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十大巨型怪魚
10 巨骨舌魚
也稱海象、象魚、大頭巨骨舌魚。巨骨舌魚,隨著魚體的成長,體後半部的鱗片外邊緣會漸漸變成鮮紅色帶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鱗淡水魚之一。
在亞馬遜河流域,它們通常生活在湖泊和寬闊的河流里,因為它們可以長到 6 米長,因此在小溪中是難以生活的。在旱季,它也能靠在泥沙里鑽洞來自保。巨骨舌魚具有強大的蠻力,利用尾巴作為武器,可以輕易擊倒成年的男性,並擊碎骨骼造成大量內傷。
巨骨舌魚
9 黃金猛魚
黃金猛魚
原產非洲剛果等地,體型巨大可到 1 米 5。牙齒巨大與食人魚相像且十分兇猛會攻擊人類。
猛魚可以用它那鋒利的牙齒把獵物身上的肉一塊塊切割下來,因此其成為世界為數不多的幾種可以吃掉比自己大的獵物的魚之一,不過雖然猛魚在野外如此囂張,但在水族箱中卻是一種比較老實的魚,倒是經常聽說猛魚被混養的河虎或龍魚給殘害。
8 鱷雀鱔
鱷雀鱔是北美 7 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能長到 300 多磅,它們主要分布在從墨西哥到美國弗羅里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至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
由於什麼都吃的緣故,鱷雀鱔棲息的水域內很少有其它魚類生存,因而被漁民們視作不祥之物。據說鱷雀鱔肉味鮮美,很有營養,但是加工過程很麻煩,需要超大型號、結實耐用的菜刀,有時還得動用斧子。
7 大眼利齒脂鯉
大眼利齒脂鯉也叫狼魚,口中具有牙齒。
主要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性情凶暴,主要捕食其它魚類。
6 六須鯰魚
身長無鱗,寬扁魚頭上一張驚人的闊嘴,裡面長滿一排排砂紙般細細的牙齒,足有幾百顆之多。上下頜上各長著一套觸須 ( 像腮須一樣的器官 ) ,幫助它們在混沌的水域中捕捉獵物,因此它們的身影遍布歐洲的大湖以及水流不急的河流。
六須鯰魚的生命可以長達 80 年,喜歡在水草間內,並且保護 30 萬枚黃色的魚卵,直到它們孵化。在孵化期間有任何來犯者,六須鯰魚都會攻擊,因為淡水蝦或其他生物會吃掉沒有防備的魚卵。
5 須鯰魚
亞馬遜流域最大的鯰魚,名聲不佳,因為它會咬下遠超自己能咀嚼的食物 ( 或者說是吞下去 ) 。其大嘴超過 40 厘米寬,漁人們在這種魚的肚中發現過猴子、大鳥、貓、狗甚至其他鯰魚。
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傳說:一名漁夫潛下水去解開漁網,卻再也沒上來。數小時之後,他的同伴在一條痛苦地浮在水面的巨型須鯰魚體內發現了他的屍體。
4 淡水鋸鰩
分布於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淺水區,底棲,常出入於港灣、河口,有時可上溯江河相當遠的距離。已知有些生活和產卵於尼加拉瓜湖中。
頭、體長而平扁,吻延長,很像鋸鯊那樣呈劍形,兩側緣具強齒。最大的體長可達 7 米。雖然一般不被當作危險魚類,但占體全長 1/3 的吻鋸卻也令人生畏。吻鋸用於攝食活動,或用之發掘底層生物,或用以在魚群中揮舞
3 美國白鱘
美國白鱘是在美國發現的的大型鱘魚,美國白鱘成年體長可達 6-9 米,體重則達到 680-820 公斤,其體長是世界上最長的淡水魚,雖然美國白鱘的確有資格,但美國白鱘長的原因是因長長的吻鼻部所導致的 ; 而美國白鱘的超長吻鼻部,就像其他親戚一樣,上面有著許多味蕾。
2 巨暴
巨暴可分為哥倫比亞巨暴和委內瑞拉巨暴。哥暴和委暴其實是同一流域個體群中的個體差異。委暴數量更少所以價格往往偏高些。
哥倫比亞巨暴似乎也存在兩種:一種是身體比較偏向銀灰色,色素較重比較灰暗,口裂和委內瑞拉型一樣大小的個體 ; 另一種身體顏色更加銀白閃亮,顏色比較淺亮,口裂比普通巨暴還要更深更大,兩枚犬齒也更加粗大。巨暴食慾旺盛,馴餌不難,蟲類可能有點不好接受。
1 坦克鴨嘴魚
坦克鴨嘴魚
這種河中怪獸只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大卡里河中,這里的河水經常被用於處理印度火葬儀式後的屍體 ! 有理論說,坦克鴨嘴魚一直在吞食這種火葬後半熟的人類屍體,也許是這種食物幫助坦克鴨嘴魚長到了超乎尋常的巨大體形。
巨型坦克鴨嘴魚體長 1.5 — 1.8 米,甚至到 2.5 米,體重 73 公斤以上,口中長有倒齒,曾有人在河邊洗澡時被這種巨怪襲擊,瞬間便消失在水中。
B. 最長的魚的有多長
世界上最長的淡水魚——白鱘
世界上最長的淡水魚是白鱘。
白鱘(Psephurus gladius)屬鱘形目,匙吻鱘科,白鱘屬。俗稱:象魚、象鼻魚、箭魚、柱鱘鰉、琵琶魚,古時稱鮪。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
瀕危等級:瀕危。中國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
IUCN(1996)CR CITES(1997) 附錄Ⅱ。
體長,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壯,後部略側扁。頭極長,頭長超過體長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狀的陷器。吻呈劍狀,特別延長,前端狹而平扁,基部闊且肥厚。吻的頭部腹面,能自由伸縮。古書上有「鮪口在頜下,長鼻軟骨者也」的記載,將白鱘的生態特徵作了精練的概括。上下頜有尖細的小齒;吻須一對,短小,位於腹面。眼細小。整個頭部皮膜表面密布著許多細梅花斑狀的感覺神經細胞組織。鰓孔大,體光滑無鱗。在尾鰭上葉具有8個稜形鱗板,向後延至尾鰭上葉。背鰭起點在腹鰭之後,均由不分支的鰭條組成。尾鰭歪形,上葉發達,前緣具一列棘狀鱗。腸管短,腸內有7-8個螺旋瓣。頭、體背部和尾鰭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白鱘為半溯河洄遊性魚類。棲息於長江幹流的中下層,偶亦進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個體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游泳,常游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白鱘是否象中華鱘那樣需要出海肥育生長,目前尚不清楚;但從現有的資料分析,還不能肯定它是一種進行江海洄遊的魚類。白鱘為大型兇猛性魚類,成魚和幼魚均以魚類為主食,亦食少量的蝦、蟹等動物。白鱘同時還是一種大型的魚類。初次性成熟年齡為7-8齡,個體長度一般在2米左右,重量在25公斤以上。據著名動物學家秉志教授五十多年前的記載,在南京曾捕獲一尾7米長重數千斤的個體,迄今為止它仍是世界淡水魚類身體長度的最高記錄。四川漁民也有「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的說法。白鱘的生殖季節約在3-4月,產卵場所在四川省瀘州以上,水流較急流速約0.49米/秒、水深10米以內、底質多為岩石或鵝卵石的河段,比較集中的產卵場在江安縣附近的長江河段和宜賓柏樹溪附近的金沙江河段。成熟卵呈灰黑色,卵大,卵隨水漂流發育,幼魚至長江口肥育生長。
白鱘分布於長江幹流的上下游,也可在河口鹹淡水水域成活。過去在浙江的錢塘江曾有發現,可能是繞過長江口而進入的。年產量約為二萬五千公斤左右。近十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和其它原因,資源日趨下降,現已臨瀕危。
白鱘個體大,肉味鮮腴,且富含脂肪和高蛋白。肌肉中蛋白質含量為17.18%,脂肪為5.64%,肝臟中蛋白質含量為8.71%,脂肪為8.20%;卵巢中蛋白質含量為13.47%,脂肪為15.42%。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測定的17種常見氨基酸,其各種氨基酸的含量均與中華鱘相同。由於營養豐富,歷來被視為食用珍品,江蘇、上海一帶把鰣、槍(白鱘)、鮠和甲(中華鱘)列為淡水四大名魚。此外白鱘的葯用價值也與中華鱘相同。
匙吻鱘科魚類最早出現於白堊紀(距今一億多年)。現今存活的匙吻鱘科魚類僅有兩屬的兩種,分別分布於亞洲的長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主要原因是在古地質上由於第四紀冰期產生的環境劇烈變化,使原來比較廣泛分布的匙吻鱘科魚類在很多地方消失了,只有兩個種在上述兩條尚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河流中遺存下來。白鱘這一刼後餘生的孑遺動物,在科學研究上顯得極為珍貴;加之現存的種群數量極少。為此,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發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其列為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雖然目前科學研究部門正著手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沒能大量人工養殖之前,還須嚴格禁止捕殺親、幼魚,大力提倡幼鱘還江,以保護和拯救此珍稀瀕危物種。
C. 被稱為海里最長魚的皇帶魚,可以長多長
被稱為海里最長魚的皇帶魚,通暢身長十米左右是比較正常的,但是目前發現的最長的皇帶魚可以長到15米到18米左右。這樣的體型是非常嚇人的,而且皇帶魚的重量也是非常驚人的,普通的海皇魚一般都在三百公斤左右,而最大的皇帶魚可以長到接近五百公斤,也就是一條皇帶魚有接近半噸的重量,可能需要幾十個人才可以抬得動。
皇帶魚由於身長體寬,它在深海中是屬於比較兇猛的一種魚類,它的牙齒跟黛玉一樣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鋸齒,如果被咬一口肯定非常的痛。在深海裡面皇帶魚都是以烏賊和小的魚蝦為食物的,由於它的體型實在太大了,在深海裡面也可以稱為一霸。跟鯊魚這樣的動物比較起來,它的體型也不算小,而且重點是它特別的長,可以纏繞,這也算是它的一個攻擊特徵。
皇帶魚由於基本上都在深海活動,所以其實人類對於皇帶魚的了解其實並不多,目前發現的最長的皇帶魚是在十八米左右,但是至於還有沒有更長的皇帶魚,依然是一個謎。
D. 我國最大的淡水魚是什麼
可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食物。它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也很豐富。不過除了沿海的居民,大部分人吃的更多的還是淡水魚。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嗎?不過鰉魚的產卵量其實還挺大的,可以達到60萬到400萬粒。但是幼年的鰉魚成活率特別低,並且成熟期很晚,雄性要到12歲才成熟,而雌性還要再晚4年。當然鰉魚這樣緩慢的生長速度,是趕不上人們的捕撈速度的,所以在市場上,鰉魚的價格也是越發地不便宜。
好在黑龍江對於人工養殖鰉魚早已有了成熟的技術,陸續建設了許多放流站。2003年,有一個農民捕捉到了一條長3.5米,重達830斤的野生鰉魚。這在當地也是引起了一陣轟動。
雖然人工養殖的鰉魚只用五六年就能長到80-100斤,但是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么大的野生鰉魚了。最後魚被人用7萬的高價買走了,也是讓人感慨不已。
即使有人工進行干預,但市場對於鰉魚的需求還是難以完全填補,照著這個勢頭下去,很快野生的鰉魚也要完全消失了。希望未來還是能有更多的手段介入其中,更好地保護這些古老的生物。
E. 中華鱘有多重 有多長
中華鱘常見個體50-300千克,體長128-44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600千克。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
中華鱘生活於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層魚類,具有洄遊性或半洄遊性。春夏季5-6月間喜群集於河口,秋季上溯而至江河之上游。古有:「鱣出江、淮、黃河、遼海深水處」,「其居也在堆石湍流之間」。
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葯用和觀賞價值。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朝鮮。
(5)中國最長的魚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華鱘形態威猛,個體碩大,壽命較長,最長命者可達40歲,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壽命最長的魚。中華鱘進江後,必須在江里滯留一年,於第二年10月到達產卵場所。
中華鱘為底棲魚類,屬於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包括蝦蟹、魚類、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等。
實際上中華鱘是靠口膜的伸縮將食物吸入,食物對象多數是生活於泥表或陷藏在泥渣中的各類小型動物。中華鱘從海洋進入江河的整個洄遊和滯留期間,基本上不攝食。因此,中華鱘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發育所需的營養,依靠它在進入淡水前體內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