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如何應對當今世界形勢
積累力量,謙虛低調
②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
面對這個地球上的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的發難,中國政府只能用實力和耐心來說服全世界,理解中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情況,建設一個美好的國家而努力,除此之外只能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③ 中國應如何應對目前面臨的國內問題
階級敵人人還在,心不死,同志們,要時刻警惕啊,抓緊階級斗爭這根弦,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絕不鬆懈!!
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不斷革命,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火紅的革命年代,毛澤東時代,東方浩盪,紅旗飄揚,凱歌震天,鋼槍鋥亮,戰歌嘹亮,警棍粗壯,刺刀錚亮,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最後的勝利是我們的。
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光輝旗幟,把革命的紅旗插遍全球,解放全人類。《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開篇第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學好毛澤東思想走遍天下都不怕!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
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繼續和諧,不斷和諧,和諧,和諧,再和諧!!!!!!!!!!!!!!!!!!穩定壓倒一切!一百年不動搖!正確、光榮、偉大的國家,無堅不摧,無所畏懼,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怎樣消滅資本主義 興旺無產階級專政,滅資本主義意思形態,興無滅資,打倒帝修反!!!
④ 中國應如何應對中國威脅論
事實勝於雄辯,億萬同胞共同努力讓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
⑤ 中國如何應對未來挑戰
傳銷已在98年4月12日被國家明文禁止了,你可以了解一下傳銷和資本運做的區別,自己就可以確認是不是傳銷了,首先了他們有時間上的區分,傳銷起源於德國到現在了只有五六十年的歷史,而連鎖行業起源美國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傳銷是在90年11月14號從日本傳到我國的,運行了短短的8年時間實在運行不下去了於98年4月21日取締的,傳銷取締後只僅僅隔了21天也就是98年5月12日李嵐青從美國引進我們這個行業的。 下面看下本質的區別: ■第一,看下模式是不是良性循環的: 傳銷是終身世襲制:它實行的是三角形金字塔運作模式,那這個三角形的塔尖只允許一個人站在上面,這個終身世襲制讓這個人世世代代拿錢,就象古代皇帝江山一樣,老子死了傳給兒子,兒子死了在傳給孫子。下面的人很難上得去,所以導致了極個別人暴富,多數人墊背的現象,當時在中國干傳銷的有二千多萬,那最終干成的只有二個人,一個北京的,一個上海的。那這個三角形金字塔運作模式你能理解嗎?說白了就是下面大上面小是個有進沒出的行業,好比一輛公交車你從前門上車把後門焊死,那不停的上人當坐位上的人坐滿只能站在過道上,過道上站滿了還在上人怎麼辦?結局是這輛車最終會車毀人亡了。 連鎖銷售是份額累計出局制的:它實行的是等腰梯形的運作模式,這個等腰梯形的頂端是個平台,這個平台可以同時容納無數個人,而且這個出局制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在平台上拿完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錢就離開這個圈,所以是出局制保證我們每個人掙到錢,有出有進形成良性大循環,公平合理。 ■第二,看下有沒有業績壓力: 傳銷運用的月績歸零制,這個月績歸零制最終會導致循環投資的,傳銷的級別分為:銀章,金章,翡翠,鑽石,皇冠.....,比如你從銀章要爬上金章,他規定你每個月要銷售一定數量的產品,從金章爬到翡翠要銷售更多的產品,如果你哪個月銷售任務沒有達到,你的月績將歸零也就是說得從最底層做起,你不想月績歸零那還有個辦法就是你自己掏腰包買產品,這樣反反復復產生了循環投資,據工商部門調查一個人若要從最底層爬到「塔頂」的話,他要通過不斷的循環投資大概100多萬,那麼請問你如果有個100萬還做傳銷嗎?即使你做了,那麼你能保證你所你叫的每個人有個100萬嗎?更有甚者沒有錢的人因為借錢反復投資,弄的傾家盪產流浪到社會上,最終導致親戚騙親戚,朋友騙朋友的局面。 而連鎖銷售無業績壓力,你想怎麼干就怎麼干,一個月干也行,二個月干也行,沒有任何人給你施加壓力,為什麼這么說了,因為我們這個行業不銷售任何產品所以就沒有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收入只會上升不會下降。 ■第三,看資格會不會產生下滑: 那傳銷資格會產生下滑的,如果你人不在這里他就會取消你的資格,那傳統行業也是一樣的,比如你請假時間過長,那公司肯定會找個人接替你的工作。 而連鎖行業資格永不滑落:比如說你因家中有事,需要回家處理,你今天接到家裡的電話,放下電話馬上回去處理事情,等什麼時候處理完了在來,公司在這期間不會降你的職,更不會取消你的資格,在你回來時只會上升不會下降,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行業能吸引這么多人的地方。這里是說到異地運作,那麼21世紀有互聯網我們更加人性化,兼職全職都可以運作。 ■第四,傳銷是層層傳遞層層加價的: 傳銷顧名思意就是傳遞銷售,在傳遞的過程中是在層層加價謀取爆利。我拿傳銷的搖擺機來舉例,張三將搖擺機500元賣給李四,李四又將搖擺機1000元賣給王五,王五又將搖擺機2000元賣給趙六,以此類推傳到後面是多少錢了,很顯然沒有人拿的出這些錢了,所以傳銷是干不下去的。 而我們的 行業,不用銷售任何產品,他就杜絕了層層傳遞層層加價的現象,在一個不用銷售產品你能說他是傳銷嗎? ■第五,最關鍵的要看政府的態度: 自從傳銷進入中國後,政府沒有一天支持過,國家對傳銷採取的態度是「不聞不問,靜觀其變,任其發展」,好就採用它,不好就取締它;由於政府疏於管理,加上三角型金字塔運作模式導致干傳銷的都沒掙到錢。 而連鎖銷售則不同了,這個行業是由國務院下發[(195)]號文件作出全面規劃的,以實驗田的形式放在兩廣地帶做試點運行.並要求當地政府暗中支持和保護,運作成熟後加會跨地區發展,並且給予十二個字方針政策「宏觀調控,微觀指導,合理布局」。讀過大學的朋友就知道也學過宏觀調控 詳情咨詢 QQ2524226242
⑥ 中國如何應對未來十年
國家戰略與改革研究組/袁緒程執筆 中國的改革前景,不僅取決於國內形勢的變化,而且受制於全球政治經濟發展格局和變化趨勢。未來十年,我們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中國又如何應對?在這個變化世界中的中國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金融危機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趨勢 金融危機以來,各國之間雖有協商,但彼此無暇顧及,都在自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種貿易爭端不斷,很多人擔心全球化會逆轉,會回到孤立主義狀態。但是,貿易保護主義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經濟的全球化是難以改變的大趨勢。金融危機不僅不會改變發達國家經濟向後進國家擴散的趨勢和分工格局,反而凸顯出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需求或動力的嚴重不足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後進國家的強大發展潛力和巨大需求之間的重新「平衡」。 金融危機亦不會改變金融體系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對創新經濟的強大推動作用。金融工具的創新與投機是創新經濟的永恆發動機。盡管美國濫用貨幣信用,引發金融危機,但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沒有其他國家貨幣能夠替代美元地位。至於建立以世界政府為前提的世界貨幣體系只能是遙遠的夢想。或許可行的是,通過博弈和協商,逐步建立若干大國為主的「貨幣聯盟」或鼎立,如美元、歐元、日元以及人民幣等的「貨幣聯盟」,以替代美元獨霸的地位。 當然,解決歐債危機,防止歐債危機擴散,改革現有的金融體系和規則,進一步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和協調,避免滯脹,仍是各國政府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面臨的難題。另一方面,解決全球性問題需要「大國聯盟」。因為,具有世界政府「外殼」的聯合國只能發揮有限的作用。起補充作用的很可能是寡頭聯盟式的「大國聯盟」,比如G8、G20等組織形式。「寡頭聯盟」往往是在競爭(斗爭)中形成的,入局和出局完全取決於實力,中國是一個正在現代化的大國。中國的作用和影響力將隨著現代化進程而變化是必然的。中國應當在「大國聯盟」中佔有一席之地並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和平大趨勢不會改變 中國的改革和發展離不開和平的世界環境。如果未來十年內不發生世界性戰爭,只要中國堅持改革,一定會實現現代化。未來十年的世界會不會發生或爆發戰爭?自二戰結束60多年來,國與國之間的局部戰爭雖然不斷,但從未發生世界性戰爭。正是因為沒有發生世界性戰爭,這60多年創造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人類有史以來的生產力總和。 60多年沒有世界性戰爭,主要歸功於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大國之間的制衡。歷史上的戰爭都是源於極端的民族主義、大國沙文主義、殖民主義、專制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原教旨主義者之間的宗教性的沖突以及掠奪性戰爭等等。未來10年不會發生世界大戰,主要依據如下判斷: 一是經濟的全球化,使國與國之間的依賴更加緊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利益格局。戰爭的敵人亦越來越不明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也離不開誰的「地球村」意識似乎正在取代民族的紛爭意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通過市場交易和民主協商來解決資源匱乏、領土爭端、民族糾紛等各種問題比通過戰爭解決好得多。資源匱乏的日本和德國的快速發展就是先例。 二是意識形態之爭引發戰爭的可能性已不復存。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蘇聯的解體和「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即冷戰的結束,以華約為對象的軍事同盟北約即使存在也失去了「對手」,其性質也會發生改變。它將逐漸變為地區安全的維護體。 三是民主法治已成為世界潮流,各國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和政教分離的宗教改革以及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而「民主國家之間沒有戰爭」。 四是掠奪性的戰爭不被大多數國家認同,並受到大國的制裁。「戰爭」的性質也在發生改變。歷史上的戰爭尤其是歐洲早期戰爭絕大多數是掠奪性的,因此造成戰爭代代相傳,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和「春秋無義戰」。科索沃戰爭似乎摒棄了掠奪,開啟了另一種戰爭的先河。 五是各層次的「維和組織」的拓展和擴大。如聯合國組織、各種非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存在,提供了解決爭端及和平協商的平台和渠道。 盡管世界大戰的概率較小,但是國與國之間的民族和領土糾紛,以及一國之內的種族或民族之爭而引發的戰爭還會時有發生。最近的南海之爭就是明顯的例子。中國被拖入戰爭,一定不會是在中美之間和中歐之間,而是中國與鄰近國家之間。因此,中國應當保持足夠的防禦力量,以保護自己的國土不受侵犯以及國民的安全。 發展格局的演變 (一)美國繼續領先其他國家,處於「領導者」地位 金融危機雖然重創美國經濟,美國經濟復甦需假以時日,可能比人們的預想要長,但美國在經濟、技術、制度和資源上的優勢仍然是非常明顯的。美國的經濟總量(GDP)約佔世界的1/4,是中國、日本、德國GDP的總和,且處於產業鏈的高端。美國在信息科技、納米科技、生物科技及神經科技等創新經濟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美國經濟制度的創新能力、包容性、開放性和自由度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其源源不斷的移民和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就是很好的例證。 美國在能源上也具有優勢。它的陸地和近海油田並沒有完全開發。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進步,美國迅速地擴大了可開采天然氣儲量,一躍成為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其豐富的頁岩氣(shale gas)開采剛剛進入商業性大發展的階段。 如果將整個世界比作「地球公司」的話,美國雖然從相對控股變成第一大股東,但仍將處於首席發言人的地位。不論你喜歡與否,都一時難以改變。 (二)處於「挑戰者」地位的歐盟前景 雖然曠日持久的金融危機和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正在考驗著歐盟的堅固性,歐盟崩潰或解體之聲也不絕於耳,但最終將從危機中走出的歐盟國家會更加緊密。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未來十年尤其是後半期,隨著歐債危機的解決和財政政策的一體化,歐盟的政治一體化可能進一步發展,歐洲諸國在若干年後發展成為一個邦聯式的共和國即歐洲合眾國並非沒有可能。屆時俄羅斯即使沒有入盟,也會與歐盟「結盟」。歐盟現處於「挑戰者」地位,是唯一能夠挑戰美國的「共同體」。當然也不排斥另一種前景,一個分崩離析的歐洲。 (三)亞洲經濟共同體仍然難以成型 作為人類三大文明發源地的亞洲,不像歐洲諸國那樣有著歷史上的姻緣和千絲萬縷的聯系。亞洲諸國在人種、語言、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千差萬別,並且互不服氣,很難像歐洲人那樣「結盟」。 中國若保持政治穩定,成為亞洲經濟的發動機似乎不成問題。但相對發達國家,仍將總體處於追趕者的地位。 日本將繼續在高端製造業和相應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 由於後入東盟的越南等四國會加快改革,東盟諸國民主化進程會加快,政治和經濟制度將會趨同,經濟共同體將更加緊密,政治協作也會走向制度化。 已經民主化又在加快經濟改革的印度潛力不可小視,它將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和勞動密集型市場的替代者。 金正日已經去世,朝鮮正站在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發生改革或社會轉型甚至動亂都是可能的。中國應當促成朝鮮進行中國式改革。 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將進行「工業化」和「宗教改革」以及民主化的補課,紛紛走出政教合一體制和專制體制,開啟民主化進程。前期可能出現混亂,後期會正常化和秩序化。 (四)非洲的變革 除南非等少數國家外,大多數非洲國家仍處於貧窮落後狀態。許多非洲人還生活在部落時代,民族國家不太顯著。未來的非洲大部分國家很可能會通過革命和戰爭重新洗牌,演變成為少數大國和大批較小國家同時並存的格局,從而加快政權和民族的統一,從部落社會走向民族國家,為工業化的「起飛」打下基礎和創造經濟發展的框架。 中國向非洲的「走出去」要小心。 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一)歷史機遇 面對全球變局,中國應抓住哪些機會呢?主要有以下兩大方面。 1.改善中美關系,開發中國大市場 世界各國的發展是分層次有先有後的。已完成工業化的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性經濟發展已走到盡頭,其一般性需求嚴重不足,如果沒有新技術新產業的突破而進行金融「放水」,必然會產生人為的美國「次貸現象」的虛假繁榮和金融泡沫。 中國正在向工業化中後期突進,城市化、工業化和信息化正如火如荼。13億人的奇大無比的中國單一市場的開發正可以彌補西方的「需求缺口」。金融危機凸顯了中國的巨大作用。在短期內,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復甦仍然需要中國市場,這既是西方的機會也是中國最大的歷史機遇。利用西方技術、管理、資本和產業轉移,將會互利共贏。就眼前來說,在互為需要的中美關系中,美國方面更為急迫,中國應抓住當前美國更需要中國的歷史機遇,大力改善中美關系,重塑二戰期間曾經有過的中美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隨著中東問題的結束,美國將外交戰略的重點轉向亞洲,似乎在形成對中國的包圍。這只是表象,只要我們繼續保持與美國的戰略對話或溝通,這是可以化解的。 重塑中美合作關系的主要障礙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政治及意識形態。從經濟上看,中國在局部上存在與美國的競爭,但在總體上應是互補大於競爭。因為中美經濟的技術含量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大體上處在追趕者的地位,還不是美國的挑戰者,因此中美經濟上的互補及互相依存大於競爭和排斥。如果中國改革政治及意識形態,哪怕只是承諾,就會重拾中美關系的黃金時期,從而獲得解除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封鎖。當然,如果中國不改變政治意識形態,美國對中國的策略仍是短期放鬆,長期戒備,封鎖還會繼續下去。 2.躋身「大國俱樂部」,積極參與規則的制訂 作為一個大國來說,參與大國之間的協商及全球規則的制訂,既對本國有利,又是理所當然的。中國現在雖比從前更積極地參與,但主動努力似顯不夠。這也許是存在某些疑慮,如我們以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原則參與規則制訂?我們參與了世界「秩序」的維護,會不會引來西方國家「乘機干涉中國內政」等等。 (二)重大挑戰及應對策略 1.同質的後進國家趕超的壓力在加大。 盡管中國市場相比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優勢明顯,但既不是唯一又不是絕對的。對中國最具威脅的是印度等南亞次大陸國家及東南亞國家。中國的勞工費用以及環保費用等成本正在上升,比較優勢正在喪失。 2.僵化的意識形態對經濟的影響。 僵化的意識形態,既阻礙了中國教育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又是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高科技封鎖的借口之一,中國至今仍在批「普世價值」,只能帶來更多的負作用和壓力。 3.法治經濟的壓力。 中國的產權保護制度是有問題的,主要是執法方面。許多企業採取了非市場競爭的手段。這看似有利於競爭,但長期來說是有害的而且難以持續的,面對法治、公平規則日趨完善的市場規范競爭,中國許多企業都將難免脫胎換骨之痛。 4.政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相應的政治穩定。 一是越南、古巴、朝鮮等同類社會主義國家的變革壓力將加大,尤其是越南的政治改革超前中國的壓力及示範效應日益顯現;二是阿拉伯國家的變革所引起的震撼;三是台灣民主政治日趨成熟以及2017年香港的「直選」帶來的壓力和示範作用。 5.「走出去」的風險。 我們多數投資是走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後進國家,這些國家正面臨或正在發生政治變革和動盪,如在利比亞,投資受損失是必然的。非洲國家也將面臨同樣的變革,走出去戰略需要重新審視和統籌考慮。 6.應對策略原則 (1)外交政策應有新思維,實行大國外交戰略。發揮大國的作用,推動本國的經濟發展。 (2)消除意識形態對經濟發展的阻礙,對外承認「普世價值」。但要對外表明,實現「普世價值」要有一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目標,此外,「普世價值」要與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相結合。 (3)加快國內改革進程,研究和啟動政治、經濟、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改革,以適應世界經濟政治發展新格局,並占據有利的位置。■
⑦ 中國如何應對緊張局勢
果斷出手該打就打
⑧ 就當前的國際形式而言中國應如何應對
針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和我國的實際情況,要想能實現政府對經濟的防通脹保增長的目標,這確實是個比較棘手的難題,這是個很難平衡的問題,肯定不可能達到理性的效果,肯定會損失一部分的利益。但是,作為政府來講,還是要多考慮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多從他們的生活狀況去思考應對的措施才行,不能過份的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忽略了老百姓的吃穿等生活必須品的需求,因此採取的政策措施要多向百姓需求傾斜。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政府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手,將兩種手段很好的配合共同來應對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1、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外的進口需求肯定會有所下滑,以至會影響我國這么多年來靠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出口減少會對國內的企業經營狀況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企業經營狀況的下降又會民眾的就業、生活需要,造成社會的不穩定。為此很多市場人士都提出了刺激內需的建議,但是刺激內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老百姓消費的動機取決與諸多方面,一個很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民眾對於未來經濟狀況的信心,如果民眾對未來經濟狀況不太樂觀,而中國的民眾由於受傳統思想影響下的消費觀念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還未健全的背景下,要想大幅的刺激老百姓的消費慾望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需要政府給民眾信心,讓他們對未來有信心,而政府只有通過政策手段去引導。其實對於百姓來說可能比較直接的政策手段就是減稅措施,因此我覺得要提高百姓的消費信心,政府可以通過還富於民,通過適當的減少百姓的稅收來刺激老百姓的消費慾望,增強他們對於未來的信心,這應該是既行而且需要的手段。我認為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暫免對於股民的紅利稅的收取,而這既能直接針對股市現在低迷的情況,刺激投資者的投資慾望,通過這樣的措施提振股市信心,重新激發市場人氣。除了對於股市可以採取這樣的減稅措施,在其他方面也可以通過別的手段,如通過轉移支付手段,解決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難問題,向他們提供一些暫時的生活補助。還可以對個人所得稅等直接跟老百姓生活相關的稅收的起征點適當調高,返還一部分稅收收入給老百姓。這樣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必然會刺激他們一定的消費需求,百姓的需求增加就必然會帶動企業的投資,也可以緩解企業一定的經營壓力,緩解社會矛盾的發生概率。
2、對於企業來說,在經營狀況面臨巨大的壓力的情況下,特別是那些進出口企業,他們的生存狀況更不容樂觀,因此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也應採取一些激勵措施,分行業分地區採取一些措施,如對於那些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而資金比較需求比較大的企業可以優先提供貸款,優先給其提供融資渠道解決資金問題。提高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出口退稅比例,在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背景下,國家減免一些企業出口稅收以增強他們的產品競爭力,從而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也減小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得到了改善也就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壓力,緩和了社會矛盾的發生。
3、除了採取必要的財政政策外,貨幣政策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由於前期一直受通貨膨脹的困擾,央行不斷採取了一些緊縮政策,加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加快央票的發行等等,這些措施的出台對控制通貨膨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提高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放鬆貨幣政策等觀點又重新提了出來。隨著9月美國金融危機蔓延的速度的加快,盡快解決金融危機對金融市場所造成的影響成了當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也看到了即使在仍然面臨通脹壓力的背景下,央行為了解決當前金融危機對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影響,適當調減存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這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社會的資金流動性問題,為金融機構注入資金可以降低其遭遇危機的影響,也是為了保證廣大客戶的利益免受較大的損失,政府理應成為最後的守護者。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救市政策並不是萬能的,救了一方而不能救另一方,而且政策有一定的時滯效應,我們現在還恨難說其效果是否明顯,但是在當前的危機面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了。根據經濟學理論來講,在通過膨脹的環境下,為了控制通脹,應該採取緊縮措施才對,可是在如此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各國政府也只有採取一種彷彿賭的辦法了,很多人都在擔憂現在像美國採取的7000億的救市措施、各國央行的降息和注資措施等等會再次的推升物價,對本來高企的通脹造成更大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眾議院剛開始反對的原因,怕對後來的經濟造成更大的影響,在通過救市方案和公布降息後股市一點都不領情,反而加劇下跌,這都是源於對未來經濟的擔憂。因此,央行在考慮採用貨幣政策來救市時一定要考慮當前危機與未來經濟的平衡,不要只顧當前而忽略了未來。
4、其實要想給市場注入流動性,更好的辦法是多給企業些生存的空間,應該多採取些有利企業生存和經營的政策。差別貸款是個可行的方案,不要一刀切,優勝劣汰才是長久之計。在大部分企業投資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由政府為主導,加強一些基礎設施服務建設,如道路交通、衛生醫療、教育、具有高新技術的產業投資等等,為以後的經濟恢復大好基礎,這樣既可以促進相關企業的投資,也可以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至於資金方面的問題,如果政府不想給市場流動性造成壓力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由財政部向央行定向發行國債的辦法來解決,這樣就對市場不會造成太大的資金壓力,而政府將籌集的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具有行業優勢企業的投資,緩和經濟下滑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