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詞語故事有哪些

中國的詞語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5 05:49:06

㈠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

大筆如椽

【成語故事】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為晉孝武帝寫祭文。

【出處】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晉書·王珣傳》

【解釋】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象椽子那樣大的筆。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用法】作謂語;用於誇贊別人的文筆

【相近詞】如椽大筆

【成語舉例】大筆如椽指端攬,貝葉行間才數點。清·陳恭尹《觀唐僧貫休畫羅漢歌》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左司馬申舟訪問齊國,派公子馮出使晉國。

當時,從楚國到齊國必經宋國;從楚國到晉國必經鄭國。按規定,從別國經過,事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可是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可以輕視別國,不把宋國和鄭國放在眼裡,所以就沒有通知宋國和鄭國。

臨行前,申舟擔心地對楚莊王說:「鄭國明於事理,到晉國去不向它借路還關系不大;可宋國不講情面,到齊國去不向它借路,我恐怕會被他們殺死。」

楚莊王說:「不用擔心,假如他們真敢殺你,我就替你報仇。」

宋國國君知道了後,十分氣憤,將申舟扣留下來。

大臣華元對國君說:「楚國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國當作已亡,領土已歸屬於他。我們必須維護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要發兵進攻,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敗,也不服屈辱!」

宋國國君聽了後,處死了申舟,並隨時迎接楚國的進攻。

楚莊王得知消息後,果然派兵進攻宋國,並將宋國都城睢陽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好幾個月,楚國也未能取勝。

楚軍把宋國圍困了半年,第二年春,宋國被逼無奈,只好派大夫樂嬰向晉國求助。

晉景公欲派援兵去幫助宋國解圍,可是晉國大夫伯宗極力反對,他對晉景公說:「我們不能派兵幫宋打楚,古話說的好,『雖鞭長,不及馬腹(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的肚子)』,現今的楚國正在興旺時期,楚國的強盛是上天贈與它的,別人不能與它相爭。我們晉國再強大,也不能違抗天命,又怎能管得了楚國呢?」

晉景公仍然猶豫不決,他說:「人家有難相求於我們,我們竟不加理睬,這有點說不過去吧?我感到恥辱。」

伯宗進一步勸道:「這算不了什麼,山林沼澤里難免有污垢疾害,就是美玉也難免有斑點。因此說,國君有時不免要含恥忍辱,這是小毛病損害不了大德。」

聽了伯宗這番道理,晉景公才決定不派兵去救援宋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都不要奢求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要做,就做自己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圍內的才是最適合的。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

子產放生

子產放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出處】《孟子·萬章上》。

【釋義】子產:春秋時,鄭國人,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心地善良。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個賢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他常濟貧並救人於危難,喜歡行善,特別是從不殺生。

一天,一個朋友送給子產幾條活魚。這些魚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產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禮物,然後吩咐僕人:「把這些魚放到院子里的魚池裡。」他的僕人說:「老爺,這種魚是鮮有的美味,如果將它們放到魚池中,池裡的水又不像山間小溪那樣清澈,魚肉就會變得松軟,味道也就不會那麼好了。您應該馬上吃掉它們。」子產笑了:「這里我說了算,照我說的做。我怎麼會因為貪圖美味就殺掉這些可憐無辜的魚呢?我是不忍心那樣做的。」僕人只得遵照命令。當僕人把魚倒回池中時,眼見魚兒悠遊水中,浮沉其間,子產不禁感嘆說:「你們真幸運啊!如果你們被送給別人,那麼你們現在已經在鍋中受煎熬了!」

【成長心語】

孔子稱贊子產:「有仁愛之德古遺風,敬事長上,體恤百姓。」子產因其聰明和善良,而被人們傳誦至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因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去做。因為生活其實就是由這些小事堆積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善和小惡會成為日後那些大善和大惡的基礎。人人都應該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會覺得生活很充實。人的行為都要符合道德的准則,要對的起自己的良知,這是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前提條件,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哲理。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

投筆從戎

【成語故事】東漢初期,班超因為家貧靠幫官府抄寫文件為生,供養老母。但是他覺得這樣抄抄寫寫沒什麼出息。剛好北方匈奴侵漢,他把筆一扔,毅然報名參軍,當了一名軍官,在戰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議與西域各國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出處】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後漢書·班超傳》

【解釋】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棄文就武

【相近詞】棄文就武

【相反詞】解甲歸田

【成語例句】

◎ 他毅然投筆從戎,輾轉天津、煙台、濟南,投身於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之中,先後經歷了無數次浴血戰斗。

◎ 1972年冬,黃建國投筆從戎,從無線電報務員到電台台長,一干就是十載。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

結草銜環

結草銜環:永懷感恩之心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後漢書·楊震傳》。

【釋義】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歷史典故】

「結草」的典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有個愛妾。魏武子生病後,對他的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後來,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打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後,當天夜裡,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嫁掉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銜環」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憐之,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並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像這玉環一樣潔白無瑕。」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

後世將「結草」「銜環」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成長心語】

平時,如果別人對自己有恩惠,往往會用「結草銜環」來表示要感恩報德。懂得感恩的心靈,是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最美的心靈;懂得感恩的生命,是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同時,這兩個典故也旨在告誡人們「善有善報」,「勿以善小而不為」。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

以管窺天以管窺天:克服狹隘,把「心窗」打開

【出處】《史記·扁鵲列傳》。

【釋義】以:用或從的意思;管:就是竹管、竹筒;窺是從小孔或縫隙里看。本意是從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比喻見聞狹隘,看問題片面。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齊國的名醫扁鵲,原名秦越人。因為他救活了許多瀕於死亡的人,所以當時人們把他稱作傳說中黃帝時代的神醫扁鵲,而不去提他真實的姓名了。傳說,扁鵲曾得到過仙葯和秘方,能隔牆給人看病,並能看清病人的五臟六腑,病灶在什麼地方。

有一年,扁鵲帶領弟子外出巡醫,路過虢國都城的王宮,隔牆聽到宮內一片哭聲,不知除了什麼事,他就向宮外守門人詢問。方才得知是太子剛剛去世。扁鵲又問:「他什麼時候去世的?得了什麼病?」守門人回答:「今天早晨雞叫二遍的時候去世的。太子的病是血氣運行沒有規律,陰陽交錯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鵲憑借自己的經驗,已經知道太子得了什麼病。於是,他對守門人說:「請稟告君王,我是齊國的醫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復活。」守門人瞧了瞧扁鵲,說:「先生該不是胡說吧?人死了還能治活?我聽說上古有個姓俞的醫生,治病不用湯劑、葯酒及其他東西。一解開衣服診視,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後剖開皮膚,疏通經脈。先生的醫術能如此,那麼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話,要使他再生是騙人。」扁鵲再三請求守門人,他就是不答應。扁鵲嘆息說:「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管子里去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我用的治療方法,不用給病人切脈、察看臉色、聽聲音,只要觀察病人的體態神情,就能說出病因在什麼地方。」

守門人見他說得很有把握,終於答應替他去稟報國君。國君一聽太子有救了,非常高興,即刻請扁鵲進宮給太子看病。扁鵲仔細檢查了太子的身體,切了太子的脈,然後為太子實施針灸。當銀針扎進太子身體後,太子就慢慢睜開眼,嘴唇微微動了動,周圍的人們都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扎完針後,扁鵲又為太子配製了幾副葯,同時告訴太子侍從如何煎服。最後,他對君主說:「太子不出一個月,身體就會康復。」果然,沒出一個月,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

從此,扁鵲的名聲就更大了。

【成長心語】

守門人一開始不把扁鵲看在眼裡,他不相信也不了解扁鵲有如此高的醫術,只能說明他見識狹隘。而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不但見識狹隘,心胸也狹隘,他們用厚厚的殼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生活在自己狹小冷漠的世界裡。他們處處以自我利益為核心,無朋友之情,無惻隱之心,不懂得寬容、謙讓、理解、體貼、關心別人。他們始終生活在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阻礙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所以才是真正的睿智,以一種豁達、寬容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7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延展閱讀:

數字成語

1、一叫驚人,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面八方,五穀豐登,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九回一,十全十美。

2、一帆風順,兩全其美,三山五嶽,四平八穩,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七竅玲瓏,八面駛風,九九歸原,十全十美!

3、一生幸福,二人同心,三年抱兩,四季如意,五福臨門,陸續添喜,出進平安,八面玲瓏,九九吉祥,十全十美!

4、一生平安、二人同心、三生有幸、四季發財、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七鄰友好、八面威風、九久康泰、十分歡快!

5、可見一斑、心無二用、垂涎三尺、五湖四海、四分五裂、三頭六臂、七擒七縱、五花八門、十拿九穩、化整為零!

6、一馬當先、二話不說、三心二意、四世同堂、五湖四海、六神無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瓏、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7、祝你:一馬平川、兩億資產、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賓館、六碟一碗、七喜臨門、八面威風、九品官員、十點上班。

8、一帆風順、兩人同心、三羊開泰、四喜臨門、五穀豐登、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進寶、久久登科、十全十美!

9、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面威風、九九歸一、十全十美!

10、一馬平川、兩億資產、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賓館、六碟一碗、七喜臨門、八面威風、九品官員、十點上班!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

出奇制勝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田單在燕國樂毅將軍攻齊時,運用計謀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舉為守城長官。燕國還在繼續侵佔齊國的土地,田單利用反間計,離間燕惠王與樂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齊兵的鼻子激起齊兵的士氣收復齊國的失地。

【典故】[劉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致勝處,於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老殘游記》第七回

【釋義】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或其他

【相近詞】六齣奇計、出奇致勝

【相反詞】按兵不動

【其它使用】

◎ 它是一種突破邏輯推理的限制,出奇制勝的思維。

◎ 魏延建議諸葛亮率大軍"自斜谷而出",也是意在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以保證他從子午谷出奇制勝。

◎ 炮蟲開始迎敵時,不是也泰然自若么?大敵壓頂的時候,能夠平靜自如,必有出奇制勝的妙計。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

寵辱不驚

【成語故事】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隻失事的責任問題,先後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該官吏表現出寵辱不驚。後來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心情始終平靜如水,並不因起落無常而改變自己的`為人原則。

【出處】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晉·潘岳《在懷縣》詩

【解釋】寵:寵愛。受寵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

【用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人豁達的性格

【相近詞】置之度外

【反義詞】患得患失、寵辱若驚

【成語造句】

◎ 縣府大門前一對石獅,見慣清朝的黃龍旗,目睹過辛亥年間的五色旗,早已寵辱不驚,惟留一身歲月斑駁痕跡。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

神武掛冠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梁國的陶弘景,自幼家貧,經過苦讀而入仕,他沒有當上大官,在一次求一個縣官失敗後,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十分厭倦,就於永明十年,他就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上表辭官。辭官後,他就隱居山林。

【出處】南朝梁陶弘景「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見《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

【解釋】指辭官隱居。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示列】置吾兄於神武掛冠,華頂高服之間,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

【成語】: 洛陽紙貴

【拼音】: lu yáng zhǐ guì

【解釋】: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出處】: 《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舉例造句】: 人說「洛陽紙貴」,誰知今日鬧到「長安扇貴」。此時畫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

【成語故事】: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大家的好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時。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2

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百善孝為先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

【釋義】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歷史典故】

東漢時,有一個人名叫黃香,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親近、孝順父母。

在他九歲時,母親去世了,父親一人來養育他。他深知父親的辛苦,對父親倍加孝順,一切家務活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別的小孩子在玩耍時,他在家裡劈柴做飯,好讓父親有更多的時間休息。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黃香的父親幹完活,坐在院子里乘涼。黃香就用扇子把床扇涼,然後伺候父親上床就寢。冬天,天寒地凍,他先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暖熱,才讓父親躺下睡覺。日久天長,黃香對父親的孝道深得鄉鄰的稱贊。

在黃香12歲時,江夏的太守稱他為「至孝」,漢和帝也曾嘉獎過他。

長大後,人們推舉黃香當地方官。黃香擔任太守時,體恤百姓們的飢苦,愛護子民,為百姓謀利。有一次,黃香出任太守的地區遭受了特大水災,他毫不猶豫拿出自己歷年的俸祿,賑濟受災的百姓;同時上奏皇帝,請求減免百姓當年的稅務。百姓們都十分愛戴這位愛民如子的好官。在當時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成長心語】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好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定要以黃香為榜樣,做一個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好孩子。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3

晨鍾暮鼓

【成語故事】洛陽附近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在長約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萬尊,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內供奉的是盧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龍門奉先寺》描寫僧侶的晨鍾暮鼓生活:「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欲覺聞晨鍾,令人發深省。」

【典故】朝鍾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唐·李咸用《山中》詩

【釋義】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近義詞】暮鼓晨鍾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4

一飯千金 一飯千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釋義】千金:千兩黃金。受了別人一頓飯的恩惠,要用千兩黃金來回報。比喻受恩厚報。

【歷史典故】

韓信,漢初一位叱吒風雲的統帥。他本是淮陰人,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而且性格放縱,不拘禮節。他家裡沒有什麼財產,既不可能被推薦做官,又不會經商、種地,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常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只得依靠別人救濟度日,這里混一頓,那裡蹭一餐,許多人都很討厭他。

為了生活,韓信只好到淮陰城的河邊去釣魚。那裡經常有許多老婦人在沖洗絲綿,其中一個老太太見他飢腸轆轆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十幾天都是這樣。韓信非常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您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大聲斥責韓信說:「堂堂七尺男兒,你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哪裡還希望你的報答啊?」韓信聽了很是慚愧,立志要闖出一番事業來。

他每天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只等著機會的到來。秦末戰亂,他輾轉投奔了劉邦的漢軍,做一個負責押運糧草的小官。之後,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名將軍。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里,韓信幫助劉邦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對楚作戰的勝利;連續滅魏、徇趙、脅燕,平定齊國;最後,逼項羽退到垓下,自刎而死。此戰之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回到楚國後,找到當年分給他飯吃的那位老太太,送她黃金一千兩,以報答當日之恩。

【成長心語】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當你的人生處在最艱難的時刻,一點點小小的幫助,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你所得到的,不只是幫助,更多的是一點光亮、一線希望,它可以為你在無盡的黑暗中,照出一絲光亮;它可以為你在人生的絕境中,提供一線生機。「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永遠不要忘記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這樣你所擁有的就不僅是一雙援手,還有一種世間獨有的溫暖,還有一顆純粹、感恩的心。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

車載斗量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出兵伐吳,吳主孫權派中大夫趙咨出使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傲慢地侮辱他,趙咨十分巧妙地回敬曹丕,使曹丕十分佩服他的才能,問他東吳像他這樣的人才多不多,他回答說可以車載斗量。

【典故】遣都尉趙咨使魏。《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裴松之注引《吳書》

【釋義】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用法】作謂語、定語;表示事物數量很多

【近義詞】不可勝數、不計其數

【反義詞】鳳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示例】舉人、進士、我和表兄兩家車載斗量,也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

㈡ 中國成語故事有四個成語都有哪些

中國成語故事有四個成語都有哪些?——答案:圍魏救趙、完璧歸趙、紙上談兵、負荊請罪、聲東擊西、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鞠躬盡瘁、望梅止渴、赤膊上陣。


1、圍魏救趙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拼音代碼】: wwjz

【近義詞】:聲東擊西

【反義詞】:圍城打援

【歇後語】: 孫臏救邯鄲

【燈謎】: 孫臏救邯鄲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英文】: 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 (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故事】: 戰國時期,魏惠王派大將龐涓進攻趙國,圍住趙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難以抵擋,就把中山獻給齊國。齊王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興兵救趙。孫臏揚言要進攻魏國襄陵,龐涓中計回兵救襄陵中了孫臏的伏擊,解了趙國之危。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拼音代碼】: wmzk

【近義詞】:畫餅充飢

【反義詞】:名副其實

【歇後語】: 曹操率兵進入無水大荒原

【燈謎】: 最有效的止渴辦法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自我安慰

【英文】: quench one's thirst by thinking of plums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綉,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一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㈢ 中國的四個成語故事的詞語

描寫成語故事的四字詞語有:1、望梅止渴 2、愚公移山 3、守株待兔 4、負荊請罪
5、大禹治水 6、覆水難收

1、望梅止渴

讀音:[ wàng méi zhǐ kě ]

釋義: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 處:元·賈仲名《對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2、愚公移山

釋義: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3、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釋義: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 處: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4、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釋義: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 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5、大禹治水

讀音: [ dà yǔ zhì shuǐ ]

釋義: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 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6、覆水難收

讀音:[ fù shuǐ nán shōu ]

釋義: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㈣ 成語故事有哪些

中國經典的成語故事有畫蛇添足、刻舟求劍、一葉障目、三顧茅廬、道聽途說、按圖索驥、按圖索驥、買櫝還珠、邯鄲學步等。這些成語故事都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並且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引人深思。

畫蛇添足:是一個人畫完蛇以後,又給蛇添了腳,最終沒有得到賞賜的那壺酒。寓意是做事無需多此一舉,無中生有做法是錯誤的。要實事求是,根據事實去完成任務。

刻舟求劍:一個人認死理,以為劍掉到水裡在船上刻記號就能找到,可忽略了船是動的,劍是靜止的,一味模仿樵夫刻記號下山找斧頭的做法是錯的,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他不知變通、不會隨機應變。

一葉障目:是拿一片樹葉擋在眼前,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別人是能看到我們,不存在隱身的效果。這個成語警示我們不要被局部現象蒙蔽,不能盲目輕信,要全面、客觀、科學的看待問題。

三顧茅廬:是劉備三次拜訪請諸葛亮並請他出山,這個故事是一段佳話,用來表示求賢若渴的一種態度和做法,表示對賢才的渴求和誠意。

道聽途說:毛空總把在道上聽來的消息誇大其詞以後講給鄰居艾子聽,比如鴨子一次下100個鴨蛋,天上掉肉等,還說得有模有樣,實際上一點根據都沒有,不可信。

按圖索驥:講的是伯樂的兒子按照圖畫去找千里馬,結果找到了癩蛤蟆,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規辦事的人,也可表示按線索尋找。

㈤ 成語故事都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ap2nrjqOeGrIGwvNs23A

提取碼: 29uq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成語故事

㈥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50字有哪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1):畫餅充飢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此時渡過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情為畫餅充飢。

成語故事(2):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一天睡在乾柴上,每一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成語故事(3):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牢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如何?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4):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途經江的人),把佩戴的劍掉進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此時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成語故事(5):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就是:我必須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最後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成語故事(6):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就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就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就是盜斧的賊。之後,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就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成語故事(7):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之後,此時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但就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此時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之後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成語故事(8):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乾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成語故事(9):量力而為

故事:公元前712年,鄭庄公借口許庄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聯合齊、魯兩國消滅許國,在處置問題上齊歷公提議讓魯國管轄,魯隱公則提議讓鄭庄公管轄。此時鄭庄公量力而行將許國分成東西兩塊,東部由許庄公之弟許叔管,西邊交大夫公孫獲管轄。

成語故事(10):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就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許多書。此時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以為很奇怪,問他為啥這樣,他說:「我但願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此時就把書借給他讀。於就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成語故事(11):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齊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最後贊同聯劉抗曹。

成語故事(12):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團團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計劃領導20名門客前往完成這項任務,此時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刻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咱們今日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此時楚國盡管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求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許發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㈦ 中國有什麼簡單易背的成語故事

簡單易背的成語故事有,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刻舟求劍,濫竽充數,自相矛盾,負荊請罪,望梅止渴,卧薪嘗膽,指鹿為馬等等。

㈧ 成語故事有哪些

1.《全無心肝》

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在亡國後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後引發亡國之痛,不料,後來看守陳後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後主想得一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比喻不知羞恥。

㈨ 中國成語故事的目錄

1.愛屋及烏
2.按圖索驥
3.拔苗助長
4.半途而廢
5.杯弓蛇影
6.別無長物
7.伯樂相馬
8.寵辱不驚
9.此地無銀三百兩
10.打草驚蛇
11.大材小用
12.道聽途說
13.東山再起
14.東施效顰
15.對牛彈琴
16.對症下葯
17.負荊請罪
18.各自為政
19.狗尾續貂
20.姑息養奸
21.掛羊頭賣狗肉
22.邯鄲學步
……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詞語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歷史上的大書有哪些 瀏覽:455
艾多美在中國能活多久 瀏覽:603
義大利面為什麼是歐洲的 瀏覽:520
中國到比利時船要開多久 瀏覽:834
印度抖音下載量多少 瀏覽:486
中國護照在非禮賓能呆多久 瀏覽:346
為什麼義大利人討厭美式 瀏覽:806
伊朗怎麼打擊美國航母 瀏覽:656
去義大利讀高中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417
印度n號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418
義大利文學家哪些 瀏覽:670
伊朗平原面積多少 瀏覽:876
義大利的葯妝店在哪裡 瀏覽:881
去印尼旅遊可帶什麼東西 瀏覽:195
中國人才發展前景如何 瀏覽:900
華為手機去英國怎麼用 瀏覽:979
伊朗女性為什麼要嫁給中國 瀏覽:218
中國電子眼有多少億 瀏覽:150
為什麼當年那麼多華人在印尼 瀏覽:317
義大利語中f怎麼發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