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沒有縫衣機,幾萬軍隊服裝靠女人手工嗎
是啊,沒有縫紉機,但是用手工縫啊,
古代每個女人,無論平民還是大家閨秀,從小在家就要學會女紅,女工,會做衣服。
從花木蘭等古詩中可以知道,古代軍隊的服裝,是每一個參軍的士兵自己准備的,一般是由家人縫制,或者由擅長做服裝的人縫制,鎧甲,兵器則由能工巧匠製作。
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B. 中國古代軍隊制度
軍制出現在世界上已有五六千年。中國自夏朝初期產生軍制,至今也已四千餘年。四千多年來,由於社會政治制度的變革、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長期連綿不斷的戰爭所影響,使得軍制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
中國在夏、商和西周時期,已經確立並發展了體現奴隸主階級意志的軍事制度,各朝的王既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最高的軍事統帥。貴族大臣平時管理民事,戰時即為軍隊領導,統兵打仗。王不僅擁有強大的王室和王族軍隊,而且還可以征調方國與諸侯的軍隊。軍隊的最大編制單位為師。士卒由奴隸主和平民充當,平民戰時應征當兵,平時在家務農,奴隸隨軍服雜役。軍隊逐步發展為以車兵為主,武器裝備以青銅兵器為主,兼用木、石及骨制兵器,主要有刀、矛、戈、弓、矢、盾、護甲和兵車等。對參戰人員制定了簡單而嚴厲的賞罰制度,如《尚書·甘誓》載:「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到春秋時期,隨著奴隸制逐步解體,封建制度開始興起,周王室漸趨衰微,諸侯、卿大夫的軍權不斷擴大。各諸侯國開始軍制變革:廢除了奴隸不能充當甲士的制度,開始實行郡縣徵兵制;出現了文武分職,開始實行武官任免制度;南方吳、楚、越等國建立了一定規模的舟師,有的諸侯國還建立了步兵,車兵雖然仍是主要兵種,但地位開始下降,步兵地位逐步上升;軍隊的最高編制單位為軍。
戰國時期,是軍制變革異常活躍的時期。當時封建制度開始確立,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和鐵制兵器的廣泛採用,諸侯大國之間的兼並戰爭連綿不斷。各國為實現富國強兵,紛紛變革軍制,出現了一系列反映新興地主階級意志的軍事制度。諸如剝奪私屬武裝,建立統一軍隊;集中軍權,由國君直接掌握軍隊征調大權,實行憑璽印、虎符任將發兵;軍隊設置專職武官,實行文武分職;建立按軍功晉爵升賞的制度;在主要推行徵兵制的同時,還出現了徵募農民當兵的募兵制;建立騎兵,擴大步兵,使步兵發展為主要兵種,秦、楚等國還建立了水軍。
自公元前 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到清末 1840年的鴉片戰爭,&127;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里,歷代封建王朝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點的軍事制度。在軍事領導上,建立了軍權高度集中於皇帝的體制,各朝皇帝都是最高軍事統帥,輔以宰相為核心的最高軍事決策集團,並設置中央軍事行政機關和軍事指揮機關。在武裝力量體制上,通常是採用中央軍、地方軍、邊防軍與民眾武裝相結合,以中央軍為主體的體制。在兵種構成上,車兵逐步消失,步兵和騎兵成為主要兵種,並有一定數量的水軍,到宋、金時期建立了炮兵部隊—一一炮手軍,元朝時編有炮兵萬戶府,明朝組建的火器部隊稱神機營。在武器裝備上,宋朝以前,軍隊一直使用刀、矛、劍、戟和弓箭等冷兵器作戰,從宋朝開始使用火槍、火炮、火箭、火球等火器,逐漸進入了冷兵器與熱兵器並用的時代。在兵役制度上,各朝因勢採用徵兵制、募兵制、世兵制或多種兵役制度相結合,但不論哪種兵役形式,農民始終是軍隊兵員的主要成分。歷代封建王朝很重視運用法律手段推行軍事制度,將許多軍制內容,諸如軍隊的編制、軍隊的調發、番上宿衛、校閱當值、屯田戍邊、軍人職守、武官選任、加銜晉級、兵丁揀點、逃兵懲治、軍需補給、兵要機密、兵役軍賦、驛站通道、廄庫管理和武器的製造與配發等,都通過法律的形式頒布執行。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變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軍隊成為維護封建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工具。清朝未年、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黨政府時期的軍事制度也隨之具有封建、買辦性質。在這一時期,武器裝備完成了由冷兵器向熱兵器的過渡;國家的軍事領導機構、軍隊的體制編制、軍隊的教育訓練制度和軍隊的管理制度等逐步向近、現代過渡。
C. 我國古代實行的主要五種兵役制度
府兵制、募兵制、全民皆兵制、徵兵制、世兵制。
1、府兵制
府兵制,中國古代兵制之一。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沖府。
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歷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停廢,歷時約二百年。
2、募兵制
自唐五代以後,募兵製取代徵兵制,為封建時代兵制的一大變革。宋朝不論禁兵、廂兵,還是南宋的屯駐大軍等,一般都採用招募的辦法。
災年招募流民和飢民當兵,是宋朝一項傳統國策。統治者認為,將壯健者招募當兵後,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這是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的對策。
招募軍伍子弟,也成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壯健的罪犯也刺配當兵,特別是充當廂兵。在兵源枯竭的情況下,統治者也往往強行抓夫,給民間造成很大的騷擾和痛苦。
3、全民皆兵制
戰國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和對抗的加劇,開始出現了全民皆兵制。春秋時,各國用兵,最多不過數萬。至戰國時,卻阬降斬級,動以萬計。
根據《左傳·成公二年》記載,齊頃公鞍戰敗北逃回去的時候的情形可知,其時正式的軍隊雖敗於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
而《戰國策》載蘇秦說齊宣王之言,說「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竟不守;戰而不勝,國以危亡隨其後;」可見各地方守御之兵,都已調出去,充作正式軍隊了,這是戰國時兵數驟增的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全國皆兵的,怕莫若此時了。所以戰國後期,秦楚皆帶兵百萬,而其他五國軍隊人數也在30-50萬之間。
4、徵兵制
秦統一中國後,便出現了全國規模的徵兵制。徵兵以郡縣為單位,郡守有徵發一郡壯丁作戰的權力。當時農民既是主要生產力,也是兵員的主要來源。
秦朝兵役和勞役極為繁重:當時全國大約有兩千多萬人口,而經常被征發服兵役、勞役的就有二、三百萬人。
5、世兵制
世兵制起源自漢末的質任制,當時軍閥為避免士兵逃散,將其家屬集中管理,形成軍戶。由於長年戰亂,最後出現專司作戰的「軍戶」、「士家」,子承父業,甚至祖孫三代都為兵。
而且年老之後也不能退役,改為從事後勤運輸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對於東漢募兵制、徵兵制並行制度的重要變革,並逐漸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勢力穩定的作戰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兵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徵兵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募兵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兵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府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