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兵種有哪些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共有四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除此之外還有四總部直屬部隊等,它們不屬於任何軍種。
陸軍的兵種: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炮兵(地面炮兵、高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偵察兵、電子對抗兵、汽車、測繪、氣象等專業部隊組成。
海軍的兵種: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岸防兵和海軍陸戰隊。水面艦艇部隊編有戰斗艦艇部隊和勤務艦船部隊。
空軍兵種:航空兵、防空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兵、氣象兵等多兵種合成。
第二炮兵:導彈部隊(近程、中程、遠程、洲際),工程部隊,作戰保障、裝備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部隊組成
武警部隊擁有三大類八個警種的部隊。其中,三大類為:
一、內衛部隊;
二、列入武警序列受國務院有關業務部門和武警總部雙重領導的部隊,即黃金、水電、森林、交通部隊統稱警種部隊,是以軍事化組織形式直接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的特殊武裝力量;
三、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門管理的部隊,即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可謂『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目前,武警部隊大約保持120萬的總規模。
2.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入伍標準是什麼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選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8到1米92之間,相貌要端正;女儀仗兵要求身高1.73米,相貌要端正。在發型要求上,女隊員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正式執行任務時,女隊員統一在腦後挽起統一樣式、統一大小的發髻。儀仗隊女兵們的發髻均由專業設計師設計,保持了女軍人發型的簡潔與端莊,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編制700人左右,它與軍樂隊、禮炮隊共同承擔不同規格的司禮任務,並不是所有官兵都有機會執行任務,儀仗隊內部實行競爭機制,對訓練情況進行定期考核,依此確定執行任務的名單。
此外三軍儀仗隊規格分為三種:
1、由151人組成,用來迎接外國首腦;
2、是由127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高級將領;
3、是由101人組成的單軍種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單軍種司令;
(2)中國禮兵什麼編制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八十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官兵執行儀仗司禮任務時,應當著儀仗隊禮賓服。中央軍委組織的外事活動的禮兵,中央軍委確定的執行其他重要禮儀任務的禮兵,駐香港部隊、駐澳門部隊重大迎外任務的禮兵,可以著禮兵禮賓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員執行司禮演奏任務時,應當著軍樂團禮賓服;其他時機和場合不得著軍樂團禮賓服。中央軍委確定的執行其他禮儀演奏任務的軍樂演奏員,可以著軍樂演奏員禮賓服。文工團演員執行演出任務時,通常著文工團演出服;其他時機和場合不得著文工團演出服。
3. 禮兵好當嗎
不好當。禮兵是中國部隊的臉面。進入條件是身高180以上,五官端正,目光有神。且對於體質要求及其嚴格。
4. 立戶禮兵刑工 各部 職能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
(吏部)
中國古代官署。東漢改尚書常侍曹為吏曹,又改為選部,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六部之首。長官為吏部尚書。歷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勛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 、入籍、復名復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宣統三年(1911),清政府的責任內閣設立制誥、銓敘等局,吏部遂撤。
吏部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
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勛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武德五年改選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貞觀二年復置。龍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後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寶十一載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載復舊。有吏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四人;甲庫令史十一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勛令史三十三人,書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戶部)
中國古代官署名。三國時設度支尚書,掌財政。隋代以度支尚書為民部尚書。唐代改稱戶部,遂為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歷代相沿。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清還設有掌管八旗事務的八旗俸餉處及現審處。隸於戶部的機構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及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遂廢。
戶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貢賦之差。其屬有四:一曰戶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倉部。
戶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倉部主事三人。高宗即位,改民部曰戶部。龍朔三年,改戶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倉部曰司庾。光宅元年,改戶部曰地官。天寶十一載,改金部曰司金,倉部曰司儲。有戶部令史十七人,書令史三十四人,計史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人;度支令史十六人,書令史三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金部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倉部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三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
(工部)
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營造工程事項。漢代有民曹。西晉以後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隋代始設立工部,與吏、民(度支)、禮、兵、刑並稱六部。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長官為工部尚書。歷代相沿不改。清代工部設於天聰五年(1631),是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在「籌備立憲」、改革官制時,將工部並入商部,改為農工商部。
工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其屬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
工部郎中、員外郎各一人,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為尚書、侍郎之貳。凡京都營繕,皆下少府、將作共其用,役千功者先奏。凡工匠,以州縣為團,五人為火,五火置長一人。四月至七月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十月至正月為短功。雇者,日為絹三尺,內中尚巧匠,無作則納資。凡津梁道路,治以九月。
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武德三年,改起部曰工部,龍朔二年,曰司平,屯田曰司田,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川。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天寶十一載,改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水。工部有令史十二人,書令史二十一人,計史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屯田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二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虞部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水部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禮部)
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原設之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並入禮部。禮部內部機構中添設承政、參議二廳,儀制、太常、光祿三司及禮器庫、禮學館。宣統三年(1911),將禮部改為典禮院,成為清政府專管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製造典守事宜,並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的機關。
禮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
(兵部)
官署名。三國魏置五兵尚書,掌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晉代又增駕部、車部、庫部,掌車馬兵械等。隋唐因北周兵部舊名,設為尚書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器、軍令之政,長官本兵部尚書。後代沿置,取權范圍不盡相同。
《通典.職官五.兵部尚書》:「《周禮.夏官》大司馬之職......即今兵部之任也。魏置五兵尚書。」又「後周置大司馬,其屬又有兵部......至隋乃有兵部尚書,統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曹,蓋因後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職。」《新唐書.百官志一》:「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
兵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凡將出征,告廟,授斧鉞;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凡發兵,降敕書於尚書,尚書下文符。放十人,發十馬,軍器出十,皆不待敕。衛士番直,發一人以上,必覆奏。諸蕃首領至,則備威儀郊導。凡俘馘,酬以絹,入鈔之俘,歸於司農。
兵部主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人。龍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職方曰司城,駕部曰司輿,庫部曰司庫。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寶十一載曰武部,駕部曰司駕。有兵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職方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駕部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庫部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刑部)
中國古代官署。東漢尚書置二千石曹掌刑獄,三公曹掌決案。魏晉以後有都官、比部各曹。隋初設都官尚書,後改為刑部尚書,刑部遂為六部之一。長官為刑部尚書。歷代相沿。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省設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職掌他省及衙門的部分文書收發和某些日常政務。此外,清設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南北所監獄的罪犯,發放囚衣、囚糧及葯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物件,並保管本部現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將刑部改稱法部。刑部之稱遂撤。
刑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律令、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刑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門。
刑部郎中、員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讞,為尚書、侍郎之貳。凡刑法之書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獄,以尚書侍郎與御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凡國有大赦,集囚徒於闕下以聽。
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四人,司門主事二人。龍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司計,司門曰司關。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寶十一載,改刑部曰司憲,比部曰司計。有刑部令史十九人,書令史三十八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人;都官令史九人,書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書令史二十七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門令史六人,書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5. 歷史三省六部制中吏禮兵刑戶工六部分別都是幹嘛的他們的職能
嚴格來講,唐朝的政體是三省六部一台。
三省是中書、門下、尚書。
六部乃尚書省的下設,分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下轄四司,總計二十四司。
一台是御史台。
具體運作是這樣的:
中書省代皇帝制「敕」,也就是替皇帝起草詔書。軍國大事、官吏任免等凡是需要皇帝下詔的,都由中書省來起草。中書省除正長官中書令、副長官中書侍郎外,有中書舍人六人具體負責文書詔令的起草。通常情況是,接到擬敕任務後,中書舍人每人草擬一份,稱為「五花判事」。中書令或中書侍郎從中選出最佳文本,補充修飾,呈送皇帝。皇帝畫「敕」後送門下省審議。
門下省負責審「敕」。中書省起草的詔書經門下省審查同意後,才能交尚書省執行。門下省除長官侍中、副長官侍郎外,設有若干給事中,雖只是五品官員,卻擁有對詔書的「封駁」之權,也就是可以將詔書退還中書省讓其重新起草,甚至還可以塗改詔書,直接在詔書上作批示。中書省修改後,重新交門下省進行審核。
門下省過了,剩下就是尚書省了。尚書省是執行機構,六部二十四司的主要作用,是將皇帝的詔敕細化為具體實施的政令,頒發下去並監督執行。
為了提高執行力,尚書省還設立了紀檢性質的都省。詔令文書下達尚書省後,尚書都省會在其上簽注收到日期,並根據其內容分送相應的六部諸司辦理。六部諸司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擬定出具體執行方案,每種業務都有具體時限的,耽誤或者延緩了,有相應的律法伺候。
另外,尚書省主執行,並不代表尚書省地位低,相反,唐初還加強了尚書實權,以尚書僕射為正宰相,讓吏、兵兩部尚書參預朝政。同時,尚書省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有不便之處,仍可將詔書封還。
御史台呢,獨立於三省之外、直屬於皇帝的中央監察機構。其監察內容與對象,一是彈劾百官及政府機構;二是監督皇帝;三是監督百官朝班時的言行舉止;四是參與司法審判,推鞫刑獄,對於遭申訴的疑難案件,由中書舍人、給事中及侍御史一起進行會審,稱為「三司受事」。遇有重大案件,則由刑部與御史台、大理寺共同審理,稱為「三司推事」。
三省六部制將決策權與行政權分離,通過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尚書省掌執行的運作模式,形成了一種組織嚴密、職權分明的中國式三權分立。這種運作模式,是中國封建社會行政體制發展成熟的標志,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御史台的設立與功能的完善,對官吏起到了有效的監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冤假錯案的發生,亦為大唐盛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遺憾的是,到了唐代中後期,隨著形勢的變化和統治方式的變更,三省制沒有達到很好的執行,三省制走向了衰落,御史台也逐漸脫離了既定軌道,派往地方的監察御史,逐漸演變成為了地方長官的領導者,特別是巡視邊疆的監察御史長期停駐,逐漸成為了既可指揮軍事、管理財政,又有用人大權的節度史,埋下了割據之隱患。安史之亂,唐室之潰,即由此而生。
更遺憾的是,唐之後,再也沒有這種中國式的三權分立的運作了。所以對後世也沒啥影響,除了一些名稱與概念遺留下來,政體的三權分立精神,亦成為大唐之煙花、歷史之絕唱了。
6. 武警儀仗隊與三軍儀仗隊區別
1、組建時間
三軍儀仗隊:我軍最早組建儀仗隊不是在新中國成立後,而是在解放戰爭初期。1946年3月4日,為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展現解放區人民軍隊的力量,黨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從解放軍駐南泥灣部隊某團中挑選500名戰士,組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
武警儀仗隊:北京市總隊第一師第五支隊十三中隊組建於1984年11月23日,前身是國慶35周年武警校閱方隊。1987年由八支隊十一中隊改編為五支隊七中隊,2005年改編為五支隊十三中隊。
2、隸屬不同
三軍儀仗隊隸屬北京衛戍部隊,屬獨立編制,可以自主徵召士兵。
武警儀仗隊隸屬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管轄,即為武警北京總隊第一師第五支隊儀仗中隊。
3、責任不同
三軍儀仗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禮炮隊等共同承擔不同規格的司禮任務,主要擔負迎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及紀念、慶典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儀仗司禮任務。
此外,儀仗隊還擔負著外國領導人向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重大活動升旗的儀仗任務。
武警儀仗隊:負武警部隊迎外司禮,先後圓滿完成了為西哈努克親王、菲律賓總統等外國元首的重大司禮及迎賓任務400餘次,出色完成了第十一屆亞運會、世界婦女大會、建國五十周年升旗、迎接香港、澳門回歸、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禮賓警戒任務300餘次。
4、編制不同
三軍儀仗隊分三種規格。第一種規格:由151人組成,用來迎接外國首腦;第二種規格:是由127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高級將領;第三種規格:是由101人組成的單軍種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單軍種司令。
武警儀仗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簡稱武警北京總隊,正軍級單位,下轄三個師兩個直屬支隊,共十八個支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儀仗隊
7. 中國解放軍的禮兵有沒有戰鬥力
有,對付一般人還是有用。如果派上戰場就不行了,現在部隊兵種細化得很厲害的。
8. 吏戶禮兵刑工都負責什麼
1、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2、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3、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4、明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5、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6、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8)中國禮兵什麼編制擴展閱讀:
六部,從周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其職務在秦漢時本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曹漸變為部,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的六官,秦漢九卿之職務大部並入。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改南京為留都。南京除了沒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種官僚機構的設置完全和北京一樣。
南京所設立之六部稱「南六部」,雖同有一套職官,但多安置閑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員,其職權遠不如北京六部。所以,南京各官自成一種勢力,與北京明爭暗鬥,兩京官員迭為消長,操縱朝局。這是明代的一種奇特現象。
明代六部所屬各清吏司之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司官,皆為實際任職之人,所以頗能上下其手,招降納賄。
明代六部尚書往往不拘定額,可以添差,故有道士而任禮部尚書,工頭而任工部尚書的現象。
9.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及工部的詳細介紹!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具體如下:
1、吏部
中國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勛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 、入籍、復名復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2、戶部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3、禮部
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4、兵部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迄至清末,歷代沿襲,職權則不盡相同。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光緒三十二(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5、刑部
中國古代官署。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主官為尚書;次官,煬帝定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6、工部
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於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西晉以後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後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長官為大司空。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9)中國禮兵什麼編制擴展閱讀:
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
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台設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西晉時,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屬尚書省。
宋公元1086年,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實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南宋公元1129年,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並,如公元1129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農部等,還省並若干寺監入六部。公元1163年,又進一步省並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勛,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