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如何看待中國民樂的發展的
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傳統民間音樂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就像我們的母親河每年斷流一樣,民間音樂中的許多品種也出現了斷流,瀕臨絕滅。流行音樂充斥著中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教育被忽視。專業藝術院校招生和業余器樂考級中,報考西洋樂器和報考民族樂器的人數驚人的懸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數學生都不會欣賞民族音樂的美,甚至對教材中的民族音樂持排斥態度。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用歷史追朔法分析這些現象不難發現。
2.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有何重要意義論文1500字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重要意義如下:
1、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文化載體,它反映著當時的社會、歷史風貌、審美等的經濟、自然、文化情況。這有助於從另一側面了解過去的歷史、審美、價值觀等。
2、民間音樂具有修身養性功能,有助於人的自我了結。
3、民族音樂作為一個民族各種信念和價值觀的載體,它的興旺有助於全國人民的自信心與愛國情懷的增強。
範文:
所謂民族性,乃是指自然地域、語言文字、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心理素質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人類「共同體」之相對穩定的代代相傳的行為生活方式、思維建構方式、道德倫理方式、情感渲泄方式之系統性總體規范。這規范既有物質性又有精神性,在實踐中二者呈現出辯證同一性。
列寧認為,民族,是歷史的范疇。民族性,即與人類相關的民族性。在民族形成以後、消亡之前,任何人都必然要帶上他所居於其中的「共同體」之民族性。民族性即特殊性,是民族的歷史屬性。
作為總體規范相對確定而存在的民族性,在一定的歷史時間尺度內,延綿傳遞,在相對確定的地理邊界與人群中,顯示著不易更變的可重復操作的周期性。
民族音樂是人類發展到民族歷史階段對自然、社會的審美理想,對自我審美密知的形式把握與人的自我對象化創造、肯定這種辯證統一發展過程的最高體現,是人生命過程的對映性反映。音樂藝術是人的審美活動最高試之一。
人能動、發展的本質力量和對象性實踐活動對映互化的實現,推進了自然人向文化人文化的速度,是理智與情感、社會與自然的統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源於民族個性與傳統的差異性。
民族音樂與歷史同步,以不同的方式轉化為歷史的創造性力量。因此,流傳、存活在人民群眾中的大部分音樂是具人類性的、優秀的。
經歷史實踐的檢驗,使得傳存下來的、綜合了無數次審美經驗的積淀,為人類共有的文化內核並在適應歷史進步變化中不斷改變其形態的東西成為優秀的,並在歷史長期演變中逐漸積淀而成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是前代人的藝術實踐經驗與後代人實踐創新的往復積淀的結果。
各民族間音樂之美的本質都是在人類共同性的前提下追尋著一個基本規律,但在表現開試式、樣式上一定是不盡相同的。這也就是事物在有限性、差異性中才可能有可感知性。
也正是如前所述一個地域、地區的民族民間生活(包括經濟形態、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有相對的穩定性、延續性,對別的民族民間來說則有其獨特性、差異性,民族民間傳統音樂也必然反映不同的表徵特色。
應該講,各民族、民間音樂在「質」一本質一人性美方面應是一致的,這才能為各民族之間進行音樂藝術真善美的欣賞交流提供同構基礎與共同的文明、交流平台。
3. 簡答中國民族器樂的發展和民族器樂改革的利與弊
20世紀20年代以來,劉天華、聶耳等對民族器樂的繼承和發展做過一些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工作者繼續對各種優良傳統曲目進行整理、加工、改編,使樂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現,同時還涌現出大量的新作品。樂器改革方面,在統一音律、改良音質、擴大音量、方便轉調、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進展,並產生了大型民族管弦樂隊合奏等新品種,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中國傳統音樂領域中的從業者們經歷了不懈的努力,使傳統音樂逐漸地「現代化」,終於形成了今天所具有的「民族音樂」之概貌:在中國各大音樂學院設有「民族器樂系」,教授各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在各大城市設有「民族管弦樂團」,還有國家級別的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我們有頂級的民族器樂演奏家,有十二樂坊等流行化的民族樂隊組合。縱觀今天的民族器樂,在與傳統器樂相比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三種變化:音聲變化、制度變化和思維變化。 音聲變化是指音樂聲音與形態的變化。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到這種變化。(1)樂器改革。改革樂器的製作材料、革新樂器的結構形態、改變樂器的音色、製造新的樂器,所有這些均體現出了對新的音響觀念的追求,而這種新的觀念是與西方音樂的音響觀念相一致的。(2)作曲理論的發展。引進西方的和聲、配器等作曲技術在中國器樂音樂的創作中處處可見,西方音樂A—B—A的模式體現了中國「新民樂」作品的主要曲體結構。(3)民族管弦樂隊的形成。從20世紀初期的「大同樂會」開始,中國人經過了五十餘年的努力,終於建立了中國自己的民族管弦樂隊。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大型樂隊:曾侯乙編鍾樂隊、漢代鼓吹樂隊、隋唐宮廷樂隊、等等;在中國廣大的民間也存活著各種各樣的樂隊:西安鼓樂、潮州大鑼鼓、十番鑼鼓、北方鼓吹樂,等等。但是,今天的民族管弦樂隊是基於西方的交響樂隊而形成的。由於西方交響樂隊被看成是「標准模式」,中國的民族管弦樂隊與這個「標准模式」相比還存在許多問題,高音、低音、亮度、力度、音準等各方面還顯得很不足,但是它畢竟是用中國樂器組合而成的,並且已經代表著中國走向了世界各國的音樂舞台。(4)新作品的問世。數十年來,改編或新創作的民族器樂作品不計其數,構成了中國音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度變化是指音樂傳承方式和教育方式的變化。按照一般的理解,中國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是「口傳心授」,但「口傳心授」中包含著內在的藝術品質,那就是個人化的藝術創造過程,或者說音樂演變中的「即興性」與「個人創造性」。由於中國傳統的記譜法「工尺譜」只記錄骨幹音,這就需要每位演奏者對樂譜進行不同的處理。這種處理一方面來源於老師的口傳,另一方面來源於演奏者自己的理解與處理方法,所以就形成了古琴、琵琶等傳統樂曲中所體現的一曲多變的特點,也是形成不同演奏流派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民間的器樂演奏傳承是由「唱」到「奏」兩個過程來完成的,形成了工尺譜演唱中「阿口」(即骨幹音之外的韻腔處理)的獨特現象。然而,「阿口」對我們現在大多數學習民族器樂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現在的學生,只要是寫在五線譜上的作品視奏幾次便可演奏下來,但是當拿到琵琶傳統樂譜《華秋萍琵琶譜》時,其中的52首西板小曲到底怎樣來演奏似乎無人知道,因為這種樂譜只記錄了骨幹音。現在,學習中國樂器需要演奏各種調式音階,演奏練習曲、現代創作樂曲、協奏曲等,中國樂器在音樂學院師生們的手中無異於西方樂器,因為他們演繹的是西方音樂思維。這樣便導致了第三種變化,即思維變化。
數十年的音樂教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思維,中國的傳統雖然在音響的層面上並沒有完全丟失,但在思維的層面上已經不復存在。什麼是中國傳統音樂的思維?這是一個太大的問題,本文解決不了,但以下三個例子可以看到中國傳統音樂思維的丟失。其一,今天來談中國傳統音樂,離開了西方音樂術語已經無從談起了。有些學者開設「中國樂理」,試圖用中國的傳統思維來理解中國音樂的精神,但是,在今天的社會現實中,離開了西方音樂術語,就等於沒有了理解所依賴的基礎。其二,我們今天的音樂審美標准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眾所周知,中國民族器樂往往以D調為本調,練習中採用首調唱名法;而目前在音樂學院普遍採用的是以C調為本調,採用固定調唱名法,所以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學習民樂的學生往往不能適應。而學習小提琴、鋼琴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如果說學習民樂的學生在視唱練耳方面普遍比學習西方音樂的學生差,那麼這種結果所體現出的到底是個體間的音樂能力上的差異?還是文化間的音樂能力上的差異?難道說中國音樂文化在音樂能力上比西方音樂文化遜色嗎?還是音樂能力測試的方法有問題?其三,在民族器樂新樂曲的創作中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但在傳統樂曲的改編過程中同樣受到了西方音樂的影響。《十面埋伏》一曲的結構是按照古代戰爭的過程來組織的,從開始的列營、到點將、走隊、吹打、小戰、大戰、吶喊……樂曲結束處的三個曲牌表現了得勝回營和眾將爭功的場面(以李廷松版為例)。現代版的《十面埋伏》則不再按照戰爭過程來結構樂曲了,在「吶喊」段之後便結束了全曲。「吶喊」是戰爭的高潮之處,怎能突然結束呢?如果按照傳統思維,這樣的處理是不完整的。但是,現代的音樂思維和被西方化了的音樂審美習慣覺得全套演奏過於庸長,於是便有了今天的版本。
中國音樂的現實存在著一對矛盾的范疇,即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一方面,社會需要發展,中國傳統音樂也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另一方面,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賦予現代人一個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歷史留下的文化傳統是需要今天的人們來承載的。所以,今天的人們,一個肩膀要承載著發展的重任,另一個肩膀要承載著對傳統的繼承。這是歷史的使命,也是中華文化的需要。可惜的是在中國民族器樂的發展道路上,我們被一方面所主宰了,逐漸地使我們丟掉了傳統中最重要的東西,即傳統音樂的思維。其實,傳統並不是我們的累贅,她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恩惠。在現代性的語境下,人類的任何產品均以標准化的形式出現,即便在藝術創作中也很難區分「你、我、他」。傳統不僅帶給我們文化的享受,而且仍然是幫助區分「你、我、他」的重要標志。所以,傳統在今天的社會中仍然提供給我們以歷史的、文化的和審美的價值。什麼是美?美不僅在於審美對象美麗和諧的比例,也在於審美主體美麗的靈魂,同時在於審美對象所具有的歷史的和文化的精神。
4. 學古箏琵琶這一類民樂的以後可以干什麼
學習民樂,首先可以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音樂特點,繼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逐漸,你就會發現中國文化太美了!
學習了古箏琵琶這類樂器以後,你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內心更富足,音樂是最善,最美,最真的,所以它可以引導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讓自己的人生更健康,更美好的走下去,讓人生更有意義!
其次,如果達到一定境界以後,才能去收徒授課哦!不要學到一點就拿它作為掙錢的工具,要對孩子負責任!
壹和古箏提供,望採納!
5. 一年級報民樂有必要嗎
有必要。
中國孩子學得最多的樂器毋庸置疑是鋼琴,鋼琴因為是復調樂器,音域最寬,所以是學音樂的人最基礎的樂器。但孩子上學後,可以考慮讓孩子學學民樂。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在某種程度上比西方樂器更具表現力。相比西洋樂在中國的流行程度,民樂在國外的受歡迎程度卻是國人無法想像的。而且民樂大多通過8年的學習時間里可以取得非常不錯的進展,所以不需要像西洋樂器那樣「從娃娃抓起」。而且和西洋樂器的學習不同,孩子學習民族樂器啟蒙的時候學的都是簡譜。簡譜,也讓孩子更易入門。如果准備考專業類音樂院校,在高中時可以轉學五線譜。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後再開始民樂的學習。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太小了,學起樂器來,孩子和家長都很累;另一方面,進入正規學校教育的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都有所提高,這會讓學琴變得簡單起來,也極大地縮短了爸爸媽媽的陪練生涯,而且孩子上學以後,學校會教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對學樂器本身具有輔助作用。孩子學習民族樂器幾年可以略有所成?這是很多爸爸媽媽最關心的問題。進展快的孩子6年可以達到十級水平,學習程度慢一點兒的孩子在學習第八年也可以准備十級曲目了。這比10年才能有所小成的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學習進展要快很多。當然,所謂學海無涯,真正想掌握、演繹、精通一門樂器,需要一生的時間。
6. 多聽音樂可以陶冶情操,經常聽音樂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音樂,不僅僅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的感悟,最主要的是,多聽音樂對人體有益處。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繁雜的小事,或者在學習工作上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音樂都能給我們帶來力量和繼續下去的勇氣,這可以舒緩我們的心情,可以讓我們更加積極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音樂不僅僅蘊藏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音樂,還可以儲存著人們的一段回憶,一代人聽一代的音樂。像很多好的音樂家他們的歌聲都能勾起那一代人的回憶,並且他們的歌聲還能反應一代人的生活狀態。音樂,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的益處的。以下,我總結了一些音樂帶給身體的好處,僅供參考: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比如民樂,我們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積累,有多種民族樂器,比如古箏,古琴等等。學這些樂器不僅僅可以傳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最主要的是,這對我們自身的修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音樂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化修養。
7. 民樂民歌有什麼優點
民族的遺產,自然要保護,也適合大家學習歌唱!
但是民族樂器就不如西洋樂器科學:二胡,高胡沒有小提琴好聽,大胡沒有大提琴好聽,
楊琴沒有鋼琴好聽,
彈撥樂器沒有吉他好聽。。。。
如果不改革,可能就像京劇。。。那樣的慢慢被人遺忘。
8. 你為什麼會讓孩子去學民樂的
我覺得民樂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並且民樂可以更加讓人的心靜下來,所以我會讓孩子去學。
9. 中國民樂的魅力
中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中,就產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隸主統治的時代,音樂文化已經相當發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音樂不斷得到發展。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中華民族獨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中國民族音樂才能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精神。中國民間樂器的性格樂器和人一樣,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卻只能唱低音。什麼樣的嗓子唱什麼樣的歌是不能亂來的,這也有一種看不到的規律在里邊,如果違反了這種規律,歌子就會唱得很不像話。中國的樂器很多,比如二胡,就是一種很悲劇性的樂器,所以瞎子阿炳才會用它來演奏他內心的凄苦。想像一下他一邊拉著胡琴一邊在江南細雨里慢慢走著,巷子又是長長的,細細長長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塊一塊都給雨水打得一片濕亮,這應該是晚上,二胡著了雨的濕氣,就更沒了悲劇性之外的那一點點亮麗。中國樂器大多都是悲劇性格,馬頭琴更是這樣,而且往往拉馬頭琴的人還在那裡調著琴弦,那悲劇的味道就出來了。馬頭琴能不能演奏歡快的曲子?我認為幾乎是不能,它是一種骨子裡哀傷的樂器。草原的晚上是一無遮攔的空曠,你站到蒙古包的外邊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沒有樹也沒有山,什麼都沒有。忽然馬頭琴就那麼渾渾地響起來了,拉的是什麼?是《嘎達梅林》。那樣哀怨,那樣悲傷,那遠方飛來的小鴻雁真是令人柔腸百轉。聽馬頭琴演奏這只曲子的時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點也不醉,這時候你也許會被馬頭琴感動得流淚,那是一種極好的體驗。馬頭琴也能演奏節奏快的曲子,比如《駿馬奔騰保邊疆》,節奏是很快的,配著敲打得一如疾風暴雨的木魚,讓人從心裡憐念那駿馬們踏來踏去的草場,如果是碰巧剛剛下過一場雨,想那草場是一塌糊塗的。演奏這種節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馬頭琴的本色,馬頭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蒼涼。迂迴,哭泣般的渾渾的音色效果。二胡和馬頭琴相比,還有那麼一點點亮麗在里邊,馬頭琴即使演奏那些調侃一些的曲子,如蒙古民歌《喇嘛哥哥》,性的挑逗在這支曲子里明顯是很強烈的,但一演奏起來,還是不脫悲劇的味道。這悲劇的味道讓人產生強烈的及時行樂的慾望,這倒合乎常理,越悲傷的人越想去行樂。中國的樂器里邊,琵琶是比較沒有性格的,它有些像鋼琴,沒有太明顯的性格因素,卻能演奏各路曲子,歡快的它來得了,悲傷的它也可以來。這就讓它顯出一種大度。就像是一個大氣派的演員,什麼他都能演。古箏也是這樣的,古箏一旦演奏起來,便不是一條小溪樣彎彎曲曲地流淌,而是從天邊鋪排而來的無邊風雨,里邊還可以夾雜著閃電和雷鳴,可以很迫人把你推到一個抽象的角落裡讓你去做具體的想像。琵琶也是這樣。《十面埋伏》這支曲子里就有馬在不停地奔跑,雨也在曲子里下著,雲在曲子里黑著,有火在曲子里慘淡紅著。琵琶、古箏都是這樣的大角色演員。簫和古琴卻是孤獨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別的樂器是聲,而簫和古琴卻是韻,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領略,需要想像的合作,不是鋪排得很滿,而是殘缺的,像馬遠的山水,再好,只是那麼一個角落,樹也是一棵兩棵地吝嗇在那裡半死不活,需要讀它的人用想像和它進行一種合作。聽簫曲和古琴曲要閉上眼睛,要讓自己暫時離開柴米油鹽的現實,餓著肚子和有著強烈的肉慾是無法欣賞簫和古琴的,簫的性格其實是悲劇性的,是一種精神境界里邊的凄苦,而二胡卻更現實一些,所以二胡不能演奏《旱天雷》和《瘦馬搖鈴》這樣的曲子。簫卻要以慘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將明未明的那種冷到人心上的深藍,冷冷的,還有幾粒殘星在天上,雁呢,已經在天上起程了,飛向它們永遠的南國,飛得很慢,這就是簫的背景,紅紅的滿江邊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協調的。簫和笛大不一樣,笛是亮麗的,「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這一聲笛是何等的亮麗,也是這一聲笛,月色才顯得更加皎潔,詩的境界才不至於太凄冷。笛是歡快的,跳躍的,但在山西的北部,笛這種樂器一出現在二人台這種地方小戲里,就很怪地尖利利地變得凄苦起來。笛是鄉村的,簫卻是書生化了的,這是不同的角色,根本的不同,想像不出來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簫。笛的悲劇性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表現出來的,比如《紅樓夢》中凹晶館中賞月時那冷不丁突然響起的一聲笛,直讓人心驚膽跳,像見了鬼,又好像一個平時溫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來發了脾氣,猛厲、沒由來、讓人防不住,幾乎是絕望了的意思,一聲就夠了,這時候也只有笛才能壓得住那種強作歡樂卻已悲從中來的場面,如果讓簫出場,會壓不住那種氣氛,那氣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壓得住。中國的樂器里,嗩吶是一種極奇怪的樂器,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悲傷地在那裡演奏著,讓人完全捉摸不定。中國的紅白事的場面都離不開嗩吶的驚驚乍乍。你覺得這種樂器的性格變化得太快太無常,喜歡與不喜歡它全要看是什麼場面,是場面決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由它來決定場面。有一支湖南的名曲是《鷓鴣飛》,是用梆笛吹奏的,梆笛那有幾分啞啞的音色給人一種疲憊的美感享受,頹唐的,疲憊的,無奈的美真是具有一種讓人鬆弛到骨的魅力。梆笛吹奏的那支《鷓鴣飛》真是美,那隻孤獨的鷓鴣從遠到近不倦地飛著,就是不離人們想像的左右,因為這鷓鴣,人們自然會想像那南國的山山水水,想到辛棄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嗩吶吹奏的《鷓鴣飛》則完全是沒了韻味的,沒那種清韻,是世俗的熱鬧。嗩吶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呼,一驚一乍的,讓人防不住的,或者拉長了,好像是一條線,你看著它斷了,卻分明沒斷,你想像不到吹嗩吶的人是去什麼地方找的這么長的一口氣,這時候的鼓掌純粹是為了技巧或者就是惡作劇的慫恿,慫恿演奏者再吹下去再吹下去,或者這演奏者就會一下子閉過氣去,有時候嗩吶會沒來由地急促起來,這急促讓人想到戰爭中的子彈如蝗亂飛,直嚇得人們把心伏在那裡不敢動。和嗩吶相反的有笙,唐代的故事「吹笙引鳳」,首先那鳳是因為笙之動聽才會飛來,笙是以韻取勝的樂器,笙的聲音得兩個字:清冷。這清冷二字似乎不大好領略,不亮麗,不喑啞,有簫的味道在里邊,但遠又不是簫,很不好說。唐後主的「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清塵,忙煞看花人。」那管弦中的管想必就是陣陣的笙歌,只有笙,才會一下子布滿江面,如是笛,就太亮了,直線似的在江面上飛起,就不對路了。中國的樂器里,最亮麗的莫過於京胡,京胡是沒性格的演員,但它處處漂亮,是一種戲曲中的裝飾物,一個人在早晨的湖邊獨自拉京胡,你站在那裡仔細聽,就連一點點哀愁和喜悅都分析不出,他讓你想到的只是一處經驗的突然降臨,忽然是妖精似的花旦出來了,忽然是悲切切的青衣掩面上場。京胡和高胡又不一樣,高胡可以很凄利很絕望又很爭勝,那是一種斗爭性很強的樂器,說到性格卻又似乎接近青春得意,執著地在那裡逼尖了嗓子訴說著什麼,你聽也罷不聽也罷。中國樂器里是很少喜劇性的,雷琴好像是其中惟一的一種,可以學雞叫,學馬嘶,學各種小鳥~《百鳥朝鳳》這只曲子讓雷琴演奏起來讓你真是會忘掉了樂器的存在。雷琴什麼都可以學得來,就是沒有自己的本聲本韻,雷琴就是這么一種樂器,它可以算是喜劇性的。但它又根本無法與鑼鼓相比。鑼鼓算樂器嗎?當然算,鑼鼓其實也是一種難以定性的樂器,但它出現在喜慶的場面太多了,所以,鑼鼓一響起來,人們就興奮了,這是歷史的潛移默化。在中國,死人而敲鑼打鼓是沒有的事,喜慶的日子又離不開它,它的性格就這樣給糊里糊塗地定格了。中國的樂器里,最不可思議的是塤,它在你耳邊吹響,你卻會覺得很遠,它在很遠的地方吹動,你又會覺得它很近。這是一種以韻取勝的樂器。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超然獨行的性格,世上的事都和它好像沒有一點關系,它是在夢境里的音韻,眼前的東西一實際起來,一真切起來,塤的魅力便會馬上消失了。音樂永遠是一個人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聽音樂,真不知道人們在那裡聽什麼?樂器是有性格的,它靜靜地待在那裡什麼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縱著,它的性格就出來了,該是什麼就是什麼,往往是,到後來不再是人操縱樂器,而是樂器操縱了人。花的生命可以透過音樂一覽無遺。運用中國傳統樂器揣摩每一種花的獨特美感,用音樂賦予花全新的生命.....我相信,愛樂的你我,聆聽便是最好的享受,音樂是永遠流淌在我們心田的感動。10. 學習二胡的好處是什麼
1.有利於個人音樂素養的提高,有利於聽覺靈敏度的提高,有利於手指靈活度的提高,有利於開發智力(尤其對右腦的開發有較大的作用,平時,一般的孩子用左手用得少,而二胡是用左手按弦,並且右手的技巧也很高,有利於大腦與肢體的協調能力)。
2.學二胡可以培養學生的毅力,注意力,想像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二胡音樂是聲音的表現藝術,其音符的表現背後蘊藏著無限的意義,這便給孩子的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跳躍性思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孩子可根據自己的想像力來詮釋自己心中的音樂,因此學習二胡對提高智力及大腦的各方面能力。
從現實的角度考慮,二胡也有它的好處:
1.憑借二胡為另一種社交的工具,及多一種與同學交流的工具,能參加校際交流,甚至可以出國留學,如果學西洋樂器的話,出國的困難就較大,畢竟民樂是中國人的強項。
2.可以在高考時作為藝術特長生,獲得加分。
3.對自己來說也多了一種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
4.現今社會,很多孩子普遍都沉迷於網路(游戲),這使得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都非常苦惱,可以借鑒學習二胡這門器樂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能安靜的坐下來拉拉琴,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