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論述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家庭教育思想
中國古人的道德教育始自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始。而家庭教育貫穿了一個人一生的過程,始從胎教,一直到「慎終追遠」。早在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文王的時候,她就很重視胎教,做到了「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就是不好看的景色不去看,淫詞歌舞不去聽,口裡說的話很溫柔,連傲慢的言語都沒有,更何況是粗魯、罵人的話!正因為文王的母親是一位聖人,所以她教出的孩子也是一位聖人。
孩子出生之後,雖然眼睛張開了還不會說話,但是不意味著他沒有在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他效仿的榜樣。中國古人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太子出生之後就給他以良好的教導了。《漢書》中就記載著這樣一段怎樣教育太子的論述。裡面說,古代的聖王作為太子,剛一出生就要用禮來教育他。讓成年男子背著他,有專門負責禮的官員穿好正服、戴好禮帽帶著太子拜天,行祭天之禮。過宮門的時候,要把太子從背上放下來。過宗廟(祭祀祖先的地方)的時候,就要恭敬地快步小跑,表示對祖先的恭敬。這都是教孝子之道。所以太子從孩童開始,教育就已經在實行了。書上舉了一個周成王的例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中的時候,就讓召公做太保,周公做太傅,姜太公做太師來教導他,就是請了全國最有學問、最有德行的人擔任太子的老師。什麼叫「太保」呢?就是保護太子的身體,讓他言行都中規中矩。「傅」就是傳授他德育,培養起他高尚的道德品質。「師」導之教訓,給他一些教育訓誨的引導。這是太保、太傅、太師的職責。
此外,還要置「三少」,就是少師、少傅、少保。這些人是和太子日常起居生活在一起的人,他們負責把太傅、太師、太保教導太子的事情表演在生活中,讓太子看到。所以太子從有生之日開始,「三公」、「三少」就教導他孝敬父母、有仁愛之心、明禮義,用這些來引導太子。那些邪曲不正的人都讓他遠離,不讓他見到惡人,不讓他見到惡的行為。還要選來天下端士,「孝悌博文有道術者」,就是有道德學問的人,在家能夠孝敬父母、尊敬兄長,見識廣博而且有道之人,來輔佐太子,讓他們這些人和太子一起生活,一起出入。所以,太子一出生見的就是正事,聽的就是正言,行的就是正道,前後左右所事奉的人也都是正人,因此他「習與正人居之,不能無正」,他習慣了和這些正人一起生活起居,他的行為就不能夠不端正,就像一個人生長在楚國,就不能不懂得楚國的方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