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怎樣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一、放寬市場准入和企業登記限制,促進平等有序發展
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國家允許外資進入的所有行業和領域;
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對自然壟斷業務,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民營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業務,民營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
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在加強立法、規范准入、嚴格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區域性股份制銀行和合作性金融機構
二、充分運用財稅支持政策,提高全民創業和結構優化能力
建立民營企業創業發展基金,用於支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化結合的民營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技術服務和產品公用檢測以及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專業化發展及為沿海經濟帶和大項目建設配套服務;
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對獲得省以上著名商標或省以上名牌產品的企業,優先列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計劃,享受現有的各項優惠政策;
鼓勵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組織民營企業到境外開展各類展銷洽談活動,企業參加由市統一組織的境外展洽會,鼓勵民營企業境外資源類投資,彌補國內資源和市場不足,帶動機電產品、消費品、技術及勞務出口;
三、建立金融服務機制,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加快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鼓勵銀行與政府或社會貸款擔保機構合作,建立融資和擔保平台,支持各類擔保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信用擔保。
積極吸納社會法人、民間資本興辦和參股組建公司化的擔保機構,不斷擴大擔保體系規模,提高融資擔保支持能力。
實行民營企業擔保機構風險補償和稅收優惠措施。
拓寬民營制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企業通過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積極幫助符合條件的民營制企業在境內外實現上市
四、完善政府與社會化結合的服務體系,創造寬松和諧的企業生態環境
構建綜合配套的民營企業服務機構。建立健全以融資擔保、投訴維權、信息網路、政策咨詢、創業輔導和法律援助等六項服務平台為主要內容的民營企業服務體系。
加快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擴大「中國民營企業營口信息網站」的覆蓋面和應用范圍,健全市(縣)、區網路體系,為企業信息化、網路化提供運營指導服務。
五、加強領導和監管,保證民營企業經濟健康發展
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領導。要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管理體制。
規范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監督管理。
補充:
民營企業是民間私人投資、民間私人經營、民間私人享受投資收益、民間私人承擔經營風險的法人經濟實體。
⑵ 文匯報:我國民營企業將如何實現進一步發展
文/項兵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一批民營企業也隨之成長起來,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個關鍵時刻,如何實現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如何穩步前進成為一些大型民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份量、有影響的企業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從本質上講,這些企業已經超越了產權所有的歸屬,成為全民的財富,這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成功也超越了股東財富積累的概念,與國家整體實力的增強密切相關。 企業家要從這個高度出發,制定發展戰略,才能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得到穩定健康的發展。從國家利益出發,首先要求企業家研究政府制定的產業發展政策和各項有關國民經濟發展的方針與政策,並在企業發展戰略中自覺落實。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把握整個國家經濟環境與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而為發展開辟出廣闊的新天地。有些民營企業家對此不很關注,總認為自己的企業可以獨立於整體的經濟環境之外,這恰恰違反了市場經濟的根本規律,必然使企業發展走入彎路,甚至走入絕路。 此外,國家宏觀政策的制定越來越規范,信息也會及時、規范地發布,企業家應該改變以往從內部打聽消息的習慣,改為從政府的正式信息渠道及時了解消息,把握國家政策的調整方向,適時調整企業的發展策略,符合國家的發展方向,從而使企業健康發展,企業利益得到最大保證。對於大型企業,領導者更應該具備這樣的覺悟與能力,吃透並貫徹政府的產業指導政策,從而使國家的產業政策有效實現,也同時實現企業與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在任何制度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代表著全社會的財富,換句話說,能夠發展壯大的企業必然是那些得到全社會支持與關注的企業。像美國的大企業如通用、沃爾瑪等,股權十分分散,這其實就代表著全社會的財富。所以,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必然要走股權多元化的道路。一個企業只有與更多人的利益有關系,讓更多的人能實實在在地分享到企業發展的收益,才能得到更多的資源與市場,才會得到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從而發展壯大。 目前,國內有些民企還停留在家族控制的體系下,也僅從企業本位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的企業一旦出現問題很難得到全社會的諒解,從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風險。所以,股權多元化是民企實現穩定、持續發展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跨國公司也將成為民營企業直接面對的競爭對手,民營企業因此將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僅靠一個企業掌握的有限資源已不能夠抵禦未來的風險。要想有效地規避風險,企業家們應超越自我發展的局限,在一些戰略發展的大項目上聯合起來,這樣不僅能有效地降低每個企業的風險,同時也因為聚集不同企業的不同資源,增強了新項目成功的概率。更為重要的是,有了協同作戰的經驗與彼此之間的信任,企業家們可以在與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的競爭中,擁有更強的競爭能力,從而為每個企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處理與國有企業關系的問題上,盡管國企存在不少問題,改革勢在必行,但在目前的體制下,國企也有優勢,如充分理解國家政策、國家的支持力度較大,同時也承擔起不少社會責任。而民企則在體制、管理上存在優勢。如果能將兩種企業的優勢在符合市場原則的基礎上有效結合,形成大國企、大民企的體制,這不僅符合十六大提出的鼓勵混合所有制的方向,在股權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必將使企業充分吸納民企、國企的各種優勢,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在進行著各種方式的調整與整合,目的是為了在下一步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中國的企業家也應當超越國企、民營的局限,實現各種優勢資源的互補與整合,使中國企業得到更大的發展。在體制改革過程中,企業家應該遵循以下的方向:第一,任何資源的整合,都應該有利於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進行資源整合的能力,而不是僅僅解決所有權的歸屬問題;第二,任何改革都應該以增強企業落實、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的能力與效力為目標,從而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越充分地貫徹國家的產業政策,企業與政府產生的合力就越大,企業的競爭能力就越強,美國、日本莫不如此。這要求企業家一定要自覺地與國家的利益保持一致,甚至要犧牲企業的局部利益以實現長遠的發展。這同時也要求政府在制定宏觀政策時不但要從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也要切實體會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從而形成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制定出符合國家長遠利益與大多數企業利益的政策,更有效地增強國家經濟細胞——企業的活力。 (作者為長江商學院院長)
⑶ 民營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意義和建議
民企的發展,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更是中國經濟改革走向以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能否在世界被接受的問題。 這個說的有點大,不過這是事實。下面我來正面回答你的問題。分析:一,民企有企業機構嚴謹精簡優勢,這樣就帶來了決策的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而國企和央企則相對欠缺。二,民企的能動性比較強,就是可以很容易改變運轉方向和運轉速度。三,民企大都是家族管理,凝聚力上還是可以的。 弊端:相當一部分民企都使中小型企業,資金上依賴銀行,人員較少而流動性相對較強。這都是民企的弊端。 建議:一,企業發展首先要做好在市場上的自身定位,明確自己要做什麼,這是發展的第一步。 二,時間有句俗語,就是中央讓民企湧入的不要去,中央不叫你去的你可以去。這個你是明白的。 三,民企要緊跟市場趨向,盡可能加快新市區的認識,吸收,消化,推出產品的過程,這樣你會說是盲目跟風,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叫跟進戰略,對於本身就小的企業本身,節約成本發展壯大是必要的。 四,大型民企可以加強研發,科研。拓展產業鏈,這也是必然和必須的。
⑷ 中國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地尋求發展
如果是家族企業,可參考以文章。 如果不是家族企業,應培育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家族式企業的三大弊端及發展途徑
綜述
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環境中有很多適合家族企業生存的特點,所以,經過近20年的迅速發展,用家族制的方法管理企業已經成為70%-80%的民營企業的普遍管理模式。從國際上看,即使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家族企業也是最普遍的企業形式,很多聞名全球的大企業也仍然帶有家族的色彩。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系逐步發達和經濟日益全球化,純粹的家族企業只是在一些行業、一定的范圍內有著有限的生存與成長空間,不能成為市場競爭中的真正主角。當市場變革速度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時,完全由家族成員掌控的封閉式家族管理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弊端之一:組織機制障礙
隨著家族企業的成長,其內部會形成各類利益集團,由於夾雜復雜的感情關系,使得領導者在處理利益關系時會處於更復雜,甚至是兩難的境地。企業領導人的親屬和家人違反制度時,管理者很難像處理普通員工那樣一視同仁,這給企業內部管理留下了隱患。 家族式企業還有一個很普遍的特點就是,可以共苦但不可同甘,創業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創業的激情所掩蓋,但創業後的三關——分金銀,論榮辱,排座次往往給組織的健康成長造成了阻礙。當對待榮譽、金錢和權利的看法出現分歧時,親兄弟之間、父子之間都可能出現反目現象。
弊端之二:人力資源的限制
家族式企業似乎對外來的資源和活力產生一種排斥作用。尤其是由於在家族式企業中,一般外來人員很難享受股權,其心態永遠只是打工者,始終難以融入組織中。另外,由於難以吸收外部人才,企業更高層次的發展會受到限制。正如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所說:「家族企業最大的弊病就在於社會精英進不來。幾兄弟都在企業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進不來,而且一家人的思維方式多少有些類似,沒有一個突破點。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決策某件事就很難,容易耽誤商機。」
弊端之三:不科學的決策程序導致失誤
決策的獨斷性是許多民營企業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證,許多企業家在成長過程中靠的就是果敢、善斷,因為抓住了一兩次稍縱即逝的機會而成功的。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外部環境的變遷,企業主的個人經驗開始失效,生意越做越大,投資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不像創業初期那樣,一兩次失誤的損失還可以彌補回來。這個時候,保證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就顯得越發的重要。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關於家族企業的演變路徑和發展趨勢,國內外學者進行了饒有興致的研究,並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概括而言,基本上有如下觀點:1、家族企業的發展是沿著家庭式企業—企業家族化-家族企業化-經理式企業的路徑演進的;2、家族企業的發展是沿著原始企業-家族式企業-公眾公司的路徑演進的;3、家族企業的發展是沿著家族企業-合夥制企業-股份制企業的路徑演進的;4、家族企業的發展是以家庭式企業-純家族式企業-准家族制企業-混和家族制企業-公眾公司的路徑演進的。在具體的變遷路徑上,大家的看法雖然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認為家族企業的發展是沿著家庭式企業-企業家族化-家族企業化-公眾公司這一路徑演進的,而且對最終的演進結果,已達成了一個共識,即家族企業最終必然演進為公眾公司。我們可以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來進行考證。
從現實情況來看,全球范圍內尤其是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家族型經營的發展表現出如下趨勢:
1、所有權和經營者分離。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競爭的加劇,家庭和家族觀念的轉變,以及經理階層的興起,家族型經營難以適應後工業社會的發展而退出歷史舞台。那些股份較大的家族只能間接地影響企業的決策,企業的經營權落到管理專家們的手中,企業的兩權分離從根本上動搖家族型經營的基礎。IBM、福特、殼牌、摩托羅拉等西方的老牌家族企業都因為主動適應這種趨勢而得以繼續發展。
2、泛家族主義管理的盛行。家長式的管理將在家族企業中消失,但企業的家庭主義色彩仍然被保持和發揚。西方提倡帶有家庭主義色彩的團隊精神,在東方的日本,封建效忠主義和家族恩情主義的家長式管理正在被命運共同體平等主義的經營所取代,員工和經理一樣是企業大家族中平等的一員。
3、家族企業進一步社會化。家族企業通過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向內部員工轉讓股份,向社會公益事業投資,使企業的所有權進一步社會化,企業的社會化在其經營宗旨上表現為更加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以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為例,公司的發展過程是松下幸之助個人股權比例不斷下降和稀釋的過程,從企業之初的100%下降到1950年的43%,1955年的20%,而1975年更猛降到2.9%,使松下企業的發展突破了個人和家族的局限,保證了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縱觀歐美發達國家的家族企業,存活下來並發展壯大的絕大部分都成了公眾公司。福特、杜邦、柯達、通用電氣、摩托羅拉、迪斯尼,這些成為著名跨國公司的家族企業更是如此。其殊途同歸之路就是家族企業發展方向的最好說明,也是對上述結論的有力實證。
家族企業要想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終將演化為公眾公司,這並不是由創業者或其繼承者的個人意志所決定的。從主觀意願來講,他們更不願意成為公眾公司,因為他們不想喪失企業的控制權。這種發展的必然是由家族企業生存的客觀環境所決定的。在日益開放的經濟形態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家族企業的內在缺陷逐步成為企業擴張的羈絆,制約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要想生存發展下去,變革自身,順應環境就成為唯一出路。公眾公司則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典範,家族企業向公眾公司過渡能有效完善其治理結構,變家族管理為職業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和強化制度效用,有效克服家族企業的人才和文化瓶頸兩大內在缺陷,適應經濟環境的變遷,避免被市場所淘汰而得以延續下去。
企業核心競爭力,本來就是體現在特定的能力上。而這種能力本身又可以視為多種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從其具體體現形式分析,可大體分解為十個內容。我們姑且稱之為十大競爭力。
(1)決策競爭力。
這種競爭力,是企業辨別發展陷阱和市場機會,對環境變化作出及時有效反應的能力。不具有這一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屍。決策競爭力與企業決策力是一種同一關系。決策頻頻失誤的企業,肯定沒有決策競爭力。沒有決策競爭力的企業,也就是企業決策力薄弱。
(2)組織競爭力。
企業市場競爭,最終得通過企業組織來實施。也只有當保證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必須完成的事務工作,事事有人做,並且知道做好的標准時,才能保證由決策競爭力所形成的優勢不落空。並且,企業決策力和執行力也必須以它為基礎的。沒有強有力的組織明確而恰當地界定企業組織成員相互之間的關系,保障決策力和執行力的活動,沒有恰當的人承擔並完成,企業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從何而來?
(3)員工競爭力。
企業組織的大小事務,必須有人來承擔。也只有當員工的能力充分強,做好工作的意願充分高,並且具有耐心和犧牲精神時,才能保證事事都做到位。否則,企業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的空話。保障企業決策力和執行力的活動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證活動的主體——員工具備與之相適應的能力、意願、耐心和犧牲精神。
(4)流程競爭力。
流程就是企業組織各個機構和崗位角色個人做事方式的總和。它直接制約著企業組織運行的效率和效益。企業組織各個機構和崗位角色個人做事方式,沒有效率和效益,企業組織的運行,也就不會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個企業組織的做事方式沒有效率,也就企業組織運行沒有效率和效益,這直接是企業沒有執行力。
(5)文化競爭力。
文化競爭力就是由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構成的一種整合力,它直接起著協調企業組織的運行,整合其內、外部資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個法則,之所以能夠成為蒙牛的核心競爭力,其原因就在於這二十五個法則都變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為准則。因而企業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於它。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統一,並且腐朽落後,決策就不免頻頻不失誤,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競爭力。
品牌需要以質量為基礎,但僅有質量卻不能構成品牌。它是強勢企業文化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折射體現。因而它也直接構成企業整合內、外部資源的一種能力。沒有品牌競爭力,企業組織內部和外部都不認同企業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結果,企業也就談不上有什麼競爭力,更談不上有核心競爭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種資源。因而它是構成企業支持力的一個重要內容。
(7)渠道競爭力。
企業要賺錢、贏利、發展,就必須有充分多的客戶接受他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沒有寬闊有效的渠道,溝通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企業與客戶隔離,也就必然會慘敗無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種資源,渠道競爭力也就直接構成企業支持力的一個內容。
(8)價格競爭力。
便宜是客戶尋求的八大價值之一,沒有不關注價格的客戶。在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同等的情況下,價格優勢就是競爭力。沒有價格優勢,最終都會被消費者淘汰。因而這一競爭力也就直接構成企業支持力的一個內容。
(9)夥伴競爭力。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萬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為過去,要為客戶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務和價值滿足,也就必須建立廣泛的戰略聯盟。如果一個企業失去了合作夥伴的支持,也就無法適應客戶價值滿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強,也就直接是企業支持力和和執行力的提升。
(10)創新競爭力。
一招先,吃遍天,這是市場競爭中的不二法門。要一招先就必須有不斷的創新。誰能不斷地創造出這一招先來,誰就能在這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它既是企業支持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企業執行力的一個重要內容。
這十大競爭力,作為一個整體,就體現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整合企業資源的能力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十個方面的競爭力,任何一個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會直接導致這種能力的下降,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降低。但這十種競爭力又各自相對獨立。任何一個企業,擁有了這其中任何一種競爭力,也都是市場競爭一個制高點的佔領。
⑸ 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推進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中小企業:
(一)推進全民創業。加強政府引導,充分調動群眾辦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千軍萬馬、千家萬戶創新創業的態勢。對企業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轉業軍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或領辦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按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
對吸納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其稅費、小額貸款擔保、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等,執行國家對下崗職工的有關優惠政策。
鼓勵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微型企業,引導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中小民營企業,實現集約發展,增強吸納就業能力。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為項目推進、群眾創業創造寬松、便捷的市場准入環境。
(二)放寬創業條件。鼓勵各類資本在我市投資、參(控)股發展民營企業。降低門檻,放寬注冊資本限制,注冊資本達到3萬元以上即可申請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貨幣出資可降至注冊資本的30%。
對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上新設立的公司(除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外),可實行注冊資本分期到位制,首期實繳的注冊資本可降至注冊資本額的20%(不低於3萬元),其餘注冊資本可在2年內分期到位。
(5)如何更好促進中國民企的發展擴展閱讀:
民營經濟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逐步擴大,開始發揮越來越廣泛的作用。
(1)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企業產權多元化和產權明晰,從而有利於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2)民營經濟的運行機制最接近於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在民營經濟中體現得最充分,因而民營經濟對國有經濟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3)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增加供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4)民營經濟具有相對分散、規模小、易吸納勞動力的特點,有利於增加社會就業。
(5)民營經濟有助於調動多種積極性。由於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經營特點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形式,所以能夠充分調動所有者、經營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6)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和造就了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經營、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