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過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風俗。按民間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願望與辭舊迎新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歡樂氣氛。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B. 新浪歷史 古人怎樣過春節
以下由惶感代為整理。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蠟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 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天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福」字還必須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除夕是農歷年臘月的最末一日,春節的前夜。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在我國民間普遍重視次日,被成為「年關」。舊日,工商業者視端午、中秋、除夕為一年中之三大節關,每個節關都要結算帳目,而以除夕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來往帳,核實盈虧,規劃來年。中國傳統風俗,除夕與春節,時相接,俗相類,實為一個傳統佳節。
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 掃除污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掛旗、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至親友家賀年。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滿60虛歲開始,每十年在春節期間設宴慶。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門拜年,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
年是什麼?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獲的象徵,所謂「五穀熟曰年」。
年是什麼?年是一隻怪獸,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泛濫。後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里。於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晚上還要攏旺火、燒柴禾,--這就是年了。
那麼古代人是怎樣過年的呢?我們先來聽聽這首「年節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寫聯對,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頭兒,
初三初四耍球兒,
初五初六跳猴兒,
…………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才是過完了。那麼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灶——
灶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後世流行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灶糖灶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灶王:上
天說好話,不好的可別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術的一種工具,作用是驅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並不是象現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燒竹子,發出噼叭之聲,驚嚇鬼怪。屠蘇即屠蘇酒,意為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於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後便將春節喝的酒統稱「屠蘇酒」。
桃符又稱「桃版」,是春聯的前身。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從漢代起即有用桃作厭勝之具的風習,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轉化成春聯據說緣於五代後蜀之主孟昶。紙制的春聯則是明、清才興盛起來。今天的春聯意在於渲染年節氣氛,祝吉求祥,已經失去了舊時春聯的驅闢作用,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寫了聯對,接下來該准備過年的食物了,年節飲食很多,諸如年糕、年夜飯、更歲餃子等。另外還有巫術味很濃的飲食,如桃湯、柏酒、椒酒、五辛盤。桃湯是用桃煮的湯,柏酒是一種用柏樹葉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飲用,意為避邪祈福。五辛盤即以蔥、姜等五種辛辣食品置盤中,又稱春盤。俗謂可以辟惡、除瘟、通五臟,也有賀新的意思。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是一個格外溫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進程。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後闔家團坐守歲。
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後世則多藉此表示親情愛意。 團年飯後還要「消夜」,一家人吃著點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細雨,靜待天明,這便是守歲。另外除夕夜還有鏡聽、照田蠶、賣痴呆、打灰堆等習俗,以此來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願新的一年小孩聰慧,萬事如願。
「鄉村裡過年,從臘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個半月的鑼鼓聲,這聲音單調,卻打動到咱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坎上。就在這時際,……發現迎春花開了。」
是的,迎春花開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古人將新正的前八天分別以六種動物和人、谷相稱。正月一日為雞日,即吉日。古人有用雞辟邪之舉,方法是殺雞著門或貼畫雞於門。從元旦開始,人們開始忙著拜年賀節。拜年在漢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這天進宮朝拜,君臣同樂。到了明清兩代,官場拜年則發展成虛文的禮節,往往是「望門投刺」,不管認不認識。
有詩為證: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歡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復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這天的習俗活動是「送窮」,而對商家來說,初五這天商家開業。正月的活動一直到了十五,才漸漸平靜……
C. 古人是怎麼過年的
在農歷除夕夜,古人要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守歲等祈求新年好運。農歷正月初一,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不僅皇宮中爆竹山響,舉行隆重的元日朝賀禮,尋常百姓也競相燃放爆竹,開始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等活動。
「春節」這個詞在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時候引入了陽歷之後,才改叫做春節。之前只叫過年。而且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蠟祭」移至歲末。
那麼古人是怎麼過年的呢?
一、祭祖。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因各地習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在北方地區,大年三十的時候要「請家堂」,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到初二早上,送走家堂,然後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應該排在所有事情之前。祭祀是很隆重的,大家還記得魯迅的《祥林嫂》嗎,祭祖的時候祥林嫂都不能動手參與的。
二、祭祖的同時,有時也祭祀天神、土地神。我就見過自家老人在過年的時候祭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小年的時候,是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間,是日起,家家戶戶要做黃面糕,堵住灶王爺的嘴,還要大掃除。
三、放爆竹,俺小的時候叫「點鞭」或者放「炮仗」
唐代詩雲:「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在火葯發明之後,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在南宋出現用草紙裹火葯紮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於爆仗,內藏葯線,一連百餘不絕。」此指用葯線串在一起的鞭炮。還有二踢腳,明代有詩:「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
四、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源於中原宛城,產生於一千八百多年前,據說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五、要賬。古代有正月不要賬的傳統,舊時商業往來,年底必須結清欠賬,因此債主都要催賬。欠債的人過年之難,猶如過關,故稱年關。所以很多欠賬的人在初一之前要躲出去,初一才敢回來,比如《白毛女》里楊白勞就是如此。
六、貼春聯。春聯,起源於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是用來辟邪的,到現在人們還認為桃木辟邪。據《宋史·蜀世家》,後蜀主孟昶令人在桃木板上寫了一副聯句:『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之一。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
D. 春節要怎麼過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而且各地自有各地不同的過法,舞龍打鼓、燈展廟會、舉國上下歡騰一片,喜氣祥和過大年。那麼,中國人應該怎麼過春節呢?
一、及時打掃房屋
打掃房屋來「除舊迎新」。因為中國人相信過年前,要把今年的霉運統統掃掉,以讓家裡能容納新年的好運氣,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打掃房子。
有的地方風俗是把簸箕和掃帚扔掉,這樣除舊迎新更徹底一些。
除了屋裡干凈,保持自己形象清新也是很喜慶的,可以試一個新發型哦。
不要剛過了年才打掃,比如掃地或擦窗戶。這樣做會把你在新年裡剛剛收到的好運統統掃光掉。這段時間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都不要掃地擦窗。這樣可能會比平常臟一點,但是按照傳統中國人的說法,能為你家積累好運氣哦!!
四、在除夕吃頓傳統的年夜飯。
這是春節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時吃的食物具有與中國新年相關的傳統意義。有的中國人在新年第一天不吃肉,因為每個新年都有一個動物的名字。其餘的日子裡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傳統的菜餚包括魚、雞肉、年糕(粘米糕)、面條(長壽面)和各式甜點。
希望我們都能闔家歡樂、倖幸福福!!
E. 過春節時,中國人一般都講究哪些習俗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當中最具有儀式感的一個節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如今春節不僅成為了中國人的節日,甚至走出國門,讓很多外國友人們都開始歡度春節。但是要說最有年味的國家一定要當屬中國。在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的這一天當中,有很多的習俗是不能夠被忘卻。
年夜飯絕對是眾多習俗當中最具有年味的一個,在外工作一年的人們在卸下了工作的疲憊之後,從世界各地返回家鄉。目的就是為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裡人團聚在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同時吃上一口熱乎的年夜飯。訴說在這一年當中所遇到的奇聞趣事,和父母嘮嘮家常。
還有的地區會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餃子,甚至看春節聯歡晚會,也成為了我們不可割捨的環節之一,放鞭炮,吃湯圓,驅趕年獸等等。這些事情只有在中國的春節期間才能夠感受得到,也希望此類項目能夠被很好的傳承下去。
F. 如何幫助獨居的老年人度過孤獨的春節假期
具體如下:
1、我們可以通過電話或網路關心被隔離親友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比如聊聊興趣愛好和感興趣的話題。
2、回憶一下以往他們出現焦慮、抑鬱情緒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他們緩解,這些方法現在仍然有效。
3、推薦一些有趣的電影、書籍和好聽的音樂,讓他們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或是讀一本好書,幫助他們排解無聊、孤單情緒。
4、讓他們在家進行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有研究表明,運動後大腦海馬齒狀回的顆粒細胞下層會產生大量的新生神經細胞,能夠幫助緩解抑鬱、焦慮情緒。
5、換個角度想,讓他們利用這樣的「超長假期」給自己好好放個假,靜心整理思緒、規劃階段目標,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獨處的意義」。
G. 如何做好社區老年人的過年娛樂活動
謝謝你的關注
(一)退休的老年人,他們原來所從事的工作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城鄉差異對文化活動的需求個有差異。在滿足他們對活動要求的同時。組織各項適合不同群體的各種學習班及講座,在各方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老年文化活動向健康方向發展。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老年書畫協會,攝影協會,每年都舉行有幾次書法、繪畫、攝影等各種展覽、比賽。另外還開展些群眾性、地方性、民俗性的傳統文化活動;如:成立秧歌協會。把有愛好老年人組織起來,按照他們所生活的社區組成秧歌隊,健身舞隊、太極拳隊和太極扇隊。定期舉辦各種比賽,還組織個隊參加市,省,及全國各種大賽,給他們展示的機會,激發他們的興趣。組織健身隊參加全民健身百日行健身舞大賽,舉辦老年藝術團、其中包括老年合唱團,老年舞蹈隊、樂器合奏,獨奏等。
另外還要多開展適合老年人欣賞習慣又便於老年人獨自動作的文化活動。如棋牌室、圖書室。還有一些夫妻同台、老少同樂的文化活動。戲迷會、老年時裝表演隊這些活動既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又促進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H. 老年人怎樣過新年
1、臘月二十七除塵。傳統民俗中,這一天要打掃房間,洗衣洗澡去晦氣,全家乾乾凈凈等待新年到來。老北京就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語;
2、臘月二十八貼花花。這一天把春聯、窗花、年畫都張貼出來,寓意是辟邪,壓伏邪氣;
3、臘月二十九祭祖。中國人對祖先的尊重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到了這一天,一大早就上墳請祖,全家人按輩分依次排開,為祖先上椒酒,行跪拜禮;
4、臘月三十除夕守歲。全家聚到一起守歲,「守歲」寓意著為新年祈福,全家和睦,團團圓圓;正月初一早起。
正月初一必須早起,象徵著一年裡闔家都會辛勤勞作,放開門炮仗,喜氣洋洋。拜年,親朋好友之間互相上門問候,一起吃飯,給小孩子壓歲錢。
I. 中國人怎麼過年
1、春節掃塵:
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為止,漢族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掃塵日」,北方稱之為「掃房」,南方把他叫做「撣塵」。
2、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
寫春聯:春聯現在很多超市都有成品春聯、年畫、剪窗花等。其實親手寫春聯、畫年畫、剪窗花才叫過年呢。
3、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年飯」,這是春節的重頭戲。一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頓飯。自不言說這頓飯局的意義。
4、看春晚、守歲:
春晚,是千家萬戶中國人的視覺大餐。語言類節目,相信是大家的最愛。其實歌劇、舞蹈、戲劇、雜技等節目也精彩紛呈。
(9)中國老人如何過好春節擴展閱讀:
新年的習俗:
1、初一拜祭歲神
春節俗稱「過年」,「年」古名為「歲」,古代歲首(年節)是指干支歷的立春;干支紀年法,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
2、初二拜年
大年初二是開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靈,祭禮完畢,燒炮、燒紙寶,然後吃"開年飯"。
3、初三燒門紙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4、初五破五俗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5、初六啟市
大年初六也是啟市日,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