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熱現象

中國有哪些熱現象

發布時間:2023-01-27 08:09:48

⑴ 中國古代熱學的發展是怎樣的

我國古代的熱學知識大部分是生活和生產經驗的總結。至今所知的古籍中對熱的研究記載較少,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

火的利用和控制,是人類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使人類文明大大前進了一步,同時,它也是古人對熱現象認識的開端。我國山西省芮城西侯度舊石器的遺址,說明大約180萬年前人類已經開始使用火。

約在公元前2000年,我國已有氣溫反常的記載,在西周初期,人們開始掌握降溫術和高溫術。據《周禮》記載,當時已設專人司貯冰事,冬季鑿冰加以貯藏,到春、夏季用以冷藏食物和保存屍體。說明當時已利用天然冰來降溫。我國冶煉業的發展較早,高溫技術也很早被人們掌握。江蘇省曾出土春秋晚期的一塊鐵,經科學分析,它是一塊生鐵,生鐵的冶煉溫度比熟鐵高,需達攝氏千度以上。生鐵的出土,說明在那時的高溫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

溫度計還沒有發明以前,古人在冶煉金屬的實踐中,創造了通過觀察火候和火色來判別溫度高低的方法。據《考工記》記載,在鑄銅與錫時,隨溫度的升高,火焰的顏色先後變為暗紅色、橙色、黃色、白色、青色,然後才可以澆鑄。這種方法同樣也應用於制陶工業。從現代科學分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汽化點,因此從火焰的顏色可以判斷所汽化的物質,從而判斷溫度的高低。對同一種物質,隨著溫度的升高,其顏色也先後有所變化。「火候」(包括火色)成了我國古代熱工藝中一個內容豐富的特有概念。

除制陶和冶煉金屬之外,我國古代還在農業中採用了控溫技術。據《漢書·召信巨傳》記載,西漢末年,我國已冬季栽培蔬菜,其方法是「覆以屋廡,晝夜蘊火,待溫氣乃生」。北魏時期,還利用熏煙的方法防止霜凍。

對冷熱問題,東漢王充還曾從理論上加以探討,在他的著作《論衡·寒溫篇》中寫道:「夫近水則寒,近火則溫,遠之漸微,何則?氣之所加,遠近有差也。」他把「氣」作為物體之間進行「溫」「寒」傳遞的物質承擔者,還指出距離變遠,「氣」的作用漸小。這里已涉及熱傳遞的理論問題,但它只是思辨性的,是我國「元氣說」的一種應用。

對熱是什麼這一問題,我國古代也已注意到,南北朝成書的《關尹子》中認為:「外物」的來去是使瓦石一類物體發生寒熱溫涼之變的原因。而另一種說法見於據傳可能為北齊劉晝著的《劉子·崇學篇》,則從「五行」觀念出發,猜想物體寒、熱、溫、涼的變化是一種「內物」在起作用。這種所謂的「外物」或「內物」都是把熱設想為一種實體物質,它類似於18世紀「燃素」和「熱素」的觀念。

熱脹冷縮是重要的熱現象之一,在我國古代對它已有所研究和利用。漢代《淮南萬畢術》記述了這樣一個現象:把盛水銅瓮加熱,直到水沸騰時密閉其口,急沉入井中,銅瓮發出雷鳴般響聲。這現象可能是發熱物體在急速冷卻時發生了內破裂,破裂聲由井內傳出,這是一個典型的熱脹冷縮現象。元代陶宗儀曾親自做熱脹冷縮實驗,他把帶孔的物體加熱以後,使另一個物體進入孔洞,從而這兩個物體如「轆轤旋轉,無分毫縫罅」,他明確指出,這是前一物體「煮之胖脹」的緣故。據《華陽國志》記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時,發現用火燒巨石,然後澆水其上,就容易鑿開山石。這種利用岩石熱脹冷縮不均從而易於崩裂的施工經驗,在我國歷代水利工程中不斷為人們採用。

我國古代,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制了利用熱的各種器具。如宋代曾發明一種「省油燈」,在「燈盞一端做小竅,注清冷水於其中」,據說這種燈能「省油幾半」。現在分析,文中所說加入冷水,目的是降低溫度,避免油被燈火加熱後急速蒸發,其中包含了對油的汽化和溫度的關系的認識;據《淮南子》記載:「取雞子,去其法,然(燃)艾火納空卵中,疾風因舉之飛。」這是關於「熱氣球」的最早設想,也是空氣受熱上升的具體應用。五代時期,據說還利用這一原理製成信號燈,所謂「孔明燈」也是應用了這一道理。關於走馬燈我國古代有較多記載,有的古籍把它稱為「馬騎燈」、「影燈」。宋代《武林舊事》在記述各種元宵彩燈時寫道:「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這表明當時已利用了冷熱空氣的對流製造出各種各樣的走馬燈。

在我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對熱動力的認識和利用。唐代出現了煙火玩物,「煙火起輪,走絨流星」。宋代製成了用火葯噴射推進的火箭、火球、火蒺藜。明代製成了「火龍出水」的火箭,這些都是利用燃燒時向後噴射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前進的道理,屬熱動力的應用。它是近代火箭的始祖,被世界所公認。

⑵ 熱現象有哪些熱現象介紹

1、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准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幹,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3、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
4、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5、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徵兆。自來水管出汗並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6、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7、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後,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⑶ 熱異常現象有哪些記錄

在地震前有很多先兆,熱異常是作為最近才被人們發現和關注的預報地震的手段。人們對之知之甚少,不過距最近的資料分析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預報地震最可靠手段之一。熱異常奇觀的紀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北京等地天氣異常炎熱。從我國歷次地震來看,震前天氣突然變熱是一個比較突出、普遍的現象。請看以下的例子: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8級大震前,天氣特別炎熱;雖然是9月了,但還是炎熱難耐。

1925年3月16日,大理地震前,黃霧四塞,久旱不雨,晚不生寒,朝不見露,形成典型的干、熱、陰霾的天氣。

1969年7月26日,廣東陽江地震,震前幾天,當地氣候很特殊,天氣特別悶熱,人感不適。

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地震,地震前出現的近日最高溫,比歷年同期都高。

1974年5月1日,永善地震,地震前幾天特別悶熱,比6月份還熱。

⑷ 怎麼看待當今中國的國學熱和孔子熱現象

國學熱和孔子熱現象的出現有其必然因素:

1、中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引發的國學熱。與近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的日益強盛、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有著密切的關系;

2、第二個因素是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騰飛引發的國學熱。當時亞洲四小龍出現了經濟的騰飛,出現了一系列的經濟奇跡,當我們探索其背後的原因時,我們發現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與儒家倫理為核心的東亞價值觀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認為這種經濟奇跡來源於儒家倫理精神的支持;

3、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對國內學術界的反哺引發了國學熱。在東亞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等,這些國家和地區比我們更重視傳統文化;

4、國學熱的興起與海外華人的積極推動有很密切的關系;

5、9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的巨變引發了國學熱;

6、經濟發展與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矛盾以及對良好社會風尚、對真善美的熱切呼喚引發了國學熱;

7、學界與媒體的傳播與普及,推動了國學熱的勃興;

8、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溝通,促使我們尋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

⑸ 「中國變熱了嗎」沖上熱搜,今年的氣溫為何如此反常

「中國變熱了嗎」沖上熱搜,今年的氣溫為何如此反常?

3.高溫期間,要關注未來持續高溫對能源供應造成的壓力,進一步做好水電的科學調度、供應和應急工作。此外,還要做好防暑降溫、衛生防疫等工作,減少或避免高溫引起的中暑等疾病。關注高溫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持續高溫天氣將導致長江中下游、江南等地氣象乾旱發展,對當地農作物、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業造成不利影響。各地要加強水肥管理,合理使用農業用水,減少高溫危害。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熱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警察如何避免持刀 瀏覽:254
現在印尼新冠肺炎是什麼情況 瀏覽:867
怎麼報名中國新歌聲 瀏覽:685
越南能帶多少煙過境 瀏覽:500
英國人怎麼表示一樓 瀏覽:578
印尼榴槤是什麼品種好吃嗎 瀏覽:848
杭州義大利人居住的小區在哪裡 瀏覽:852
奧運會籃球中國隊有多少名 瀏覽:220
去印度旅遊需要多少擔保資金 瀏覽:970
伊朗總人口多少面積 瀏覽:474
7000印尼幣是多少錢 瀏覽:352
印度是向陽國足怎麼處理的 瀏覽:213
英國怎麼轉賬給國內 瀏覽:613
中國燃燈古佛的道場在哪裡 瀏覽:266
中國做飛機到越南多久 瀏覽:763
中國智庫有哪些國家 瀏覽:460
真人版的花木蘭在中國多久上映 瀏覽:70
中國大豆如何進口 瀏覽:139
從廈門去越南旅遊怎麼去 瀏覽:129
英國軍服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