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什麼被稱為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

什麼被稱為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

發布時間:2023-01-25 05:45:51

⑴ 中國具體有哪些涉外性的法律

涉外法律服務是指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當下,群眾在生產交易和生活中和其他國家產生法律糾紛問題所產生的法律事務。涉外法律案件因其性質特殊在處理過程中也需考慮更多相關問題。而涉外法律事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外商投資公司以及外籍人士。而涉外法律的服務范圍除了投資交易也包含房產婚姻等事務。那法律上涉外法律有哪些,涉外法律關系適用法是什麼,涉外法律訴訟時效是怎樣的?華律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相關資料,供您查閱,希望可以幫助到您,也歡迎您直接來網站和律師進行溝通。

涉外法律有哪些

目前我國涉外訴訟不同的涉外案件適用的涉外法律是不一樣的,包括民事、商事、刑事等方面的法律。

1、專門涉外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2、其他不少法律含有涉外的條文。

基本上每個部門法都有涉外性法律的表述。 如憲法中,保證外國人的合法權益。 刑法中的中國人在國外犯罪和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的規定。民法這個大類中的小類也基本一樣,如婚姻法中的涉外婚姻規定。 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的內容也更多的傾向國際化和世界性。

《外商投資國際海運業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規范對外商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國際海上運輸業務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業務的管理,保護中外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 例》(以下簡稱《海運條 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相關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管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 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 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本規定所稱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 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

⑵ 什麼是指法律在本國主權范圍內對所有人具有普遍的

法律發普遍適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國主權范圍內對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作用:

1、保護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企業的公有財產,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部分,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中國憲法規定要予以保護,禁止以任何手段破壞和侵犯國家和集體的財產。中國刑法和經濟法還規定對違法者的懲處。保護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法律約束的首要作用。

2、依法治廠。要用法律手段管理企業經濟,根據國家法律將企業各項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納入國家法律的軌道,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完善企業現代化的經營管理。

3、促進企業合理處理對外的經濟關系。對外開放,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堅定不移的方針,凡是有條件的企業,都要力爭實行外向型經營,同國外進行平等互利的貿易和科技協作。

自1979年以來,中國制定和頒布的涉外經濟法規有100多件,《涉外經濟合同法》、《中國外合資企業經營法》等等,這與經濟法律規范著企業涉外經濟活動,促進了企業對外經濟聯系和合理經濟往來。

4、保障企業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搞活企業,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項方針,通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公司法》以及《經濟合同法》等經濟法規,把國家政策法令規范化,並藉助於國家的強制力,促進和保障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同時,對不利於改革的企業行為,也起著限制的制約作用。

5、保護消費者利益,約束企業侵犯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⑶ 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是什麼法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擴大國際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或個人(以下簡稱外國合營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經中國政府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其它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中國合營者)共同舉辦合營企業。第二條 中國政府依法保護外國合營者按照經中國政府批準的協議、合同、章程在合營企業的投資、應分得的利潤和其它合法權益。合營企業的一切活動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對合營企業不實行國有化和徵收;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合營企業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實行徵收,並給予相應的補償。

⑷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什麼該法也被稱為中國社會經濟第一法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1979年五屆二次人大通過,

⑸ 我國最早的涉外經濟立法是哪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是我國最早的涉外經濟立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2001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進行過兩次修正。

⑹ 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是什麼法

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是什麼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涉外經濟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的適用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同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之間訂立的經濟合同(以下簡稱合同)。但是,國際運輸合同除外。
第三條 訂立合同,應當依據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
第四條 訂立合同,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並不得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條 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未作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合同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
第七條 當事人就合同條款以書面形式達成協議並簽字,即為合同成立。通過信件、電報、電傳達成協議,一方當事人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簽訂確認書時,方為合同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獲得批准時,方為合同成立。
第八條 合同訂明的附件是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九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
合同中的條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經當事人協商同意予以取消或者改正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第十條 採取欺詐或者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無效。
第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對合同無效負有責任的,應當對另一方因合同無效而遭受的損失負賠償責任。
第十二條 合同一般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合同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國籍、主營業所或者住所;
二、合同簽訂的日期、地點;
三、合同的類型和合同標的的種類、范圍;
四、合同標的的技術條件、質量、標准、規格、數量;
五、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
六、價格條件、支付金額、支付方式和各種附帶的費用;
七、合同能否轉讓或者合同轉讓的條件;
八、違反合同的賠償和其他責任;
九、合同發生爭議時的解決方法;
十、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
第十三條 合同應當視需要約定當事人對履行標的承擔風險的界限;必要時應當約定對標的的保險范圍。
第十四條 對於需要較長期間連續履行的合同,當事人應當約定合同的有效期限,並可以約定延長合同期限和提前終止合同的條件。
第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擔保。擔保人在約定的擔保范圍內承擔責任。
第三章 合同的履行和違反合同的責任
第十六條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時,可以暫時中止履行合同,但是應當立即通知另一方;當另一方對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的保證時,應當履行合同。當事人一方沒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中止履行合同的,應當負違反合同的責任。
第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違反合同的,另一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或者採取其他合理的補救措施。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後,尚不能完全彌補另一方受到的損失的,另一方仍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二十條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視為違反合同的損失賠償。但是,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或者低於違反合同所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仲裁機構或者法院予以適當減少或者增加。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未按期支付合同規定的應付金額或者與合同有關的其他應付金額的,另一方有權收取遲延支付金額的利息。計算利息的方法,可以在合同中約定。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義務的,免除其全部或者部分責任。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按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的,在事件的後果影響持續的期間內,免除其遲延履行的責任。
不可抗力事件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事件。
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可以在合同中約定。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義務的,應當及時通知另一方,以減輕可能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並應在合理期間內提供有關機構出具的證明。
第四章 合同的轉讓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將合同權利和義務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者的,應當取得另一方的同意。
第二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國家批准成立的合同,其權利和義務的轉讓,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但是,已批準的合同中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五章 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第二十八條 經當事人協商同意後,合同可以變更。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一方有權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
一、另一方違反合同,以致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
二、另一方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在被允許推遲履行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三、發生不可抗力事件,致使合同的全部義務不能履行;
四、合同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已經出現。
第三十條 對於包含幾個相互獨立部分的合同,可以依據前條的規定,解除其中的一部分而保留其餘部分的效力。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即告終止:
一、合同已按約定條件得到履行;
二、仲裁機構裁決或者法院判決終止合同;
三、雙方協商同意終止合同。
第三十二條 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通知或者協議,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三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國家批准成立的合同,其重大變更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其解除應當報原批准機關備案。
第三十四條 合同的變更、解除或者終止,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第三十五條 合同約定的解決爭議的條款,不因合同的解除或者終止而失去效力。
第三十六條 合同約定的結算和清理條款,不因合同的解除或者終止而失去效力。
【拓展資料】 第六章 爭議的解決
第三十七條 發生合同爭議時,當事人應當盡可能通過協商或者通過第三者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的,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
第三十八條 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貨物買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計算。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由法律另行規定。
第四十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經國家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在法律有新的規定時,可以仍然按照合同的規定執行。

⑺ 簡述涉外經濟法的主要內容……

這是所有內容: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對外貿易,是指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 第三條 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依照本法主管全國對外貿易工作。 第四條 國家實行統一的對外貿易制度,依法維護公平的、自由的對外貿易秩序。 國家鼓勵發展對外貿易,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保障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促進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或者根據互惠、對等原則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 第七條 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在貿易方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類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該地區採取相應的措施。 第二章 對外貿易經營者 第八條 本法所稱對外貿易經營者,是指依照本法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和其他組織。 第九條 從事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的對外貿易經營,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許可: (一)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 (二)有明確的對外貿易經營范圍; (三)具有其經營的對外貿易業務所必需的場所、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委託他人辦理進出口業務達到規定的實績或者具有必需的進出口貨源;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前款規定的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依照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口企業自用的非生產物品,進口企業生產所需的設備、原材料和其他物資,出口其生產的產品,免予辦理第一款規定的許可。 第十條 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和組織的設立及其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十一條 對外貿易經營者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第十二條 對外貿易經營者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應當信守合同,保證商品質量,完善售後服務。 第十三條 沒有對外貿易經營許可的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在國內委託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其經營范圍內代為辦理其對外貿易業務。 接受委託的對外貿易經營者應當向委託方如實提供市場行情、商品價格、客戶情況等有關的經營信息。委託方與被委託方應當簽訂委託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由合同約定。 第十四條 對外貿易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有關部門提交與其對外貿易經營活動有關的文件及資料。有關部門應當為提供者保守商業秘密。 第三章 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 第十五條 國家准許貨物與技術的自由進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技術,國家可以限制進口或者出口: (一)為維護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需要限制進口或者出口的; (二)國內供應短缺或者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國內資源,需要限制出口的; (三)輸往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四)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產業,需要限制進口的; (五)對任何形式的農業、牧業、漁業產品有必要限制進口的; (六)為保障國家國際金融地位和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限制進口的; (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需要限制進口或者出口的。 第十七條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技術,國家禁止進口或者出口: (一)危害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為保護人的生命或者健康,必須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三)破壞生態環境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需要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第十八條 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制定、調整並公布限制或者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目錄。 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或者由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的范圍內,臨時決定限制或者禁止前款規定目錄以外的特定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 第十九條 對限制進口或者出口的貨物,實行配額或者許可證管理;對限制進口或者出口的技術,實行許可證管理。 實行配額或者許可證管理的貨物、技術,必須依照國務院規定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或者由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許可,方可進口或者出口。 第二十條 進出口貨物配額,由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根據申請者的進出口實績、能力等條件,按照效益、公正、公開和公平競爭的原則進行分配。 配額的分配方式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一條 對文物、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等貨物、物品,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有禁止進出口或者限制進出口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四章 國際服務貿易 第二十二條 國家促進國際服務貿易的逐步發展。 第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服務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中所作的承諾,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市場准入和國民待遇。 第二十四條 國家基於下列原因之一,可以限制國際服務貿易: (一)為維護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二)為保護生態環境; (三)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的服務行業; (四)為保障國家外匯收支平衡;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限制。 第二十五條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國際服務貿易,國家予以禁止: (一)危害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承擔的國際義務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管理。 第五章 對外貿易秩序 第二十七條 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應當依法經營,公平競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偽造、變造或者買賣進出口原產地證明、進出口許可證; (二)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 (三)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排擠競爭對手; (四)騙取國家的出口退稅;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八條 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匯、用匯。 第二十九條 因進口產品數量增加,使國內相同產品或者與其直接競爭的產品的生產者受到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的威脅時,國家可以採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 第三十條 產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方式進口,並由此對國內已建立的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的威脅,或者對國內建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時,國家可以採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或者阻礙。 第三十一條 進口的產品直接或者間接地接受出口國給予的任何形式的補貼,並由此對國內已建立的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的威脅,或者對國內建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時,國家可以採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或者阻礙。 第三十二條 發生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況時,國務院規定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調查,作出處理。 第六章 對外貿易促進 第三十三條 國家根據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為對外貿易服務的金融機構,設立對外貿易發展基金、風險基金。 第三十四條 國家採取進出口信貸、出口退稅及其他對外貿易促進措施,發展對外貿易。 第三十五條 對外貿易經營者可以依法成立和參加進出口商會。 進出口商會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依照章程對其會員的對外貿易經營活動進行協調指導,提供咨詢服務,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會員有關對外貿易促進方面的建議,並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促進活動。 第三十六條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組織依照章程開展對外聯系,舉辦展覽,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其他對外貿易促進活動。 第三十七條 國家扶持和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對外貿易。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走私禁止進出口或者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構成犯罪的,依照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海關法的規定處罰。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並可以撤銷其對外貿易經營許可。 第三十九條 偽造、變造進出口原產地證明、進出口許可證,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買賣進出口原產地證明、進出口許可證或者買賣偽造、變造的進出口原產地證明、進出口許可證,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單位犯前款罪的,判處罰金,並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或者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並可以撤銷其對外貿易經營許可。 明知是偽造、變造的進出口許可證而用以進口或者出口貨物,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進口或者出口禁止進出口或者限制進出口的技術,構成犯罪的,比照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國家對外貿易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濫用職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國家對外貿易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照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國家對邊境城鎮與接壤國家邊境城鎮之間的貿易以及邊民互市貿易,採取靈活措施,給予優惠和便利。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單獨關稅區不適用本法。 第四十四條 本法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⑻ 我國最早的涉外經濟立法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涉外經濟立法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進出口貿易成文法規之一:<市舶條例>

閱讀全文

與什麼被稱為中國涉外經濟第一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醫療技術怎麼樣 瀏覽:160
印度logo怎麼轉 瀏覽:997
在印尼BO什麼意思 瀏覽:444
伊朗和英國怎麼了 瀏覽:924
印度現在的環境如何 瀏覽:409
印度為什麼獎牌這么少 瀏覽:339
印度有什麼經商機會 瀏覽:606
英國預科一年學費多少錢 瀏覽:337
中國人豪門自信來自哪裡 瀏覽:354
印度種族有哪些姓 瀏覽:349
美國憑什麼制裁伊朗央行 瀏覽:804
印尼有多少礦洞 瀏覽:822
中國哪裡人吃眼鏡蛇 瀏覽:460
杭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怎麼樣 瀏覽:547
印尼伊斯蘭有多少 瀏覽:346
往英國寄衣服每公斤多少錢 瀏覽:788
印尼虎小苗吃什麼 瀏覽:205
哪個省份和越南交界 瀏覽:120
有什麼義大利的車 瀏覽:512
伊朗什麼時候可以登陸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