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畫筆工具可以做哪些法技

中國畫筆工具可以做哪些法技

發布時間:2023-01-14 02:21:20

A. 中國畫技法有哪些

國畫有許多技法,除了一般說的沒骨法、雙鉤法之外,還有一些特殊技法,例如撒鹽法、水沖法、彈洗潔精法等等。使用這些特殊技法有時能夠達到某些特定效果。

1、撒鹽法。是把鹽粒撒在所作的畫面上,利用鹽粒滲化出現一些肌理。畫時慮把明膠水加入墨和顏色中,如果不加少許膠水特殊效果不明顯;尤其表現鳥獸皮毛質感更需色、墨、膠的調和。

使用撒鹽法畫面太濕效果不好,幹了也不出效果,在畫面沒有太多水分時,撒上鹽,效果最好。

把背景刷完後,就用盤子調一點洗潔精,用硬毫或小刷子蘸洗潔精灑在未乾的背景上,加些清水彈灑過幾秒鍾就會出現一些痕跡,這些斑痕就是冰雪融化的效果,表現初春的雪景效果很好。



B. 中國畫的技法有哪些

中國畫的技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中國畫家運用毛筆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筆而產生的用筆、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了元以後(文人畫家的介入),中國畫的抒情意味越來越濃。中國畫的筆墨的含義,已不是簡單的技法問題,而是中國畫的代名詞。在中國畫的筆墨觀中,滲透了中國畫的精神。簡單說來,中國畫的筆法,是由點、線、面組成,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產生了濃、淡、干、濕、深、淺不同的變化。中國畫的書寫線條的方法被稱為「用筆」,中國畫用水墨的方法,被稱為「用墨」。

中國畫的技法有:
一、筆法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起筆和收筆逆入藏鋒、自然含蓄,行筆要有力度。用筆要意在筆先,以意使筆才能因意成象,筆自動人之處在於有意趣。筆要有力度,古人稱筆 「力透紙背」、「骨法用筆」、「力能扛鼎」,就是強調用筆的功力,力度與方式,所以用筆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氣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筆端紙上,於是使產生了具有節奏和韻律、奇趣橫生的用筆。 運筆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散鋒等區別,以中鋒用筆最重要,它是筆法的骨。
筆鋒可分中、側、逆、拖、散數種。
中鋒用筆。握筆較直,使筆頭中間有力,筆鋒基本上在筆痕的中央,筆痕呈圓柱形。
側鋒用筆。筆鋒略向左右傾斜,使筆尖、筆腰同時一側著力,筆痕變化較多,有時出現一面光一面成鋸齒形的效果,能同時表現線與面。
逆鋒用筆。將筆頭倒逆而行。順筆作畫時,筆根在前,筆尖尾隨;逆鋒用筆則相反,筆尖在前,筆根尾隨,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蒼勁、古拙的效果。
拖鋒用筆。拖鋒也叫拖筆、露鋒。筆頭側卧於畫面,順毛而行,筆痕舒展流暢,自然松動。
散鋒用筆。筆毛散開而筆痕豐富虛靈、輕松飄逸、面積較大,皴擦點簇常用散鋒。
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凡筆有四勢,謂筋、骨、肉、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改謂之氣。」
古人總結了用筆的幾種特點:
1.平,如「錐劃沙」,力量勻實,不結不滯,只有控制住筆,線才能平實有力。
2.圓,如「折釵股」,豐腴,光滑圓潤,圓轉有力,富於彈性,轉折自如,剛柔相濟,富於彈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不漂不浮,象刻進牆皮,沉穩有力。線條是高度控制,行處皆留,意到筆隨。宋郭熙說:「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1)
4.重,如「高山墜石」,下筆就有力量,筆的壓力要大,要壓得住紙,充滿力量,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5.變,如「百川歸海」、「驚蛇入草」。
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墨在中國畫中就是黑色。中國畫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說,即黑、白、濃、淡、干、濕六種效果。墨的方法是為了體現繪畫的豐富變化,「筆為骨,墨為肉」。所以墨法可以說是一種用水的方法。根據水的多少,我們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因為墨有新、舊、陳、變,又把墨質分為新、焦、宿、退、埃五種質。由於墨色的不同處理,產生了不同的墨的變化形象,可分為枯、干、潤、濕、漓五種感覺。在筆墨中,筆法更強調內力,而墨講求「活」和「變」。

二、墨法
古人把用墨的種種變化歸納為如下的方法稱為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所以墨法,離不開水的運用。
濃墨法。運用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濕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
宿墨法。分濃宿、淡宿兩種。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分濃破淡、淡破濃、干破濕、濕破干,還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種變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將干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干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潑墨法。有二種潑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沖墨法。是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往往墨色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暈。

三、色 彩
物體由於內部質的不同,受光線照射後,產生光的分解現象。一部分光線被吸收,其餘的被反射或透視出來,成為我們所見的物體色彩。 太陽的標准色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其中藍介於青、紫之間,所以又稱為六個標准色,其中紅、黃、藍被稱為三原色。
色彩的色相:物質色彩有紅、橙、黃、綠、青、紫的差別稱為色相的差別,如同人的相貌的差別。
色素:指構成物體色彩的物質
純度:指色彩的純粹程度,也指色彩的飽和度,又叫色度。
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淺的程度,也稱色階。
色調:畫面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種共同的因素,可以組成一個統一的色調。一幅畫如果沒有統一的色調、色彩,雜亂無章,就難以表現出畫面的統一的情調和主題。
色彩的傾向性:在十二色中,由紅紫到黃綠都是熱色,又稱為暖色,以橙為最暖。由青綠到青紫都是冷色,以青為最冷。紫色和綠色都有冷暖的成分,又稱為「溫色」。黑、白、灰、金、銀色沒有色彩的傾向性,為中性色。
中國畫多注重水墨的效果,用色一般比較少,有「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要求。用色方法有以水墨為主,不著色或少著色的水墨法;有稱為輕著色,多以花青、 藤黃、赭石為主的淺絳色,前二種方法多用於寫意畫,再就是稱為大著色的重彩法,多用在工筆畫上。多以石青、石綠、硃砂、金銀等礦物色,一般要多次塗染,厚重而又鮮艷。
中國畫顏料的種類和性能
(1)國畫顏料有膏體、塊狀、粉狀三種顏色。按原料的性質可分三類:
礦物性顏料:膏狀有硃砂 、赭石。粉狀(用少牛膠、桃膠或瓶裝膠水調合,再加水使用)有石青(分頭、二、三、四青)、石綠(分頭、二、三、四綠)、真銀朱、硃砂、石黃、石藍、泥金、泥銀,都是不透明色,覆蓋力強,不易變色。硃砂色彩鮮麗,宜單獨使用。
植物性顏料:膏狀有花青,塊狀有藤黃,都是透明色。藤黃只能用冷水研磨,忌用水泡。藤黃有毒,不能入口。用後包紙,露風過久易變質。植物性顏料較易變色。
動物性顏料:膏狀有胭脂,粉狀有牡丹紅、鮮明血膘、漂凈蛤粉。胭脂畫時要用熱水調。牡丹紅在陽光下褪色很快,胭脂也易變色。蛤粉為不透明顏料,其他為透明顏料。
化學顏料:粉狀有漂凈鉛粉、鋅白、鈦白,膏狀有大紅、深紅、鉻黃,都是不透明顏料。鉛粉易變黃,變黑,可用「雙氧水」洗凈,再用清水反復多次洗去雙氧水。現在多以鋅白或鋅鈦白顏料代替。
(2)現在使用的顏料多為顏料廠出品的錫袋裝漿狀國畫顏料,用礦物和耐光化學顏材製成,色彩鮮明正確,性能穩定,粘著力大,抗水性強,裝裱不會滲化或褪色。出外寫生攜帶方便。
色彩調法:
藤黃+花青=綠、胭脂+花青=紫、藤黃+朱 膘=橙色
一般中國畫多以純色為主,如用復色,則中有調一點墨的習慣,是為了色彩更協調一些。

C. 中國畫的技法有哪些

希望能夠幫得到你,中國畫的常用技法:墨分五色 中國畫技法名。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干濕。語出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干、濕、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清代林紓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個碗內分別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畫來區分濃淡,理解不免機械。 ◇十八描中國畫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的各種描法。明代鄒德中《繪事指蒙》載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為:一、高古游絲描(極細的尖筆線條,顧愷之用之);二、琴弦描(略粗些);三、鐵線描(又粗些);四、行雲流水描;五、馬蝗描(馬和之用之,近似蘭葉描);六、釘頭鼠尾;七、混描;八、撅頭丁(撅,一作橛,禿筆線描,馬遠、夏圭用之);九、曹衣描(有兩說,一指曹仲達用之,一指曹不興用之);十、折蘆描(尖筆細長,梁楷用之);十一、橄欖描(顏輝用之);十二、棗核描(尖的大筆);十三、柳葉描(吳道子用之);十四、竹葉描;十五、戰筆水紋描(粗大減筆);十六、減筆(馬遠、梁楷用之);十七、柴筆描(另一種粗大減筆);十八、蚯蚓描。亦見於明代汪砢玉《珊瑚網》,其中釘頭鼠尾作釘頭鼠尾描,撅頭丁作撅頭描,其餘同。上述各種描法,都是根據歷代各派人物畫的衣褶表現程式,按其筆跡形狀而起的名稱。《芥子園畫譜》有示範稿本。古今服飾不同,現代衣褶描法已有所發展,加各種化學纖維衣料的衣褶,為古代所無。 ◇白描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的「白畫」。用墨線鉤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謂之白描,如唐代吳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趙孟頫,所作人物,掃卻粉黛,淡毫輕墨,遒勁圓轉,超然絕俗,推為白描高手。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宋元間畫家並有採用白描手法來描繪花鳥,如北宋仲仁,南宋揚無咎、元代趙孟堅、張守正等。 ◇線畫法簡稱「線法」,亦稱「勾股法」。中國畫技法名。清康熙、雍正、乾隆間供奉內廷的外國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等以西法中用,採取焦點透視描繪建築物,運用透視法強化建築物的空間感和深遠感。與中國傳統的「界畫」不同。當時受其影響而學之者有王幼學、冷枚等。鄒一桂說:「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繪畫於陰陽遠近,不差錙黍,布影由闊而狹,以三角量之,畫宮屋於牆壁,令人幾欲走進。」線法所畫的作品多作裝飾宮殿及迴廊之用。因直接畫於壁上,或畫於紙絹再張貼牆上,日久風化,留存甚少。 ◇濕筆與「干筆』對稱。中國畫技法名。指筆含較多水份。濕筆作畫,興於唐代張璪。古詩雲:「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杜甫亦有「元氣淋漓章猶濕」之句。言水墨山水進入「水暈墨章」之妙境。項容筆法枯硬而少溫潤,被譏為「頑澀」。五代荊浩自稱:「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所謂「輕」,就是用水份充沛的濕筆。北宋郭熙說:「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也主張畫中須有濕筆。明代王行題畫詩雲:「北苑貌山水,見墨不見筆;繼者唯巨然,筆從墨間出。」清代張庚晚年始悟其意。他說:「濕筆難工,干筆易好。」論及董源藏骨於肉,巨然肉透於骨。後者以「骨易見筆,肉難征墨」。一時爭趨干筆,反以濕筆為俗工而棄之。秦祖永所論最為突出:「作畫最忌濕筆,鋒芒全為墨華淹漬,便不能著力矣!去濕之法,莫如用干。」但現代黃賓虹說:「有幹才有濕,有濕才知有干。」干濕互用,方能謂之「水暈墨章」。 ◇干筆亦稱「渴筆」。與「濕筆」對稱,中國畫技法名。指筆含較少水份。干筆作畫,興於元代,行於明清,迄今不衰。清代秦祖永說:「作畫最忌濕筆,鋒芒全為墨華淹漬,便不能著力矣!去濕之法,莫如用干,取其易於著力,可以運用從心。大痴老人(黃公望)松字訣,惟能用干筆。」又雲:「沈(周)、唐《寅)干筆皴擦,鉤勒松秀。」亦可稱「干皴」、「枯筆」、「焦筆」、「渴筆」,《談藝錄》指出:「李營丘(成)惜墨如金,董宗伯(其昌)常有言,作畫不惟惜墨,亦當惜水,古人皆以渴筆取妍,今人乃以為雲林(倪瓚)一家法,不然也。」◇渴筆「干筆」的另一稱謂,中國畫技法名。作畫時用「筆枯墨少」之法。明代李日華《渴筆頌》:「書中渴筆如渴駟,奮迅賓士獷難制。」孔衍栻《石村畫訣》:「凡點葉樹俱用渴筆實染。」元人山水多用渴筆法,如黃公望、倪瓚、清人髡殘、程邃,現代黃賓虹等,均擅干筆皴擦,長於使用渴筆。叄見「干筆」。 ◇枯筆中國畫技法名,見「干筆」。 ◇焦筆中國畫技法名。見「干筆」。 ◇顫筆中國畫技法名。作畫時畫出一種抖曲顫動的墨線。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孫尚子善為顫筆,見於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畫水流、木葉、衣服用顫筆,線條須力求流暢自然、曲折有致,不可流於折若鋸齒、曲如蚯蚓。顫筆出自*金錯刀法,北宋《宣和畫譜》謂:「後主(南唐李煜)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皴法中國畫技法名。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稱「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長短之分)、直擦皴(關仝、李成用之)、雨點皴(亦稱「芝麻皴」,形大的稱「豆瓣皴」,范寬用之)、卷雲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橫解索,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變為細長飄曲之狀,稱「游絲裊空法」)、牛毛皴、荷葉皴(趙孟頫用之)、鐵線皴(唐人用之)、長斧劈皴(許道寧用之,亦名「雨淋牆頭皴」)、小斧劈皴(從李思訓小鉤筆發展而來、李唐、劉松年用之)、大斧劈皴(李唐、馬遠用之)、帶水斧劈皴(夏圭用之)、鬼臉皴《荊浩用之)、米芾拖泥帶水皴(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處,用蘸墨橫筆點出,亦稱「落茄法」)、彈渦皴(閻次平用之)、括鐵皴(吳鎮用之)、折帶皴(倪瓚用之)、泥里拔釘皴(夏圭師李唐之法,江參喜用之)、骷髏皴、破網皴(吳偉用之)、刺梨皴(由豆瓣皴出,巨然用之)、馬牙皴(李唐用之)、馬牙鉤(李思訓、趙千里等,用於青綠山水)。表現樹身表皮的皴法,有鱗皴(松樹皮)、繩皴(柏樹皮)、交叉麻皮皴(柳樹皮)。點擦橫皴(梅樹皮)、橫皴(梧桐樹皮)。上述皴法,乃歷代畫家根據山石的地質結構外形,樹木的表皮狀態,而創造的表現形式。後人列著自然界的變遷改造和繪畫技法的演進,各種皴法將不斷發展。 ◇鉤斫山水畫技法名。畫山石先鉤出輪廓外形,謂之「鉤」,又用頭重尾輕、形如斧斫的皴筆(如斧劈皴、釘頭皴等),畫出山石的紋路以表現明暗凹凸,謂之「斫」。具體作畫未必先鉤後斫,也有鉤斫摻雜而用,根據各人作畫習慣和風格而定。 ◇礬頭山水畫技法名。指山頂上的石塊,因形如礬石頂部的結晶,故名。北宋米芾《畫史)謂:「巨然少年時多作礬(礬)頭。」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也說:「畫山石者,多作礬頭,眾為凌面,落筆便見堅重之性」。元代黃公望(寫山水訣,則謂:「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三遠山水畫技法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載其父郭熙之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韓拙《山水純全集》又增一說:「郭氏謂山有三遠,愚又論三遠者: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彷彿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後人合稱為「六遠」。元代黃公望《山水訣》參合兩家之說,謂「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間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六遠山水畫技法名。見「三遠」。 ◇七觀法山水畫技法名。分為:步步看;面面觀;以大觀小(推遠看);以小觀大(拉近看);專一看;取移視;合「六遠」。「七觀」之法相互聯系,在表現時,可有所側重。古代名畫如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蒙《青卞隱居圖》等,均可運用此法分析之。參見「三遠」。 ◇攢聚中國畫技法名。專指山水畫構圖中,石塊安置的大小、聚散、多寡、疏密,須精心斟酌,得當相宜。清代龔賢說:石必一叢數塊,大石間小石,然須聯絡,面宜一向;即不一向,亦宜大小顧盼。」唐岱說:「石須大小攢聚。有平大者、有尖峭者、橫卧者、直豎者,體式不可雷同,或嵯峨而楞層,或朴實而蒼潤,或臨岸而探水,或浸水而半露。沙中碎石,俱有滾滾流動之意。」◇小景中國畫術語。與小品不同,是山水畫流派之一。始於北宋初惠崇,有所謂「惠崇小景」之稱。沈括《圖畫歌》亦有「小景惠崇煙漠漠」之句,郭若虛解說:「寒汀遠渚,慌灑虛曠之象」。黃庭堅亦說:「得意於荒率平遠」。此即小景風格。惠崇生前詩名大於畫名,死後半世紀,其「小景」方得王安石重視,謂為:「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熙寧、元祐(1068一1093)間以小景見勝者,如趙令穰、晁說之、馬賁、周曾等,可說是惠崇的後繼者。但不久為宋徽宗趙佶的御用畫院所排斥,置小景於墨竹類下,貶趙令穰為「京城外坡坂汀渚之景,不足與重山峻嶺可比」。然小景自有其獨特之意趣。 ◇山水林石山水畫術語。古人謂千岩萬壑,片石疏林,皆山水也。傳統習慣,前者指為「山水」;後者稱作「林石」。明代李日華說:「古人林木窠石,本與山水別行,大抵山水意境高深回環,備有一時氣象,而林石則草草逸筆中,見偃仰虧蔽與聚散歷落之致而已。李營丘(成)特妙山水,而林石更造精微,倪迂(瓚)源本營丘,故所作蕭散閑逸,蓋林木窠石之派也。」◇沒骨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筆為骨,直接用彩色描繪物象。相傳為南朝梁張僧繇所創,唐代楊升擅此畫法,用青、綠、朱、赭、白粉等色,堆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明代董其昌、藍瑛等仿之。五代黃荃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後幾乎隱去筆跡,遂有「 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黃荃,所繪花卉,摒去墨線鉤勒,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後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清代唐於光、惲壽平等仿之。

D. 中國畫的用筆技法特點和用墨技法特點各是什麼

毛筆畫畫時一定不要沾太多的水墨,要保持毛筆筆鋒干凈,畫畫用筆主要以側卧為主,主要強調自然順滑,轉折有明顯變化。

E. 中國畫兩種最基本的用筆方法

用筆方法:勾、皴、擦、點、染。

勾是工筆、寫意畫法主要手法之一。比較起來以工筆畫用的更多一些。

工筆的勾,以中鋒為主,要求工整、嚴謹,近似書法中的楷書。

擦:筆觸不清楚的叫擦。擦是皴工序的繼續,是皴的一個補充,其目的是讓畫面效果更加渾厚。

點:是以面造型的表現手法,寫意畫使用較普遍,工筆畫中也有沒骨點染的方法。工筆的點和染是分 不開的,因此叫點染。

染:是加強畫面效果的又一種方法。工筆畫中的染可分為勾染、烘染兩種。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行筆要有力度。

(5)中國畫筆工具可以做哪些法技擴展閱讀:

用墨的方法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

濃墨法,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

潑墨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

沖墨法。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宿墨法。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

F. 繪畫技法介紹

水粉畫技法

掌握完美的表現技巧,是使作品達到高藝術水平的一種能力。繪畫的技術和方法,直接關繫到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和審美價值。因此,沒有一個美術家,不是十分重視繪畫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各種繪畫技法,實際上都沒有固定不變的程式;繪畫工具、材料的不斷改進,藝術觀念和審美意識的更新,以及各種繪畫新風格的出現,都會促使技法的不斷創新與演進。可是,各畫種在自身的專業實踐中,都已經積累了許多能被普遍應用的技法經驗,這些技法經驗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一 厚畫法與薄畫法

水粉畫製作過程中,絕大多數顏色都需要在調色板上調配,然後進入畫面。調配顏色,使用水分與白粉色的多少,是體現表現技法和水粉畫特色的問題。水彩畫,單純使用水分調色來控制顏料厚薄,從而產生明度變化,並利用水色的干濕,通過顏色的滲化或重置,獲得水彩畫的特殊表現效果。油畫則是使用調色油(松節油或亞麻仁油)與白色來調配,控制顏色的厚薄和明度變化。水粉畫,介於這兩者之間,可以用水使顏料稀薄,成為半透明,使白色畫紙的明度也能透出色層。水分使顏色產生厚薄,厚薄產生明度變化,那就會發揮似水彩那樣的濕畫滲化效果,這就是水粉畫中的薄畫法。

如果用油畫中的厚畫法來製作水粉畫,就得少用水分,使用較多的顏料和白色來提高顏色的厚度和明度。但是,水粉的薄畫法,雖使用水分較多,也不可能達到水彩畫那樣的活潑、明快、流暢、水色淋漓的藝術效果。厚畫法也不可能像油畫那樣,能將很厚的色層牢固地附著在畫紙上。我們常看到一些水粉畫,由於畫得過厚,而使色層龜裂剝落,發生畫面受損的情況。

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二 水粉畫的銜接

水粉顏料要畫得色塊明確、輪廓清楚比較容易,但要畫得銜接自然、柔和就比較難。在寫實風格的繪畫寫生中,表現對象的虛實關系,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在寫生習作中,物體輪廓線畫得像剪貼一樣清楚的弊病是常見的。這弊病會使物體與周圍環境脫離,削弱了對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觀察方法,從局部出發,沒有去比較物體輪廓線的虛實關系而形成的,屬認識問題;二是雖在觀察中認識這種虛實的關系,而缺乏表現這種關系的方法。前者的解決辦法在第三章第五節「色彩的觀察與調配」中已有講述,後者的化解則需要了解水粉色銜接的一些基本規律。

水粉畫通過銜接方法取得效果的關鍵是正確控制色彩明度的變化。在「色彩的觀察與調配」一節中,已講到如何利用調色板,先在調色板中找到顏色銜接的正確關系,然後進入畫面。這是靠調色板來獲得正確色彩銜接關系的好方法。一些一氣呵成的水粉畫作品,是趁色彩未乾時,運用濕畫方法完成的。顏色未乾時,顏色比較容易銜接。冷暖兩個色塊,也可以趁色未乾時在連接兩個色塊的地方進行部分重疊,混合後產生一個過渡的中間色,使銜接自然柔和,沒有生硬的痕跡。一個器物的背光面輪廓線,總是模糊不清與背景或投影融合在一起的,屬於虛實對比中的虛,強弱對比中的弱,這種比較虛的色彩關系,最適宜使用濕畫的方法來獲得較理想的銜接效果。可是,一幅作品在描繪過程中,較難保持畫面色彩的長時間潤濕不幹,而顏色乾燥以後,就失去濕畫時的效果。此時可以將需要銜接的部位,用干凈的畫筆刷上一層清水,使已乾的色相狀況恢復到潮濕時的狀況,再根據這色相狀況來調配銜接的顏色。這樣畫家就會方便和有把握得多了。這種方法是水粉畫中經常被採用的,因為水粉顏色干與濕時的色相有明顯的差異。如果不採用以上的辦法,在已經乾燥的色層上繼續作畫,色與色的銜接主要憑經驗,要把握好畫上去的顏色的色彩個性基本上一致,干後能自然銜接,不會生硬脫節。這還可以利用在調色盒中殘留的第一次色作為銜接時的依據,或先調出要與之銜接顏色的色相,作為繼續銜接的標准。這些是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採取的辦法,有了經驗以後,就不難判斷銜接顏色應如何調配了。另一種干接的方法,是使用排線和色點,將兩個有差異的色塊,自然柔和地銜接起來,表現出圓潤的立體效果,可以用兩色中任何一個色的線或點子,在連接處畫出一個過渡的中間色辦法來處理,就可以達到表現效果。這和版畫中,使用排線或點子表現層次的技法來交接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 筆法

畫筆是繪畫表現的主要工具(其他還有畫刀和追求畫面特殊效果的工具),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技法,以筆墨為其核心,筆法更具有關鍵的作用。中國畫是筆法與水墨、紙的特性
相結合而產生效果的,它通過點、線、面的手段,對造型、布局骨架以至氣韻生動都有重要作用。

中國畫的筆由於選材與製作方法存在不同,其性能各異,在用筆的方式上有中鋒、側鋒,順筆、逆筆和以虛實、輕重變化的多種筆法,通過各種筆法結合墨色,使作品形式豐富多樣,顯示出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西洋繪畫,雖然在筆法技巧上,不像中國畫的用筆方法那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在表現技巧上,筆法也是同樣不能忽視的。中國傳統繪畫的筆法技巧,可以提供重要的啟示,非常值得借鑒。

水粉畫筆,它也與中國畫筆一樣,其功能的不同是由製作材料和方法的各異決定的。在色彩畫中,顏色是通過各種畫筆的運筆方式與技巧,產生表現效果的。畫筆的質地(軟硬),型號(大小),形狀(扁、圓、尖)及蘸色、含水的多少、色彩的厚薄、干濕,及各種運筆的方式與技巧,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復雜多樣的形象、景色。筆觸可以加強主題的氣氛、意境,能抒發作者的激情和某些主題的運動感,還可以產生畫面的韻律美。許多別致的色彩效果,常依賴於筆法去獲得。但現代出現的超級現實主義畫風,卻不著意筆觸的表現力,甚至整個畫面沒有一點筆法的痕跡,形象塑造工整細致如照片,這是一種繪畫的風格,其宗旨是極度地追求無異於現實的逼真感。

繪畫中的筆法與畫家的畫風、個性有密切關系。從選擇表現的題材、藝術的處理到表現方法和追求的情調意境,都離不開筆法。全面地介紹這種筆法技巧是困難的,但對某些被普遍應用具有規律性的用筆方法,應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大筆和小筆的區別應用——大小不同的畫筆應用與觀察方法、用筆習慣有關。開始學畫的階段,一般都習慣於使用小筆,這是因為這個階段寫生時,在觀察景物的習慣上,往往著眼於細節與局部為多,追求把所見到的細微末節,都清楚地描繪出來為滿足,所以選用了小筆。這樣的表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畫面的枝枝節節難以形成主題的中心,產生不了感人的魅力。如以一幅風景寫生畫為例,至少應該懂得,使用大筆鋪底色,使色彩具有大關系。對天、地面、山丘和一些需要簡練、概括的部位也要用大筆;小筆應用於塑造較小的形象,及深入刻畫的細部。畫一幅習作的過程,自始至終都需要多支大小畫筆分工、交替使用,使筆觸不至於單調而缺乏表現力。筆觸是塑造形體,表現主題的藝術手段。人物或自然景物形象的塑造,必須結合對象的形體特徵和結構使用筆法,圓形的物體必須用許多弧形筆法來塑造。直向的物體經常需要橫向的筆法去塑造,如畫粗樹干或人體的手臂、腿等,結合橫向的筆法去畫,可以表現得更有厚度;畫水面或地面,一般使用橫向的長筆觸,可以更顯出平面的深遠感;畫大面積的靜物桌面、背景、牆和風景中的天等比較平面的色塊時,筆法要避免像泥水工匠刷牆那樣單調呆板,需要自然隨意用橫直、斜等有筆向變化的筆法,增加生動性。但要注意,這些色塊是處在主體物的後面,有一定深度,是陪襯物體,用筆要平穩沉著。使用的畫筆,大小要適宜。由於畫面表現的主題不同,要求的情調意境也必有異,如靜穆的、和平的意境,較多使用橫向的較柔和的筆法;用強烈、活潑、果斷、明確的筆法表現歡快、騷動、緊張等氣氛的畫面;沉著,穩健的筆調與畫面的嚴肅、莊重意境密切有關;輕柔隨意的小筆觸,可以加強優美、抒情的情調;大刀闊斧的大筆觸,可顯示出主題的粗獷、豪放與壯美。

筆法中點、線、面等形式因素的有效應用,是使畫面產生豐富而生動的表現效果的重要條件,線與面相結合表現形體的方法,具有特殊的繪畫效果。筆法中的線干、濕、粗、細,落筆的正側鋒、輕重、快慢、虛實等等變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現各種各樣的形象與畫面效果。中國毛筆具有線條活潑流暢,使用隨意自如等特點。方頭扁筆則適宜運用塊面的筆法,表現具有厚重的立體空間感的景物。一些初學水粉畫的作者,經常出現技巧方法的弊病,可歸納以下幾類:

(1)著眼局部,專用小筆畫細節而失去大體;

(2)只用一種筆法,描繪不同形體與質地的物體,缺乏筆法變化,效果單調,失去生動感;

(3)用筆不能緊密結合形體結構,形體塑造缺乏嚴謹、厚重感;

(4)用筆繁瑣,筆調無輕重緩急的節奏感;

(5)筆法軟弱無力,無強弱虛實的變化,使畫面失去神采。

四 畫刀的技法

畫刀,對於油畫來說是一種很平常的工具,而且刀形多樣,效果各異。水粉畫使用的畫刀是從油畫中借鑒過來的,這是一個創造,其所獲得的特殊效果,為水粉畫技法增添了又一風采。

畫水粉時使用畫刀,尚無固定的型號。一些水粉畫家,都用油畫畫刀,或根據自己作畫的要求,做成各種形狀大小,尖頭、方頭、圓頭等種,可隨意而定。不管如何,這種刀需要薄而有彈性。只要具有這一特性,即使用塑料或竹片,也同樣可以成為一把經濟實用的好畫刀。

畫刀在表現對象時,不如使用畫筆那樣隨意自如,能畫出柔和的筆觸,或有粗細變化的線,在表現具體細致的形象方面也是困難的。它只適用於厚畫,而不能進行含水較多的薄畫法,這是畫刀的局限性。但是它的應用功能與油畫中畫刀的表現效果近似,對表現質地粗糙的形體、體面對比明確的對象,如山岩、泥地,概括的遠景或叢樹、建築物的牆面、磚瓦和天、山、水等大塊面景物,都非常適宜而獨具效果。

用畫刀調色,一般不能加水使顏料稀薄,配合的顏料分量要正確估計,上色前不能將顏料過多地調合就刮到紙面上去。而是通過畫刀變動技巧,顯現出色彩效果。實際上,畫刀用色具有色彩並列的因素和效果,所以它比畫筆下的色彩更為鮮明響亮和堅硬有力,以致能畫出微妙而意外的色彩。畫刀也可以在未乾的色底上,用刀的正側面,通過用力的輕重和不同的速度,刮出各種有變化的線、面來表現不同形體和質地的部分,效果甚妙。另外,畫刀還可以用刀面蘸上薄薄的顏色,在已乾的色彩表面上輕輕抹一層,似枯筆畫出的筆觸效果,可以豐富色彩關系,增強色彩濃厚感,也可以用此法調整色彩調子關系。以上這些,都是畫刀在繪畫技法中的一些實踐經驗。使用畫刀,也要注意它的適應性,在一些不能使用畫刀達到技法效果的地方,就不要使用畫刀。畫刀一般還得與畫筆結合起來使用,才可以獲得完整的藝術效果。

五 線

為什麼在水粉畫技法中,要專門講講線的問題呢?線原是與明暗一樣,是造型的一種技法手段。因為從繪畫實踐中看,從素描訓練開始,就感知到線在造型中的意義和表現力,但對它的審美價值和對藝術風貌的影響,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到。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以線描作為造型基礎的手段,成為繪畫風格的一大特徵。在西洋繪畫中,一些印象主義畫家由於受東方美術這一形式特徵的影響,吸收線條表現的魅力,從而創造新的形式和風格。水粉畫的藝術特性,非常符合具有裝飾性形式的要求,線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可以從本書作品賞析中的丁紹光的作品裡,發現其裝飾畫風融合了東西方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裝飾情趣。線不僅加強了色彩的華麗、閃躍的效果,而且線本身也充滿了音樂的韻律。線的藝術功能與特色和傳統的工筆重彩畫中工整、嚴謹、優美的線條有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其他如木刻版畫中的鮮明強烈、優美雅緻、粗獷質朴的線和民間年畫中粗朴、古雅的線,都是水粉畫可以借鑒的形式因素。線在應用中,可以作為構圖和表現形象的基本骨架,然後上色彩。也可以先鋪好色彩然後再用線來加強形象的表現。線可以粗細不同,濃淡各異,也可以滋潤流暢,或是乾枯老辣。各種線在水粉畫中的應用,要根據各種不同要求,靈活且有創造性地運用,其效果才會十分豐富而有趣味。

油畫棒、打磨用的砂紙或砂布

油畫工具材料的限定導致油畫繪制技法的復雜性。幾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在實踐中創造了多種油畫技法,使油畫材料發揮出充分的表現效果。油畫主要技有:
①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② 不透明覆色法,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③ 不透明一次著色法,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油畫包括色彩、明暗、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油畫技法的作用在於將各項造型因素綜合地或側重單項地體現出來,油畫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運用油畫技法的可能。油畫的製作過程就是藝術家自覺地熟練地駕馭油畫材料、選擇並運用可以表達藝術思想、形成藝術形象的技法的創造過程。油畫作品既表達了藝術家賦予的思想內容,又展示了油畫語言獨特的美——繪畫性。


挫是用油畫筆的根部落筆著色的方法,按下筆後稍作,挫動然後提起,如書法的逆鋒行筆,蒼勁結實。筆尖與筆根蘸取顏色的差異、按筆的輕重方向不同能產生多種變化和趣味。


用寬的油畫筆或扇形筆蘸色後在畫面上輕輕拍打的技法稱為拍。拍能產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顯,又不致過於簡單,也可處理原先太強的筆觸或色彩,使其減弱。


揉是指把畫面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顏色用筆直接操合的方法,顏色操合後產生自然的混合變化,獲得微妙而鮮明的色彩及明暗對比,並可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


線是指用筆勾畫的線條,油畫勾線一般用軟毫的尖頭緒,但在不同的風格中,圓頭、校形和舊的扁筆也可勾畫出類似書強中鋒般的渾厚線條。東西方繪畫開始時都是用線造型的,在早加油畫中通常都以精確嚴謹的線條輪廓起稿,坦培拉技法中排線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畫到後來才演變為以明暗和體首為主,但盡管如此,油畫中線的因素也從未消失過。纖細、豪放。工整或隨意不拘以及反復交錯疊壓的各種線條運用,使油畫語言更為豐富,不同形體邊線的處理更是十分重要。東方繪畫的用線也影響了很多西方現代大師的風格,如馬蒂斯、梵谷、畢加索、米羅和克利等都是用線的高手。

油畫
油畫是西洋繪畫中的主要的一個畫種。用快乾油質調和顏料,繪制在經過處理的畫布、板、厚紙或牆面上的繪畫藝術。早期油畫采有「坦潑拉」(Tempere)畫法,即用雞蛋黃或蛋清作為凋料溶合礦物顏料作畫,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畫上。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 愛克兄弟改用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乾油作為調和劑,使顏色易於調和,被廣泛地運用。特點為運筆自如,並可層層敷設,提高色彩亮度,能較充分地表現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從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傳全歐洲。凡? 愛克兄弟因此被稱作歐洲油畫的創造人。20世紀初我國出現研習油畫者漸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習油畫並把種技法介紹到中國來。


掃常用來銜接兩個鄰接的色塊,使之不太生硬,趁顏色未乾時以干凈的扇形筆輕輕掃掠就可達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層色上用筆將另一種顏色掃上去來產生上下交錯、松動而不膩死的色彩效果。


指用硬的豬鬃畫筆蘸色後以筆的頭部垂直地將顏料跺在畫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時候才應用。

乳劑材料
乳劑材料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優秀傳統材料,在現代得到了新的發展。乳劑型材料是兼含有水性和油性成分的混合型材料,兩者的優點也兼而有之。各種坦培拉繪畫材料如蛋彩、酪彩以及蠟質材料都是屬於乳劑系列的。乳劑材料可用水稀釋,乾燥速度快,類似水性材料;可以作不透明厚塗,干後不溶於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優點。各類現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顏料等既保留了傳統乳劑材料的特點,又具備油性材料的長處,並且還有其它材料無法替代的效果,是有著很大發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油性材料
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樹脂作為繪畫媒介劑的主要畫種是油畫,它是由傳統蛋彩和釀蛋白等乳劑型材料演變發展而來的。油性材料的特點是乾燥緩慢、有光澤並可反復覆蓋厚塗。油性材料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技法效果,可以說幾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畫種的技法特點。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許深入細微地刻畫對象的造型,可以表現出對象豐富逼真的色彩關系,從而符合了14世紀以來人們再現視覺真實的願望,促進了西方繪畫向寫實發展的進程。油畫誕生後~直在西方畫壇佔主要地位,並在全世界范圍得到發展,這也證明了油性材料的優越性。從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過渡是一個漫長的變革過程,幾乎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是繪畫材料技法乃至藝術史上的重大突破。油與樹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繪畫材料技法區別於東方繪畫材料技法的重要特徵之一。


拉是指油畫中有時需要畫出堅挺的線條和物體邊緣如畫鋒利即劍或玻璃的側面等,這時可用畫刀調准顏色後用刀刃一側將顏色在畫面上拉出色線或色面,畫刀畫出的形體堅實肯定,是畫筆或其它方法難以達到的。


擦是把畫筆橫卧,用畫筆的腹部在畫面鼓擦,通常擦時用較少的顏色大面積進行,可形成不很明顯的筆觸,也是鋪底層色的常用方法。在幹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筆法可畫出類似國畫飛白的效果,使底層肌理更為明顯。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濕的顏色層上輕輕向下壓後提起,顏色表面會產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畫特殊質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水性材料
人類最早使用的顏料是以水溶性材料為主的。在早期繪畫中自發地以水、樹膠或動物膠等天然的物質作為顏料的稀釋劑和粘合劑是十分自然的,它們取材方便,使用簡單,這在東西方早期繪畫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顏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現技法自由、流暢,可產生輕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國畫、日本畫等東方繪畫的主要材料類型。

油畫材料
油畫材料可分為基底材料、油畫顏料和媒介劑材料三大類。基底材料指承載繪畫顏料層的依託材料和底子塗料。油畫顏料是繪制時直接表達繪畫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劑材料則是用於調整顏料性狀並使其和基底材料結合在一起的各種稀釋劑、結合劑和上光劑等。


砌的方法是用刀代替畫筆,像泥瓦匠用泥刀環泥灰那樣將顏色砌到畫布上去,直接留下刀痕。用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厚薄層次變化,刀的大小和形狀以及用刀的方向不同也會產生豐富的對比。用畫刀調取不同的顏色不作過多調合,任其在畫面上自然地混合能產生微妙的色彩關系。起伏過大的色層也可用砌的方法將其砌平。砌的方法如果使用得當,就會有很強的塑造感


劃指用畫刀的刀鋒在未乾的顏色上刻畫出陰線條和形有時可露出底層色來。不同的畫刀能產生深淺粗細不同的變與畫筆的筆觸及畫刀利的技法產生的色面形成點、線、面的對起伏的肌理變化。


點——眾法自點始,一切筆法均出發於點。早在古典坦培拉技法中,點畫法就是~種表現層次的重要技法。在維米爾的作品中也使用了點的筆觸來表現光的閃爍和物體質地。印象派時點彩筆法成了其基本特徵之一,但莫奈、雷諾阿和畢沙羅等的點法各自具有不同的變化和個性。新印象派則走向極端,機械地將點作為其唯一的筆法。現代寫實油畫中也有沿用以點的疏密來產生明暗層次的,可以造成肯定又不死板的過渡。點的方法在綜合性畫法中與線條和體面結合可產生豐富的對比,用不同形狀和質地的油畫筆又可產生不同的點狀筆觸,對表現某些物體的質感能起獨特的作用。


刮是油畫刀的基本用途,刮的方法一般是用刀刃颳去畫面上畫得不理想的部分,也可用刀颳去不必要的細節或減弱過於強的關系,讓顯得緊張的畫面關系鬆弛下來。長期作業在一天作業結束時往往需要把本畫完的部分顏色用刀颳去以便及時乾燥,待第二天接著畫。顏色干後也可用畫刀或剃須刀把高低不平處颳得平整一些。還可在未乾的顏色層上用刀刮,使之露出底色從而顯現各種肌理。


如果說點畫法和勾畫法是形成油畫點與線的手段的話,那麼塗就是構成油畫體決,即面的主要方法。塗的方法有平塗、厚塗和薄塗等,也有把印象派的點彩法稱為散塗的。平塗是畫大面積色塊的主要方法,均勻的平塗也是裝飾性油畫的常用技法。厚塗則是油畫區別於其它畫種用筆的主要特徵之~,可以使顏料產生一定的厚度並留下明顯的筆觸而形成肌理。用畫刀把極厚的顏料刮到或直接將顏料擠到畫布上,可稱為堆塗。薄徐是用油將顏色稀釋後薄薄地塗上畫面,可產生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散塗則使用筆顯得靈活多變、氣韻生動。結合揉掃的塗法也叫做暈塗。


用筆將顏料直接放在畫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動稱擺,擺也是油畫基本的筆法之一。擺的方法常用在油畫開始和結束時,以較肯定的顏色和准確的筆觸來尋找色彩與形體關系,往往關鍵處只需幾筆就能使畫面改觀,當然下筆前應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擦——擦是把畫筆橫卧,用畫筆的腹部在畫面鼓擦,通常擦時用較少的顏色大面積進行,可形成不很明顯的筆觸,也是鋪底層色的常用方法。在幹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筆法可畫出類似國畫飛白的效果,使底層肌理更為明顯。

G. 中國畫的技法有哪些

中國畫的技法有以下這些: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後,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後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後,根據需要,揉局部成規則或不規則紋路,展平後處理。

3.先畫後揉

畫時不必過於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後,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後,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後浸墨色,或者用筆塗墨色。

2.畫後扎染

3.干後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後,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餘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餘部分後,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貼後,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後補筆或渲染進行調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後裝裱即可。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後撕掉,可表現山石的紋理與質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H. 工筆畫的技法都有哪些。

工筆畫的技法主要分為描和染兩部分。描主要是描線,也是工筆畫的精髓。國畫中的十八描就是來詳解國畫技法中的「描」的技法的。具體細節你可以網路一下十八描,然後自己理解練習一下。
染的部分技法比較多,發展到現在,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普通暈染,又出現了好多中西結合的暈染的方法,讓工筆畫更具有立體感和時代氣息。「染」的基本技法主要是層層暈染,而非一蹴而就。其中裡面還有許多的特殊技法,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以求達到特殊的效果。比如用鹽撒呈現飄雪的感覺等。技法需要自己再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實踐,練習。技法雖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描」。而描的基礎則是由大量練習帶來的,所以,先練好基本功,等到了一定高度,自然引入技法才是成功之道。

I. 國畫技法有哪些

國畫技法大體如下:
白描 柏樹法 筆斷意連 筆墨 筆意 曹衣出水描 層染法 襯托 點垛 點苔 點葉法 釘頭鼠尾描 斧劈皴 高古游絲描 工筆 勾勒 勾填 骨法用筆 烘暈 混描 積水法 夾葉法 兼工帶寫 減筆描 接染法 界畫 金碧山水 枯柴描 柳葉描 鹿角樹法 亂麻皴 螞蝗描 沒骨 披麻皴 鋪殿折枝 淺絳山水 琴弦描 青綠山水 青綠山水法 三礬九染 十八描 水口法 松樹法 套染法 題跋 題款 題月 鐵線描 吳帶曹衣 先鋪後染 先染後鋪 寫意 蟹爪樹法 行雲流水描 徐黃異體 雨點皴 遠山法 雲頭皴 棗核描 戰筆水紋描 折帶皴 折技 折蘆描 芝麻皴 重彩人物法 竹葉描 橄欖描 橛頭描 皴法 蚯蚓描

閱讀全文

與中國畫筆工具可以做哪些法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雨靴為什麼要選英國 瀏覽:722
越南芽庄降雨量多少 瀏覽:549
印尼鋼廠原料車間都招什麼崗位 瀏覽:760
義大利國家是什麼牌手錶 瀏覽:381
越南圓珠筆多少錢 瀏覽:595
越南語老婆我愛你怎麼寫的 瀏覽:197
中國什麼星座的人最少 瀏覽:261
印尼化妝品免稅店買什麼便宜 瀏覽:637
印度尼西亞元等於多少美金 瀏覽:106
英國科羅娜白啤怎麼樣 瀏覽:854
英國二戰航母有多少架 瀏覽:785
印尼治安准備什麼 瀏覽:125
為什麼不能往英國寄月餅 瀏覽:763
朝鮮跟越南哪個強 瀏覽:410
中國選手梁瑞哪裡人 瀏覽:767
印尼夏天最熱時多少度 瀏覽:189
英國脫歐英鎊怎麼變化 瀏覽:653
義大利威可多什麼牌子 瀏覽:589
英國的世界名著有什麼 瀏覽:681
伊朗為什麼這么硬氣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