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工資為什麼低
第一,歷史原因。從鴉片戰爭一直到1949年建國,中國的貨幣,白銀和黃金大量外流,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黃金這種貨幣的重要性。建國時候真的是一窮二白,沒辦法,清政府的賠款,日本在中國搜刮的黃金和美國分了,蔣介石將黃金帶到台灣也和美國分了。歷史證明,台灣和日本的近代發展與黃金有很大關系,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下史料。總之建國以來我們很窮,這個窮只是在資金方面,不要擴展到所有領域。 第二,改革開放嘍。鄧小平爺爺去日本參觀後,說道,我們不能走了,我們要跑,跑步發展。這個時候對國外有種崇拜之情,誕生了一批洋奴。所以去學習人家,國內的就搞出來什麼原始資本積累什麼的,借鑒人家以前經驗,在生產成本上打主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你別高興以為這樣很好,工人的工資就屬於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在國外呢,歐美就用經濟學上所謂的比較優勢,說你中國人多,又窮,所以就給你訂個「廉價勞動力之國「吧,好了,到這里我們的低工資的定位就很難改變了,世界工廠啊,在產業鏈的最低端。關於比較優勢,建國之初蘇聯也說我們工業底子薄弱,不讓我們發展工業,但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就說了:我們工業底子薄,蘇聯不讓我們發展,如果不發展,那我們的工業永遠都上不去。說句實話,現在雖然是21世紀,但是工業底子還是老毛時代的,這種遠見卓識現在誰能比的上,如果當時聽蘇聯的我們不搞工業了,現在是什麼樣誰也不敢想像。 以上2點是大環境,下面開始說第三方面,企業和政府。現在政府納稅來源主要是企業,農業稅已經取消。說實話現在的企業贏利還是比較少的,凈利潤沒有多少,稅負也比較重。暴利的話當屬房地產。政府要保證有稅,就不能讓企業倒閉,加上企業贏利不多,增加員工工資無疑就增加了生產成本,這樣會造成資金流轉緊張,是企業和政府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工資上不去,政府也不好乾涉讓企業去漲工資。只好犧牲勞動者了,命苦。 第四,政府。說實話由於以前的定位偏失,現在處理起來也很棘手,一時難以改變,經濟也就200多年的歷史,處於不成熟階段,經濟的模式還需繼續探索。這裡面關鍵的是民生吧,衣食住行各得其樂,無發展的增長是沒用的。 第五,企業。做企業的目的是攝取利潤,追求剩餘價值,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為了有更多利潤,那麼就得降低生產成本或者增加流通環節,生產成本包括很多,每個企業也不盡相同。為了利潤,產品的原料上面壓低價格的是不明智的,因為關繫到產品的質量,怎麼辦呢?偷工減料!這樣不也影響質量嗎?不怕,我弄個保質期就好了。原料是好的,產品質量也就保證了,總比低劣產品要好吧。反正國家有規定保證XX時間內不出事就行。再一個就是企業的稅負較重,利潤本來就少,這樣企業的負擔也比較大,所以做假帳也成了降低成本的一種途徑。還有一個是降低企業內部的一些出差費等等亂七八糟的。還有個就是用工成本,即勞動力價格,定工資的時候我覺得企業也會進行壓力測試,員工的最低承受限度是多少?那麼基本上會圍繞這個限度來定,以後漲工資也有個空間在。 第六,勞動者本身。勞動者本身的文化水平、能力有限,也是造成低工資的一個原因。勞動力的流動性大也使得企業不敢定太高的工資。企業內部也是有工資標準的,不同崗位工資也不一樣。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② 中國工資為什麼低
第一,歷史原因。從鴉片戰爭一直到1949年建國,中國的貨幣,白銀和黃金大量外流,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黃金這種貨幣的重要性。建國時候真的是一窮二白,沒辦法,清政府的賠款,日本在中國搜刮的黃金和美國分了,蔣介石將黃金帶到台灣也和美國分了。歷史證明,台灣和日本的近代發展與黃金有很大關系,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下史料。總之建國以來我們很窮,這個窮只是在資金方面,不要擴展到所有領域。 第二,改革開放嘍。鄧小平爺爺去日本參觀後,說道,我們不能走了,我們要跑,跑步發展。這個時候對國外有種崇拜之情,誕生了一批洋奴。所以去學習人家,國內的就搞出來什麼原始資本積累什麼的,借鑒人家以前經驗,在生產成本上打主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你別高興以為這樣很好,工人的工資就屬於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在國外呢,歐美就用經濟學上所謂的比較優勢,說你中國人多,又窮,所以就給你訂個「廉價勞動力之國「吧,好了,到這里我們的低工資的定位就很難改變了,世界工廠啊,在產業鏈的最低端。關於比較優勢,建國之初蘇聯也說我們工業底子薄弱,不讓我們發展工業,但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就說了:我們工業底子薄,蘇聯不讓我們發展,如果不發展,那我們的工業永遠都上不去。說句實話,現在雖然是21世紀,但是工業底子還是老毛時代的,這種遠見卓識現在誰能比的上,如果當時聽蘇聯的我們不搞工業了,現在是什麼樣誰也不敢想像。 以上2點是大環境,下面開始說第三方面,企業和政府。現在政府納稅來源主要是企業,農業稅已經取消。說實話現在的企業贏利還是比較少的,凈利潤沒有多少,稅負也比較重。暴利的話當屬房地產。政府要保證有稅,就不能讓企業倒閉,加上企業贏利不多,增加員工工資無疑就增加了生產成本,這樣會造成資金流轉緊張,是企業和政府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工資上不去,政府也不好乾涉讓企業去漲工資。只好犧牲勞動者了,命苦。 第四,政府。說實話由於以前的定位偏失,現在處理起來也很棘手,一時難以改變,經濟也就200多年的歷史,處於不成熟階段,經濟的模式還需繼續探索。這裡面關鍵的是民生吧,衣食住行各得其樂,無發展的增長是沒用的。 第五,企業。做企業的目的是攝取利潤,追求剩餘價值,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為了有更多利潤,那麼就得降低生產成本或者增加流通環節,生產成本包括很多,每個企業也不盡相同。為了利潤,產品的原料上面壓低價格的是不明智的,因為關繫到產品的質量,怎麼辦呢?偷工減料!這樣不也影響質量嗎?不怕,我弄個保質期就好了。原料是好的,產品質量也就保證了,總比低劣產品要好吧。反正國家有規定保證XX時間內不出事就行。再一個就是企業的稅負較重,利潤本來就少,這樣企業的負擔也比較大,所以做假帳也成了降低成本的一種途徑。還有一個是降低企業內部的一些出差費等等亂七八糟的。還有個就是用工成本,即勞動力價格,定工資的時候我覺得企業也會進行壓力測試,員工的最低承受限度是多少?那麼基本上會圍繞這個限度來定,以後漲工資也有個空間在。 第六,勞動者本身。勞動者本身的文化水平、能力有限,也是造成低工資的一個原因。勞動力的流動性大也使得企業不敢定太高的工資。企業內部也是有工資標準的,不同崗位工資也不一樣。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③ 咱中國為啥許多工作給的工資如此之低
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勞動力都是供大於求,但是為什麼有些國家勞動力不廉價呢?說到底還是2個問題,第一是經濟水平低下,第二是愚民政策作祟,政府並不樂意培養高水平的工人和農業工人,各類工人自我培訓意識也不到位,有點周瑜打黃蓋的意思。工業化的一個進程就是工人意識的覺醒,但是你看看現在的中國,低價競爭已經不止是企業的弱智選擇,也是很多「求職者」的自殺性選擇。比如我們招聘時,經常性碰到的滑稽戲是我們給(白領)工人准備的工資是比如2200一個月,但是很多人為了得到職位,競相報低價,1000都有人肯干,這是何苦呢?求職眼光短淺,也是一個造成勞動力廉價的重要原因。
這是造成工資低的主要原因。
④ 為什麼中國人均工資這么少
中國人收入低的原因:1.歐洲借債過日子,拉高消費和收入。2.美國印刷海量美元拉高自己國內經濟,美元吸血全球經濟。虛高的歐美經濟及不對稱的產出勢必不長久,但也相對拉低中國的收入。3.中國國內巨富捲走了大量財富,大部分錢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上,比如資源性質的財富本應全民所有,現在有許多歸到個人手上,加大貧富差距。中國社會一般富不過三代,是因為古代社會經常暴亂,財富會定期重新分配,按照智力能力重新分配。現在不鼓勵戰爭暴亂來重新分配。但私有經濟和共有經濟無法平衡只會加大貧富差距,擴大縮小人的社會價值。4.中國聰明的人、能人太少、厲害的大多被歐美吸引過去,留下愛國的或者能力普通的。能人少創造的價值也會少,我們不僅得培養能人,還得留住人。可以通過計劃生育讓厲害的人多生後代、提供好的社會環境吸引能人留下,來改善這一狀況。5.歐美技術壟斷很多年,技術上的差距讓我們必須購買歐美貴物品。
總體講:中國人的收入低和人多沒直接關系,反而和能人少有關。中國人一般都會中文,中文比世界上的大部分拼音文字新進,相對國外,中國人有智商優勢。中國在古代世界領先幾千年不是沒有原因的,靠得就是智力。但是沒有延續輝煌是因為犧牲邏輯、實用遷就文言文的對稱優美,讓思維受限不能提高,現在破了以上缺陷,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引領世界。
⑤ 中國的工人工資為什麼這么低
中國的工人工資為什麼這么低內容如下:
我國200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19萬億元,這一年職工工資總額僅有19980.8億元,僅占當年GDP的11%,其中國有經濟單位12009.2億元,城鎮集體經濟單位 867.8億元,其他經濟單位7103.8億元。這一比例可以看出我國工資水平是多麼低。
這種收入水平實在是太低了。無怪有學者驚呼:中國正在摧毀資本主義的道德倫理底線!這意思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最殘酷的原始時期,勞動工資水平也沒有這么低。
從宏觀經濟數據看,目前,政府財政大約拿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35%,企業資本拿走了大約45%,農民和城鎮勞動者拿走了剩下的大約20%。這是一個極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由此導致我國的政府部門財大氣粗,企業所有者財大氣粗,勞動群體日益貧困化。
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中國官僚資本特權集團已經在20多年來權貴化傾向的改革中牢固形成。這一集團一旦失去民主政治的制約,便會變本加厲地攫取社會資產。而這一環境之所以能形成,關鍵是中國的改革是一場權貴資本主義傾向的改革,勞動大眾的權利已遭到嚴重剝奪,勞資關系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到資本的一方。
⑥ 中國的工資為什麼那麼低呢!
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較,客觀上存在著嚴重的同工不同酬!
也可以說,就是我們的勞動者沒有得到合理的報酬!根本原因有兩方面:一,我們處於發達國家固有市場綜合優勢群體的壓制下,我們處於被動的生產鏈的底層,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不管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都只是被動的為發達國家打工;二,我們的勞動果實沒有得到合理的分配,我們經常議論的既得利益群體就是個例子,廣大勞動者所創造的財富被不合理的支配,甚至包括廣泛存在的貪腐現象,都是不合理的分配因素。
供參考!
⑦ 國內普工和服務員的底薪2500~3500元錢,為什麼工資那麼低
工資低是供需失衡導致的,我們大部分人受教育的程度低,工作技能很少的,大部分人只能從事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員的工作或者普工的工作。
而這些崗位相對來說就沒有人數多,可能十個人只有一個服務員或普工的崗位,作為企業主,他就不會漲工資,因為可以找到別人來替換你,幹嘛要去花更多的錢給你呢?
這就是中國,現在兩極分化的一個原因,有技術有學歷有能力的人收入就很高,幾萬的都有,而且福利還不錯,也不是很辛苦的那種。
大部分的普工和服務員收入永遠在最低的地方徘徊,即使漲也漲不過物價的漲幅,幾十年以來都沒有改變過,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人口基數太大,你不幹有人干,即便是招不到人,他也不會漲工資的,因為你這批人你最終還是要回到這個崗位上去做的,沒地方去。
服務員你除了服務員,你又能做什麼?普工除了普工就是外賣,你還能做什麼呢?外賣久了沒訂單了,你還是得回來做普工是。沒有別的選擇,沒有別的去處。
工資是不會漲上去的,在中國你要想漲工資,一考好大學,二學技術,只能改變自己了,大環境是改變不了的。
⑧ 中國人為什麼工資這么低
1、勞動力數量相對於勞動崗位來說相對充裕,企業不需要主動提高工資就可以招到足夠的員工。
2、大部分企業利潤很低,人力成本上升會壓縮企業的利潤,所以不願意主動提高工資。
3、大部分企業和各種機關的工會形同虛設,沒有實力組織和企業的談判。而勞動者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一團散沙,在企業施加一點點壓力後就會出現松動。
4、地方政府有意維持低工資,以扶持出口產業的發展。
⑨ 中國工人的工資為何這么低
因為我國人口多,勞動力多。
⑩ 我們的工資為什麼那麼低工資越來越不夠用的根源在哪
最近,在網上討論生存艱難,討論工資太低的話題在網上爭論不斷,即使是筆者的很多朋友一樣在聚會的時候經常和筆者在抱怨為什麼我們的工資這么低?其實網上的朋友不好說到底工資是不是真的那麼低?但是筆者的朋友們,大部分也都供職於金融機構,工資即使說不上多高,但是也不至於太低,處於整個行業的中上游水平還是差不多的。與此同時,筆者的很多企業家朋友也經常和筆者抱怨,說企業現在真的經營困難,勞動力成本上升太快,極大的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現在很多企業都被這高昂的用工成本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當這兩種觀點聽多了之後筆者也困惑了,這分明是一個悖論,一方面幾乎所有人都在說工資低,另一方面為什麼大部分企業都在抱怨勞動力成本高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開始對我們所處的環境做了一個剖析。
在網路上大量的朋友們都在批評自己的工作單位的時候,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看看到底我們的企業為什麼會這么難?一直以來,中國的企業,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在改革開放中都享受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好處,這個好處在經濟學上叫人口紅利。因為改革開放之初,計劃生育尚未完全實施,並且有大量的勞動力在土地上,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這些勞動力逐漸從土地上被釋放了出來,這些大批勤勞努力,並且價格低廉的勞動力成為支撐中國企業發展的第一輪動力。
因此,中國的企業都從那個時代開始逐步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就是僱傭低成本的員工,因為當時中國的物價水平不高,再加上可以工作的人口眾多,企業較少,即使是較低的工資,企業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僱傭到大量的人,就這樣中國企業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低價。
這種基於人力成本極度低廉的低價格讓大量的中國企業取得了市場的競爭優勢,從而在世界經濟的競爭中勝出,中國製造成為了世界工廠。可以說,低勞動力成本成為了中國企業的發展發動機。
但是,這種優勢正在逐步的喪失,從2004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就開始出現了用工荒,用工荒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更是從珠三角、長三角蔓延到了中國各地,其實並不是中國沒有工人了,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物價水平的上漲,原先的工資已經很難再請到工人了。很多企業迫不得已上調工資標准,為了保證生產,但是因為前些年的低成本,讓全世界都認為中國應該低價格,再加上中國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的定價權完全不在我們手上,這就造成了員工工資漲了,產品價格不變,最終企業生存越來越艱難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企業家們總是說,中國的員工現在越來越用不起了,因為和以前的過低工資相比,現在的工資成本的確是高了。
我們前面說完了中國企業為什麼難?說到了大量的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但是產品價格無法上升的困局中經營的越來越艱難。那我們來說,為什麼中國人的工資卻是那麼低呢?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悖論,原因就在於大家的比較對象不一樣。企業的比較對象是前30年我們的低工資,甚至是與國外東南亞、非洲來比較工資標准,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員工需要的是在中國生存,那麼他自己衡量自己的工資標準是現在的生活成本。我們看到的是,現在的生活成本真的比起前些年是高了太多了。
記得筆者小時候,五角錢可以買很多的東西,基本上必需的文具都能買到,但是現在別說五角錢了,五元錢恐怕都難以買到一個學生的學慣用品。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小插曲。具體來說,和三十年前相比,整個的物價水平都有了大幅的上漲,根據北京師范大學鍾偉教授的計算,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比較,大米價格從改革開放之初的0.12元每市斤到現在的4.4元每市斤,上漲了37倍,大白菜從80年代的0.02元每市斤到現在的1.8元每市斤上漲了90倍,因此鍾偉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之初的萬元戶現在資產至少要達到255萬元才能和當年差不多。
因為住房在經濟學上屬於投資品,所以要分開計算,根據北京市的數據,改革開放之初北京一個月的一室戶房租成本差不多是1.5元左右,但是現在北京的平均房租支出已經達到了2500元,兩者的差距高達2083倍。那我們再看房價,由於改革開放之初國內採用的是福利分房,房價沒辦法進行貨幣化換算,我們就用90年代有貨幣價格的房價來計算,96年上海黃浦區的房價均價為每平米1500元,20年過去了黃浦區的房價為71789元每平米,僅僅最近20年房價就已經是20年前的47.85倍。
改革開放之初培養一名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培養成本沒有超過140元,而現在按照最低成本計算從小學到大學的培養成本已經接近了15萬元,這個差距高達1071倍。再說看病,改革開放之初看病一次的成本是0.98元,現在平均至少為90元,這個成本姑且算作90倍吧。
也許這樣一個不全面的比較大家就能夠看到了,除了大米等國家控制的物價漲幅還可以和工資打個平手以外,其他幾乎所有的主要支出都是超過工資漲幅的,這就是大家抱怨工資低的真正根源:因為我們的工資增幅完全趕不上物價、房價以及教育衛生的支出增幅,僅此而已。
企業也難,員工也難,那我們到底何解,對於企業而言,相信很多人都提過解決思路,那就是轉型升級,提高技術含量,在這里我就不做過多的贅述了。對於我們每個人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個趨勢是光靠工資的漲幅,我們基本上不太可能追的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漲價幅度,那麼守著死工資恐怕真的會是無路可走的地步了。這就要求我們真正的去做一些事情來對抗價格的上漲。
第一,無論如何增強自我能力。 這句話我在很多篇文章裡面都在說,增加自我能力不是一個短期工程,更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是持之以恆的堅持,因為在互聯網的時代即使你是博士、是院士如果不能時刻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會有知識脫節的一天。因此,對於任何人來說,保持一種持續的學習能力,不斷地更新知識儲備,這是保證自己不會被時代淘汰的關鍵。對於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人來說,你不僅要保持更新,你還要比其他人更快更強,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更加有創造力,才是實現自我價值提升的關鍵。
第二,把握資本增值的趨勢。 我們從物價的對比可以發現,資本增值的速度遠高於工資的漲幅,所以資本增值是實現自己財富增加的關鍵,但是這個在每個時代都不一樣,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也不相同,舉例來說,對於大部分經歷過90年代的人而言,買房無疑是資本增值的有效渠道,房地產業真正的給很多家庭的財富加了杠桿。但是在房價如此高漲的今天,買房投資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已經較難判斷了,可以判斷的是要根據不同時代,不同環境,每個人的不同狀況進行針對自己的資本增值。
上述兩個建議算是面對工資低的一種解決思路,歸根結底,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千萬不能抱殘守缺,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增強自己的能力,將會是應對一切社會挑戰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