完它。但當我真正翻閱的時候,才發現這本書真的很精彩,不僅可以了解中國的美術,還把我國的歷史也研究了。
美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可是在中國美術史上還包括了書法和篆刻兩大類,光繪畫這一個門類就經歷了從石器時代---漢代的壁畫---漢唐的宮殿壁畫(由於時代的久遠,很多沒有保存下來,留下來的只是墓室壁畫和一些畫像石,畫像磚)。還有很多宗教美術保存在石窟中,到了唐末又出現了很多屏風畫和卷軸畫。
我國是從舊石器時代漫漫演化過來的,光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時代就經歷了上萬年的歷史,在石器時代我國就出現很多「美」的事物,當時的磨製石器和陶器上的花紋更是當時人民藝術的結晶。其中彩陶和黑陶標志著古代美術創造的第一次高峰。
D. 簡要說一說你對中國美術史的過程發展的看法及評價
學習中美史的時候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深與宏偉。不論是被後人稱道的漢唐鼎盛還是所謂蕭條淫糜的兩晉兩宋,畫壇的人才輩出,讓我們意識到其實中華文明只是比較內斂含蓄,而他的偉大絕不亞於所謂的文藝復興的璀璨光華,他的氣魄絕對是全人類最寶貴的真典。中國美術史主流思想就歷史的進展可分為三皇五帝時代字文畫、三代器物畫、春秋戰國時代、秦代、漢代、三國時代、六朝時代、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來介紹其特色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