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疫不過三年,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鍾南山院士給出方案,如何處理
1. 「大疫不過三年」的說法,對於古代社會有著一定的意義。
古代社會,交通條件落後,人員往來,尤其是不同大陸之間的人員往來很少,出現瘟疫(疫情),短期內結束的情況是有的,但是,也只是對古代社會有著一定參照性(古代的多次大瘟疫,都超過了三年),對現代社會不具有指導意義。
2. 新冠病毒可能是長期存在的。
對於新冠病毒的存在和未來的疫情防控,去年底,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過:新冠病毒可能是長期存在的,但是,病毒的大規模傳播是可以控制的。事實上,不僅是鍾南山院士,全球大多的衛生專家們,也廣泛地認為新冠病毒有可能長期存在下去。
1. 疫情防控還不容懈怠。
新冠病毒是人類過去百年遭遇的最狡猾對手,面對這樣的對手,用張文宏醫生的話說: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耐心,還有更多的勇氣、更多的智慧和科技來戰勝這一切。
2. 我們終將回歸正常的生活。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類和各種瘟疫斗爭的歷史已經昭示了我們。現代的我們,也有著足夠的智慧和辦法應對疫情和戰勝疫情,對此,我們應有必勝的信念。
2. 中國經濟為何能有效應對此次疫情打擊
中國經濟體量大,主要是經濟結構比較全,且還處在高增長階段。
3. 對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如何突出重圍的評價和看法總結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中國以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姿態和責任感,積極配合世衛組織的抗疫工作,及時向全世界通告疫情發展情況,並近乎決定性地取得了抗疫斗爭的階段性勝利。
在此基礎上,中國進一步履行大國擔當,宣布為全球共同抗疫提供公共產品,承擔應盡的責任,這無疑提升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同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雙邊和多邊關系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中美脫鉤論」「中國賠償論」「中國病毒論」等論調甚囂塵上,美國對華戰略認知發生重大改變,自2018年以來已然惡化的中美關系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疫情所導致的經貿往來的中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全球經貿格局的變動和轉移,將對未來中國的開放帶來新的挑戰。
(3)率先破疫中國如何使出關鍵三招擴展閱讀
疫情使得人們的服務消費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種消費偏好在後疫情時代還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例如,疫情期間,人們發現在線會議的效果很好,不但有助於疫情防控,而且參會者省卻了舟車勞頓的辛苦,辦會者也節約了張羅食宿等辦會成本。
在中國,即便疫情防控形勢已經穩定,越來越多的人也更願意選擇在線會議而非線下會議的方式。因此,一些主營在線會議業務的企業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也就不難解釋了。
4. 中國東北第區發生鼠疫的應對措施有何歷史意義
清末的1910年10月到1911年4月,中國東北爆發了一場20世紀世界上最嚴重的流行性鼠疫。雖然此時的清政府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其在這個「龍興之地」應對鼠疫災害的一番作為,不僅較為成功地遏制了日俄侵略者的擴張野心,也推進了中國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近代化行程。
一
這次奪走大量生命的鼠疫,肇因於一種嚙齒類小動物——旱獺(tǎ)。它們主要生活在今天的蒙古、貝加爾湖區和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上,穴居在乾燥寒冷的草甸中,其洞穴通常遠離人類的住所。健康的旱獺動作敏捷,但一旦染上鼠疫,就會行動遲緩,並且會被健康的同類逐出洞外。有經驗的居民和獵人避之惟恐不及,決不會去捕捉。
到了20世紀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由於旱獺的毛皮只要稍經加工即可與貂皮相媲美,獺皮的市場需求激增,價格亦隨之猛漲。到1910年,每張旱獺皮的售價比1907猛漲了6倍多。豐厚的利潤吸引了大量捕獵者,不少逃荒闖關東的苦力也加入這個行列。這些人大都沒有獵捕經驗,又急於發財,以致連染疫的旱獺也不放過,有的還將染病的旱獺剝皮煮肉充飢。1910年10月12日,滿洲里發現了第一個病例,就是因為不久前吃過染疫的旱獺。10月27日,瘟疫蔓延到距滿洲里800多公里的哈爾濱。10月31日,長春又發現兩個病例。1911年1月2日,沈陽也發現第一例鼠疫死亡者。
東北的冬天氣候嚴寒,人們不得不擁擠在密閉的屋子裡取暖,這也大大提高了細菌傳染性,使疫病控制更為艱難。闖關東的農民大都寄宿在簡陋的客棧,往往赤膊裸體,擠睡在土炕上。除了睡覺之外,土炕還是人們聊天吃飯的主要場所。由於肺鼠疫主要通過呼吸道和唾液傳染,於是這種土炕恰恰成為鼠疫傳播的溫床。緊接著又有許多人忙著春節返鄉,結果使病菌愈傳愈遠。
對疫病的恐懼加劇了傳染。當地居民一旦聽說有人食旱獺而死,便知道無情的瘟疫到了,於是四散而逃,鼠疫桿菌也就沿著他們的逃亡路線迅速地傳播開來。逃避瘟疫的人們,又把瘟疫帶給他們的家人、同伴、朋友和更多的陌生人。據官方統計,這次鼠疫襲擊了東北三省共69個縣市,6萬餘人喪生。但這些數字是官方根據各地訂做的棺材數進行估算的,實際上,由於病死的人太多,棺材不及供應,往往是好幾具屍體被塞在同一副棺材裡,還有很多被草草掩埋的。這個數字顯然是大大縮小了的。
二
就在鼠疫瘋狂肆虐東三省之時,亟欲進一步擴張在華勢力的列強,也紛紛將魔爪伸向這一片多災多難的土地。當時的東北,正值日、俄兩強南北分據之勢。沙俄以哈爾濱為中心,日本以沈陽為基地,劃分了勢力范圍。東北在名義上雖然還是中國領土,實際上卻成為日俄的殖民地。鼠疫發生後,日俄雙方以「人道主義」為借口介入東北事務,採取行動維護各自的既得利益。他們還將這次鼠疫看作一個在東北繼續擴大侵略的大好機會,准備隨時進行軍事干涉。
為排斥其他國家考察防疫,日本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鐵路沿線附近設立隔離區,在主要地段布置軍事警戒線,成立 「聯合防疫局」等。但這些「聯合防疫局」,其實是由日本關東殖民政府、警察局以及南滿鐵道株式會社聯合組成的,總部設在沈陽,並在長春、鐵嶺、遼陽、牛庄、安東、大連、旅順口等地設有分局。在該局兩千多名工作人員里,真正的醫生只有幾十名,絕大多數是警察和其他各類軍事情報人員。與其說是「防疫局」,不如說是軍事情報組織。
與此同時,俄國也加緊了在自己勢力范圍的活動。在哈爾濱,俄方未經中國地方政府同意,即自行決定在鐵路線內駐扎俄兵,實行戒嚴,嚴格限制中國人出入,並威脅清廷,如果疫情繼續蔓延,就將派兵進駐哈爾濱。俄外交大臣沙查諾夫宣稱,制止鼠疫的「唯一辦法是俄國在中國北部中心駐扎軍隊」。在滿洲里,俄兵也以檢疫為借口,越境挑釁。就連在萬里之外的新疆塔城地區,俄國也以防疫為借口集結了大量炮隊、步兵及哥薩克騎兵。俄政府甚至照會英法日三國,對清王朝「阻其防疫」深為不滿,決定訴諸武力。其以防疫為名,侵佔中國領土的企圖昭然若揭。
滿洲里的鼠疫一經發現,俄國人便立即將在當地謀生的近3千名華人集中到幾節火車瓦罐廂里,無衣無食,苦不堪言。在扎來諾爾煤礦區開荒的數百名關內農民,同樣被俄國人拘留於瓦罐車內,住房用具全部焚毀。其後,俄國人又先後將滿洲里和其沈陽租界內的一萬多名難民驅逐出境,並用火車押往長春。為此,滿洲里俄國庶務會還向中國商鋪索取7萬余元的拘留費。這些難民被送往長春後,日本人又以避免鼠疫傳播為由,不許他們下車。許多人沒有死於鼠疫,卻死於寒冷和飢餓。
三
在晚清外交中備受屈辱的清政府,決定獨立自主地控制鼠疫。瘟疫發生後兩個月,在東三省總督錫良的請求下,清廷指派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率領一支由醫生護士組成的醫療隊,前往疫情最重的哈爾濱進行防治工作。在整個防疫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也正是以伍連德為首的一批中國人。
伍連德是第一個在劍橋大學學習醫學的中國學生,1903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10年12月20日,伍連德率領醫療隊一抵達哈爾濱,便被當地糟糕的衛生條件驚呆了。當地主管官員根本不相信什麼細菌和西葯,也沒有任何醫院、實驗室和消毒站,只有一座瘟疫房,只要略有咳嗽、吐血和頭痛症狀的人,就馬上被當作疫病患者關起來。
這場防疫的困難是巨大的。他們不僅要同惡劣的衛生和自然條件作斗爭,還要與各種各樣的偏見和陋俗交鋒。由於當地習俗反對解剖屍體,伍連德無奈只好冒險解剖了兩具日本人的屍體,從而確定罪魁禍首是肺鼠疫。另外,由於屍體太多,其上殘留的病菌可存活到第二年春天,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火化,但這又是對傳統觀念的一個挑戰。伍連德和錫良只得請求清廷頒旨准行。時屆春節前夕,大批農民迴流山東、河北老家,伍連德起初在火車站建立檢疫站,因人數太多,檢疫工作無法進行,有的人還有意繞道回家,故而只好請求當局派士兵幫助檢查。
最艱巨的工作是徹底控制病源。伍連德會同當地官紳組成臨時防疫會,採取措施隔離患病者。為保證檢疫效果,又組成搜索隊,分區分段、逐街逐戶進行清查。搜索隊在每個區都反復檢查,直至確定疫情消失。艱苦的努力終於收到成效。1911年3月1日,哈爾濱報告了最後一例鼠疫患者。這場蔓延東北、華北地區的大瘟疫終於在3月底被控制住了。
1911年4月3日,在伍連德的建議下,清廷在沈陽召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鼠疫會議,參加大會的有來自11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伍連德擔任大會主席,並就此次鼠疫防治工作做長篇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有關鼠疫的理論與主張,得到廣泛認同與贊賞。這次會議的召開,也成功地抵制了日俄的干涉,使其趁疫災加緊侵略中國東北的企圖未能得逞。
這次鼠疫對中國另外一個意義深遠的影響,是西醫在中國的進一步推廣和傳播。面對致命的疫病,當時傳統的中醫顯示出其局限性。防治效果的巨大反差,不僅使中國政府認識到了現代公共衛生系統的重要性,還使許多普通民眾對西醫西葯有了更多的了解。1912年初,清王朝在哈爾濱設立東三省防疫事務總處,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個較為健全的近代衛生防疫機構。正是有賴於此次防疫的經驗教訓,1917—1918年的山西鼠疫和1920—1921年東北再度爆發的鼠疫,都得到了比較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