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尺八為什麼在中國消失了
如果經常看日本動漫的或者對日本古風音樂有些了解的,對尺八的聲音就不會陌生。尺八,簡單來講是一種吹管類的樂器,一般由竹子製成,有五個孔,因為管長一尺八寸,所以得名尺八。深究一下,尺八實際上的確是中國古代傳統樂器,最早起源於中國的南方。
並且到了當代,日本的尺八演奏家經常與西洋樂器一起結合演奏,這種跨界與碰撞將尺八這個樂器以及音樂推廣到更遠的地方。目前比較有名的尺八演奏家有佐藤康夫,曲風往往大氣厚重,也有藤原道山,曲風更瑰麗寧靜一些。
② 詭異的虛無僧
尺八,這種樂器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
它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竹木管製作、豎吹的樂器,外切式吹口,五孔,屬邊棱振動氣鳴吹管樂器,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中國唐朝時開始傳入日本,後來在日本興旺,卻在它的祖國逐漸失傳。
近十幾年,尺八才開始逐漸迴流中國,許多國人懷著復雜的心情從日本買回了尺八,開始學習吹奏,許多人甚至還嘗試做起了尺八,形成了一股重拾尺八舊夢的熱潮。
日本的虛無僧在古管尺八的基礎上演變出只有統一長度的「一節切」尺八,後來又在宋尺八的基礎上發展出現代尺八,現代尺八要求絕對的音準,並對音色有相當高的要求,製作要求非常高。
說到虛無僧,他們是神秘而又詭異的一群人。
他們身披著袈裟,口吹尺八,頭上戴著編制的「天蓋」幾乎遮住了整個頭部。
他們四海為家,托缽化緣,是修行悟道的高人。
他們身份神秘,行蹤不定,有時是果斷、詭譎、冷血的特務。
他們亦邪,亦正。
他們隸屬於「普化宗」,是尺八古典本曲的重要創作者與傳承者。至少,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如夜空中的繁星那麼璀璨的古典本曲被保留了下來。
自己動手用竹子做個虛無僧小擺件,或許可以感受到他們神秘的內心世界。
典型的古典本曲《山越》,相傳就是由虛無僧所創作的。
請你查找《山越》的尺八樂曲,一起聆聽這遠古的蒼茫之聲,或許可以窺探到些許虛無僧的內心世界。
「山越」是翻山越嶺的意思,此曲跌宕起伏,磅礴大氣,就像在表現群山的重岩疊嶂,連綿不絕。虛無僧們行走在深山巨谷之中,用一種出世的心態在紅塵中修行,想要領悟天地間的恢宏大道。
在日本江戶時期,隨著虛無僧的教義的擴大,出家之人即使見到以前的家人兄弟也不得以俗世規矩來打招呼,更不願被喊到以前的俗名,所以開始帶這種深編笠,遮擋自己的本來面目。
虛無僧們封閉了自己的感官世界,他們吹奏的尺八成為了他們和外界的重要聯系,他們孑然一身,四處漂泊,只有尺八陪伴著他們……天地悠悠,只有手中的尺八懂得他們的心聲。
虛無僧們一直在遠行,遠行……
③ 簫塤尺八什麼意思
三種樂器 簫 塤 尺八
前兩種比較常見 應該知道8
找了篇介紹尺八的----
失落的樂器——尺八
八是中國古老的民族吹奏樂器。竹製、豎吹,頂端豁口,吹口處斜面切削。其形狀、音響及演奏法與洞簫類似,但管身較簫短而粗,聲音大於洞簫。唐以前稱為魏晉「長笛」或「豎笛」。唐太宗時,為統一律制,命樂官呂才重定樂律,呂才根據律笛中黃鍾笛的一尺八寸為標准,統將笛稱為「尺八」。
唐代尺八為六孔(前五後一)。盛唐時期,隨著佛教文化的交流而傳入日本,至今在日本奈良正倉院東大寺仍保存有八支唐代的尺八。這在日本稱為「唐尺八」、「古尺八」。但為時不長,到平安時期中期就絕跡了。
日本現在流行的尺八,是中國南宋時期,日本僧人心地覺心到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向無門慧開住持修禪時,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了祖傳十六代的尺八名曲「虛鐸」(後世傳為「虛鈴」)。心地覺心回國後,在日本紀伊(今和歌山縣)建興國寺、立普化宗、傳承尺八技藝,一度為普化宗所壟斷,成為普化宗的法器,把吹奏尺八作為法事的一環,因而稱為「普化尺八」。一直到了明治四年(1871),普化宗因弊端迭生而被明令廢止,尺八才作為樂器而留存於世,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日本廣為普及的民族樂器。可是在尺八的故鄉杭州乃至整個中國自南宋以後卻逐漸失傳了。但值得慶幸的是,護國寺舊址仍延存在黃龍洞浙江省藝術學校內,近年來許多日本尺八與佛教界的人士紛紛到護國寺尋根認祖。中斷700多年之久的歷史又得以延續,小小尺八傳頌著千百年來中日友好的不了情。
尺八的製作要求十分嚴格,取材於毛竹的根部,且放置五年後方可製作。竹管內壁處理得非常精細,要塗上好幾遍生漆方可使用。鑒於尺八的選材、製作工藝復雜,生產流程長,因此在日本,尺八的價格十分昂貴。
日本的尺八從樂器與演奏風格來說,分為傳統與現代兩大流派。傳統尺八就是保留延續了我國南宋時期的風格,樂曲緩慢、庄嚴、肅穆,講究用氣與感情的投入,尺八沿襲古制五孔(前四後一)。現代尺八則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人借鑒西洋音樂的表現方法,將傳統尺八的五孔改為七孔,擴大了音域,豐富了表現力。作品多為創作有主題、有內容、有技巧、有感情的現代樂曲,廣泛運用於民謠、電影音樂、通俗音樂、爵士及新日本音樂等領域里。
隨著中日音樂文化的深入交流,尺八這一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定將在它的故鄉得到恢復與發揚。
④ 中國還有何尺八曲嗎,兩國的又有何異同
尺八在中國已經失傳了,目前中國的尺八學者和愛好者都需要去日本進行學習。日本尺八演奏的經典曲目有:最根本的三首曲目:《虛鈴》,《虛空》,《霧海篪》
古典本曲:《鹿之遠音》,《鶴之巢籠》,《鈴慕》,《一二三缽返》,等
琴古流:共38首本曲,代表曲目為《鹿之遠音》,《巢鶴鈴慕》,《六段》等
都山流:大多為民謠,只有一首古曲為《鶴之巢籠》,其他為《岩清水》,《殘月》等
現代音樂:《遠音》(Newages),《侍 something bright》(Rock+POP),《幸魂》、《櫻花櫻花》(舞曲),《東風》(JPOP)
⑤ 尺八吹鄉歌打一個數字
是數字8。
比起名字的生疏,尺八的音色早被人熟知。日本人氣動漫《火影忍者》的主題曲、手游《陰陽師》的開場樂、動漫《黑子的籃球》的片頭曲等,吹出那一聲或激昂或暗沉旋律的,正是尺八。
尺八因其長一尺八寸,故稱尺八,尺八是中國隋唐時期宮廷樂舞中的重要樂器,一般為六孔,尺八發展到宋代變成了五孔尺八。從隋唐開始,尺八開始傳到日本,在宋朝時,日本的覺心僧人來宋學習禪宗,在杭州護國寺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了尺八的演奏方法技巧,並學會了《虛鈴》等尺八名曲,覺心回到日本後開始傳授尺八,自此尺八在日本流行至今。
但是從南宋開始,尺八逐漸式微,後來失傳了。究其原因有兩個,尺八的制備原料雖然是竹子,但是常見的紫竹、白竹、湘妃竹、毛竹等都不行,尺八需選擇較粗,竹纖維緊密,內壁較厚的竹子才行,桂竹就是比較合適的。此外,還要滿足尺八歌口(開口處)、底部都必須在竹節上,且底部竹節還需有2到3圈的竹根圈。尺八的五孔都必須避開竹節。這樣精挑細選,1000棵竹子里也不一定能選出5根適合製作尺八的竹子。
⑥ 正確的看待小眾樂器:尺八
尺八從來就是小眾東西,日本人用這個說明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也說不上保存傳統文化,因為現在的尺八早不是當年傳過去的模樣了,王金旋的論文對此考證過。
總感謝日本人,歐洲人還不是保存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火葯和造紙么。
先秦宮廷樂器普遍存在表現力弱或者叫過於含蓄的問題,張騫通西域後,大量西域樂器傳入,中國的樂器出現了大規模換代。比如現在都覺得是中國傳統樂器的琵琶,其實就是西域來的胡人樂器。
胡人樂器大行,不是因為當時媚洋,就單純的是人家樂器更好,胡樂里表現差的在傳播過程中自然淘汰。流傳過來的最廣為流傳的樂器就是嗩吶,體積小聲音亮連貫性強。再一個就是二胡,顧名思義,二胡就是兩根弦的胡琴。現在,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和民間藝人的改良,不論演奏方式和樂器的形制都和傳入時候迥異了,我們認為二胡是我們的傳統樂器。同樣,日本尺八也是日本的一個小眾的民族樂器,和我國的尺八有一定的淵源罷了。
尺八再說蒼涼也比不了胡人樂器。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裡面提到的樂器有磬簫箏笛,箜篌也有,但沒有尺八。
尺八在唐朝就不流行,宮廷也不流行,從來就是小眾,現在就是日本人做的一個營銷概念。
唐詩宋詞都知道吧,有多少唐詩宋詞里提到了尺八?就一個宋朝葛勝仲寫了句「誰吹尺八嘹亮」,只有一首宋詞。
但是你去找一下羌笛,琵琶,胡笳,洞簫,都在十首以上。
參看作者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9435156/answer/1514255366
⑦ 轉:談尺八、簫、笛子的區別
談尺八、簫、笛子的區別
尺八馮萬升(豆瓣)
2018-07-26 14:23:25
過去我一直以為「尺八」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樂器。日本傳統音樂演奏時,都是少不了「尺八」這種樂器的。直至去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才改變了我的看法。文章大致的意思是,「尺八」原是中國古代樂器,後東傳至日本,而在中國反而失傳。最近有中國音樂工作者仿古製作了「尺八」,並按古樂譜演奏,大受歡迎。那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後來我翻閱了《中國大網路全書》,從中查到了「尺八」詞條如下:
尺八
「尺八」
中國吹奏氣鳴樂器。竹製,豎吹。因長1尺8寸得名。東漢時,其前身豎篴已流行民間。隋唐時期,「尺八」是宮廷樂舞中的重要樂器,後傳入日本。宋代以後,簫、笛等樂器逐漸取代「尺八」,流行於閩南、台灣、東南亞一帶華僑居住區。主要用於福建南音及梨園戲、高甲戲、薌劇和台灣歌仔戲。「尺八」的形狀與簫相似,但管身較簫短而粗,以竹的根部製作,中通無底,除吹口外,有6個按音孔(前5後1)和1個膜孔。音域為d~b2。音色柔潤而顯得空寂。在日本,有唐代傳入的雅樂「尺八」和宋代傳入的普化「尺八」。日本使用的現代「尺八」是由普化「尺八」演變而成,用於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的獨奏、合奏中。
《中國大網路全書》是最具有權威性的。關於「尺八」源自中國,東傳日本這一事實,我想任何日本人都不會否認的。作為世界語者,我更關心「尺八」這一樂器的世界語譯名的形式。我先是在中國世界語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語漢語詞典》中查得「尺八」的世界語名稱是「ŝakuhaĉo"。我稍懂日語,知道在日語中「尺」讀作 「ŝaku」(しゃく),「八」讀作 「haĉi」(はち)。世界語中「尺八」的譯名就是以這兩個漢字的日語讀音譯出並加世界語名詞詞尾 「-o」 引進世界語中的。《世界語插圖大詞典》(PIV)給這個詞所下的定義是:Japana fluto el bambuo, kun 5 aŭ 6 truoj。 應該承認,「尺八」傳至日本以後,日本人不但保留了這種樂器,而且在演奏風格和演奏技巧上都作了相當多的改進和提高,他們在這方面是功不可沒的。但這個定義沒有提及這種樂器源自古代中國這一事實,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為了進一步修改、充實《漢語世界語大詞典》,我打算從新近出版的由李世俊先生翻譯的《水滸傳》的世界語譯本中吸取一些有用的資料補充到我的詞典中。當我讀到該譯本第三卷第1451頁時,我發現了這樣的兩句話:
「Uune mi prezentu arion per ŝakuhaĉo por vi, frato,」 diris Li Shishi.
Ŝi ordonis servoknabinon alporti ŝakuhaĉon...
這兩句的中文原文是:李師師道:「我便先吹一曲,教哥哥聽。便喚丫鬟取簫來。
明明是中國的「簫」,怎麼譯成了日語中的「尺八」了呢?這一譯法,令我難以理解。
為了弄清「尺八」和簫之間的關系,我進一步查閱有著資料。資料表明,「尺八」,簫和笛是三種不同的竹製的管樂器。「尺八」是中國古老的民族竹製吹奏樂器。豎吹,頂端豁口,吹口處斜面切削。它的形狀、音響及演奏法與洞簫類似,但管身較簫短而粗,聲音大於洞簫。唐以前稱為「長笛」或「豎笛」。唐太宗時,為統一律制,命樂官呂才重定樂律,呂才根據律笛中黃鍾笛的一「尺八」寸為標准,統將笛稱為「尺八」。簫,又稱洞簫,竹製管樂器。古時稱若干竹管編的排簫為簫,後來稱竹製單管直吹者為簫,橫吹者為笛,又稱橫笛。現代的笛是由古時橫吹的笛發展而來的。由此可見,「尺八」和簫雖然都是直吹的,但有明顯區別,至多隻是相似關系,不能相互代替。因此,把簫譯成 「ŝakuhaĉo」是明顯不妥當的。
那麼,「尺八」、簫和笛應該怎樣譯成世界語呢?翻譯表達特有事物的詞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利用世界語中已有的詞來翻譯,二是,如果找不到恰當的對譯詞,可以用世界語中原有的的詞意譯,或音譯再加描述性的意譯。「尺八」、簫和笛這三種樂器都有共同之點,都是吹奏樂器,和世界語中 「fluto」 意思相近。「fluto」 的世界語定義是:Blovinstrumento, konsistanta el ligna aŭ metala tubo kun truoj (由木管或金屬管構成的吹奏樂器,管上有孔),它在《世界語漢語詞典》中被譯為「笛」。這種西洋樂器有多種形式,有直吹的,有橫吹的,因而可以利用它加適當修飾語對「尺八」、簫和笛進行描述性的意譯。因為這三種樂器都是中國特有的(其中「尺八」是中日共同特有的)樂器,我們可以用音譯加意譯的辦法來翻譯這三個詞。拙編《漢語世界語大詞典》對這三個詞的是這樣處理的:
【尺八】 [chǐbā] <樂> ĉiba-o, antikva ĉina vertikala bambua fluto
【笛子】 [dízi] dizi-o, transversa bambua fluto: 吹~ ludi bambuan fluton
【洞簫】 [dòngxiāo] dongŝjaŭ-o, alia nomo por ŝjaŭ-o, vertikala bambua fluto
【簫】 [xiāo] ŝjaŭ-o, vertikala bambua fluto
詞典不可能像網路全書那樣對詞條作詳盡的描述,所以只能作如上簡單的釋義。以後,如果老天給我時間和精力,待我編寫「中國網路辭典」時,我將對這三種樂器作更詳盡的描述。
中國世界語者常常抱怨許多表示中國特有事物的詞沒有能夠進入世界語中。PIV雖然收入了一些,但為數甚少。有些明明是源自中國的事物,卻堂而皇之地以日語的讀音形式被收到各種世界語辭書中。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復雜的,有歷史的,有人們偏見上的,也有受其他大語種影響的,而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自身努力不夠。日本人比我們早進入世界語國度,他們出版的有價值的書和辭典也比我們的多、比我們的好,所以才造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但是我相信這樣的局面不是不可以改變的。這要靠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努力。我認為最主要的辦法還是我們多譯一些中國的文學作品和經典學術著作,隨著這些作品的世界語譯本被各國世界語者所廣泛閱讀,中國特有事物的詞語就能自然而然地被各國世界語者所接受。當然,利用漢世詞典系統地介紹和收錄中國特有事物的詞語,也是一個途徑,但這不是直接的、主要的辦法,因為漢世詞典的對象主要還是中國世界語者。關鍵還是在於使用。當我們在講話、寫作或翻譯過程中遇到表示中國特有事物的詞語時,作為中國世界語者,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以維護中國的民族尊嚴為出發點,盡可能在我們所運用的世界語中體現出中國民族文化的特色。
我以為,將「簫」譯為 「ŝakuhaĉo」 和將「圍棋」譯為 「goo」, 兩者不能相提並論。因為 「goo」 和「圍棋」畢竟指的是同一事物,而將「簫」譯為 「ŝakuhaĉo」 應該歸入錯譯之列。可以想像,如果一位細心的外國讀者,當他在PIV中查到 「ŝakuhaĉo」 (普通的世界語者通常是不會掌握這個生僻詞的)並在它的世界語釋義中讀到 「Japana fluto el bambuo」 這幾個字時,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們會驚奇地說:Ha! Tiu ĉi japana muzikilo jam estis importita en Ĉinion eĉ en la antikveco! (哇!原來這種日本樂器在古代已經傳至中國!)
⑧ 南簫和尺八的區別
南簫與尺八雖然外觀相似,都是用竹子接近根部做,管徑比較大,相對比較短粗,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樂器。南簫主要是流行於南方閩粵與台灣地區,而相對比較瘦長的簫(通常用竹子中段部分)主要在相對靠北的江浙以及北方流行,所以被習慣上稱為南簫。尺八源於中國,發揚光大於日本,台灣也有不少高手,而大陸一度失傳,現在雖也逐漸增多了很多愛好者,但仍比較少。
二者最主要區別有以下:
1、最大的區別是吹口不同,南簫本質上是「簫」,吹口為內切口,而尺八的吹口是外切口,下圖上面是尺八吹口,下面是簫。
吹口的不同決定吹奏方法的不同以及音色的差異,吹簫好的未必一上手就能吹響尺八,同樣,吹尺八的未必會吹簫。尺八的外切口對氣流更敏感,口風變化以及帶來的音色與音效變化比簫要豐富很多,掌握熟練也更難一些。
2、開孔與音律安排不一樣,簫一般為8孔或6孔(現在絕大部分都是8孔),而現代尺八一般為5孔,少數為7孔,這就決定了音階排列不一樣,指法也不一樣,孔越少,演奏難度也越大,在日本,大部分演奏家都是用5孔,5孔也被認為是所謂的正統(其實尺八當年從中國傳入日本時是6孔的),少數民謠尺八演奏者用7孔。因此,尺八的演奏難度比簫大,但看那些爐火純青的高手演奏,表現力也確實比簫要強。但是,如果是吹傳統中國風的曲子,尺八的味道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論韻味的濃厚與優雅,還得是簫。
3、製作方法有別,總體上尺八更講究,工序也更多,特別是現代高檔次尺八,可以說很精密,通過對內壁的精細打磨與補土休整、上大漆,來保證音色與音準的完美,而簫的製作,雖然很多大師級的老師也同樣是精雕細琢,但從整體行業講,遠不如尺八。
以上是南簫與尺八的部分區別,要了解更多,可上專業論壇更深了解,最好親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