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現在的外交局勢如何
本世紀頭二十年內,中國將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中國外交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中國將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系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繼續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繼續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擴大務實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要求和共同利益;繼續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重大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的妥善解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將繼續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推動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繼續推進經濟外交、文化外交和公眾外交,積極發展與各國經濟合作,推動文明對話與交流,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外交為民」,切實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
2. 當前中國的外交處境如何
當前國際局勢
眾所周知,在當今經濟與科技迅猛發展的態勢下,國際局勢似乎也變得甚為微妙,有點「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總體看來,仍是以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和歐洲諸國為主軸,在歷史和國際競爭的舞台上,任何兩國都在為自己的利益進行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角逐與對壘。而在如今以經濟金融市場為核心利益的主流經濟時代,只有在發展了強大的經濟實體與商業網路之後,才能真正樹立起自己的國際地位,才能使自己立於強國之林!
我們拋開意識形態之對立不言,單就國家的利益博弈而論。中國,目前處於守勢,而日本,美國之類的國家則是出於攻勢。他們視中國為未來國際地位的最大挑戰者,那正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舉世矚目,成為21世紀真正的世界大國,才使他們對中國的崛起虎視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識形態、社會體制而言,中國目前仍處於轉型期,相當於落後世界先進主流50年。但是這種逐漸形成的並且正在完善的社會體制一旦崩潰,勢必將動亂頻仍,民不聊生。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為韜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勢之下,已轉為主動突圍。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中非數十國論壇足以見證了中國的國際發展戰略方針:是以新時代的步伐在邁進,是以尋求外部合作為主的外交政策。
對當前的中國而言,最大的國際問題莫過於台灣和朝鮮問題。台海局勢,關乎世界格局,牽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極,這也是中國和平統一的關鍵關口。而對中國台灣的回歸有極大異議和阻力的無疑是美國和日本,他們與台灣「淵源」頗深,單在目前的局勢下,大家都在觀察對方的舉動,以伺機獲得主動。恰恰中國與日本在東海問題上也是糾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腦「拜鬼」也時常引發中國民眾被屠殺時留下的傷痛。那麼,現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將依照自己的承諾不再參拜「神社」,是否有與中國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開發東海能源嗎?台灣問題在好的發展趨勢之下日本還會如此干涉嗎?我們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觀察。
當然,還有多年來一直充當台灣 「老大哥」--美國,它是「割捨」,還是將要採取什麼奇異的干預對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將給於台灣什麼樣的支持,我想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這是一個互相牽制的時代,誰也不希望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國際上落下有損威信的罵名。
朝核問題,最終結果如何,將取決於中、美、日、俄、韓、朝的六方再次聚頭。而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存在著許多憂慮,從立場上很難做到像美國那樣「超脫」。50多年來,朝鮮至少在對美國、日本、台灣關系等原則問題上沒有出賣過中國。不管朝鮮的內政如何,中國在國際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須站在朝鮮這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傢伙」一邊。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國跟中國一道同為大國,他們一起作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的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其目標應當更遠大:共同合作,維護一個有利於世界長期和平與繁榮世界體系。美中關系是個「密切而復雜」的問題。
或許,在某些時候,老美會想一些閑不住的做法來對中國進行「圍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國曾游說韓國和日本加入「北約」,在這之前還勸說過澳大利亞,這不都是為了擴大自己的「霸權」而向中國和俄羅斯逼近嗎?
而中俄目前的關系僅止於「互有所需」這一極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層面,並隱藏著深層的風險。這一深層風險就是,隨著兩國的相繼崛起,雙邊關系可能會再次面臨「變」的格局。但是,在對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圍堵」時,中俄將會毫無疑問的「對外」。
在美國與歐洲諸國看似親密的關系漸行漸遠時,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向中國靠近,歐洲援華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希望中國變,但是不宜過激,以免引起社會動盪。社會穩定了,也就穩住了歐洲人對中國大片市場的幻想。因此,他們非常關注中國的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如果中國的改革不穩定,引起了社會動盪,它所有的投資可能全都泡湯。而保持社會穩定,也正是中國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歐在將來的合作中一定會走向好的趨勢!
3. 中國外交現狀如何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的外交政策及戰略日益成為牽動整個國際格局變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對中國外交的關注也日益強化。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大慶之年,新中國外交也走過了60年不平凡的歷程,此時對中國外交進行一個評估可以說適得其時。 以改革開放為分界點,60年中國外交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前30年是反對外部威脅、鞏固國家獨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30年;後30年則是適應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良好周邊環境,促進發展的30年。60年來,中國外交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捍衛民族尊嚴和利益方面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近30年來,中國外交在推動中國融入世界、保障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和先進經驗等方面也是成績斐然。 外交的歷史命運和國家的歷史命運是休戚相關的。相對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來說,60歲的共和國還很年輕;但就現代中國外交的歷史而言,這60年的外交歷程卻是意義非凡的。早在清代以前,歷代雖有禮部、鴻臚、典屬國等機關處理外事,但與近代國際關系的外交意義相去甚遠。清朝立國之初,雖然禮部和理藩院有著部分外交職能,但由於清朝長期推行閉關鎖國政策,這兩個機構並沒有發揮外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