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當初中國怎麼找到鈾礦的

當初中國怎麼找到鈾礦的

發布時間:2023-01-24 05:11:21

⑴ 鈾礦最早是什麼時候在中國發現的

1943年中國首次發現鈾礦 。

⑵ 鈾這種元素一般在哪裡有,不是開玩笑,再哪兒才能找到

在鈾礦中提取的.
我國的鈾礦主要分布於廣西縣西,北部花山,金子嶺一帶.
分布於花山花崗岩體中的部分雲英岩脈中,如黃姜坪礦點,含鈾礦物有銅鈾雲母,黑鈾礦,瀝青鈾礦等..
原創作品,翻版必究!!

⑶ 中國的鈾都在哪是樂安古城嗎~

是江西撫州相山
相山是樂安跟崇仁的交界,相山是崇仁的,不過礦大部分在樂安!以前相山地帶人煙稀少,崇山峻嶺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地質人員克服種種困難,最後在相山地區的石馬山發現多種鈾次生礦物,找礦人員按發現的異常順序,把它編號為A4—A903。此後,一支地質工作隊迅速組建,並開始在相山地區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探尋鈾礦大會戰。經過幾代地質人員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最大的火山岩鈾礦——被譽為「中國鈾都」的江西撫州市相山鈾礦從此橫空出世。

⑷ 我國當初的原子彈原料是哪來的

中國在蘇聯幫助下獲得了全套鈾濃縮設備 可以自己開采鈾礦提煉
伊朗的難處在於 各方禁運 像離心機這樣的關鍵設備難以取得 所以他光是設法湊齊離心機就花了很久 鈾礦本身伊朗估計也有

⑸ 鈾礦的中國鈾礦

我國共探明大小鈾礦床(田)200多個,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以及新疆、遼寧、雲南、河北、內蒙古、浙江、甘肅等省區。
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其中主要的鈾礦床有:相山鈾礦田、郴縣鈾礦床、下庄鈾礦田、產子坪鈾礦田、青龍鈾礦田、騰沖鈾礦床、桃山鈾礦床、小丘源鈾礦床、黃村鈾礦床、連山關鈾礦床、藍田鈾礦床、若爾蓋鈾礦床、芨嶺鈾礦床、伊犁鈾礦床、白楊河鈾礦床。已經建成和新建的廠礦有:衡陽鈾礦、郴州鈾礦、大浦街鈾礦、上饒鈾礦、撫州鈾礦、樂安鈾礦、翁源鈾礦、衢州鈾礦、瀾河鈾礦、仁化鈾礦、本溪鈾礦、藍田鈾礦、伊犁鈾礦等。 2012年11月4日,國土資源部稱,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於世界級大礦行列。這對我國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提高核電發展資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義。
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

⑹ 中國三大鈾礦

.我國有三大鈾礦產地:河南郴縣鈾礦、衡山大浦鈾礦、江西上饒鈾礦

中國的鈾礦分部在哪裡? - ...... 鈾礦:我國共探明大小鈾礦床(田)200多個,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以及新疆、遼寧、雲南、河北、內蒙 古、浙江、甘肅等省(區).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其中主要的鈾礦床有:相山鈾礦田、郴縣鈾礦床、下庄鈾礦田、產子坪鈾礦 田、青龍鈾礦田、騰沖鈾礦床、桃山鈾礦床、小丘源鈾礦床、黃村鈾礦床、連山關鈾礦床、藍田鈾礦床、若爾蓋鈾礦床、芨 嶺鈾礦床、伊犁鈾礦床、白楊河鈾礦床.已經建成和新建的廠礦有:衡陽鈾礦、郴州鈾礦、大浦街鈾礦、上饒鈾礦、撫州鈾 礦、樂安鈾礦、翁源鈾礦、衢州鈾礦、瀾河鈾礦、仁化鈾礦、本溪鈾礦、藍田鈾礦、伊犁鈾礦等.

⑺ 浙江大橋塢鈾礦床

何勝忠湯江偉

(浙江省核工業二六九大隊,浙江金華321001)

[摘要]大橋塢鈾礦床位於贛杭構造火山岩鈾成礦帶東段的浙江段,產於壽昌-梅城中生代大型火山噴發帶南西段新路火山斷陷盆地內,為一火山岩型鈾礦床。礦床具有礦體品位較富、主礦體規模較大、礦體分布集中、礦石加工性能良好的特點,是浙江省域內第二大鈾礦床,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價值。

[關鍵詞]鈾礦床;大橋塢;浙江省

1發現和勘查過程

大橋塢鈾礦床位於浙江西部的衢州地區,鈾礦勘查工作始於1957年,在區內開展了不同方法、不同比例尺的各項地質和放射性測量工作,主要有1∶25000~1∶100000航空伽馬總量測量、1∶50000航空伽馬能譜測量、1∶100000~1∶200000航磁測量、1∶5000~1∶25000地面伽馬總量測量等,期間發現了一批鈾礦點、礦化點,積累了區域基礎成果資料。

1958年核工業華東地勘局608隊9隊在開展1∶25000地面伽馬普查時發現了大橋塢671、東灣677兩個相鄰的礦點,當年對大橋塢礦點開展了伽馬、愛曼詳測及少量槽、硐探揭露工作,發現了地表及淺部存在良好的鈾礦化。1962年核工業華東地勘局608隊7隊接管礦點的勘查工作,對大橋塢礦點進行了一定的地面普查和淺、深部揭露工作,共投入鑽探工作量746.69m,硐探865.06m,淺井4.10m,槽探1459.08m3,圈出了Ⅰ、Ⅱ、Ⅲ號3條地表鈾礦帶,並初步圈定了地表及淺部8個工業小礦體,估算資源量50t,於1963年底提交了礦點評價報告。

核工業華東地勘局608隊7隊同時還對大橋塢礦點東側相連的東灣礦點進行了一定的地表及淺部揭露工作,共投入硐探工作量321.85m,淺井47.10m,槽探2053.80m3,圈出了Ⅵ、Ⅶ、Ⅸ號3條地表鈾礦帶,估算資源量27.30t。

1990年核工業二六九大隊再次對大橋塢礦點開展普查工作,重點對Ⅰ號礦帶進行較系統的深部揭露,歷時6年,累計投入鑽探工作量17203.41m。於1995年底結束普查,1996年提交了Ⅰ號礦帶普查地質報告,礦點由此提升為小型礦床。此後,我國礦產勘查處於低谷期,地質勘查投入幾近衰竭,核工業系統進行了產業結構和找礦工作的戰略性調整,南方硬岩型鈾礦勘查全面停止,該區的鈾礦勘查工作也隨之停止。

2006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標志著我國地質找礦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南方硬岩型鈾礦勘查在停頓十年之後由此啟動,浙江被列為我國南方硬岩型鈾礦找礦的重點省份之一。在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的部署下,啟動了大橋塢礦床新一輪的普查找礦工作,從2006年起普查工作歷時6年,分為2006~2008年、2010~2012年兩個勘查周期實施。重點對大橋塢礦床Ⅰ、Ⅱ礦帶及東灣Ⅵ、Ⅶ、Ⅸ號礦帶全面開展了揭露控制,勘查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找礦成果。

第一個周期普查工作(2006~2008年):自2006年3月開始,由於鈾礦勘查工作停頓了十年之久,因此前期開展了大量的生產前准備工作,包括專用儀器設備選型與購置、量值溯源系統的建立、電力和火工品的申辦、人員的組織和培訓等工作,由此拉開了礦床新一輪普查工作的序幕。勘查的重點首先確定為大橋塢Ⅰ號礦帶以及探索東灣Ⅵ、Ⅶ、Ⅸ號礦帶,當年共投入鑽探工作量8000m,普查找礦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所探索的幾條礦帶找礦成果亮點紛呈。Ⅰ號礦帶深部發現了厚大的隱伏富礦體,獲得了較多的新增資源量,典型的如ZK12-19孔在深部見到了單礦體連續厚度18.74m、平均品位0.480%的隱伏礦體。東灣地段的3條地表礦帶原是深部揭露的空白區,此次是拉大間距作控制性揭露,結果陸續見到了良好的富礦體,如Ⅶ號礦帶的ZK7-11孔,在深部發現了單礦體連續厚度4.07米、平均品位0.407%的隱伏礦體。首個年度勘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極大地增強了對礦床勘查前景的信心。此後隨著勘查工作的深入,勘查成果不斷擴大,至2008年底結束了第一個3年期的普查工作,3年共完成鑽探工作量30060.97m,共施工鑽孔59個,大幅提升了礦床的規模,將礦床規模提升至中型以上。

第二個周期普查工作(2010~2012年):由中核地勘基金管理公司下達項目任務和項目經費。勘查的重點確定為以大橋塢Ⅰ、Ⅱ號礦帶為主體,勘查范圍繼續擴大,新開展勘查的Ⅱ號礦帶位於大橋塢中心斑岩體的南西側,以往沒有開展過深部揭露,在本周期內也相繼發現了較多的工業鈾礦體,隨著勘查的繼續深入,找礦成果持續顯現。第二個周期共完成鑽探工作量26006m,共施工鑽孔50個。

2006~2012年6年總計完成鑽探工作量56066.97m,共施工鑽孔109個。通過6年新一輪的普查工作,對大橋塢礦床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控制,完成了礦床的普查評價,將大橋塢礦床由小型規模提升為一個接近大型,而且品位相對較富的鈾礦床。

2礦床基本特徵

2.1礦床地質特徵

礦床位於贛杭構造火山岩鈾成礦帶東段的浙西北火山岩型鈾礦成礦帶之中,位於壽昌-梅城中生代大型火山噴發帶南西段新路火山斷陷盆地內(圖1)。

2.1.1地層

礦床地層分為盆地基底地層及蓋層地層兩部分。基底地層主要由前震旦系虹赤村組的一套淺變質雜砂岩及下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淺—濱海相含碳碎屑岩建造、硅質岩建造、碳酸鹽岩建造等組成,出露於火山盆地的周邊。蓋層地層由侏羅繫上統中酸、酸性陸相火山碎屑岩系組成,主要分布有勞村組(J3l)、黃尖組(J3h)和壽昌組(J3s)。

圖1 浙江大橋塢鈾礦床地質圖

1—第四系;2—上侏羅統壽昌組;3—上侏羅統黃尖組二段;4—上侏羅統黃尖組一段2層;5—上侏羅統黃尖組一段1層;6—上侏羅統旁村組;7—前震旦系;8—石英斑岩;9—花崗斑岩;10—輝綠岩;11—斷裂構造;12—復合斷裂構造;13—不整合地質界線;14—鈾礦床;15—鈾礦點;16—鈾異常點

(1)侏羅繫上統勞村組(J3l)

主要出露於礦區東部外側,其他地段有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下部為紫紅色砂岩夾礫岩,上部為紫紅色—灰紫色凝灰質砂岩、粉砂岩及含礫砂岩等。

(2)侏羅繫上統黃尖組(J3h)

該組地層為礦床主要地層,大面積出露於礦區內。岩性以厚層狀流紋質含礫晶屑凝灰岩、晶屑熔結凝灰岩為主,夾少量凝灰質砂岩。

根據火山噴發旋迴黃尖組還可細分為兩段,是礦床主要的含礦層位。

(3)侏羅繫上統壽昌組(J3s)

零星出露於礦區北東部一帶。下部為雜色粉砂岩、頁岩;中部為流紋斑岩夾灰紫色厚層狀流紋質凝灰岩;上部為黃綠色泥岩、石英細砂岩夾粉砂岩。

2.1.2構造

(1)斷裂構造

北北東向雙橋斷裂和東灣斷裂是礦區兩條主幹斷裂構造,屬切層斷裂,是區內控制火山活動及熱流體活動的重要斷裂構造。北西向組斷裂構造在區內廣泛發育,是礦床的主要儲礦構造,常以構造破碎帶形式(或裂隙組)成組出現,一般長幾十米至幾百米,延伸不穩定,具拐彎、尖滅再現、分支復合、膨脹收縮及側列分布等特點,力學性質為張性—張扭性。其中F1斷裂是礦床的主幹斷裂構造,與鈾成礦關系密切,其與火山構造的交匯復合控制著礦床鈾礦體的產出。

(2)火山構造

在礦床中心地帶發育有一個復合型的火山通道,地表呈近似橢圓形,地表出露范圍約200m×300m,其中心部位被花崗斑岩侵入體充填,深部形態極為復雜。該地段岩漿活動呈現較鮮明的噴發、侵入、隱爆等多階段活動特點,是區內岩漿-火山活動及成礦活動中心。隱爆作用強烈,隱爆角礫岩發育,主要有震碎角礫岩和碎裂岩兩類,分布於火山通道邊緣或斷裂構造與花崗斑岩體(脈)交切復合部位。

2.1.3岩漿岩

岩漿活動主要表現為燕山期強烈的火山噴發和火山期後殘余岩漿的淺成侵入活動。礦床內主要發育充填於火山通道的中心斑岩體和廣泛發育環繞周邊的花崗斑岩岩脈,它們是礦床重要的賦礦地質體。

2.1.4圍岩蝕變

礦床熱液蝕變普遍而強烈,具多期多階段性特點,主要有水雲母化、赤鐵礦化(紅化)、金屬硫化物化(黑化)、黃鐵礦化、紫黑色螢石化、硅化、碳酸鹽化等。其中與鈾成礦關系最為密切的蝕變是水雲母化、紅化、黑化、螢石化等蝕變。

2.2鈾礦化特徵

2.2.1礦床礦帶分布特徵

大橋塢礦床共由Ⅰ、Ⅱ、Ⅲ號礦帶和東灣地段的Ⅵ、Ⅶ、Ⅸ號礦帶組成,其中Ⅰ號礦帶是礦床的主礦帶,是礦床鈾資源量分布的主體。

1)Ⅰ號礦帶:位於礦床中心部位,位於復合型火山通道(中心斑岩體)及其北東側地段。礦帶地表出露長度大於600m,地表鈾礦化特徵明顯。鈾礦化受北西向斷裂構造(F1)、火山通道和次火山岩體(脈)控制,深部與鈾成礦密切相關的隱爆角礫岩發育,鈾成礦作用十分強烈,發現較多的隱伏富大鈾礦體。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其次為透鏡狀,礦體總體走向310°~3300,傾向北東,傾角40°~620。Ⅰ號礦帶是礦床的主礦帶,約占礦床已發現資源量的70%。

2)Ⅱ號礦帶:位於大橋塢火山通道的南西地段,鈾礦化受F2斷裂和火山構造的聯合控制,地表礦化特徵不明顯,礦體均為盲礦體。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礦體總體走向305°~3100,傾向北東(少部分南西),傾角較平緩,一般為33°~45°。礦帶控制的資源量約占礦床已發現資源量的20%。

3)Ⅵ、Ⅶ、Ⅸ號礦帶:位於大橋塢火山通道南東側的東灣斷裂帶發育地段,鈾礦化主要受北北東向東灣斷裂控制,同時受次火山岩脈、隱爆角礫岩、層間破碎帶復合控制。鈾礦體呈透鏡狀、脈狀、薄層狀等形態產出。礦體規模相對較小,但品位普遍較富,單個礦體長10~30m,厚0.30~1.50m不等。鈾礦化主要產於次火山岩脈接觸帶、隱爆角礫岩發育部位、斷裂構造產狀變異部位和層間破碎帶中。

2.2.2礦體特徵

礦床所控制的工業礦體中除8個地表礦體外全部為盲礦體,其顯著的特點是礦床由數個主礦體為主導,其資源量約占礦床總資源量的55%,集中分布於Ⅰ號礦帶及Ⅱ號礦帶。其中Ⅰ-36號礦體是礦床最大的主礦體,單個礦體資源量超過礦床資源量的五分之一。除主礦體外,其他礦體一般以小至中等礦體居多,礦體走向長一般為40~100 m,最長275m;傾向長一般為40~70m,最長195m;平均厚度一般為1~3.5m,最大13.65m。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少量為透鏡狀。礦體走向主要為北西走向,礦體傾角在40°~62°之間,少部分礦體(Ⅱ號礦帶)礦體傾角相對較緩,以30°~45°為主。

礦床礦體品位以中等為主,主礦體中存在富礦段,各個礦體平均品位一般在0.080%~0.240%之間,以平均品位在0.100%以上的礦體佔多數,其中最大的主礦體平均品位為0.275%。

礦石物質成分較為簡單,鈾礦物主要為瀝青鈾礦,地表可見少量次生鈾礦物(硅鈣鈾礦、鈣鈾雲母、銅鈾雲母等),與鈾共(伴)生的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輝鉬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螢石、水雲母、綠泥石等。

礦床礦體在空間分布上較為集中,主要圍繞大橋塢中心斑岩體分布。礦體賦存標高一般在0~200m之間,尤其在100m標高上下最為集中,少部分礦體(Ⅱ號礦帶)最低賦存標高達-200m。礦體埋深主要集中在200~450m之間。

2.3鈾礦化控制因素

礦床鈾礦類型為火山岩脈型鈾礦。鈾成礦主要與成熟基底建造、區域性深大斷裂及其配套斷裂的多次活動、燕山晚期大規模火山噴發及火山期後熱流體的多次活動密切相關。鈾礦化主要受斷裂構造和火山構造的復合控制,礦化具多期疊加富集特徵。

斷裂構造是礦床鈾成礦的重要控制因素。北東向區域性深大斷裂與北北東向雙橋斷裂、東灣斷裂相互交匯復合,控制了產鈾火山斷陷盆地及火山通道的發育,配套產生的一系列北西向儲礦構造,控制著礦床鈾礦化的產出。鈾礦化主要產於該組儲礦斷裂構造帶內或其膨脹收縮、分支復合部位。

礦床中心部位發育的小型火山通道及其廣泛發育的次火山岩脈、隱爆角礫岩是鈾礦化富集的主要載體,它們與斷裂構造復合控制了礦床鈾礦體的空間分布。礦體常產於次火山岩脈的內外接觸帶、岩脈產狀變異、岩脈拐彎轉折或環抱等部位(圖2)。次火山岩脈的侵入及相伴的隱爆作用的發育,促進了含礦汽水熱液的活動,帶來深部的成礦物質及上升過程中所萃取圍岩中的鈾質,在隱爆作用形成震碎角礫岩、碎裂岩等特定的部位富集成礦。礦床鈾礦體大多分布於隱爆作用發育的部位。

圖2 大橋塢礦床12號勘探線剖面圖

1—黃尖組第二段;2—花崗斑岩;3—斷裂構造;4—工業礦體;5—低品位礦體;6—鑽孔及編號

圍岩蝕變的強烈發育促進了礦床鈾礦化的形成。礦床前期以發育大范圍面型水雲母化為特徵,主要圍繞火山通道(中心斑岩體)分布,向四周強度逐漸變弱,是礦床重要的礦前蝕變,為鈾的初步富集和定位奠定了基礎。成礦期的赤鐵礦化(紅化)和金屬硫化物化(黑化)兩期蝕變則促進了礦床工業鈾礦體的大規模形成。

3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3.1主要成果

大橋塢礦床通過新一輪的普查工作,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找礦成果,礦床的規模得到大幅擴大,將原來一個小型鈾礦床提升為近大型規模。通過勘查,礦床內發現了受斷裂構造和次火山岩體(脈)、隱爆角礫岩控制的大脈狀礦體,也發現了與相鄰白鶴岩670礦床同類型並與之相連的受層間礫岩透鏡體(層)控制的群脈狀礦體(Ⅸ號礦帶)。值得指出的是,在勘查過程中找到了礦床的礦集中心,發現了礦床主體資源量賦存的部位,在礦集中心地段發現了較多的富大礦體或礦段,其內還發現不少厚度在數米、品位在1%以上的特富礦段,這是以往礦床勘查中前所未見的,也是本輪勘查的亮點所在。因此,也大大提升了礦床鈾資源的品質和開發利用的價值。

3.2主要創新點

大橋塢礦床良好找礦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於地質認識的深化和找礦思路的突破,打破了前人固有的找礦模式。以往一直較為片面地認為礦床的鈾礦化主要控制因素是斷裂構造和地層岩性,忽略了火山構造對礦床鈾礦體發育的重要控製作用。囿於這樣的地質認識,以往找礦雖然取得一些成果,也獲得了一定的資源量,但未能發現大而富的鈾礦體,也未能解決礦床是否存在礦集中心或預測礦集中心的問題,因此,礦床的勘查一直以來未能取得大的突破,礦床規模也未能迅速擴大。

通過新一輪的勘查,對大橋塢礦床鈾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地質認識有了較大的深化,認為礦床的鈾礦化主要受斷裂構造與火山構造(包括火山通道構造、次火山岩脈、隱爆角礫岩等)的復合控制,斷裂構造僅是礦床控礦因素之一,而更為重要的是火山構造的控製作用,它們是鈾礦化發育、定位的主導因素,是礦體賦存的重要地質體,兩者交匯復合就控制了礦床整體的空間定位,而地層岩性對鈾成礦的關聯度並不強。抓住了鈾礦化受斷裂構造與火山構造復合控制這一主線,注重火山構造的研究,勘查思路得以拓寬,在勘查實踐中有效地指導了勘查工程的部署,找礦效果得到了全面體現,發現了較多深部隱伏的大礦體,並確認了礦床的礦集中心地段,使勘查工作部署的目標更為明確和針對性更強,從而也使礦床規模的大幅提升和礦床的全面評價得以實現。

4開發利用狀況

大橋塢礦床處於新路火山斷陷盆地中,與同處盆地中的白鶴岩670鈾礦床毗鄰,相距不足500m,實際上大橋塢礦床的Ⅸ號礦帶已與670礦床相連,從空間分布和成礦地質環境上看兩個礦床應歸並為同一個礦床。670礦床是一個核工業771礦(浙江衢州鈾業有限責任公司)開采多年的老礦山,目前礦山資源近枯竭,已為危機礦山,礦山以往的採掘面已延伸至大橋塢礦床近旁,礦山的採掘、運輸、電力等系統基本齊備,為未來大橋塢礦床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大橋塢礦床優質資源條件也為礦山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產能,提供了扎實的資源基礎。

大橋塢礦床與670礦床同處一個成礦地質構造環境,地層岩性、斷裂構造和火山構造類同,其鈾礦石的礦石類型、物質成分、結構構造、鈾的存在形式等特徵均基本相同,其礦石的技術加工性能是可以類比的。白鶴岩670鈾礦床已開發利用30多年,以往礦山開採的礦石一直為工業堆浸原料,多年的工業生產表明其礦石技術加工性能良好,浸出率高,酸法堆浸的浸出率均在90%以上,為經濟型鈾礦石。

20世紀90年代末核工業771礦對大橋塢礦床也進行過一定的礦石技術加工性能試驗,在大橋塢礦床Ⅰ號礦帶的坑道內採取過試驗大樣,礦石量約800t,進行了工業堆浸試驗,礦山提供的工業堆浸試驗結果數據為:礦石粒度<4mm,堆浸時間60d,酸耗5%,鈾的浸出率平均為87%。表明礦床礦石浸出性能良好,屬經濟型礦石。

因此,大橋塢礦床的資源條件、礦石技術加工性能、地理位置和未來礦山建設條件等均具有較大的優勢,處理好開發利用的外部環境,礦床極具開發價值。

5結束語

大橋塢礦床是目前浙江省域內的一個優質鈾礦床,控制的鈾資源量已近大型規模,礦床規模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同時,礦床所處的新路火山斷陷盆地是浙江省域內一個重要的產鈾火山盆地,其鈾資源勘查前景十分廣闊,在火山盆地中除已發現大橋塢礦床和白鶴岩670鈾礦床外,其周邊已發現較多鈾礦點和礦化點,其中排門塢、嚴村、姜孟3片區域與大橋塢礦床同處一個成礦地質構造環境,鈾礦化特徵、控礦因素等基本相同,分布有礦點、礦化點及密集發育異常點,在地表及淺部已發現較好的工業鈾礦體,找礦信息十分強烈,幾片區域均具有提交中型以上鈾礦床的潛力,目前均未開展深入的勘查工作。因此,大橋塢礦床的外圍找礦潛力很大,整個區域具有提交省域內第二個鈾礦田的優越基礎。

參考文獻(略)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何勝忠,男,1957年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浙江省核工業二六九大隊總工程師。1982年1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地質學系,長期從事鈾礦勘查工作,歷任野外分隊技術負責、大隊地質科長等職,主持完成有較多鈾及其他礦產的勘查項目,主持提交鈾礦床3個及其他礦種礦床數個。

⑻ 鈾礦開采歷史

1.中國鈾礦開采前景如何

我國至今已探明大小鈾礦200多個,證實了相當數量的鈾儲量。礦石以中低品位為主, 0.05%~0.3%品位的礦石量占總資源量的絕大部分。礦石組分相對簡單,主要為單鈾型礦石,

僅在極少礦床有其他金屬元素共生,形成鈾?鉬、鈾?汞、鈾?銅、鈾?多金屬、鈾?釷?稀土礦床。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在一些礦田內,礦床往往成群出現,有的幾個,有的幾十個,而其中常有1~2個主體礦床存在。探明的鈾礦體埋深多在500m以內。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鈾礦床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層中鈾礦床、鹼性岩中鈾礦床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在探明儲量中所佔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礦潛力。

全國鈾礦資源分布不均衡,已有23個省(區)發現鈾礦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贛、粵、黔、湘、桂、新、遼、滇、冀、蒙、浙、甘等省(區),尤以贛、湘、粵、桂四省(區)資源為富,占探明工業儲量的74%。

中國鈾礦成礦時期以中新生代為主,並主要集中在87~45Ma。成礦的先後順序是:混合岩型、偉晶岩型、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據鈾礦床礦化類型、成礦時代和大地構造單元中分布特徵,劃分了東部鈾成礦省、天山?祁連山鈾成礦省、滇西鈾成礦區。並據礦床成因、賦礦圍岩和成礦特徵將中國主要鈾礦床分為內生鈾礦床(岩漿型、熱液型)、外生鈾礦床(成岩型、後生淋積型)和復成因鈾礦床三類。

鈾礦中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據近年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後,不能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礦產與之共生或伴生。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鈾礦床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層中鈾礦床、鹼性岩中鈾礦床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在探明儲量中所佔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礦潛力。中國鈾礦成礦時代的時間跨度為距今1900~3Ma之間,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紀之間,以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礦最為集中。空間分布上我國鈾礦床分南、北兩個大區,北方鈾礦區以火山岩型為主,南方鈾礦區則以花崗岩型。

中國鈾礦分布

鈾礦我國共探明大小鈾礦床(田)200多個,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以及新疆、遼寧、雲南、河北、內蒙古、浙江、甘肅等省(區)。

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其中主要的鈾礦床有:相山鈾礦田、郴縣鈾礦床、下庄鈾礦田、產子坪鈾礦田、青龍鈾礦田、騰沖鈾礦床、桃山鈾礦床、小丘源鈾礦床、黃村鈾礦床、連山關鈾礦床、藍田鈾礦床、若爾蓋鈾礦床、芨嶺鈾礦床、伊犁鈾礦床、白楊河鈾礦床。已經建成和新建的廠礦有:衡陽鈾礦、郴州鈾礦、大浦街鈾礦、上饒鈾礦、撫州鈾礦、樂安鈾礦、翁源鈾礦、衢州鈾礦、瀾河鈾礦、仁化鈾礦、本溪鈾礦、藍田鈾礦、伊犁鈾礦等。

在先進的技術支撐和優秀的勘查隊伍保障下,我國鈾礦資源潛力前景也相當可觀,目前,我國還有十多個鈾成礦帶及大面積的勘查空白區尚待開展系統的勘查評價,找礦前景十分廣闊。至2007年底為止,新一輪全國鈾礦資源潛力預測評價正在進行,預計我國潛在鈾資源超過數百萬噸。目前看來,我國鈾資源完全可以滿足國內核電發展的需求。

廣西的鈾礦集中在桂林興安縣資源縣地區,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礦。

不過我看來這個可能需要關系才能開采吧,這種關於核技術的稀有資源不是隨便就可以挖的。

2.鈾礦開采應該怎樣減少輻射

核能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環境的污染 唐 浩 【關鍵詞】:能源危機 核能發展 開發利用現狀 核電 環境污染 【摘要】:面對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以及化石能源的利用產生的溫室效應、環境污染等問題,世界各國都對能源的發展決策給予極大重視。

核能是一種清潔、安全、技術成熟的能源,開發利用核能成為能源危機下人類做出的理性選擇。本文著重闡述了核能的發展歷程、核能的開發利用現狀以及核能的開發利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分析了核能、核電相對於傳統能源的明顯優勢,指出了大力開發利用核能、發展核電是實現人類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清潔、高效的核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能源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保障性資源,同時能源問題也是世界性的問題。目前人類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自19世紀70年年代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保持增長,90%以上的世界經濟活動所需的能源都依靠化石能源提供,由於大量消耗,這類資源正趨於枯竭;同時化石燃料的大規模利用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導致了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

能源危機與環境危機日益緊迫,尋找新的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是人類所面臨的共同任務。現代社會中,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資源外,還有許多可利用的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但是由於技術問題和開發成本等因素,這些能源很難在近期內實現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利用;而核能是一種經濟、安全、可靠、清潔的能源,同各種化石能源相比起來,核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更小,這些明顯的優勢使核能成為新世紀可以大規模使用的安全和經濟的工業能源。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前蘇聯、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建造了大量的核電站, 由於核電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和廣闊的利用前景,和平發展利用核能將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 1 能源危機與發展核能的必然性 由於人類對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可供開採的化石能源日益衰竭,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佔87.7% , 其中石油佔37.3%、煤炭佔26.5%、天然氣佔23.9%。

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發展迅猛、增長很快, 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 約為12.3%。根據《2004年BP 世界能源統計》, 截止到2003年底, 全世界剩餘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1565.8億噸, 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79億噸, 即可供開采年限大約42 年。

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為9844.5 億噸, 可供192 年,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 萬億立方米, 可供67 年。化石燃料在使用過程中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溫室效應、酸雨和全球氣候變暖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不斷加劇,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使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和挑戰。

在已知的可再生新能源中,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和經濟性等因素,已開發的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均未能大規模利用,只有水電資源已大規模開發利用,盡管尚可繼續開發,但僅靠水電資源難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由此看來 ,要使可再生能源達到全面應用並足以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的水平,還需要相當一段進一步開發的時期。由於新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目前面臨技術和成本的問題,只有核能是一種既清潔、又安全可靠且經濟上具競爭力的最現實的替代能源。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位專家發表的報告,一座裝機容量為100萬KW 的燃煤電廠,每年要耗煤250萬噸,所排放的廢物有:二氧化碳650萬噸(含碳200萬噸),二氧化硫1.7萬噸,氮氧化物4000噸,煤灰28萬噸(其中含有毒重金屬約400噸)。而同樣規模的一座壓水堆核電站,每年才消耗低濃鈾25噸(相當於天然鈾150噸),所排放的廢物為:經處理固化的高放廢物9噸(體積約3立方米),將被存放於地下深層與環境隔絕的岩井中,另有中放廢物200噸、低放廢物400噸。

核電廠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且1kgU-235裂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200噸標准煤。據有關報告顯示,現在世界每年因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達55億噸(以碳計)之多,而截止1993年的統計,由於使用核能發電已使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8%。

所以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發展利用核能將成為21世紀人類應對能源危機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 核能的發展歷程與開發利用現狀2.1 核能發展的簡單歷程 人類對核能的現實利用始於戰爭。

核能的戰爭用途在於通過原子彈的巨大威力損壞敵方人員和物資, 達到制勝或結束戰爭的目的, 目前人類對核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是發展核電, 相對與其他能源, 核能具有明顯的優勢。核電站的開發與建設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4年,前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kW 的實驗性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電功率為9萬kW 的希平港原型核電站;這些成就證明了利用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

國際上把上述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稱為第一代核電機組。20世紀60年代後期以來,在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基礎上,陸續建成電功率在30萬kW 以上的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電機組,它們在進一步證明核能發電技術可行性的同時,使核電的經濟性也得以證明:可與火電、水電相競爭。

20世。

3.

根據史書記載,我們本次人類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到出現現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過一萬年時間.很顯然,這些文明古跡不屬於我們本次人類所創造.實際上,許多文明古跡,我們現在人類科學技術都無法建造.根據這些確鑿的證據,一些學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學說,是指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人類文明. 同時,所發現的許多文明古跡時間跨度非常古遠.從當今發掘和發現的各種不同史前人類文明遺跡看,從一個非常久遠的遠古時代開始,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就一直存在著人類,並發展出高度發達的文明.如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的6億年至2.5億年前的穿著鞋的人類腳印,在今天的非洲加彭共和國發現的20億年前的大型鏈式核反應堆,在現今南非發現的28億年前的金屬球,及多次不同時期的石器等等,很難想像它們屬於同一人類文明時期.因此,科學家們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論,認為地球上曾經有過多次史前人類及文明.人類的發展並不象以前想像的那樣,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時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現代科學已認識到,一切事物發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動物也有生、老、病、死;社會的發展有周期性,同樣,人類的發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這可以從當今發掘出和發現的各種不同史前人類文明遺跡和不同史前人類石器時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線索.。

4.中國有沒有鈾礦

中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

據近年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後,不能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

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稀有金屬礦產與之共生或伴生。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鈾礦床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16%。

含煤地層中鈾礦床、鹼性岩中鈾礦床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在探明儲量中所佔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礦潛力。中國鈾礦成礦時代的時間跨度為古元古代到第三紀,以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礦最為集中。

空間分布上我國鈾礦床分南、北兩個大區,北方鈾礦區以火山岩型為主,南方鈾礦區則以花崗岩型力量重要。 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而且對能源需求增長迅速。

專家指出,單單依靠油、煤、氣、水電等傳統能源不可能滿足中國對能源的需求,發展核能是無可避免的一種選擇。中國目前計劃大力擴建核電站,在二○二○年前使核能發電能力翻四番。

澳洲擁有世界上四成的易開采鈾儲量。澳洲的鈾礦石出口每年為該國帶來約三億美元左右收入,目前最大買家為美國、日本、南韓和歐盟國家。

為了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所以中國要在澳洲勘探和開采鈾礦,以滿足其核子發電業日益增加的鈾礦需求。

閱讀全文

與當初中國怎麼找到鈾礦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有什麼寨 瀏覽:564
印尼巴士怎麼裝中國地圖mod 瀏覽:9
印尼豆腐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158
伊朗試劑用的哪個公司的 瀏覽:273
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義大利語范讀 瀏覽:118
印度的乘法算式怎麼算 瀏覽:697
伊朗出多少錢刺殺 瀏覽:172
義大利窮人怎麼吃飯 瀏覽:177
伊朗醫療技術怎麼樣 瀏覽:160
印度logo怎麼轉 瀏覽:997
在印尼BO什麼意思 瀏覽:444
伊朗和英國怎麼了 瀏覽:924
印度現在的環境如何 瀏覽:409
印度為什麼獎牌這么少 瀏覽:339
印度有什麼經商機會 瀏覽:606
英國預科一年學費多少錢 瀏覽:337
中國人豪門自信來自哪裡 瀏覽:354
印度種族有哪些姓 瀏覽:349
美國憑什麼制裁伊朗央行 瀏覽:804
印尼有多少礦洞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