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的三大航天技術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很快,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我國的三大航天技術是:
一箭多星技術:「一箭多星」技術就是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兩顆以上的衛星。這就需要提高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掌握星——箭分離技術,解決各顆衛星的各種無線電設備互相干擾問題等。我國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火箭發射了3顆衛星,是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同步衛星技術: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35800千米的軌道上已有100多顆同步定點人造衛星,它們在通信、導航、電視傳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我國1984年1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通信廣播衛星。1991年4月7日我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上天。這標志著我國在運載火箭技術及地球同步衛星技術方面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衛星回收技術:返回式衛星在返回過程中,大體上要經歷脫離運行軌道、大氣層外自由下降、再入大氣層、著陸等四大階段,技術難度很大,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前蘇聯和中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
2. 中國有哪些航天知識
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是指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天體各種活動的總稱。
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空間應用是指利用航天技術及其開發的空間資源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國防建設、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的總稱。空間資源系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可為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環境、能源與物質資源,入空間高遠位置、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微重力環境、太陽能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物質資源等。
3. 關於航天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航天的知識有如下:
1、中國航天事業包含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領域。
2、我國神舟號試驗飛船是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
3、航天員在睡袋中漂浮著,用繩子將人倒掛在牆上、牆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
4、宇航員描述,太空聞起來就像燒焦牛排、高溫金屬和焊接煙霧的刺鼻氣味。專家表示,太空氣味呈現出的金屬味可能是來自於高能離子的振動。
5、鋁鎂合金、鈦合金等復合材料都是航天科學的產物。如今,它們被廣泛應用於旅行箱、壓力鍋等生活用品上。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國)人。他首先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
7、世界上第一顆粒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發射的,從而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
8、人造衛星的分類:按照功能或應用分類:通信衛星、遙感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
4. 航天技術由什麼三大部分組成
航天技術由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航天測控技術三大部分組成。
運載器技術是指克服地球引力,將航天器送到外層空間的運載工具技術。航天運載器僅有火箭,所以,航天運載器技術亦稱火箭技術。
航天器又稱空間飛行器,是在太空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運行並完成一定使命的各種飛行器的總稱或空間系統。
航天測控技術是為保證航天器在軌道上正常運行,地面與航天器進行遙測、遙控、跟蹤和通信的技術。航天測控由航天器所載測控分系統和地面測控系統共同組成。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
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21工位」,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射。
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
5. 中國的航天技術有哪些
1.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3.2017年4月20日,我國第一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升空,重量 12.91 噸,甚至遠遠超過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8.6 噸)。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現役的最大最強的貨運飛船。
4.長征五號火箭被網友昵稱為 " 胖五 ",受盡萬千寵愛。可就在 2017 年 7 月 2 日的第二次發射中,我們的 " 胖五 " 在第二級火箭工作期間發生異常,導致折戟半空。魂歸太平洋,與它一同墜毀的,還有 " 好閨蜜 " ——通信容量高達 70 Gbit/s 的實踐十八號衛星。而這次事件之後,中國航天開始了全面的質量管理檢驗和 " 歸零 " 復查,進入了短暫的 " 低潮期 "。但隨著兩個月後長二丙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遙感 -30 系列衛星,中國航天再次進入正常軌道。
5.2017 年 11 月 5 日,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與北斗二號的區域導航不同,北斗三號可是面向全球的導航系統。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1991年,中國航天專家提出要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1998年,國防科工委正式開始規劃論證月球探測工程,並開展了先期的科技攻關。
6. 我國八大航天技術是什麼
高精度定軌技術:定軌精度優於百米量級,是我國近地航天器定軌30年來的重大突破。
高精度軌道機動控制技術:打破俄美的技術壟斷,將世界最優控制理論應用於實踐,創造性地解決了飛船軌道控制的關鍵技術,使飛船實際運行軌跡同理論軌跡完全吻合。
精確返回控制技術:這是載人飛行任務安全成功的核心技術之一,中心獨創性地研究了返回控制參數計算與返回落點預報方法,在目標落點計算精度、准確性和可靠性上優於任務總體要求,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繼俄、美之後第三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測控過程可視化技術:中心運用了當今最先進的虛擬現實、數字建模技術,使飛行控制操作實時逼真。
飛行控制自動化技術:中心創造性地實現了遙控發令、數據注入、軌道計算預報等軟體運行的高度自動化,提高了科學管理水平和指揮效能。實現了在2秒鍾內把指令發送到飛船。這種透明控制方式在中國航天領域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航天測控領域也屬一流。
軟體構件化技術:在國內創造性地採用平台化、構件化、開放型的開發設計思想,建成了擁有140餘萬行源程序、7000多個模塊、關鍵軟體模塊1100餘個的龐大而有序的軟體系統。
智能化故障診斷技術:中心採用人工智慧和專家系統技術,在我國首次實現了航天飛行器重要狀態和故障診斷的自動識別。
應急救生控制技術:基於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大氣層外應急救生控制技術,使航天員能夠在任一圈次選擇安全返回地面,被譽為是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技術創新,填補了我國航天測控領域的一項空白。
7. 中國的航天技術有哪些
2020年,中國航天全年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載荷質量103.06噸,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34次發射。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序幕。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面投入應用發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由5.5噸級到14噸級的跨越。
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完成在軌演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的「復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在軌期間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樣件列印。此次實驗,是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也是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實驗,對於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具有重要意義。
8. 中國的航天事業有哪些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1個100次發射歷時37年,成功率93%;第二個100次發射僅歷時7年,成功率98%。發射周期從60天縮減到不到20天。這表明我國火箭設計、製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製模式開啟信息化時代。
近五年來,從神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與天舟貨運飛船組成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試運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空間實驗室階段「成功首飛、穩定運行、健康駐留、安全返回、順利補加、成果豐碩」的既定任務目標,取得了重要的創新成果和寶貴經驗。
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中國航天創建60餘年來,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隨著未來中國對重型火箭、無毒無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運輸火箭等關鍵技術的不斷攻關,中國進入空間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將越發輕快。
航天事業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空間技術,也就是各種火箭、衛星、飛行器的製造和發射技術等;二是空間應用,是讓航天技術產生實際應用,比如提供通訊和氣象觀測服務等;三是空間科學,即不以技術和應用為目的,而是探索和發現新規律、新現象。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9. 航天技術由哪幾部分組成
航天技術包括運載器、航天器和地面測控技術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1、運載器
運載器主要是運載火箭。運載火箭有箭體結構、推進系統和控制系統等幾個部分。由於採用的推進劑是化學推進劑,單級火箭無法把衛星和飛船送入軌道。
2、航天器
航天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是人造地球衛星,還有空間站、宇宙飛船、太空梭、空間探測器等。
3、地面測控技術
地面測控系統在地面對航天器進行跟蹤、遙測、遙控和保持通訊聯系。通過地面測控系統人們可以獲得航天器運行的各種信息,並可以對航天器進行控制,調節它的運行狀態,以達到人們的預期目的。
航天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技術。它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科學技術,涉及各類航天飛行器的設計、製造、發射和應用。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的最前沿。
(9)中國航天涉及哪些技術擴展閱讀
航天器又稱空間飛行器,是在太空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運行並完成一定使命的各種飛行器的總稱或空間系統。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
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為實施載人航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神舟-5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在軌運行1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空間技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航空航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