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開展在西非護航

中國如何開展在西非護航

發布時間:2023-01-25 12:17:16

⑴ 中國人民還幫幫助世界人民做了哪些事件 嗎

一、中國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積極派駐海外維和部隊核維和警察,目前,中國共有10支維和部隊共1546人在4個聯合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4個任務區分別在剛果(金)、賴比瑞亞、黎巴嫩和蘇丹。他們的任務是制止沖突,恢復和平。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⑵ 中國第27批護航編隊凱旋迴來盛況如何

3月18日上午,由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岳陽艦和綜合補給艦青海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第27批護航編隊,在圓滿完成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出訪北非3國和幾內亞灣機動巡航等任務後,順利返回三亞某軍港碼頭。

編隊自去年8月1日從三亞起航後,始終堅持「航渡一路、訓練一路,護航一路、展示一路,訪問一路、交流一路」的工作思路,以「迎接十九大、學習十九大、貫徹十九大」為主題主線,扎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嚴密組織護航行動,積極開展對外軍事交流,創新組織綜合保障,嚴格安全管理防控,創下了艦艇編隊首次在西非幾內亞灣機動巡航等多項紀錄;圓滿完成了36批54艘中外船舶護航任務,解救被海盜追擊船舶5艘,發現並驅離13批42艘疑似海盜小艇,確保了所有被護船舶、人員和編隊自身百分之百安全。

完成護航任務後,編隊先後對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等北非3國進行了訪問,展示了中國海軍軍人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大方自信的精神風貌,促進了與到訪國之間的互信合作。

⑶ 中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都幹了啥

11月9日是中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駐吉布地保障基地,正式進駐成立滿百天的日子。

這些天里,基地完成了多次補給任務,並首次利用駐地國靶場組織了實彈射擊訓練

不僅如此,基地還向吉布地憲兵贈送了一批醫療物資,包括診療用床、普通病床、血壓計、聽診器、注射器、輸液器、醫用酒精等共計22類。

(贈送物資)

亞丁說:「吉布地憲兵醫療設施比較匱乏,貴方在我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無私幫助,只有真正的兄弟才這么做。這份珍貴的情意將進一步推動和深化兩軍之間的務實交流與合作,為兩國兩軍的友誼增輝添彩。」

據了解,我駐吉布地保障基地醫院目前正在抓緊建設,建設完成後除服務基地官兵外,還將為吉布地當地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

⑷ 2022年在非洲西非的中國人要出什麼證明

單位證明、在職證明、經濟能力證明等等。
非洲國家有效簽證:需要護照、照片、身份證和戶口本復印件、單位證明、在職證明、經濟能力證明等等申請必須材料,目的地國家不同,所需的資料並非全部需要上述證明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九條中國公民出境入境,應當依法申請辦理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中國公民前往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還需要取得前往國簽證或者其他入境許可證明。但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政府簽訂互免簽證協議或者公安部、外交部另有規定的除外。中國公民以海員身份出境入境和在國外船舶上從事工作的,應當依法申請辦理海員證。

⑸ 我國與非洲可在哪些方面合作

我國與非洲可進行合作的幾個方面:

1、礦業

非洲礦業資源豐富,特別是金、銅、鑽石、鉻、錳、高品位鐵礦砂等更是世界其他地區無與倫比。我國擁有大規模的勘探、開采隊伍及相應的技術設備,完全可以在非洲這塊土地上有所作為。

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在13個非洲國家開展了地質鑽探方面的工作。近年來,國土資源部所屬地礦局已經在納米比亞、迦納、馬里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了找礦活動,而且在迦納的金礦開采已經起步。此外,象牙海岸、剛果(金)和南非都是我們合作開采礦業的重點。

⑹ 中國為聯合國事務做出了什麼貢獻

  1.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2. 中國是維護國際秩序的建設性力量。

  3. 中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中國維和部隊為維護世界和平做除了重要貢獻。

  4. 中國為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交出合格答卷,在消除極端貧窮和飢餓、普及初等教育、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等8個方面做出了重要發展。

  5. 中國是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中的「中堅力量」。

  6. 中國在國際熱點問題中,努力求共識,維護了地區和平。

中國如何去維護自己的海外利益

當中國在海外的利益越來越多時,如何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以及善盡一個大國的國際責任,就成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目前,中國保護自己海外利益的手段,除了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外,還有或者還應該有什麼樣的手段?什麼時候才具備這樣的手段? 中國2000年以前,奉行的是韜光養晦,即便到了今天,在國際事務中,仍然處於一種僅參與非武裝性質的國際維和部隊。在維護自己國際利益方面,近幾年最大的手筆,也僅有拉丁灣軍艦護航,打擊索馬裏海盜。中國面對自己越來越多的海外利益,以及國際社會希望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的訴求,在軍事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 以利比亞為例,根據商務部資料,在利比亞開展投資合作的中資企業共有75家,涉及項目50個,合同金額約180億美元。利比亞局勢惡化以來,中國短時間內從利比亞撤回中方人員數萬人。且不說,利比亞反對派當權後,中國在利比亞原來的訂單能否繼續,即便撤退中國公民一事,如果不是外交管道有足夠的預警,就足以讓中國政府嚇出一身冷汗。 換句話說,中國維護海外利益,不可能、也不應該僅僅限於外交等手段,軍事作為最後的保障手段,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手段。尷尬的是,中國海軍剛剛具有一定的遠洋作戰的能力,亞丁灣護航,正是這種力量的培訓和展示。但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朝發夕至的全球兵力投送能力相比,我們還缺少足夠的遠程轟炸機和航空母艦。在一旦需要類似在內戰環境中,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從別國撤出海外中國公民,就顯得無能為力。 當一個國家的利益不再是蜷縮在本土上的時候,當一個國家強大到,國際社會認為,需要動用武力來維護和平的時候。中國就不可能以愛好和平為由,永遠地置身事外。譬如索馬裏海盜或者出現其他淪為海盜的國家,嚴重影響了世界的命脈性通道後,需要派出地面部隊才能夠擺平的時候,中國就不可能永遠坐享其成。中國必須具備這樣最低限度的力量。 對於這點,中國政府也應該有了足夠的認識。發展大飛機以及建造中的航空母艦,都是要補強這些。以航空母艦為例。在導彈攻打航母的技術,越來越完善的時候,中國發展航母,這種十分昂貴的武器,顯然不是主要用於和美日等有擊毀航母能力的國家來抗衡的,而是主要用於遠距離的作戰平台。 擁有航母維護自己海外利益,與不稱霸、不侵略別國和干涉別國內政的中國一貫的原則並不矛盾。比如,中國假如擁有遠距離迅速投放兵力的能力,就可在必要時,為中國公民在海外撤退開辟一條綠色通道。等等 中國只要擁有海外利益,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用軍事的手段維護這些利益,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選項。隨著不遠的將來中國航母和大飛機的發展,這種能力在五年之內即可具備。

⑻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的歷史。

1952年初,劉華清調入海軍。此後幾十年裡,他三次進出海軍,並曾先後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即艦艇研究院)、國防科委等單位任職,晚年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主持軍委日常工作。使命所系,劉華清與中國國防科技發展、軍隊裝備建設,特別是與海軍裝備建設結下了不解之緣,為建設強大的海防,努力實現中華民族航母夢,作出了貢獻。

1970年:主持擬就新中國第一個建造航母的「初步意見」

1969年初,劉華清從國防科委調回海軍。此前,劉華清在國防科委任副主任。由於他是因對抗「文化大革命」遭到揪斗後,在葉劍英、聶榮臻兩位元帥的保護下調回海軍的,國防科委副主任的職務沒有被正式免除,所以來海軍沒有調令,更沒有任職命令,依通知報到,名副其實的「無職無權」。

1969年6月初,國務院決定,將國防工業各門類歸口分別交總參、總後、海軍、空軍及有關兵種管理。據此精神,造船工業一塊劃歸海軍負責,由海軍和第六機械工業部(簡稱六機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和二十三基地等單位領導組成海軍造船工業科研領導小組。副總參謀長兼海軍政委李作鵬任組長,海軍副司令員周希漢任副組長。下設一個承辦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的辦公室(簡稱船辦)。至此,劉華清才有了正式名分,當了船辦主任。

船辦一共8個人,隸屬海軍司令部領導,頂多算一個師級單位。這對一個開國將軍、擔任過六機部副部長和多年大區副職領導工作的幹部來說,顯然有失公允,但劉華清不計較這些。他清楚,這是「特殊時期」,有工作干就行了!因為涉船的科研、生產都管,船辦的事情不少,工作有得干。也正是緣於這一位置,1970年初,劉華清接受了一項意想不到的重大任務:提出關於建造航空母艦的初步意見。

這一任務是中央機關有關部門通知船辦的。當時,多數地方由造反派掌權,在「反對以生產壓革命」的口號下,許多科研、生產項目都停滯了。有這樣一項任務,劉華清完全沒有料到,很是振奮。其實,還在任第七研究院院長時,他就曾考慮過建造航母的問題,並一直在搜集、積累著相關資料。在徵得領導小組負責人同意後,劉華清迅即召集會議,組織第七研究院、第六研究院(即航空研究院)等有關單位的專家共議落實辦法,並根據職責將任務作了劃分。同時,責成第七研究院成立專門小組,進行整體論證,起草規劃方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形成了《關於建造航母問題的初步意見》(簡稱《意見》)初稿。

將《意見》初稿報送領導小組審定時,劉華清附函作了說明:「我獲悉中央首長關於建造航空母艦的指示後,受到極大的鼓舞。建造航空母艦是一項非常重大、非常光榮的政治任務,這是建立強大海軍的重要戰略措施。我根據領導小組辦公會議決定,召集七院、六院有關人員進行了兩次討論,七院又組成專門小組進行了探討,現提出初步意見。」

《意見》初稿文字不長,主要講了四個方面的問題:一、美國、蘇聯等發達國家航母發展現狀;二、關於我國建造航母選型的建議;三、四部分,分別為航母主要設備解決辦法和關於組織實施的意見、建議。其中,在第二部分「關於我國建造航母選型的建議」中這樣寫道:我國第一代航母擬建造一型攜帶艦載殲擊機和反潛直升機為主的「護航航空母艦」為宜。

當「護航航空母艦」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核潛艇、常規潛艇等艦艇編隊活動時,即可由我艦載機和反潛直升機在編隊活動海區,展開積極的搜索和攻擊空中的敵機與水下的敵潛艇,使我遠洋作戰編隊在一定的海區活動時,有一定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取得行動的自由和主動。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設想為:噸位約3萬噸以內,航速35節左右,載飛機50架左右(殲擊機與反潛直升機的比例,可隨執行任務不同而變動)。採用垂直起落式殲擊機。這樣就免除了飛機彈射器、助降裝置、降落阻攔裝置等,一系列技術上極為復雜而笨重的專用裝置,使航母的尺度和噸位大為縮小,研製周期可以大大縮短。

本艦備有強大的進攻和防禦武器,對於敵空中目標,遠程的由本艦殲擊機迎擊,中程的由本艦對空導彈攔截,近程的由低空導彈和小口徑炮組成嚴密火網攔擊;對敵水下目標,由反潛直升機進行快速、大面積搜索攻擊;考慮到本艦艦載機全系殲擊機和直升機,缺乏對敵水面艦艇編隊攻擊的能力,故又裝備了射程為500~600公里的中程導彈。這樣給本艦增加了大型導彈艦艇和航空母艦的打擊手段。在不影響飛行甲板和機庫等重要部位布置的情況下,裝設艦對艦導彈,即可起到艦載轟炸機或超速轟炸機的作用。

關於建造航母實施方案,《意見》初稿中提出:「研製總進度預定為三年」,「從中央正式批准建造時起,爭取三年內建成:71年完成總體設計,72年開工建造,73年建成並完成試航,交付部隊」。

在當時的物質、技術條件下,這一時限顯然有點過於樂觀和「躍進」。不過仔細想一下便會理解,這與當時熾熱的政治氣候不無關系。同時,從中也可以看出劉華清及參與論證的技術人員,造船工業領導小組的領導同志,對建造航母的任務是何等興奮和急切。當然,也說明當時國內對航空母艦技術上的繁難尚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意見》初稿經領導小組審查提出意見後,劉華清又逐字逐句進行了修改。1970年5月16日,他與第七研究院、第六研究院的領導同志共同簽名,正式報送海軍黨委。此後,不知是海軍黨委沒有上報中央,還是中央決策又有了新的變化,《意見》初稿及建造航母一事,再無消息。數年後,傳出了周恩來關於建造航母的說法。據悉,周恩來在一次接見外賓中談到中國的海洋權益時曾感慨地說:歷史上中國就飽受帝國主義海上侵掠之苦。反擊外來侵略、保衛我們的海洋權益,沒有航空母艦,我們不能讓中國的海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看不到航母,我不甘心啊!

周恩來的話是什麼時間講的,對什麼人講的,劉華清沒有弄清出處,但這些話卻像重錘一樣敲擊著他的心弦。1971年林彪集團篡黨奪權陰謀被粉碎後,江青等人借機竊取了更大的權力,不僅國家經濟形勢繼續惡化,圍繞著科學研究、大學招生等問題的爭論、斗爭也日益復雜。中國何時才能建造自己的航母?劉華清不知道。他所能做的就是繼續自己的研究,廣泛搜集、了解世界各國關於航母發展的資料、信息。他堅信,有著18000多公裏海岸線的瀕海大國,擁有航母勢所必然。

1975年:抓住落實海軍《十年規劃》契機,鄭重建言造航母

1975年5月,毛澤東在一個月內連續對海軍作了兩次指示。一次是5月3日,他對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海軍政委蘇振華說:「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我們海軍只有這樣大(伸出一小手指頭)。」另一次是5月23日,在海軍黨委《關於傳達學習毛主席指示的情況報告》上批示:「同意。努力奮斗,十年達到目標。」(報告中提出:力爭在十年左右建成一支較強大的海軍。)當時,海軍黨委正在會同六機部制定海軍十年發展規劃。毛澤東的兩次指示傳達後,大家備受鼓舞,進一步加快了規劃編報步伐。6月16日,海軍黨委與六機部黨的核心領導小組聯署,將《關於海軍艦艇十年發展規劃的請示報告》(簡稱《十年規劃》)正式上報中央軍委、毛澤東。

是時,劉華清是海軍分管裝備工作的副參謀長,按常規,應該參與裝備規劃的編制工作。由於「四人幫」的干預及其他原因,他不僅沒有參加《十年規劃》的編制,甚至沒有能夠參加討論和參與一下意見。直到兩個月後的8月末,他才看到《十年規劃》的上報稿。或許是時間倉促等原因所致,規劃的內容令長期做軍隊裝備研製工作、熟悉世界海軍發展情況的劉華清非常失望。回憶錄中,他這樣記述了對《十年規劃》的看法:「當時,我對『規劃』的基本看法是:指導方針混亂,只顧眼前、忽視長遠,急於求成,重生產輕科研。時而大計劃、高指標;時而降低要求,不敢採用高新技術,遷就落後。重大問題拿不定主意。因此,勢必喪失許多寶貴時機。」

看過《十年規劃》,劉華清連續幾天睡不好覺。經過反復思考,他不顧自己尚在受「政治審查」,集中兩天時間,一氣呵成,寫出了對《十年規劃》、對海軍裝備建設的看法,以《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匯報》(簡稱《匯報》)為題上報。《匯報》中,劉華清在陳述自己對海軍戰略、海軍裝備發展方向的思考的基礎上,鄭重提出了建造航空母艦的建議:

海軍作戰的方針仍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近海殲敵為主,同時也要敵進我進,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遠海敵後去打擊殲滅敵人。為了解決水面艦艇和潛艇到中遠海作戰的空中防護、支援配合問題,我認為有必要盡早著手研製攻擊型和護航型航空母艦(先搞常規動力的,排水量在4萬噸左右,不一定搞8萬、10萬噸的)。我建議不要再搞十年規劃中的8000噸的大型導彈驅逐艦(論證幾年,方案多變,尚未建造),可將現已試制出的中型導彈驅逐艦改進提高來代替它,將搞大型驅逐艦的人力、財力拿來搞航空母艦。因為海上的戰斗規律早就是空中、水面、水下各種兵力的協同戰斗。

我國要大搞經濟建設,有些重要戰略物資還需從國外進口,必將大大發展海外貿易,掩護海洋交通和保護海洋資源的任務都是繁重的。但是我們不能到外國去建設任何基地,只有解決機動的飛機場和導彈發射場。執行上述任務離不開去遠海。要到遠海作戰就不能違反這個立體協同作戰的客觀規律。霸權主義激烈爭奪海洋,拚命擴充海軍,廣泛發展水下、水面、空中乃至所謂軌道武器。將來大戰發生,海上戰爭將比歷史上任何一次大戰的規模要大,要激烈,把戰略導彈和飛機放在大型潛艇、水面艦艇、航空母艦上要機動得多,不易受到摧毀。在陳述了建造航母的必要性後,劉華清在《匯報》中又具體分析了啟動航母建造的條件和可能:

我國現有工業和科學技術條件是足以具備解決製造航空母艦的問題的。國家各種機械、造船、航空、電子等工業均較發達,鋼鐵及其他各種材料亦基本具備。英國1918年開始建造航母,當年鋼產量969萬噸;美國1921年開始建造航母,當年鋼產量2010萬噸;日本1931年開始建造航母,當年鋼產量188萬噸。主席與中央已決心加快海軍的建設速度,很振奮人心,若計劃實現,海軍就比較強大了。但建設強大的海軍其重點絕不能放在搞小艇上,將它搞得再多,敵人也不怕(因為敵人的觀點是護衛艦以上才算海上作戰艦艇),必須解決關鍵性的作戰艦艇。

十年預計投資在建造艦艇一項的費用為120億元,國家還要投入大量貴重的稀有材料和各種物資,這些錢財一定要用在刀刃上,次要的和易造的小艇可以緩辦或不辦。要抓緊時間,在前七年左右將航母首艦試制出來,十年末形成戰鬥力。如果這個十年,特別「五五」不上馬,那就是20年之後我國才有航空母艦。因為它的研製周期起碼要七年左右的時間,而且我們又是開頭做起,時間更要的多些。我們一定要建設既有數量又有高質量的強大海軍。

將《匯報》報送毛澤東、鄧小平後,劉華清又分別給鄧小平和蘇振華寫信,說明了寫《匯報》的動因和自己的想法。鄧小平收閱《匯報》和信件後,當即批復:「振華同志:請你考慮一下。我看有些意見值得重視。」但由於「十年規劃已上報各工業部門正在安排計劃,組織實施」,加之當時由「四人幫」挑起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愈演愈烈,海軍《十年規劃》未能作出調整改變,航母研製問題自然也沒有能被提上日程。

1975年11月,劉華清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再次離開了海軍。

1986年:將航母「論證」提上海軍議事日程

1982年8月,劉華清由副總參謀長任上再次調回海軍,擔任海軍司令員。

海軍司令員,與副總參謀長相比,在職級上算不得提升,且劉華清比誰都清楚,海軍「十年內亂」遺留問題多,領導層關系復雜,但他還是痛快地接受了任命。

自1975年底劉華清調離海軍,至1982年8月已過了近七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他工作幾經變動:先是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繼而於1977年底在聶榮臻的推薦下又回軍隊任國防科委副主任,並於1978年3月兼任了中央軍委科學技術裝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79年2月,他又被調到總參謀部,任總參謀長助理,相繼增補為軍委科學技術裝備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兼科學技術裝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這些職務、工作,使劉華清依然有條件、有機會,也有責任了解世界海軍裝備發展狀況,關注、思考海軍裝備建設,探討建造航空母艦問題。

1980年5月,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陪同軍委秘書長耿飈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美國期間,參觀了美國海軍「小鷹」號、「突擊者」號兩艘航母。站在海上「巨無霸」那氣派的飛行甲板上,聽著美方陪同人員不無自負的介紹,劉華清感慨良多。雖然是第一次參觀航母,但由於閱讀研究了大量資料,劉華清在理論上對航母是熟悉的。從作戰指揮中心、機庫、飛機維修中心、升降平台到官兵生活艙、廚房餐廳、醫院等,一一參觀下來,他印象深刻,收獲不小。此次參觀更堅定了他建造中國自己的航母的決心和信念。

此後,隨著軍隊幹部隊伍年輕化的逐步落實,劉華清一度曾感到遺憾:自己年事已高,很可能無緣建造航母工作了!沒料到,很快接到了海軍司令員的任命。

來海軍前,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見到劉華清時當面交代:「你還是要回海軍工作。海軍問題不少,要整頓。」到海軍後,劉華清遵照軍委、總部整體部署,從思想教育入手對部隊思想作風、組織紀律、裝備管理等進行了全面整頓,在教育訓練、部隊管理等各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隨著這些整頓改革的日益深入,劉華清也將航母研製問題,一步步提上議事日程。1983年5月,經總參謀部批准,以海軍新型武器裝備戰術技術和可行性研究為使命的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與論證研究中心主任余淼、政委俞俠的第一次談話中,劉華清向他們提出了研製航空母艦問題:「除了完成各項現實應急的研究、論證任務外,你們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如何適時建造我們自己的航母。」

1984年1月,海軍第一次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劉華清在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提出:「海軍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時間了。不過現在國家經濟力量還不行,90年代以前沒有這個可能。但是,我們不會放棄造航母。」此後,他在聽取海軍裝備部領導工作匯報等場合,多次明確強調:「航母總是要造的,現在不造,到2000年以後總要考慮。現在看來,防禦也需要航母。發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號,而先開展預研。」「蘇聯航母搞了30年。50年代,我在那裡學習,在造航母問題上也有不同意見,有人拚命反對搞航母,蘇共中央下不了決心,但是蘇聯人民要航母,不久他們還是干起來了。現在看來,防禦也需要航母。按照一般規律,裝備科研分三步走:預研、研製、小批量生產。預研這一步很重要,工作量很大,工作應早做。」裝備部領導及時將這些指示向有關部門作了傳達。

1986年4月和6月,海軍副司令員李景和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應邀分別訪問了法國和義大利。臨行前,劉華清特別叮囑他們,要詳細考察法、意兩國海軍的航母建設和發展動向,要盡可能多地掌握有關資料。李景、鄭明在訪問時,分別考察了法國的「福熙」號航母和義大利的「加里波第」號航母。回國後,劉華清聽取了他們的匯報。

8月,劉華清召見了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領導,向他們正式下達了開展航母論證、預研的任務。他說:建造航母的問題該提上日程了!「航母怎樣造法,是海軍全面建設的事;是直升機航母、護航航母分步造,還是直接造護航航母,你們要好好論證一下,提出你們的意見。」

11月18日至19日,由劉華清主持的海軍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務院有關部委、國防大學、空軍、第二炮兵、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80多人應邀蒞會。這次會議雖然只開了兩天,但大家都是有備而來,發言踴躍,爭論熱烈,就海軍發展、海防鞏固課題發表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其中,多名專家從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及反擊敵人海上入侵的戰略需求出發,建議海軍發展航母。這些發言,使劉華清對建造航母論證研究工作有了更系統的認識和把握。

在1987年1月上旬召開的海軍裝備技術會議上,劉華清系統地講了航母研製問題:「再過30年、50年、半個世紀以後,海上常規戰爭怎麼打?武器裝備發展到那時是個什麼狀況?這就涉及航空母艦的發展趨勢問題。從現在的形勢看,將來常規武器肯定會進一步現代化。……今後的常規戰爭,不是過去的概念,也不是現在的概念,而是更新更高技術的概念。要把航空母艦搞得能適應未來戰爭和作戰需要,是要很好地研究和論證的。……我們搞,困難大一些,財力、技術都有一定困難,從長遠的客觀需要考慮也是需要的。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考慮,即使速度快一點,也要15年,速度不快就要20年。10年不搞10年之後再搞,也還有困難。因此,要早論證。不能等到一切都具備了,那樣就太晚了,沒有主動權。要及早立項、論證,早點把相關問題研究透。」

在分析形勢的基礎上,劉華清進一步闡述了發展航母的全局意義和步驟。他說:「我們搞航空母艦,目的不是為了和美國、蘇聯比賽,主要是用於解決對台斗爭需要、解決南沙群島爭端和維護海洋權益等方面的任務。平時還可以用於擴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政治影響。將來海軍有了航空母艦,海軍的質量就將大大地發生變化,海軍的作戰能力也將有較大提高,所以我們應當以歷史責任感去進行研究。當然還不僅僅是這些,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件事,來掌握航母技術,將來還要搞核動力航母。我們現在先搞常規動力的,也不搞大型的,要搞中小型的。搞航母,還有飛機問題。一艘航母不只是一種飛機,而是幾種飛機都要能夠裝載,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各種巡邏機、預警機等,是非常復雜的。現在第一步不能那麼復雜,要搞得簡便一些,節省一點,快一點,一步一步地掌握技術。航空母艦上的一套飛行指揮、飛行技術和管理技術也是不容易的。我們第一步也將要簡單一點,不能直接搞像美國那樣很先進的目標,要一步一步地上去。」

1987年:與海軍老司令員蕭勁光共商航母建設

1987年3月的一天,各大媒體同時報道了一條消息:總部一位領導在與外賓講到中國海軍建設時,坦言中國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禦,中國不需要,也不準備搞航空母艦。短短幾句話,引起了劉華清的重視和深思:是這位領導個人的意見還是總部乃至軍委首長的意見?是即席發言還是經過研究的決策?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從來沒有這樣的意思。劉華清感到問題重大:如即席這樣明確表態是欠妥的;如系既定意見,則值得認真研究。想來想去,他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向軍委首長作個匯報。為慎重起見,他決定先聽聽德高望重的海軍老司令員、開國大將蕭勁光的意見。

第二天晚上,劉華清來到蕭勁光的住處。

劉華清說明來意後,蕭勁光說,我也注意到了這一消息。向外賓這樣講,是不是太輕率了?接下來,他們就中國海軍裝備建設,中國到底需不需要搞航母等問題,進行了交談。

蕭勁光說,搞不搞航母的問題,是我想了多年的問題。50年代初,曾搞了個海軍發展規劃。那時,航母不敢想也不可能提,但還有人說是「大海軍主義」,國防費都買了海軍裝備,其他部隊還要不要了?航母的問題,我寄希望於以後解決。1979年葉飛來海軍,先任政委後改任司令員。當時,我還在301住院,交班是在總醫院的病房裡進行的,裝備建設沒談多少。那時,海軍「文革」中積累的許多問題還沒解決,還有大批幹部壓在那裡沒有結論,查整改的問題,真理標准討論的問題,主要談那些事,談平反冤假錯案。其他東西談得很少。

接下來,蕭勁光說,前幾天秘書把你在國防大學講「海軍戰略」的一個材料給我讀了。你說「我國的海軍戰略是近海防禦,屬於區域防禦的戰略」,這符合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一貫主張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毛主席講的積極防禦,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既不屈從外國侵略,也決不進行對外侵略,永遠不稱霸。需要清楚的是,近海防禦,仗怎麼打。中外戰爭史上,在戰略退卻中組織進攻,在戰略進攻中組織退卻,是常有的事。近海防禦戰略,實際上是以近海作戰為主,絕非不要中遠海作戰。事實上,單純的近海作戰是防禦不了近海的。

劉華清說,我們這樣一個瀕海大國,有18000多公裏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隨著海洋開發事業和海上斗爭形勢發展,面臨的海上威脅與過去大不相同。要對付具有遠戰能力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艦載航空兵,僅有中小型艦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不成,必須有航母。積極防禦,當然包括戰略退卻中的進攻,沒有航母,不能遠距離作戰,仗打起來只能望洋興嘆。所以,去年(1986年)8月,聽海裝和論證中心領導匯報工作,我向他們部署了開展航母論證的問題,要他們從現在起著手開始,好好研究論證。

蕭勁光接過來說,過去幾十年裡,我們沒有航母,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也不可能搞。開始幾年,為了抗美援朝,集中上空軍,後來經濟困難了。60年代初,經濟剛好轉,「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時,技術達不到,經濟實力也不行。

劉華清說,現在搞,技術水平提高了,經濟上也強多了,但也不是沒有問題,財力、技術仍有困難。但不能等。10年內不搞,10年之後再搞,也還會有困難。因此,要早論證,早點把這個問題研究透。那樣才有主動權。

蕭勁光連連點頭說,是這個意思。你這些想法,可以向軍委、總部首長作個匯報。

劉華清說有這個考慮。同時提出:您剛才講的這些意見,我一並向軍委首長反映。建議您把對發展航母的看法連同對海軍建設的其他一些意見,一並寫下來,寫成一篇文章,以作為對建軍60周年的紀念。

此次交談後,蕭勁光接受劉華清的建議,寫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文章中提出:「何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這是海軍各級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包括已經退下來的老同志,應該不斷研究的課題。」接下來,蕭勁光從海軍戰略、裝備建設、人才培養三個方面闡述了這一問題。

文中明確指出:「武器裝備建設是海軍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沒有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就沒有海軍的現代化。」「我們在研究製造新型核潛艇、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護衛艇等艦艇,和新型轟炸機等海上專用飛機的同時,要不要研究製造航空母艦和航母艦載機呢?我以為是需要的。」這是因為:「我們實行近海防禦戰略,並不排除到中遠海作戰。而到中遠海作戰,沒有航空母艦是不行的。一個艦隊在遠海活動,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制空權,也就沒有作戰勝利的保證。在遠海,沒有一種兵力可以取代航母奪取制空權,掩護我遠海艦船的活動。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領土南沙群島距我大陸近1000海里。即使在和平時期,中國海軍也應該到這些海區去活動,以保證、維護我們國家在這些海區的地位和權益。到南沙去,就要有航空母艦對水面艦船進行空中掩護、支援和打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有航母到遠海去活動,也是保衛世界和平、支援進步力量所需要的。」

「當然,目前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不可能馬上就建造航空母艦。但要研究,要做工作。海軍裝備建設要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進行,既要積極又要穩步,逐步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逐步實現海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8月,《海軍雜志》在紀念建軍60周年的專號上,全文發表了蕭勁光的文章。

與蕭勁光交談後,劉華清依約正式向總參謀部請示,要求就海軍裝備建設問題作一次匯報。1987年3月31日,總參領導派裝備部部長賀鵬飛帶領裝備部、作戰部有關人員到海軍機關,專題聽取劉華清關於海軍裝備發展問題的匯報。

此次匯報,劉華清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核潛艇建設,另一個就是航母問題。他說,這兩個問題,涉及海軍核心力量建設,是關鍵性問題。這兩項裝備搞出來,從長遠看,對國防建設是有利的;這兩項裝備不僅為了戰時,平時也是威懾力量。接下來,他詳細分析了這兩大問題的需要和可能。

關於航母問題,劉華清說,目前,我們對海上機動編隊只考慮到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但進一步研討後發現,這個編隊如果沒有空中掩護,無法到岸基飛機作戰半徑以外作戰。後來在研究台海斗爭時,我們又發現使用岸基飛機非常浪費,因為留空時間短,所需飛機和機場就要很多。我們還分析,不發展航母,海軍還是需要發展驅逐艦和護衛艦,靠它們組成海上機動編隊。如果發展了航母,這些艦艇既是護衛航母編隊的艦只,也是在海上機動作戰的艦只。在現代條件下進行海戰,沒有航空兵的掩護,無論如何是不行的。如果發展了航母,並不需要增加飛機的總數量,只是飛機的性能有所不同,飛機的價格高一些,但也不會高很多。因此,發展航母編隊,是一個如何調整裝備經費使用方向的問題,不需要大量增加裝備費。更重要的是,有了航母,海上機動作戰編隊的作戰效能會大大提高。至於技術上能不能自己製造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經與航空、船舶等有關工業部門領導、專家研究,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認為,條件基本具備。當然,有些特殊裝置需要認真對待,也是可以解決的。

⑼ 中企在非洲安保如何保證安全呢

中資企業在非洲採取「人防加機防」的方式。「機防」指硬體設施和技術方面,如安裝防盜牆、電網及遠紅外報警系統等。在「人防」方面,記者了解到,不少在非洲的中國公司僱用當地持槍保安。前駐盧安達經濟商務參贊王勤曾在非洲幾個國家工作多年,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般在非洲的中國公司都僱用當地持槍保安,尤其在安全程度相對差一些的國家,比如奈及利亞、盧安達、剛果(金)、剛果(布)等,都有當地人開辦的保安公司。」與中國國內的保安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多數非洲國家的保安公司都配有槍支。「在蘇丹,個體企業僱用一個正規保安的費用與僱用一個工人差不多,每月大概需要3000—6000元人民幣之間。聘用人數按企業開展的業務性質和重視安保的程度來決定,如果企業比較重視,一個擁有200人左右的企業僱用三班倒的保安,大概共需要12人。」 曾在中石油蘇丹項目工程工作的侯福斗告訴記者。雖然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但是非洲在當地僱用正規持槍保安公司的費用都比較高。因此,有一些中資公司和個人僱傭民間保鏢。在一些相對窮困的西非法語國家,如果是保安公司,費用視保安規模而定,一般從幾百元到兩千元人民幣之間不等。曾在貝南工作的陶短房說:「非公司的普通保安通常月薪在300—450元人民幣之間(24小時在崗),兼職則酌減,即便專職也不提供食宿(他們一般就露宿在大門口)。」在南非中國人聚集的地方,還有華人開辦的安保公司,他們僱用南非鄰近國家的退伍軍人,採用荷槍實彈的方式保衛華人的安全。短期僱用貼身保鏢則以小時計費,如果保鏢開槍阻止搶劫等危險情況的發生,僱主還需另外為具體射出的子彈數埋單。而普通的保安或者看護人費用則較低,例如在坦尚尼亞,法定最低工資大約是400元人民幣,僱用一個起到「看家護院」作用的當地人月薪僅在400到500元左右。當地政府派軍警駐防 企業或還需出錢斡旋除了中資機構自己採取保護措施外,一些大型項目還能得到當地政府警察及軍隊的保護,有的企業負責任到了非洲先去拜訪當地的警察局,以為日後與其打交道做好鋪墊。「在蘇丹,像中石油這樣在當地有油田作業的大公司,首先在與當地政府簽訂的合同中就指出了政府要出動軍隊保護。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油田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安全問題,不僅會派出軍隊還會派出警察在其周邊駐防,形成兩道防線。」侯福斗說。他還透露,南蘇丹獨立前夕,蘇丹南北分別出動軍隊對油田進行聯防聯守。例如,中石油一個鑽井隊一般需要15—20名人員保護 。如果發生一些緊急情況,當地警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記者從一位曾在中國駐衣索比亞使館常駐過的工作人員那裡了解到,2009年上半年,有一個幾十人規模的中國築路工程隊在衣索比亞北部的一個小鎮施工。那一年雨季來得晚,當地小鎮的人抱怨是因為中國人施工破壞了環境所致。三、四十個當地人把項目部包圍起來,強烈要求停止施工,並且讓中國人立即離開。後來,當地警察出面解決,政府方面也幫著協調,所幸沒有發生暴力沖突。事後,大部分中國人先撤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剩下幾個人留守。過了一段時間,雨季來臨,施工才得以繼續。當然,有時因為當地警力資源緊缺,或者警方人員配備不到位,中資公司還需另外出錢或與當地政府斡旋以保證有足夠的警察實時保護。到過尚比亞、蘇丹等國家肖先生也告訴記者,即使大的中資機構營地有當地警察駐守,但是由於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比較分散,工人到工地後,依然很難隨時配備保護人員。向酋長交「保護費」有奇效 部落有時比軍警更靠譜在非洲,有些地方勢力比政府在當地影響更大,一些企業也與當地有實力的部落、鄉鎮保持良好關系,向他們繳納「保護費」以保平安。如果遇上罷工、騷亂等情況,還會有人提前向中國人通風報信。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普遍實行酋長制度,尤其在較偏遠、落後的地方,酋長擁有相當大的權利,在鄉村表現得尤為突出。一些中國公司到當地需要「打點」一下酋長,或者幫助當地修建教堂,學校,操場,市場等,這是搞好關系的有效途徑。有時酋長還會主動找到中國企業,要求提供些支持。一些修路架橋等建築項目,均在較偏遠的地帶,跟周邊鄉鎮的居民和部落搞好關系更顯得尤為重要。有的當地部落對中國企業實施的保護,甚至比軍隊、警察或保安更為及時有力。記者采訪了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魏建青,他曾經在公司投資的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常駐,該合作區位於埃及蘇伊士灣西北地區。魏建青說:「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除了配有保安外,我們還請了當地的貝都因人對園區實施保護。」大概四年前,合作區主動與附近的一支貝都因人部落簽訂協議,僱用他們負責合作區的安保工作,這也成為了該部落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據了解,貝都因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至今多依靠販賣駱駝為生,生活比較艱苦,受教育程度較低。分布在埃及的貝都因人跟當地政府有不少沖突,但也互相承認對方的存在。「我們向當地的貝都因人每月大概繳納3000—4000元人民幣,每天晚上有10來個貝都因人在園區周圍巡邏,這些人都有槍,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得到的。」「他們很認真,也比較負責,有時比當地保安都反應及時。」魏建青說。他還透露:「去年1月埃及剛爆發反政府遊行示威時,我們公司與貝都因部落首領取得了聯系,請他們對園區實施24小時監控和持槍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該地區附近的來自其他國家的公司也多多少少與貝都因人保持這種「合作」,請其提供保護。然而,即使採取多種保護措施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據曾任世界銀行非洲一項目辦公室主任的劉植榮回憶說,2007年,在衣索比亞的歐加登地區,中國中原油田勘探局營地被反政府武裝襲擊,造成包括9名中國人在內共70多人死亡。當時反政府武裝與負責保衛工地的100來名衣索比亞士兵交火,槍戰持續了50分鍾左右,士兵因不敵武裝分子而潰散,傷亡慘重。所以,不少人呼籲中資企業還要加強員工的安保意識教育與培訓,比如,讓員工出國前接受第三方安保公司關於自身防護的培訓,待其通過防護考試拿到安保培訓證書後方可出國工作。

⑽ 我國為什麼要到亞丁灣護航

原因一:維護國家利益。海盜行為不僅擾亂了航行安全,對中國國家發展利益實現造成了阻礙,這明顯對國家利益造成侵害。

(10)中國如何開展在西非護航擴展閱讀

亞丁灣重要事件:海盜出沒

1991年來,索馬裏海盜力量不斷壯大,人數已從100人以下發展到1100人至1200人。途經亞丁灣、 索馬裏海域的船舶頻繁遭到海盜襲擊或劫持。索馬裏海盜已成為一大國際公害,對國際航運和海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據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統計,2008年以來,索馬里附近海域已經發生120多起海上搶劫行為,超過30艘船隻遭劫,600多名船員遭綁架。

2008年9月25日,索馬裏海盜劫持了裝載33輛主戰坦克的烏克蘭軍火船。2008年11月15日,索馬裏海盜劫持了長330米的沙烏地阿拉伯巨型油輪天狼星號。2008年12月17日,中國貨輪"振華4號"運輸船在索馬里沿海亞丁灣水域遭海盜襲擊(振華4號貨船抵禦海盜事件)。最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登船海盜被逼退,30名中國船員成功脫險。索馬裏海盜仍然控制著10多艘船隻和200多名人質。

2008年以來,索馬里沿海累計已經發生80多起海盜襲擊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盜已猖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劫案大多發生在亞丁灣,那裡是從印度洋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

海軍護航

為保證國際航運、海上貿易和人員安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008年年6月通過第1816號決議, 授權外國軍隊經索馬里政府同意後進入索馬里領海打擊海盜及海上武裝搶劫活動,授權有效期為6個月。此後,安理會又先後通過了第1838號、第1846號和第1851號決議,呼籲關心海上活動安全的國家積極參與打擊索馬裏海盜的行動。其中,聯合國安理會2008年12月16日一致通過的第1851號決議決定,從即日起授權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在12個月內可以在索馬里境內「採取一切必要的適當措施,制止海盜行為和海上武裝搶劫行為」。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也呼籲各國進入其領海打擊海盜。 截至2008年,已有歐盟、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等派出艦只在亞丁灣加強巡邏。但是,解決索馬裏海盜問題,除採取海上護航行動、阻止海盜襲擊外,國際社會還應幫助索馬里盡快恢復秩序,促進索馬里實現和平與穩定。

2009年1月12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為包括台灣商船「宇善」號在內的4艘船舶組織實施 護航。 這是海軍護航編隊抵達亞丁灣以來的第2次護航行動。被護航的商船是:「振華13」號、「振華14」號、「宇善」號和「SAGAHORIZON」號。其中,「振華13」號、「振華14」號來自上海,「宇善」號來自台灣,「SAGAHORIZON」號是在中國注冊的菲律賓商船。這次護航行動由曼德海峽東口起航,全程553海里。亞丁灣海域當日天氣晴好,接受護航的4艘商船單縱隊一字排開,駛離會合點,「武漢」艦在一側靠近中部位置伴隨護航。兩組特戰隊員分別登上位於船隊隊首和隊尾的「振華13」號、「振華14」號實施隨船護衛。進入海況較為復雜的區域後,「海口」艦將加入編隊,實施機動護航。亞丁灣海域地處印度洋西角,是連接印度洋與紅海的重要海上通道,與紅海、蘇伊士運河構成連接歐亞的「黃金水道」。

2009年4月13日6時(北京時間11時)許,「武漢」號導彈驅逐艦駛至「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平行位置,兩艦分別打出「歡迎戰友到來」和「你們辛苦了,向你們學習」的旗語。「武漢」艦鳴笛一長聲,第2批護航編隊的「深圳」艦和「黃山」艦鳴笛回應。3艦同時鳴笛1分鍾。自1月6日抵達亞丁灣以來,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連續作戰,圓滿完成了40批206艘商船的護航任務,並成功解救3艘外國商船,有效維護了海上運輸線的安全,許多外國商船也主動要求加入。據統計,臨時加入首批護航編隊的外國商船共計29艘。


參考資料:網路-亞丁灣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開展在西非護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醫療技術怎麼樣 瀏覽:160
印度logo怎麼轉 瀏覽:997
在印尼BO什麼意思 瀏覽:444
伊朗和英國怎麼了 瀏覽:924
印度現在的環境如何 瀏覽:409
印度為什麼獎牌這么少 瀏覽:339
印度有什麼經商機會 瀏覽:606
英國預科一年學費多少錢 瀏覽:337
中國人豪門自信來自哪裡 瀏覽:354
印度種族有哪些姓 瀏覽:349
美國憑什麼制裁伊朗央行 瀏覽:804
印尼有多少礦洞 瀏覽:822
中國哪裡人吃眼鏡蛇 瀏覽:460
杭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怎麼樣 瀏覽:547
印尼伊斯蘭有多少 瀏覽:346
往英國寄衣服每公斤多少錢 瀏覽:788
印尼虎小苗吃什麼 瀏覽:205
哪個省份和越南交界 瀏覽:120
有什麼義大利的車 瀏覽:512
伊朗什麼時候可以登陸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