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什麼是中國文化

什麼是中國文化

發布時間:2022-02-12 08:35:26

⑴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傳統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徵,體現了一種獨特的人文精神,這一點看來已不容易引起爭議,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文化就可定義為一種人文性質的文化、或一種「內在超越」 的文化,以區別於西方及印度、阿拉伯世界具有較強宗教色彩或者說「外在超越」 的文化。我們也許可以從下面的兩層意義上,去理解上述確定中國文化傳統特徵和性質的嘗試: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文化很早就擺脫了原始的神話、巫術、或如梁漱溟所說很早就相當理性、相當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國後來也沒有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一樣進入由一種超越的宗教、至高的人格神君臨一切的社會。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明顯的宗教超越的特徵,而是始終將自己的思考限於人世間,尤其是關注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在此世所能取得的精緻的文化成就,而對垂直的人與上帝的關系、以及擴展的、征服的人與自然界的關系都不甚注意,所以,不僅系統的神學教義相對闕如,系統的自然科學也不太發達。

古代「人文「一詞不太用,但「人」、「文」兩字卻用得極多。我們尤其要注意這「文」字。相對於商人,周人重「文」是一轉,相對於尚武的「士」,孔子著重培養尚文的「士」,使「士」階層「文化」又是一轉。儒家之學也就是人文之學,儒家之教也就是人文之教,且很早就與宗教脫離,被理性化,以人為中心,注重歷史、文學,有一種濃厚的人文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意味。在這種人文學術的籠罩之下,正如上述,不僅神學、自然科學不發達,乃至社會科學也被包裹在人文學術之中而未有獨立長足的發展。

我們把握「人文學科」的概念可以從中國傳統學問開始。傳統中國的學問常被稱為是「經、史、子、集」:「經」有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六經(加樂,但樂經實不存)、七經(五經加論語、孝經)、九經(一說五經中禮分出三禮、春秋分出三傳為九經)、十三經(以上說九經再加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史是歷史,其主幹是正史;子主要是先秦諸子;集是各家文集,以文學為主。而這四個方面又是打通的,其大要可以說是文學、歷史、哲學。古代一位學者對這四個方面都要涉獵。古代中國的學問主要是一種人文的學問。

中國文化的傳統內容確實是以現在人文學科的基本科目——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為核心的:它保留有世界上最豐富和悠久的成文的歷史典籍,從遠溯三千年以上的正史到各種地方誌乃至家譜;它有非常典雅和精緻的文學寶藏,尤其是表現在詩歌方面;它也有深刻和富有洞見的哲學思考,還有繪畫、書法等藝術方面的精品。甚至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性格都相當程度上被「人文」化了,在世界進入近代社會之前,它是在其人口中識字者比例最高的一個民族,政治的主要職位都由讀書人占據,這些讀書人所讀的書主要是人文典籍,在社會上也普遍有一種對於讀書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艷羨和尊敬。

但這也並不是說中國文化自文明發軔以來就是如此,塑造了中華民族這種性格的、最重要的歷史變化是發生在周朝,並一直下延到春秋戰國時期。周以前的殷商看來還是一個相當虔信天帝、鬼神、巫術、生命力洋溢、文化上則相當粗獷和豪放的時期,。現有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教」、「學」等字,但當時的殷商貴族一般只是「習武」和「習樂」,並注重生命的享受,乃至少有節制而趨於極端,舉一個例子,他們喝酒看來是常常喝得昏天黑地,在商紂王時,不僅是王室「酒池肉林」,下面也是酗酒成風,以致到西周時,周公還敦敦告誡康叔一定要戒酒,不要學商人酗酒喪邦,說「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尚書·酒誥》)。

到西周的時候,統治者則開始建立一種「親親」色彩很濃的宗法等級制度和禮樂文明,並越來越具有一種「文質彬彬」的氣質,例見後來在貴族之間交往中相當流行的賦詩、觀樂、有辭、有言的風習,粗獷豪放的習慣越來越受到「禮文」的節制,這一轉變之得失,自可見仁見智,但上層階級的風習和民間的崇拜確實由此受到人文理性相當充分的洗禮。這時上層貴族的文化主要表現為「詩書禮樂」,而其中「禮」又可以說是一個總名,一個概括。「禮」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從實行者來說,專為貴族所有,即所謂「禮不下庶人」。等級制到處都有,在世界進入現代社會之前,等級制是一種普遍的制度形式。然而,中國古代等級禮制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理想形態含有一種精緻、文雅和細膩的意蘊,即孔子所謂「文質彬彬」下的「彬彬有禮」。春秋時代早期的世家貴族們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這種意蘊。雖然春秋時代的貴族文化,至少在孔子之前的時期,主要並不表現於典籍和藝術品的創造之中,而就表現於他們的言行、尤其是賦詩、觀樂及各種禮儀活動之中。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揖讓進退,歌呤諷詠,儼然就像是一種藝術品。那是尚未衰弱和墮落的貴族的一種藝術。[i] 當然,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從那生活中最終凝結成形的一些突出人格和德性。總的說,傳統社會是相當重質而非重量的社會,是主要追求人的優秀和卓越而非主要追求人的廣泛平等的社會,在道德上則是更為尊崇人格和德性而非更為尊崇原則和規范的社會。

⑵ 中國文化是什麼東西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慾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的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分裂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斗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斗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見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中國傳統文化試掄》,《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系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於做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置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朴:《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報》1986年1月6日。)

⑶ 什麼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其實是指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成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簡要的說就是: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它有四種形式的文化內容: 物質、行為、制度、精神(四種文化形式的具體表現)

⑷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文化」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簡單地說,中國傳統文化以儒佛道三家為主幹。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構築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這三家傳統文化之思想,在中國合稱為「三教」。

中國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 ,《先秦史》雲:「吾國開化之跡,可征者始於巢、燧、羲、農。」;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主張「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為歷代儒客尊崇;而道家文化主張「順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文化主張「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⑸ 中國文化是什麼知乎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紀初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大多數的時間里,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5、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

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⑹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不能用幾句話或幾段來概括,它包含了很多東西。更嚴格地說,中國文化包括中華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文字、傳統道德思想和習俗。信仰、服飾、教育制度、建築藝術、醫葯、醫術、社會組織形式,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人們總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流失,但實際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嵌入了中國文化。其中很多都是你沒有注意到但每天都伴隨著你的事情。我在大學學習了中國文化課程,並記得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

近代我們從文化強國落到文化弱國地位,開始懷疑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得失,導致對外國文化的盲目尊重或對外國文化的恐懼。我認為他們都有點偏見。好的東西融入我們的生活,慢慢被大多數人接受,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取代原有的生活方式,壞的東西,流行一時,成為歷史本來是文化發展變化的自然現象.過去有,現在有,但什麼都沒有。自信的文化會對外國事物非常開放。

⑺ 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中華文明演進與融合的民族特徵和特點的一種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總體代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及其先民在中國領土上的創造,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而言之,它是不同文化形式所表達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和精神的總稱。

(7)什麼是中國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應首先包括思想、文字和語言,然後是禮樂、射擊、朝廷、書號六大藝術,再是書法、音樂、武術、曲藝、象棋、節慶和生活繁榮產生的民俗。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是先秦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對人、對社會的理解和對社會行為規范的追求——「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強調「禮」,追求「禮」,即確立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⑻ 中國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區分的,中國古代文化主要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對文化時代的劃分。

而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8)什麼是中國文化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的五個特點

一、漢字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系。

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圖像,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志意義的符號。

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采」;牛被關在圈裡面,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松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

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徵,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二、家國的社會結構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簡單地說,這里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漢族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

其實從歷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四、陰陽五行的樸素世界觀

第四個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剋的輪轉。

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路,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五、中國的天下觀念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的宇宙想像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斗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

古人想像天的中心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里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面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

⑼ 中國文化象徵是什麼

中國文化象徵包括以下內容:

1、琴

笛子、二胡、古箏、簫、鼓、古琴、琵琶。

2、棋

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麻將、棋盤等。

3、書(書法、篆刻)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漢字等。

4、畫(繪畫)

中國畫(中國繪畫):中國帛畫和中國國畫(包括: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古代中國畫,寫實中國畫與寫意中國畫的現代中國畫,中國流藝術的當代抽象國畫)。其他還有:石刻浮雕畫、裝飾內畫、敦煌壁畫等,以及中國抽象油畫等。

5、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

6、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7、傳統文學

遠古神話、《詩經》、漢樂府、南北朝民歌、楚辭、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等。

8、傳統思想

老莊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9、傳統節日

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等。

10、中國戲劇

崑曲、豫劇、湘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地方戲等。

(9)什麼是中國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象徵—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應分為三部分,第一是中國固有元素:比如中國的領土(包括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中國的人種,中國的氣候等等;第二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個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國的現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奧運精神,中國的航天精神,中國的電影文化,中國著名企業的文化等等。

中國元素——凡是在中華民族融合、演化與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中國人創造、傳承、反映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國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質符號和無形的精神內容,即物質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

如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體系、民俗事象、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建築、藝術、科技、法律、倫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宮長城,小至窗欞門釘。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中國元素,但中國元素不全等於中國傳統文化,還包括中國現代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中國文化,讓世界看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元素

⑽ 什麼是「中國文化」

在我們讀高中的時候,最為了解中國的文化,因為高中的政治課本上總是有很多需要我們去背誦的關於中國文化的知識。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很多個方面,都是中國的文化。

一、中國的傳統習俗。比如說咱們在端午節要吃粽子、在清明節要掃墓,祭祖、中秋節要吃月餅、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春節要一家人團員在一起,大年初一要拜年等等都是屬於中國的文化。

二、中國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些優良品質,比如善良、勇敢、堅強、有毅力,熱心、樂於助人等,都是咱們中國的文化,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優良品質,值得人傳承和學習的。

三、中國的一些保存完好的世界遺產,尤其是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匯聚了中國人民智慧和結晶,是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建設起來的一項非常偉大卓越的工程。萬里長城凝聚了所有勞動人民的血汗,代表了我們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勞動成果,堪稱為一個非常偉大的奇跡。

秦始皇兵馬俑,在陝西境內,後來被考古工作者挖掘出來的,也成為了世界性遺產,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特意從四面八方而來,去感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

四、中國的戲曲,京劇,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孔子,孟子,老子。。。中國文化是我國綜合國力軟實力的體現,它需要每一代中國人傳承下去;同時,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中國人的文化,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如今孔子學院遍布全球,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對中國文化早已不再陌生。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簽證費用一般多少 瀏覽:98
從英國的歷史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瀏覽:676
中國建行專屬一戶通簽約多久到期 瀏覽:488
越南人如何對待大象 瀏覽:914
印度邊境沖突中國傷亡多少 瀏覽:354
印尼工程稅率多少錢 瀏覽:193
發票專用章用什麼印尼 瀏覽:91
印度茶園怎麼樣 瀏覽:851
伊朗女人長什麼樣的 瀏覽:911
印度街頭酥脆球怎麼配 瀏覽:719
伊朗新冠病毒怎麼來的 瀏覽:637
中國古建元素有哪些 瀏覽:949
在越南讀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56
印度的火車站有多少個 瀏覽:768
英國研究生多久開學 瀏覽:649
義大利木紋礦山在哪裡 瀏覽:137
印度養雞怎麼樣 瀏覽:555
印度的衛生紙賣多少錢 瀏覽:512
英國人60歲怎麼祝福 瀏覽:490
義大利建築塗料哪裡可以買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