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太極哲學有哪些

中國太極哲學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7 15:51:48

Ⅰ 太極理論有 哪些

太極拳

【概述】
太極拳起源於中國,其動作剛柔相濟,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傳統拳術。太極拳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傳播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太極拳雖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氣動功力等方面各派有異,但都具有疏經活絡、調和氣血、營養腑臟、強筋壯骨的功效。 太極拳作為拳術之一,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至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術家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間,世界之上,萬物與機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樹木花草,山嶽樓台,看似靜止,無不在漸漸老化。俗語說,只有「變」是不變的。太極拳就是要把種種變化,在拳演練出來。動靜開合,剛柔快慢,上下左右,順逆纏繞,忽隱忽現,虛虛實實,綿綿不斷,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顯時氣勢充沛,隱時煙消雲散,以意帶力,到點融化於全身,做到勁斷意不斷,然後再輕輕啟動,揮灑自如。一意一念,一舉一動,隨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達到養生、防身的效果,這就是太極拳。

【發展簡史】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許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張三豐、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張三豐、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陳王廷和王宗岳等幾種不同的說法。沒有充分史料可以證明太極拳是張三豐所創,但戚繼光的32勢長拳理論早於陳王廷,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原本也為陳式太極拳所缺欠。可見太極拳並非一人所創,而是前人不斷開發、總結、整理、創新、發展而來的。縱觀近、現代太極拳的發展就可見一斑,事物只有不斷發展才具有生命力。這足以說明太極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據中國武術史學家唐豪等考證:太極拳有兩大分支,一支傳承於武當派武術之中,秘不外傳,只有趙堡太極拳傳承於外;另一支最早傳習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依次流傳給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是陳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創見的武術家。
太極拳數百年來代代有傳人,綿延不絕,名手輩出,流派紛呈(分陳、楊、武、吳、孫等派)。追根溯源,它的發祥之地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溫縣縣東清風嶺上,六百年前為常陽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澤州(今晉城)人陳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溫縣城北,立村陳卜庄 ,越二年,因嫌地勢低窪,復遷常陽。後因陳氏人丁繁衍,家傳武術在附近又大有聲望,加之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溝,久而久之,便易常陽舊名為陳家溝。陳氏總結了許多拳術套路。計有五套拳、五套錘、十五紅、十五炮、紅炮錘、一百單八式長拳以及別開生面的演練方法雙人推手等。又據此理,創編了刀、槍、劍、棍、鐧、雙人粘槍等武術器械套路。這些拳械套路均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都分陰陽(即虛、實、柔、剛、靜、動等),形成了太極拳械的雛形,在陳氏家族中世代相傳,形成陳氏太極拳。 陳氏十四世的陳長興,在祖傳太極拳的基礎上再樹里程碑。他將陳王廷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為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後人稱之為「老架」,他還大膽地打破門規限制,拳傳外姓,收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楊福魁(露禪)為徒。楊福魁藝成回鄉後,教拳於北京,因教拳需要,將師傳老架太極拳中的高難度動作逐步舍棄,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成為目前流行的楊氏太極拳,滿族人全佑跟楊福魁之子楊班候學得楊氏小架太極拳後,傳與其子鑒泉,在上海開辦武學,將師承太極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鑒泉後從漢姓吳,故世人稱其為吳氏太極拳。

1.來源
太極拳的來源有下列3個方面:①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術極為盛行,出現了很多名家、專著和新拳種,太極拳就是吸取了當時各家拳法之長,特別是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而編成的。②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之術。太極拳講究意念引導氣沉丹田,講究心靜體松重在內壯,所以被稱為「內家拳」之一。③運用了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陳式太極拳要求按經絡通路,螺旋纏繞,以意行氣,通任督二脈,練帶脈、沖脈。各式傳統太極拳也皆以陰陽五行學說來概括和解釋拳法中各種矛盾變化。

2.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太極拳發展很快,打太極拳的人遍及全國。當前,僅北京市公園、街頭和體育場就設有太極拳輔導站數百處,吸引了大批愛好者。衛生、教育、體育各部門都把太極拳列為重要項目來開展,出版了上百萬冊的太極拳書籍、掛圖。太極拳在國外,也受到普遍歡迎。歐美、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太極拳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已有30多種太極拳書籍出版,許多國家成立了太極拳協會等團體,積極與中國進行交流活動。太極拳作為中國特有的民族體育項目,已經引起很多國際朋友的興趣和愛好。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並在起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很多科研部門對太極拳正在進行研究。通過從醫學、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病、肝炎、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
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它是技擊術和《孫子兵法》的有機結合。因此,太極拳特別是楊氏太極拳,拳勢簡單、易學易練,正在以其獨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愛。

【基本動作】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若掌心由外向內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則稱為擠勁。掤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後,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於雙手用力一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頭懸 含胸 拔背 用腰力發出;采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後下沉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一般是先採後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擋開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Ⅱ 誰能從太極拳的哲學思想談下它的時代意義

太極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哲學思想,其理論基礎是建立在《老子》、《莊子》、《易傳》及陰陽家和道家學說上。

一、《老子》、《莊子》、《易傳》與太極拳哲學體系

中國的哲學思想可以上溯到夏商時代。但中國的哲學思想真正形成理論體系卻是在戰國乃至秦漢年代。這里,我們先簡略地綜述有關「陰陽」的史據考察。
《老子》四十二章雲:「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此,老子明確提出了「陰陽」屬性普遍地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這是道家對陰陽學說的最早理論貢獻。《莊子·大宗師》中繼續發展了這一觀點:「陰陽於人,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不僅如此,道家在觀察自然與社會的變化中,發現了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的辯證法則:「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老子》二章),提出了「反者道之動」(老子·四十章)的著名辯證學說,為以後的陰陽理論體系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辯證基石,這就是道家對陰陽理論形成的巨大貢獻。
戰國後期的苟況在其著述里也舉起了陰陽理論的旗幟。《荀子·禮論》雲:「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肯定了萬物的生成和變化,是天地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否定了鬼神支配萬物的存在。《荀子·天論》中就指出:「星墜,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在這里,荀子指明罕見現象也是服從於陰陽的規律,奇怪是可以理解的,但迷信而畏懼是不正確的。
「易傳」中凡有關「陰陽」范疇的論述源於道家,凡「五行」方位說及「天人感應說」來自於陰陽家。統觀先秦至戰國以前儒家《論語》、《孟子》等等學說中,均沒有涉及陰陽五行方面的記載,便是有力的說明。從占典太極拳哲學理論中可以發現,它的很多要求和方法以及運用原則,都離不開道家哲學理念。如《老子》雲:「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取之,必固欲之。」這種認識方法淪就在太極拳訣中體現出來,「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欲左先右」,「欲前先後」等等。
《老子》雲:「以天下之柔,馳騁天下之至剛。」太極拳的技擊原則正是「以柔克剛」,在具體運用時則要求「以弱為本,舍己從人」。
太極拳古典哲學理論中,有關「陰陽」相互間既統一又互相轉化的思想隨處可見。《太極拳論》中載,「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瓦濟,方為懂勁」,上述淪說就體現了有關這一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引伸。
綜上所述,通過對歷史史據的研究,可以證明太極拳的哲學理淪來源於先秦道家的樸素認識淪利方法論,它自始至終體現出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豐富內涵,飽含著東方文化的古樸特色和中華民族的智慧。正因為如此,太極拳不同於其他傳統民間武術的單純性(健身和技擊方法)。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於,太極拳以其豐富的哲理性來指導人體生命之科學鍛煉,它的健身效果和技擊藝術,由此而產生了與其他傳統民間武術截然相反的途徑,這就是太極拳所獨具的「後發制人」的原則以及「以柔克剛」的科學應用。

二、陰陽家道教文化與太極拳

陰陽家的哲學,主要闡述的是宇宙生成淪,由「陰」、「陽」概念觀點而得名。在中國的哲學思想范疇里,陰陽是宇宙形成的兩個主要法則,中國古今的人都相信,陰陽的結介與互相作用產生宇宙一切現象。
陰陽家的論述強調「五行」的什用,最早的記載見於《書經·洪範》里,「五行,一口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洪範》中還告訴人們,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互相關聯的,君主方面的惡行,會導致自然界異常現象的出現。這種觀念被陰陽家發展成為「天人感應淪」。
《禮記·月令》也是陰陽家的著述,書中概括的告訴君民心當按月做什麼事,以便與自然力保持協調。這其中,宇宙的結構是按陰陽家的理論描述的,它的表述是時空的。就是說,它既是空間結構,同時又是時間結構。如,陰陽家把四季與四方配合起來,夏配南,喻熱;冬配北,喻冷;春配東,東是日出的方向;秋配西,西是日落的方向。晝夜是四季的微縮表現,因而晨為春,午為夏,晚為秋,夜為冬。陰陽家試圖用這樣的宇宙論,既從時間又從空間解釋自然現象,還進一步認為這些現象與人類行為密切關聯。
陰陽家認為,五行按一定順序相生相剋,四季的順序與五行相生的順序一致,木盛於春,木生火;火盛於夏,火生土;土盛於中央,土生金;金盛於秋,金生水;水盛於冬,水又生木。由此相生而完成了五行循環。按鄒衍及陰陽家的理論推證,以土德而王的黃帝朝,後被以木德而王的夏朝所克。夏又被以金德而王的商朝所克,商又被火德而王的周朝所克,周將被以水德而王的朝代所克,以水德而王的朝代又將被以土德而王的朝代所克。如此周流循環。這個推論被載於《呂氏春秋應同篇》中流傳下來。在以後的實際政治社會中產生了與這個推論驚人相似效應。秦統一中國後,果以「水德」將黃河改名「德水」。為時不久,漢朝建立,正式宣布以「土德」治世。此後,歷代皇帝的頭銜一直都是「奉天承運」。「奉天承運」就是指奉行天道自然相剋之理,承五德轉移之運。
道教文化吸納了眾多學派的哲學思想成就,用於探討人與自然的奧秘,藉以探求避免或延緩死亡的原理和方法,甚而達到駕馭自然,超越自然的目的。就這個意義上來說,道教文化具有徵服自然的精神與勇氣。
道教的出世修仙思想文化,到唐末五代後,逐漸演變成人世救人的方法,而服食金丹超升仙界的外丹修煉法,也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後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內外丹兼修的理論。如《成川略志卷一·養生金丹訣》記載:「然內丹未成,內無交之,則服外丹者多死。譬如枯草弊絮,而置火其下,無不焚者。」
五代末到宋代,內丹學說的興起完全取代了外丹修煉說,出現了歷史上最重要的道教人物陳摶與張伯端。這兩人各成一家之學,一派之祖,影響極為深遠。其中,在當世貢獻較大的成就者為陳摶,他精於易學、黃老學、內丹學,遞傳火龍真人,火龍傳張三豐,被史稱為「隱仙派」。
按《宋文鑒》卷八十五所載「易龍圖書」,載有「西蜀崇給龕陳摶序」,為陳摶所著的易學論述。又被《漢上易解》、《太極圖接受考》、《化書後序》等宋代著述記載。陳摶所著的易學思想理論及《無極圖》、《太極圖》、《先天圖》等,經種放與穆修一傳至邵雍,一傳至周敦頤,在整個宋代學術界大放異彩。
陳摶對內丹術的實踐,成就出著名的睡功。陳摶所著的《指玄篇》則根據天地方位,五行所屬,陰陽交感,四時運轉的道理,指明人身臟器對應的部位,修煉的時機,調息的方法和感應的功效。他的內丹功法學說,由火龍真人傳與張三豐。而張三豐祖師在此基礎上悟創了內功外拳相合一的太極拳法,撰寫了《太極拳斂神聚氣論》、《太極法說》等有關太極拳修煉的著述。如張三豐在《太極下乘武事釋》中雲:「……要非沾粘連隨已成,自得運動知覺,方為懂勁,而後神而明之,化境極矣。夫四兩撥千斤之妙,功不及化境,將何以能是?所謂懂粘運,得其視聽輕靈之巧耳……」
陰陽家的五行學說,後成為道教文化的內丹學派之重要理論根據。內丹學說在陰陽家哲學的影響下,吸納了「天人感應論」及「宇宙生成論」,在積極探討人體生命延長原理的方向上開辟了新的途徑,最終為「隱仙派」的張三豐丹士所資用,悟創了內丹功法和外拳運作統一和諧的太極拳術。其中與陰陽五行學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太極拳斂神聚氣論》中雲:「氣聚神凝,然後於動靜之中導太極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一身中太極成,陰陽交,動靜合……」太極拳的古典論述中由「天人感應論」的引導,在用於人體實踐體悟闡發立義方面做出了值得驕傲的貢獻。張三豐曾雲:「夫天人相合,惟道獨尊,陰陽交替,萬理昭明。陰陽,萬變之綱紀也」;「大道惟簡,須從陰陽處討真機」;「人之作用,有動必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吸之至下而不沖腎,呼之至上而不沖心……暗合周天造化之功,奪一年之候也」。
由上述可知,太極拳的哲學思想體系並非道家哲學獨門所經營,它也吸收了陰陽家哲學的理論精華,此種狀況與道教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關聯甚深。
以人為本並與宇宙自然有機之整體聯系起來,向著人體生命科學的深層次內涵邁進,結合人體的具體實踐,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以人類生命延長的人體機理以征服一般的自然生命過程,正是未來太極拳界應該努力探求的目標之一。

Ⅲ 太極的理論

太極是道家哲學概念。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莊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匯編的《醫宗金鑒》則採用了五階段說法(聶文濤談《周易》):「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1.太初、原始的含義。
《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
《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麵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Ⅳ 太極的精髓哲理

太極之廣義與狹義
1.我們平常所說的太極,往往是狹義上的太極概念,主要指太極拳,是武術、體育運動、健身養生方面。
2.而廣義上的太極,范圍很大,內涵也很深,包括哲學、儒釋道、軍事、政治、武術、健身養生等很多方面。
3.《易經·系辭上傳》有雲:"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①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②其中的"二"是指陰陽,也就是太極。可見,太極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本文主要從狹義的角度談太極。

Ⅳ 太極拳的理論思想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太極拳的理論思想。

理論思想

陳氏第9代傳人陳王廷創編太極拳的理論來源有四:

1.把拳術與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

人體是一個不斷運動著的有機整體,易學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運動,無一不是陰陽的對立統一。人的生命運動,其本身就是陰陽對立雙方,在不斷的矛盾運動中取得統一的過程。

易學認為,凡是屬於溫熱的、上升的、明亮的、興奮的、輕浮的、活動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於陽的范圍;凡是屬於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靜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於陰的范疇。而太極拳就順從陰陽變化之理,在一招一勢動作之中,陰中含陽,陽中具陰,陰陽互變,相輔而生。

2.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將氣功運用於拳術之中

中醫學中的導引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發明的一種養生術。主要是通過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體運動,使人體各部血液精氣流通無阻,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

導引在太極拳中的應用即把意與形相結合,使心臟生理正常,從而引導血氣於周身暢通。中國古代醫學家認為,心為神之居,主掌血脈運行,對人體各個臟腑均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宰,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臟器。五臟主藏精氣論中以心藏脈,肺藏氣,脾藏營,肝藏血,腎藏精;五神臟論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腎藏志。人體全身的血液依賴於心臟的推動作用才可以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因此,陳王廷在創造太極拳時,把始祖陳卜所傳授下來的一百單八勢長拳等拳術與中醫的導引相結合,在周身放鬆的條件下,使形體的運動符合並且能夠促進血液的循環。演練太極拳可使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一切功能正常發揮,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起到練拳養生的作用。否則,會使演練者氣血不足,引起推動血液運行循環的力量減弱,脈道堵塞,產生病變,不利於演練者的身體健康。吐納,也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所發明的一種養生術。吐,即從口中吐出,意為呼氣;納,即收入,意為吸氣,由鼻孔而入。吐納術就是呼吸之術,通過口吐濁氣,鼻吸清氣,吐故納新,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

肺臟主掌呼吸之氣,呼吸功能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體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氣(即氧氣),產生出大量的濁氣(即二氧化碳)。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納功能。

太極拳把拳術著勢的形體運動與吐故納新相結合,首先,保證形體運動不能妨礙人體的肺臟呼吸運動,以保障肺臟機能正常發揮,新陳代謝自然進行。其次,通過拳術招勢的形體運動來促進人體內部宗氣的形成。所謂宗氣,也叫大氣,是相對於先天元氣而論的後天之氣,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氣的功能就是推動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脈管內的運動。宗氣主要由肺臟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氣與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相結合而成,集聚於胸中,稱作上氣海,是全身之氣運動流行的本始。第三,通過拳術招勢的形體運動來促進人體宗氣的分布,在心臟、肺臟的協同下,將上氣海中之宗氣通過血脈分別送入全身各個臟腑組織器官,達到全身表裡上下,肌膚內臟,發揮其滋潤營養之作用。

太極拳把拳術的形體運動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使形體運動更有益於身體健康和技擊功能的發揮。

3.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經絡學說相結合

中國古代中醫經絡學說主要是論述人體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經絡與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說,是中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肺腑肢節,溝通表裡、上下、內外,調節體內各部分功能活動的通路,是經脈、絡脈及其連屬組織的總稱,是人體特有的組織結構和聯絡系統。其中,經脈是人體經絡系統的縱行干線;絡,有網路之意,是人體脈絡的大小分支,縱橫交錯,網路全身,無處不至。人體的經絡系統主要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別絡、孫絡、浮絡、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幾個部分,起著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重大作用,所以決不可不通。

經絡系統通過有規律的循行和錯綜復雜的聯絡交會,把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從而來保證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陳王廷創造太極拳術把拳術與經絡學說相結合,主要取決於人體經絡系統所具備的四大功能。

其一,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相結合。人體是一個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的整體。它維護機體的協調統一,主要就是通過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十二正經及十二經別縱橫交錯,入里出表,通上達下,循行於臟腑和官竅之間;奇經八脈聯系與調節正經;十二經筋與十二皮部聯絡筋脈皮肉。陳王廷將人體經絡學說中的聯絡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就形成了太極拳技擊理論之一的“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

其二,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相結合。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濡潤滋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氣血之所以暢通無阻,通達於周身,營養臟腑組織,抗禦外邪,保衛機體,必須得依靠經絡系統的傳輸。陳王廷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通過經脈運行血氣而營養陰陽,以養丹田剛中柔表之氣,溢發於體外,助於技擊施展;濡筋骨,使自己體格健壯,表裡筋骨堅實,內氣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來之擊;利關節,使演練者身體各部位活動輕靈,以己不動化彼之動,後趁勢出擊,克敵制勝。

其三,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相結合。所謂感應傳導,就是經絡系統對於外界的刺激的感覺,有傳遞通導作用,即為人體的觸覺系統。陳王廷將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保證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順利完成。正如《拳論》雲:“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其四,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人體的經絡系統不僅具有聯絡作用、運輸作用和感應傳導作用,同時,它還能夠保持人體各部位機能活動的平衡與協調。陳王廷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依靠經絡的平衡與協調作用對身體的各部位進行靈活調節,變幻虛實,以虛誘敵,引實落空,避其實而擊其虛,從而克敵制勝。

拳術與經絡學說的結合,使太極拳術獨創了順應經絡變化的纏繞螺旋運動方式而滋生的纏絲勁,旋轉發力,增大出拳發勁的威力,令人難以提防。

4.綜合百家拳術之長,獨樹一幟

明代嘉靖年間,中國有一名揚海外的武將,姓戚名繼光(1528—1587),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系山東省蓬萊人。戚繼光練制新軍,並傳以集百家拳術之長編制而成的《三十二勢拳經捷要》,拳術變化無窮,神秘莫測。

陳王廷創造太極拳時,從戚繼光所編的《三十二勢拳經捷要》中吸取精妙,採納了二十九勢,即懶扎衣、金雞獨立、采馬拳、七星拳、雀地龍、懸腳虛、伏虎勢、獸頭勢、朝天蹬、朝陽手、指襠勢、跨虎勢、當頭炮等。

由於太極拳既廣納諸家拳術之長,又有自己獨特的神奇之處,所以每戰必勝,拳理上包容萬家,獨樹一幟,不斷發揚光大。

Ⅵ 太極所蘊含的哲學道理

太極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體現,它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中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樸素的對立統一理論。這一辯證思想認為:統一物由兩個對立面組成,「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系辭》;對立物的互相依存,「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二章》;對立面的互相轉化,「道之反者動」《道德經?四十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道德經?二十二章》;量的積累引起質的變化,「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道德經?六十四章》。 「陰」和「陽」是兩個對立統一的方面,貫穿於一切事物的始終,是一切事物運動和發展變化的根源及其規律;盡管所有相互對立的事物千差萬別,在屬性上卻表現出兩類特定相反的趨向,一類可以歸屬於「陽」,另一類可以歸屬於「陰」,並以「陰陽」作為事物的屬性概念。「陰陽」最初的涵義是以太陽作為參照物,對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則為陽,背向日光則為陰。「陽,高,明也。」「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太極蘊含著如下的哲學道理: 1、 反映了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哲學道理。在這依次演變的過程中,都是由於數量的變化而導致質的飛躍:無極生太極,是數量的從無到一而導致從無到有的質的變化;太極生兩儀,太極即大到極點,大到極點就要一分為二,由一個事物變為兩個事物,大到極點是量的積累,量的積累最終達到質的變化,數量的由一變二卻導致了從一個事物變成兩個事物的質的變化…… 2、一分為二的哲學思想。太極生兩儀,即一分為二。太極即是宇宙誕生前的混沌狀態。太極生兩儀,就是混沌狀態一分為二,變成了天地(兩儀在法象上就是天地)。正如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持一柄板斧將混沌一劈兩半:輕而清者上浮為天(所以天干清純),重而濁者下沉為地(所以地支藏有其它雜氣)。實際上,盤古開天劈地的神話傳說,是對易理思想體系中的天地宇宙形成觀的描述。3、合二為一的哲學思想。原始的混沌狀態雖然分成了天和地,但天地卻組成了完整的宇宙。從太極圖上可以看到:(1)太極圖是由陰陽組成的,這本身就是合二為一的思想(2)陰陽的每一方也是由陰陽構成的,陽除了自身外,他還有黑眼睛——陰,陰除了自身外,她還有紅眼睛——陽;任何事物都是由陰陽構成的,都是由合二為一而得到的。好比人成年後要結婚成家,男女雙方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男為陽、女為陰,結合後而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4、體現了陰陽的辨證關系,即陰陽的對立互根、互為消長(就是現在哲學上所說的矛盾的對立統一)。這一點可以從太極圖上看出來。太極圖上陰陽魚無論是在顏色上還是在位置上,都是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魚眼的顏色也恰好相反……;但陰陽雙方又都是為了證實對方而存在,都是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即沒有陽也就無所謂陰,沒有陰也就無所謂陽,陽的存在就是為了證實陰,陰的存在就是為了證實陽。如同音符中的高低音,低音的存在是為襯托出高音,高音的存在是為了襯托出低音;沒有低音也就無所謂高音,沒有高音也就無所謂低音。唯有這種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辯證關系,才能產生變化,才能生成萬物,所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終。5、體現了物極必反的哲學道理。即矛盾的相互轉化的觀點。太極圖中的陽在其最旺盛之時,他的對立面陰就產生了(即太極圖中的陽魚頭上的黑眼);太極圖中的陰在其最旺盛之時,她的對立面陽就產生了(即太極圖中的陰魚頭上的紅眼)。6、體現了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化的道理。太極圖是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縮影,太極圖是由陰陽構成的,具有兩面性,所以易理上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即事物自身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絕不可能是單一的一方,所以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另外,既使是構成太極的「陰、陽」本身也不是絕對,其中的陽是由陰陽構成的,陰也是由陰陽構成的(這一點已經在前面講過了)。這就更明晰的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切不可走極端,偏執一方。7、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太極圖是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縮影,任何事物都是按照太極的理而形成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太極,大到整個宇宙可視為一個太極,小到一粒塵埃、一個粒子為一太極。8,體現了發展的觀點,太極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一種變化的觀點。

Ⅶ 太極拳的哲學思想

哲學通常表面上看都是對的。不過哲學都是馬後炮。事後才說明白。
太極拳也是一樣。先練習,知道太極的感覺味道後,再總結和學習拳理。最後才上升為哲學。

太極拳簡單的說是關於陰陽。這個不同於一般的矛盾對立統一,也不同於其它場合的陰陽。那隻是一般的道理。

太極拳的陰陽是很具體的。當你練出感覺後。無論身體內,還是對敵策略,或者是身體的感覺,無處都會有陰陽的感覺。陰陽的平衡,陰陽的掌控,陰陽的轉換,陰陽的感知,陰陽的應對。

再簡單些說。陰陽應該是總結太極拳的勁的某一方面。太極的勁不單單是陰陽。

它應該是一種陰陽的模型。

Ⅷ 太級中的哲學

第一,太極中蘊含了陰陽等中國道家的思想,以柔化剛,以柔制剛,陰如何聖陽
第二,太極講究氣,氣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思想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太極拳是中國人的處世態度、文化內涵等在武術中的體現。

太極源於《易》。作為「六經之首」,「大道之源」,「道」是萬物之始,萬物之源。萬物由「道」產生,「道生一,一生二、生三」。天地萬物的演變發展、變化越是伸展,就離「道」越遠,而最後仍然要返回於「道」。我們從「曰道」、「曰大」、「曰逝」、「曰遠」、「曰返」來看,道似乎是在說明世界是一個順進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說明天地萬物由道而生,但最終又仍然要回到它的起點——道。也就是說,道的運行規律是一個圓圈。
有與無、陰與陽的轉化過程所形成的軌跡也是一個圓圈。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而且「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道德經》七十章)。因此就又形成了一個有無虛盈轉化的圓圈。太極圖也是一個陰陽轉化的圓圈,既然天地萬物和道的關系是一個互相轉化的圓圈,就是萬物「生生不息,永不窮殆」的最佳圖式。
《易經.系辭》上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並指出「生生之謂易。」就是說易是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衍生變化,於是得出了一個生衍過程:從低級的胚胎到雙魚形的新生命,從陰陽對稱到八封推演,實質是一幅宇宙發生圖——太極圖。

太極拳以點為中心化圓的功夫打法應當是圓弧運動,作為武功動作要求和運行軌跡,這是對「道」運行規律的哲學思想的擴展和延伸。將太極應用於拳技,太極圖也成了太極拳的圖徽。在這個圖徽模型的指導下,使太極拳的運動方式和路線也成為曲線、弧線和圓線。可以說,以腰為軸心的輪動,無一不貫穿著圓、弧的運動。隨著動作的變化形成了「大弧帶小弧」,「大圓套小圓」,或者平圓、立圓、八字圓等各種圓弧運動。有人說形意、太極、八封的身法都是「圈兒」,這是有道理的。
太極是螺旋抽絲勁,這遒勁使力量渾厚充實是以柔克剛的特殊要求。
從技擊上進攻時旋轉前進,使力量更穩重,而且不易被對方擒抓住,防守中的接觸化解,弧形(或環形、圓形)化力及消卸牽引等都是運用圓、弧的形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使受力面積增大,延長力的作用時間,恰到好處的升華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

太極包含了陰和陽,包含了宇宙萬物,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其中

Ⅸ 太極拳的哲學理念是什麼。。。。。。。。

太極拳的哲學理念當然是「太極」,太極不是拳,而是一種思想,之所以稱為「拳」,拳是思想的表述。太極拳就是用「太極"的思想解說拳理,展示給世人不易發現,但又處處與自已相關,隱藏在內心和生活深處的哲理。拳論有雲「太極者陰陽之母」,《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所以現在人通常把這種的哲學叫做「陰陽」,太極就是陰陽的變化,至於虛實、開合、動靜只不過是這種理念的內容,它們分述太極的各個方面,比如虛實代表太極的性質,開合代表太極的作用,動靜代表太極的狀態,當然太極也借鑒了一些儒家、佛家的東西,但這些思想歸根結底都一樣的,都是為了追求和諧、感悟大道,目標相同只是審視的角度不同,這個目標也可以說是太極,至於中醫、導引就更不用說了,它們只是陰陽的分化,要知道其實中國人的思想都是一樣的,如果把它叫作'哲學",或者"理念",用「太極」這個詞勉強可以代替

Ⅹ 太極理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意義

太極理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意義如下:

太極,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范疇,中國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范疇。

就迄今所見,「太極」一詞,出於《周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物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太極與八卦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易經系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太極」是易學的基本概念,最初見於《周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同時與「大衍筮法」相關,即《上系》所載:「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扔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圍繞大衍筮法,歷代以不同側重對太極的哲學涵義進行了探索。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太極哲學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怎麼打擊美國航母 瀏覽:656
去義大利讀高中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417
印度n號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418
義大利文學家哪些 瀏覽:670
伊朗平原面積多少 瀏覽:876
義大利的葯妝店在哪裡 瀏覽:881
去印尼旅遊可帶什麼東西 瀏覽:195
中國人才發展前景如何 瀏覽:900
華為手機去英國怎麼用 瀏覽:979
伊朗女性為什麼要嫁給中國 瀏覽:218
中國電子眼有多少億 瀏覽:150
為什麼當年那麼多華人在印尼 瀏覽:317
義大利語中f怎麼發 瀏覽:576
伊朗2020年新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520
義大利電腦哪個品牌好 瀏覽:436
印度人什麼季節慶祝排燈節 瀏覽:144
一個越南頓等於多少 瀏覽:456
中國太平汽車保險如何操作 瀏覽:731
中國銀行大額轉賬一般多久到賬 瀏覽:472
印尼可以買什麼車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