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有哪些宗教建築
古建築中的宗教建築,有佛教的、喇嘛教的、伊斯蘭教的和道教的。所有這些宗教建築由於其不同的教義和使用要求,而表現為不同的總體布局和建築式樣。
一、佛教建築
中國佛教建築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築在初期受到印度影響的同時,很快就開始了中國化的過程。
佛寺 北京現存的佛寺有幾百座之多,這些都是明、清兩代修建的(只有個別的佛塔是較早期的作品),因此在建築的總體布局以及個體的做法上,都表現著明、清時期佛教建築的特徵。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組成的嚴格對稱的多進院落形式。在主軸的最前方是山門——整個寺院的入口。山門內左右兩側分設鍾、鼓樓。中央正對山門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間穿堂形式的殿堂。穿過天王殿,進入第二個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軸上的是正殿,常名為「大雄寶殿」。正殿對於整個佛寺建築群體是中心建築物,它不論在建築體積和質量,都在其他單體建築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層樓閣形式。正殿後一進院落,常建築二層「藏經樓」。另外,多在主軸院落兩側布置僧房、禪堂、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樓的廣濟寺等都屬於這種類型。
小型的寺廟,一般只有一進院落——進山門迎面就是大殿,兩廂為僧房。
佛寺建築群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屬建築,如山門前的牌坊、獅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現存的佛塔都是磚石建造的。著名的有廣安門外遼代建造的天寧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門內元代建造的妙應寺白塔( 屠坡型);阜成門明代修建的慈壽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覺寺金剛寶座塔(印度金剛寶座式);卧佛寺 在西山余脈聚寶山(壽安山)南麓,寺首創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壽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稱十方普覺寺。因寺內有元至順元年——二年(1330—1331年)鑄造的一軀釋迦牟尼涅槃銅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雲寺 在西山東麓,各組殿堂成階梯狀層層上升;始建於元代至順年間,初名碧雲庵,明代正德年間(十六世紀初)擴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礎上大規模擴建。
天寧寺塔 在廣安門外,是我國現存的密檐式磚塔中比較典型的一座。此塔隋代已有,現存的這座塔是遼代建的。
二、喇嘛寺
喇嘛寺在我國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兩個兄弟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築也因宗教內容的特點和民族的特點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北京的喇嘛教建築是從元代開始出現的。
喇嘛教建築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和佛寺相近的宮室式木建築;另一種是屬於碉房式的砧石建築。北京的雍和宮和東、西黃寺都屬於前者,只有頤和園後山的一組喇嘛寺是碉房式的。
木建築的喇嘛寺仍舊採用了四合院式布局,寺廟前半部的山門、天王殿、大殿,都和佛寺差不多。但大殿以後的部分常有高大而雄偉的建築,在布局上也有所變化;例如雍和宮的後部採用三殿並列的制度,用復道將高大的萬福閣和兩側的永康閣、延寧閣連接起來,氣勢十分壯麗。
喇嘛教的塔不同於佛塔。它是由印度的 屠坡演化而來的。中國的喇嘛塔也有用為僧侶墳墓的,但建築在寺廟中的喇嘛塔,卻和佛塔的作用相同。
三、清真寺
清真寺 我國的回族、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因而我國分布的清真寺很多。
伊斯蘭教是從唐代開始傳入中國的。最初建造的伊斯蘭教寺廟完全是阿拉伯式的建築。以後逐漸採用了中國傳統木建築形式,但在建築制度、總體布局和內部裝飾上仍然保持了伊斯蘭教的特點。
北京的伊斯蘭教寺廟共有80餘座,其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在廣安門牛街。
牛街清真寺的建築在結構和材料上既繼承了中國建築傳統,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在平面布置和總體布置上也滿足宗教活動的要求,是中國的伊斯蘭教寺廟建築的一個典型例子。
四、道教
道觀 道教是在我國本土上誕生的,也是我國特有的宗教。
北京的道教建築,根據文獻記載,遠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規模地修建道觀是從元代開始的。
白雲觀,在西便門外,是北京規模最大的道觀;現存的白雲觀是清代重建的,體現了清代道觀的規制。
❷ 中國的古老建築物有哪些
故宮
岳陽樓
滕王閣
鸛雀樓
黃鶴樓
飛雲樓
廣惠寺華塔
西藏 大昭寺
河北 臨濟寺澄靈塔(青塔)
永泰寺唐塔
晉祠
善化寺
北京玲瓏塔
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有個玲瓏公園,公園里的玲瓏塔已經有400多年歷史。如今,它矗立在北京的高樓大廈間,沉默無語。實際上,它也曾是北京城最輝煌的建築群中的一部分北京玲瓏塔和北京天寧寺塔為「姐妹塔」
北京天寧寺塔
矗立在在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濱河路的天寧寺塔是北京建築較早,體量又較大的建築物,塔始建於公元1100—1200年,為遼金時期建築
安陽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文峰塔最為獨特的造型就是上大下小呈傘狀形式,為國內外罕見。
文峰塔建於天寧寺內(又名天寧寺塔),始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文峰塔高38.65米,周長40米,
壁厚2.5米,五層八面,七層蓮花座下依平台,卜承塔身。這種平台、蓮座、遼式塔身,藏式塔剎的形制,世所罕見。加上塔身下
部8根盤龍柱之間極其精美的佛教故事浮雕,無怪乎歷代名人賢士登臨後贊嘆有加。
重慶 釣魚城
釣魚城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合陽鎮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佔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於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飢饉,山由此而得名。釣魚城峭壁、古城門、城牆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儼然兵家雄關。
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撫制置史兼重慶知府余始築釣魚城。1258年,蒙哥挾西征歐亞非40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侵宋。蒙哥自率的一路軍馬進犯四川,於次年2月兵臨合川釣魚城。蒙哥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然而在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頑強抗擊下,卻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觀有城門、城牆、皇宮、武道衙門、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有釣魚台、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檐洞等名勝古跡,還有元、明、清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1982年,釣魚城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洛陽 白馬寺
在河南洛陽市東郊一片鬱郁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這座2000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間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閣和高峭的寶塔,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人。
天津 獨樂寺觀音閣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建築,是天津市薊縣城內的獨樂寺觀音閣。據傳,獨樂寺最初是唐太宗貞觀十年(636 年)由尉遲敬德監修的。到遼聖宗統和二年(宋太宗雍熙元年,984 年)重修。現所見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觀音閣和閣前的山門,是重修以後保存到今天的建築物。
洛陽祖師廟
祖師廟建築年代已不詳了,只有大殿內的梁架結構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僅此一項就被定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風樓
秋風樓是為保存《秋風辭》興建的。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形制結構為明代所建。秋風樓建於汾陰睢上,靠近黃河,因黃河淹沒,曾於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在的秋風樓,系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重建。秋風樓,樓身高達32.6米,樓身為曲尺形,主體為三層檐,2、3層上建有迴廊,全樓斗拱密布,造型美觀、大方,引人觀瞻。
農安古塔
在長春地區,有座古老的寶塔,坐落在長春西北七十公里處農安縣內農安鎮城西門,這就是農安古塔,亦稱「佛塔、遼塔、金塔」。
農安縣是金代黃龍府所在地。遼金時代是這里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留下諸多歷史遺跡。遼代古塔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它建於公元983—1030年,為磚砌實心,八角十三層,高近40米。一層層檐下有磚雕斗拱,八面壺門,塔身層層收分,寶頂直插雲霄。塔檐層層飛展,檐角風鈴琮琮。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距今已1370多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
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後殿、東西配殿、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築物。該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梁、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
天津 玉皇閣
據史料記載玉皇閣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即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天津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時至今日,在它的樑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一條條的「千秋帶」,上面清楚地記載著歷朝為它修繕的年代。
玉皇閣的原建築群落十分龐大,由旗桿、牌樓、山門、鍾鼓樓、前殿、八掛亭、清虛閣、南斗樓、北斗樓以及三清殿組成。其中清虛閣是廟內的主體建築。但到了近代,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玉皇閣的建築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僅存的清虛閣是玉皇閣建築群中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座明代建築。只是至今仍然沿用著玉皇閣的名稱。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
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里處,是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遼金以東佛教聖地,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位於昌平區北部,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牆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後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景區有前、中、後三座主峰,中峰「獨出雲霄」最高,海拔達726.81米。景區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山美源於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樹,顏色也隨著樹種的變化而呈現深綠、淺綠等不同色彩。銀山南麓有眾多古塔林立於峽谷之間,最為壯觀的是華禪寺內的金代佛塔。
鐵壁銀山不但風景宜人,還以眾多古塔著稱。銀山的遼代塔群是中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經年累造,民間素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大片塔群高者數丈,小者徑尺,高低錯落,布局規整,結構一致,均為八角形平面,造型精美,塔身有許多浮雕,線條優美,歷經滄桑,年代久遠,卻保存完好,據說因為這里山高路遠,人跡罕至,所以在動亂年代才得以倖免於難。
飛虹塔
飛虹塔,矗立在山西洪洞縣東北17公里的霍山之巔的廣勝上寺,設計十分巧妙,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飛虹塔始建於漢,屢經重修,現存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的。 天啟二年(1622年)底層增建圍廊塔平面八角形,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
懸空寺
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懸空寺是國內現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它修建在懸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後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懸空寺面對恆山主峰、背倚翠屏、上載危岩、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紹興柯岩景區 天工大佛
浙江省紹興縣柯岩風景區天工大佛開鑿於隋代,竣工於初唐,歷經石工三代鑿成,高20.8米,兩耳可通人,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佛像寬頤廣額,法相敦厚慈祥,面部豐滿圓潤,儀態文靜端莊,是江南古石刻藝術珍品,與國內眾多半圓雕、浮雕石佛不同,此佛為圓雕佛像,佛背與佛龕不相綴連,具有超拔的文化價值。
佛前拜台長23米,寬21米,高1.2米,刻有佛教字元及「六字直言」。四周石欄外雕有48尊佛像。石佛四周水池,系古代採石遺留之廢石,被湮沒數百年,一九九五年夏開掘水池,使這一獨特石宕景觀重現於世。
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歷950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木材對木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木塔建築煥然一新,巍然屹立。並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築技術,吸引著國內外遊客。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庄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死後,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築。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 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卧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
邊靖樓
邊靖樓,位於山西代縣縣城內,人們俗稱之為鼓樓。
邊靖樓外觀雄偉、大方、古樸,樓基高聳,梁架精巧,結構嚴密、合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沖擊,至今完好無損。
邊靖樓,南北城券洞穿過,樓基高達13米,長43米,寬33米。樓身高26米,樓頂為歇山式。樓內面寬7間,深5間,四周圍廊,三層於勾欄下加設平座。
邊靖樓建於明代洪武7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後增台重建。樓上懸掛有「聲聞四達」、「威鎮三關」、「雁門第一樓」等三塊額牌匾。
2001年06月25日,邊靖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❸ 塔公木雅大寺是屬於哪個派的寺廟
塔公木雅大寺屬於,寧瑪派。
木雅金塔位於四川省康定縣新都橋鎮塔公鄉境內,是由寧瑪派(紅教)六大佛寺之一的竹慶寺活佛多吉扎西活佛捐資於1997年建造的,建造時共用了一百多公斤的黃金(也有說是八十公斤黃金),據說寺廟開光時,天空出現五彩祥雲,七色光環。
木雅金塔。
又名木雅尊勝塔,是多吉扎西活佛為紀念十世班禪大師於此灌頂布法而修建的佛塔。金塔位於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文殊山、觀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環繞的中心,藏語稱「古汝塘」,意為「蓮師道場」。
木雅金塔是一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築,佔地35畝。金塔黃金帖頂,共分三層:第一層為顯宗殿,供奉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八大菩薩和十八羅漢像;第二層為密宗殿,供奉有蓮花生大師和密宗傳承上師像。
佛殿四壁的精美唐卡繪有釋迦牟尼佛本生傳和蓮花生大士傳,還有藏、漢《大藏經》和密宗四續經典;第三層為佛陀尊身塔,塔內裝藏了《大藏經》、五種舍利和伏藏品等,三層分別代表著佛法、僧三寶和大、小、密三乘。金塔外檐還有金鹿、鰲頭、金翅鳥、寶幢等帖金飾物。
❹ 江西有什麼著名建築物
1、滕王閣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滕王閣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
它的下部是一個12米高的平台,象徵著古城牆,分為兩層。底座上方的主櫃採用「明三暗七」的形式。這就是說,從外面看,它是一座有走廊的三層建築,而從裡面看,有七層,即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
2、繩金塔
繩金塔,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南昌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祐年間(公元904~907年)。
繩金塔為中國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為七層八面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凈牆及鑒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鍾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凈牆,古樸無華。
3、八一廣場
八一廣場,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位置在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中山路、孺子路等市區主幹街道的交匯處。它最初被稱為人民廣場。它建於1952年。
佔地7.8萬平方米,分為四大功能區:
一是南部紀念品區,面積21000平方米,其中綠地約6000平方米;二是中部文化區,面積24000平方米,其中綠地約10000平方米,水域約1680平方米;三是南端的追憶區,以8座浮雕為載體;北部休閑區,面積21000平方米。
4、潯陽樓
潯陽樓,江南十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緊靠長江之濱。現在的潯陽樓是由九江市人民政府於1987年重建的。總面積2000平方米。主樓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迴廊,古樸凝重,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米。
北樓兩側屋檐下,有趙朴初題寫的《潯陽樓》大匾額。
5、煙水亭
煙水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長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點之一。
浸月島上的建築群分為左、中、右三部分。人們習慣上稱島上整個建築為煙水亭,其實每座建築各有名稱。左為翠照軒、聽雨軒、亦亭;右為浸月亭和船廳;中間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觀音閣。
這三組建築各有特點,相互聯系。形式多樣,風格協調統一。庭院、庭院花木、石質細膩、清新典雅、賞心悅目,是江南水上園林。
❺ 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築有哪些
1、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2、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園林。
3、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4、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
遺址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長安區紀陽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區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區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15平方公里。
5、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❻ 中國古代建了好多塔,這些塔的功能是什麼呢
「塔「分很多類,每一類塔都有著不一樣用途。
一類是寺廟中的建築,比如佛塔,主要用以體現佛的地位,如山西應縣木塔,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二類是高僧死後存放屍骨舍利,如少林寺的塔林;三類是燈塔,如泉州東西塔,石獅的姑嫂塔;四類是紀念意義的,如滕王閣。
塔原本產生於印度,是佛教的一種建築物,在傳入我國以後,塔又和我國原有的建築形式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特色的新的建築類型。
(6)中國金塔觀音廟建築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塔
河北省南宮市有座舉世聞名的佛塔———普彤塔,它坐落在南宮市普彤寺內,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比河南洛陽白馬寺塔還早建一年。
此塔為八角實心磚塔,共9級,塔高33米,底層直徑5米,塔身每級出檐,檐下翹置斗拱。塔的須彌座正南面,有一門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磚井,磚井東、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這種佛龕營造方式,實屬罕見。
在風雨剝蝕的漫長歲月中,普彤塔經過魏(三國)、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維修。明嘉靖十五年維修時籌集資金甚多,動工規模較大,按明代建築風格修塔一新。
1966年邢台地震,塔頂震掉銅佛3尊,均為紅銅質菩薩像,最大的一尊是觀音菩薩,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觀音菩薩安詳地坐於「海天佛國」(東海小島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經、口念經語、衣著佛珠、一足蹬著海岸,足下蹬蓮,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蓮一株,海水波濤滾滾,上浮海馬、魚、海螺等海生動物和佛經、元寶等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庄嚴形象栩栩如生。
背部刻有銘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騰建竺法蘭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於佛經《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普以周普為義」。佛學「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彤」為硃色。東漢時,娘娘住的皇宮塗硃色,叫「彤庭」,因為塔後普彤寺內供奉著菩薩,塔身及寺均為硃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
參考資料:人民網-中國最早的塔———普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