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戰期間,中國具體參與了什麼
當時中國其實並沒有派兵,也就是說沒參與打仗。
主要幹了兩件事,一是對德宣戰,二是派了十幾萬勞工去歐洲。
一,對德宣戰。
這事談不上什麼正義,一戰本身就是個非正義戰爭,不像二戰是反法西斯的,所以二戰是正義的,一戰就是狗咬狗。
當時中國政府(北洋政府)對德宣戰,主要是可以獲得直接好處。首先是欠德國的錢不用賠了(庚子賠款);另外還宣布收回天津、漢口德租界。
二、派出勞工。
當時我們國內也是一塌糊塗,南北兩個政府,地方上還有軍閥割據,所以我們是沒有實力派兵參戰的。而且即使派兵,西方國家也未必信得過我們的兵。
當時歐洲英法等主要國家,大量的壯年男子上戰場,大量的年輕士兵陣亡。一戰是非常殘酷血腥的,就像一台絞肉機一樣。所以歐洲嚴重缺乏勞動力。
男的都上戰場死了,女的再勤勞畢竟不是男人,沒有力氣。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派來了十幾萬勞工(大約14萬左右),幫助歐洲挖戰壕、搞生產、等等。
因為這十幾萬勞工的貢獻(其實也拿工錢的,不是義務勞動),中國光榮的成為戰勝國之一。但畢竟沒出兵,所以戰後分蛋糕的時候,中國說話不硬氣。比如青島,原本是德國占的,戰後沒還給中國,給日本了。因為日本確實是真出兵了,真打仗了,真給一戰做了大貢獻。中國眼看著也沒辦法(由此引發了五四運動)。
B.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在做什麼
一戰從1914年的7月開始,到1918年的11月結束。
1、第一年:1914年。一戰爆發的時候,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考慮到民國成立只有三年,國力有限,便宣布中立,不參與到戰爭當中。
2、第二年:1915年。因為日本不斷提出的要求,袁世凱開始跟日本據理力爭。但爭取到的結果,並不讓很多人滿意。所以,國內很多人開始反對日本提出的條約,也就是「二十一條約」。同年袁世凱開始宣布稱帝,卻遭到海內外共同反對。紛紛掀起「討袁」的聲號。
3、第三年:1916年。袁世凱因為稱帝失敗,不僅聲望驟降,而且各地手握實權的總督,也紛紛反對,只好宣布放棄稱帝,轉而讓段祺瑞執掌大權。同年6月,袁世凱去世。中國從此進入軍閥混戰的時代。
4、第四年:1917年。軍閥混戰的苗頭開始顯現。由不同人支持的不同軍閥,開始粉墨登場。袁世凱去世前,曾指認黎元洪擔任總統。黎元洪聲望不錯,只是沒有實權。而段祺瑞則是當時北洋軍中的實權人物。兩人明爭暗鬥。
5、第五年:1918年。這是一戰結束的一年。原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本該收回德國在青島的主權。所以,一戰消息傳回國內時,全國上下都非常高興。可誰也沒想到,在第二年的時候,在凡爾賽和約上,中國被英、法等過徹底出賣,德國在中國的利益,完全割讓給日本。
C. 一戰時,中國在幹嘛
當時,中國還是處於中華民國時期,西方列強在中國仍然有大片的殖民地,但還是擁有自己的主權。一戰開始後,受協約國英國、法國和俄國的邀請,中國政府也派了一支部隊參加了歐洲戰場的作戰,表示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一戰以協約國主獲勝而告終,幫中國也算勝利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也參戰了,只是沒有派兵參戰.當時由中國的北洋政府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期間,中國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參加了協約國一方作戰,和英法約定參戰的形式是派出勞工,解決了協約國兵源不足的問題。隨著一戰的結束,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但弱國無外交,中國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人民覺醒了。
因為在中國,英、法、俄的勢力遠大於德國的勢力,而奧匈帝國在中國沒有勢力范圍,加之從中國到歐洲的通道被英、法、俄控制,德國在遠東勢力孤懸於海外,如果保持中立,德國在華利益也會被協約國瓜分,所以中國站到了協約國一方,試圖分一杯羹,收回點自己的利益。
1914年7月,國際形勢風雲突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參戰還是不參戰?如參戰,參加哪一方作戰?這些問題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一戰中國在歐洲的勞工
當時,歐戰雙方雖然在中國都有少量兵力,但由於中國遠離歐洲戰場,對戰爭勝負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中國限制戰區得到了交戰雙方的贊同。按理說,歐戰雙方既有此意願,遠東戰事似乎可以消弭。然而,中國限制戰區的希望卻遭到了日本的反對。此時,列強捲入歐洲戰事,無暇東顧,日本巴不得戰火早日燒到亞洲,趁機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8月7日夜,日本內閣通過了參戰決定。8月8日,也就是中國宣布中立之後的第二天,日本艦隊便聲勢浩大地出現在德國租借地膠州灣海岸之外,准備趁火打劫。8月15日,日本對德國發出最後通牒,限其在8月23日之前將膠州租借地交與日本接收。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9月2日,日軍在遠離膠州灣的山東半島北岸龍口登陸。
為限制戰火在華蔓延,羸弱的中國政府再次讓步,被迫在自己的領土上劃定交戰區域,以限制日軍的活動范圍。9月3日,北京政府照會各國公使聲明,劃出龍口、萊州及連接膠州灣附近各地為「戰區」。
然而,日本對此置若罔聞。登陸日軍竟先沿鐵路西進,佔領濟南,控制了膠濟鐵路,最後於11月7日攻佔青島。
面對中國的抗議,日本竟然警告中國政府:「中國方面的任何抵抗都將被認為是援助日本的敵人,中國必須為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承擔責任。」至此,中國政府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避開戰火的願望終成泡影,陷入了「中而不能立」的境地。
中國政府判斷,英法俄對德奧意之間的對決,對中國利益沖擊最大、充滿變數的就是山東主權。其時日本對山東的覬覦,已是昭然若揭。
D. 一戰的中國在干什麼
一戰(1914年——1918年)期間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期間中國大事可以概括為:
①1914-1916年袁世凱復辟,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與之進行復辟帝制與反復辟斗爭;
②1916.6-1917.7北洋軍閥內部「府院之爭」,大總統黎元洪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爭權,實質是日美爭奪;
③1917.7-1918.10代理大總統馮國璋與總理段祺瑞爭權,中國陷入軍閥混戰。
註:一戰時中國沒有直接參戰,但是有十餘萬勞工赴歐洲參與了挖築工事等活動。
一戰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和協約國(Allied Powers)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