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帕米爾作為曾經的絲綢之路要道,現如今為什麼失去了蔥嶺
清朝時期,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弱,反而是在清朝時期,經過康熙的努力,使得清朝的疆域有了更大范圍的開拓。而且雍正秉持著勤懇的原則,更是在位期間努力的處理著國家政務,在多方面發展了清王朝的盛世,使得乾隆時期才能夠更加安定和繁榮。在清王朝和准噶爾之間長達70年的戰爭,使得兩方最終平靜了下來。然而此時的清王朝版圖面積是相當廣袤的,其中最大的版圖面積統計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這種寬廣程度是史無前例的。
曾經最為中國人驕傲的蔥嶺被劃分走了以後,也就失去了與中國的聯系,而如今的蔥嶺已經被三個國家佔有,分別是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以及阿富汗。而吉爾吉斯斯坦作為一個在此片土地上生存的國家,自然擁有的地方是最多的。而阿富汗當年之所以能夠擁有蔥嶺,其實是因為英國從沙俄手中搶來送給阿富汗的。由此可見,失去蔥嶺的中國多麼的被動,而我們的落後挨打,只能夠讓我們看著別的國家,瓜分我們國家的土地,還在我們面前耀武揚威。
❷ 清朝時,中國怎麼失去克什米爾的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帕米爾高原始終無法有效統治。但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將帕米爾高原西邊 的噴赤河視為是中國的極西點。在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 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
克什米爾在歷史上曾經幾易其手,其地位一直沒有確論。我國西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其轄區就包括現今的克什米爾一部分,吐蕃(歷代藏族地方政權)也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統治著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地區。在唐代,吐蕃對克什米爾擁有百分之八十的控制權,當時的史書稱克什米爾為「大勃律」和「小勃律」。元朝時期,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地區為元朝政府的總制院與宣政院轄地,明時改為由明朝政府派往西藏的「烏思藏宣慰司」管轄。清朝前期,清政府還擁有對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的主權,當時稱其為「拉達克」,屬阿里高原的一部分。1846年,英國武裝吞並了拉達克地區,並將其與英屬克什米爾合並,總稱為克什米爾,其疆域一直保留至今。 中國實際上從那時不再擁有對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
但實際上現在中國是擁有一部分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的,國際上把這部分領土叫做「中控區」,大約四萬平方公里,位於今新疆境內。印度也多次聲稱中國掠奪克區領土,並指責中國在背後操縱巴基斯坦製造事端。但中國的外交手段很巧妙,不承認中控區為克什米爾所屬,也從來不參與克什米爾的相關談判
❸ 中國為何放棄瓦罕走廊,有什麼秘密么
因為瓦罕走廊海拔高,氣溫低,常年大雪封山。且當時國力衰弱,也保護不了。一年到頭,除了生活在這里的牧民和邊防軍之外,幾乎沒人從這里經過。沒有什麼秘密。
在該區域,由於有這條走廊的存在,中國得以跟巴基斯坦、塔吉克、阿富汗都有陸地邊界,但是事實上這條走廊乃至這條走廊所處的整個帕米爾高原,在清朝時都是中國的領土,只不過在甲午戰爭前夕,被沙俄和英國印度公司,私下裡瓜分了,清朝礙於國力衰弱,對那邊也是鞭長莫及,除了抗議,什麼也做不了。
❹ 中國四大高原里沒有帕米爾高原,原因是什麼呢
中國四大高原為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沒有帕米爾高原的原因是帕米爾高原並不都屬於中國,無法作為中國的高原進“四大”之列。
帕米爾屬於幾個國家在共同管轄,並且大部分面積屬於塔吉克,所以不能算進我國的“四大高原”是非常合理的。
❺ 這塊領土丟失了100多年,我國一直想要回,最終該國主動歸還,這是哪
帕米爾高原,橫跨阿富汗、塔吉克、中國三個國家,是昆侖山、天山、興都庫什山交會的巨大山結,面積約為十萬平方千米。它位於我國的最西端,中亞的東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峰在6000米以上。在古代,帕米爾高原是古絲綢之路南下印度、西到伊朗和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古稱蔥嶺。
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帕米爾高原分給了從中獨立出來的塔吉克。當時,該國在經濟發展等方面遇到了難題,中國及時伸已援手,兩國的交往逐漸頻繁。最終,我國的誠意感動了塔吉克,讓它想要把帕米爾高原歸還給中國。
1999年8月13日,兩國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關於中塔國界的協定》等協議,確定了兩國的邊界。2011年9月20日,中塔新劃定國界交接。曾經被侵佔100多年的1100多平方公里國土,終於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
❻ 帕米爾高原是大部份屬於中國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屬於中國`
帕米爾高原的一小部分屬於中國。大部分屬於中亞地區。
❼ 中國與塔吉克有28000km²領土爭端,為何只回歸1158km²
古往今來,對於每一個國家而言,領土都是不容挑戰的權威與尊嚴,是實力的象徵,亦是發展的基石。
有的國家為擴充領土,挑起戰火;有的國家則為捍衛領土,全力抵抗,由此產生了 歷史 上絕大多數戰爭,中國也身不由己。
曾經的中國,幅員之廣闊,令其他國家難以企及。古代王朝巔峰時期,領土廣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
可隨著清朝末年,閉關鎖國、積貧積弱,西方列強趁虛而入,頻頻發動侵華戰爭。包括港澳台在內,大片國土隨著一份份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慘遭瓜分掠奪。
為此,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收復國土便成為國家政府主要課題之一。這些年以來,通過外交談判,憑借與日俱增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我國陸續收回9塊失地,並仍在繼續努力。
中國對領土的態度,正如那句耳熟能詳的宣言: 「我們決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神聖的領土,一旦發生這樣嚴重的情況,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
然而2010年時,面對中亞小國塔吉克侵佔我國2.8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情況,我國卻選擇退讓,僅僅要回其中1158平方公里,其餘全數拱手相送。
那麼,中塔領土爭端是何由來?中國又為何選擇讓步呢?
本期 歷史 文社,帶你走進中塔領土爭端背後。
1991年12月21日,隨著《阿拉木圖宣言》簽署,蘇聯時代正式落下帷幕。2240萬平方公里國土,解體成為15個國家,塔吉克就是其中之一。
蘇聯龐大的軍事、工業等遺產,基本被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繼承。至於塔吉克這個邊陲小國,非但沒能分得一杯羹,反倒因為和中國毗鄰的地理位置,擔下了名為領土爭端的「爛攤子」。
十月革命之前的蘇聯,還是沙皇俄國,一個近代割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早在明朝時期,沙俄就頻頻侵擾中國黑龍江流域,對當地百姓胡作非為。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帝鐵血手腕,為鞏固權力先後生擒鰲拜、平定三藩之亂、御駕親征准葛兒。沙俄才徹底潰敗,從而偃旗息鼓、逃回老家。
奇怪的是,明明清軍多次在對戰中取勝,也是沙俄率先舉起白旗。可1689年劃定中國兩國東部邊界的《尼布楚條約》中,清朝非但將貝加爾湖以東廣達44萬平方公里的尼布楚之地,劃歸「贈」予給沙俄;還幫助沙俄確定了其對西伯利亞的合法佔領。
要知道,韓國著名學者金在吉曾於近年間提出「古代1100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5500多年來都隸屬於古代中國」。並舉證出《山海經》「大荒北」實為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某部落首領骨利干曾朝拜唐太宗李世民等證據。
由此可見,號稱友好平等的《尼布楚條約》,其實頗帶有「花錢買心安」的意味。
至於鴉片戰爭爆發,清朝國力一落千丈後,一眾西方列強如豺狼虎豹般一涌而上,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沙俄自然不甘落後。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趁火打劫,發兵黑龍江流域鳴炮「秀肌肉」;到1871年公然支持阿古柏侵佔新疆,借機霸佔伊犁。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伊犁條約》等眾多不平等條約,掠奪了廣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這眾多爭議地區中,也包含塔吉克境內的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地位於中國最西端,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早在西漢時期,中原王朝便在此設立西域都護府,而乾隆紀功碑的建立,更是明確了中國對整個帕米爾高原的所屬權。
只可惜19世紀中期,瘋狂擴張領土的沙俄與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英國,同時盯上了這個四通八達的天然交通咽喉。
兩個強盜當著中國的面兒肆意分贓,於1895年正式達成平分帕米爾高原的協定——北部歸屬沙俄,南部劃予英屬印度,中部留出一條「瓦罕走廊」送給阿富汗當做緩沖地帶。
盡管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清政府曾將帕米爾高原西部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沙俄。但被沙俄實際佔領的土地中,仍有2.8萬平方公里區域,從未得到過中國的認可。
而帕米爾高原上這2.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領土,就隨著蘇聯的解體,歸入了塔吉克的版圖。
自打1991年9月9日,塔吉克共和國宣布獨立,正式繼承帕米爾高原爭議地區後,中國很快便與之展開了領土談判。
領土問題無疑等同一枚 歷史 遺留下來的「炸彈」,異常敏感,一點即燃。放眼全世界,因領土爭端爆發熱戰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印戰爭、中越戰爭都是證明。
盡管中國願意信守承諾,以《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為根據,認可塔吉克對大部分帕米爾地區的主權,僅要回被英俄私自佔領、瓜分的那部分國土。
但奈何,塔吉克仗著搞非法侵佔的是沙俄,它則是合法繼承蘇聯遺產,而胡攪蠻纏、死不承認。導致談判遲遲停滯不前、毫無進展。
站在客觀立場上,塔吉克的態度其實也能夠理解,畢竟帕米爾對其而言重要性溢於言表。
首先,作為中亞最小的國家,塔吉克的國土面積僅14.3萬平方公里,讓其直接把約五分之一的國土拱手歸還,簡直異想天開。
其次,帕米爾高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一來,其作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亞洲屋脊」,既可居高臨下,成為防禦外來入侵的天然屏障;又能對周邊地區實現戰略壓制。
二來,帕米爾高原堪稱整個亞洲大陸的核心樞紐,往北可直入中亞腹地,南邊是南亞次大陸,西部連通阿富汗,東邊則與中國緊密相連。像是古代時期,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了。
而中國之所以如此重視這2.8萬平方公里爭議地區,除了出於中國領土不容侵犯的底線外,也有對帕米爾高原地理優勢的需求。
總之,針對這塊「兵家必爭之地」,中國與塔吉克展開了多輪談判,
90年代的中國,已經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實現騰飛,工業、經濟、軍事等各方各面均蒸蒸日上,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更是今時不同往日。
毫不誇張的說,我國若是硬要從塔吉克手中拿回爭議領土,簡直易如反掌。
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經過長期協商,兩國最終於2010年4月正式簽訂《中塔國界線的勘界議定書》。中國成功收回了1158平方公里的帕米爾區域,但這僅為中塔爭議領土的4%出頭。
在 歷史 所有權明確,國家實力占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中國為何會選擇退讓,將爭議領土拱手相送呢?
其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向倡導「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盡己所能地對那些弱小落後的國家提供幫助。
2021年4月舉辦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成就展」上,王毅外長就明確指出,中國迄今為止已經向16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各種類型的援助。
顯而易見,中國始終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時刻展現著大國情懷與大國擔當。倘若真的動用實力乃至武力,強勢收復2.8萬平方公里爭議土地,反倒不符合中國的一貫作風。
其二,西部大開發。貧富差距過大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可謂是阻礙一個國家長久發展的隱患,也是上世紀末期我國凸顯出來的問題之一。
正因如此,1999年9月,中央政府正式通過「西部大開發」戰略。讓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只不過,中國幅員遼闊,東西相距5000多公里。單單依賴東部扶持,未免有些鞭長莫及。反觀與新疆直接接壤的中亞地區,擺明是一個更適合中國西部合作互惠的夥伴,其不僅擁有廣闊的市場,且具有與彼時中國西部相近的經濟水平。
換而言之,與中亞五國的交好合作,對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意義重大。所以,相比起為一點人跡罕至的高原區域跟塔吉克徹底撕破臉,稍作犧牲交個朋友,於中國而言實屬更佳的選擇。
其三,經濟發展需求。中亞雖然普遍給人一種存在感低、經濟落後的觀感,但其卻擁有其他國家和地區難以企及的優勢——資源。
中亞五國的石油儲量佔到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8%-25%,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7.9萬億立方米。其餘例如鋅、鎢、鈾等礦產資源,同樣在全球范圍內名列前茅。
至於塔吉克,早在蘇聯時期,其境內就發掘出了包括金銀寶石、鎢鐵鉛鋅、無煙煤、惰性材料在內的400多個礦帶。其中,鈾儲量高居獨聯體第一,鉛礦和鋅礦也均為中亞第一。
而中國雖然礦產資源豐富,但身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中國難以實現自給自足,長期依賴於進口。顯然,中亞這片與中國比鄰而居的資源寶藏,對中國進口能源的安全穩定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無論是出於大國形象、睦鄰友好的立場,還是現實利益、未來發展的需求。中國放棄部分遺落在外上百年的土地,以結交一個友鄰,都是好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塔吉克外,中國與另外兩個接壤的中亞國家,也採用了相同的方式圓滿解決領土糾紛。2008年哈斯克斯坦將30%爭議領土歸還於中國,吉爾吉斯坦則於2014年歸還了約35%的爭議領土,面積均為1100多平方公里,與塔吉克相近。足以可見中國與中亞五國締結友好合作的誠意。
當然,中塔順利解決領土爭端,結交友好合作關系一事,於中國是錦上添花,於塔吉克而言卻是雪中送炭。
塔吉克是一個高山內陸國,全境一半以上的區域處於3000米海拔以上,93%的國土被高原和山地覆蓋。不足7%的耕地資源,再加上乾旱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板結嚴重等問題,定位農業國的塔吉克,連糧食的自給自足都難以保證。
至於工業水平,更是一言難盡。或許是源於蘇聯時期全力發展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其工業和經濟中心又都集中於西部歐洲地區。獨立之初的塔吉克,製造業和工業基礎猶如一片空白。而其普遍落後的周邊環境,與一無所有的經濟狀態,也使得塔吉克根本沒有從零開始、自食其力的能力。
據了解,很長時間里,塔吉克很多基礎建材、生活用品都得依賴進口,例如200美元一袋的高價水泥。
過分落後的基礎設施與工業實力,也使得塔吉克明明坐擁如此豐富的礦產資源,卻沒有能力開採挖掘,無奈只能乾瞪眼。
雪上加霜的是,受大國博弈以及阿富汗極端組織的影響,塔吉克還長期深陷內戰泥潭。
來自四面八方、內憂外患的壓迫,導致其經濟始終處於停滯不前、穩中倒退的狀態。1997年時,塔吉克的GDP總值僅僅只有9.1億美元。哪怕此後觸底反彈,2000年的GDP也僅增長至13億美元左右,貧困程度一目瞭然。
也正是在這樣的窘況之下,中塔兩國於1997年邁出了解決領土爭端的第一步,對烏孜別里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這兩個地區達成協議。
2002年,塔吉克總統埃莫馬利·拉赫蒙更是親自到訪中國,徹底解決了中塔兩國邊界爭議。至於正式的交接儀式,則於2011年9月20日在帕米爾高原中方第75號界樁處舉行。
總之,2000年代初中塔領土爭端的和平解決,也標志著兩國的合作正式步入正軌。
20年以來,中國已然成為塔吉克第一大投資來源國。中石油中塔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等300多家中國企業,陸續在塔吉克境內投資建設了大量工廠、子公司,涵蓋了基建、農業、礦業、交通、電信、水泥等各個領域。
最直觀的例子,正如華新水泥副總裁徐鋼所說的: 「塔國原來需要從巴基斯坦、哈薩克進口水泥,但現在卻可以向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出口,從花外匯變成賺外匯。」
2007年,兩國還簽訂下《中塔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加深除經濟貿易外,安全、人文交流等其他領域的互利合作,例如聯手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國際恐怖勢力和跨國犯罪等等,以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安全。
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之下,塔吉克的經濟、民生水平穩步提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也明顯下降。20年間,塔吉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5%,2021年GDP總額達到84億美元,未來可期。
相應的,與塔吉克等中亞五國的友好合作,不僅堅實保障了我國西部地區的安全穩定,更對我國發展「一帶一路」、國家經濟與國際影響力頗有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塔吉克歸還的1158平方公里領土中,我國還勘探到了大量金礦與非常珍稀的鈾礦,後者對軍用核武器和民用核電站等行業均意義重大。
中塔兩國和平解決領土爭端一事,完全就是睦鄰友好、合作雙贏的範本。
正如兩國領導人所言,中國和塔吉克是友好鄰邦和全面戰略夥伴,是高度互信和相互倚重的「鐵桿」朋友,未來兩國的友誼與合作仍將一路向前。
❽ 帕米爾高原為什麼不是四大高原
因為帕米爾高原就現在就西邊一點點是中國的,其他的都是阿富汗和塔吉克的。
帕米爾,古稱不周山。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詩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離騷》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同期成書的《淮南子·天文訓》則對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這個不周山即今日昆侖山西北部的帕米爾。
西漢時期,漢朝國力強盛,中原開始大規模對外通商,商人沿絲綢之路往來地中海各國,必須穿越帕米爾高原。
在清朝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1890年間,由於俄國亟欲指染中國新疆、英國對西藏有野心,因此兩國簽定英俄協定,由英國取得瓦罕帕米爾,俄國取得北部。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帕米爾高原始終無法有效統治。但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將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噴赤河視為是中國的極西點。在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1990年塔吉克獨立,在簽訂條約時也承認放棄帕米爾北境,中國極西點向東移至今日位置。
現在郎庫里帕米爾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爾仍屬中國,瓦罕帕米爾屬於阿富汗,其餘帕米爾的大部分屬於塔吉克。
❾ 帕米爾高原是中國的嗎
帕米爾高原是中國、阿富汗、塔吉克三國接壤之地。
帕米爾高原,波斯語,意為平頂屋。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中國和阿富汗。帕米爾高原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是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和天山交會的巨大山結。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
中國境內的帕米爾高原是其東部,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區境內。東以木吉谷地和塔什庫爾干谷地為界,與西昆侖山相鄰,南鄰喀喇昆侖山。北部呈北西一南東走向,南部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長260千米,寬50~100千米,由高原山地和高位山間盆地構成。山地海拔一般5000~5500米,山間盆地海拔3500~4200米,部分地段降至3200米。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帕米爾高原始終無法有效統治。但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將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噴赤河視為是中國的極西點。在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劃定中阿邊界,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
1990年代塔吉克獨立,1999年8月13日,中塔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關於中塔國界的協定》等協議。2008年9月20日,中塔邊界勘定結束。2011年9月20日,中塔新劃定國界交接,1158平方公里國土回歸,領土的爭議已不復存在。中國極西點向東移至今日位置。
❿ 2001年中塔北京條約中國放棄的帕米爾高原西部至噴赤河一帶領土有多少可以說喪地辱國啊
新增1000平方公里,卻失去了2.7萬平方公里領土。
之前的28000平方公里不在實際控制之內,收回了1000平方公里
中國與塔吉克在1997年就有爭議的烏赤別里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2002年5月塔總統訪問中國,同意把靠近帕米爾地區存在爭議的28,000平方公里 土地中的3.5%共大約1,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交給中國,從而結束了邊界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