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發揚中國書畫精神
1、獨立創作的作品至少獲得一次地級市以上的書畫展並且達到展覽規定的條件。
2、獨立創作的雕塑作品至少獲得一次地級市以上的展覽並且達到展覽規定的條件
3、本著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的思路,有較高的書畫藝術水平創作者,經協會總部研究批准,可優先申請
2. 如何培養學生對中國畫教學產生興趣
當代的小學美術教學具有啟蒙性、趣味性、游戲性和審美創造性並行的特點。在傳統美術教學中,中國畫教學往往以傳統方法為主,主要是臨摹和仿照名家或教師的作品,學習內容較單一,較枯燥,繪畫技法既單純也復雜,繪畫過程要求學生心平氣和,耐住心性,但是這種純粹模仿式的教學不利於發展和提高學生自身的藝術天性。並且由於課堂教學中不注意聯系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發揮,不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很容易將中國畫美術課落入單一化、程式化、成人化的誤區,喪失了小學生自我創造和發揮的爛漫天性。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所運用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在兒童有限的學習生活中全部講授,太多的專業概念和技法內容全部灌輸到兒童稚嫩的頭腦中,兒童難以掌握,不容易消化吸收,在學習中注意力又常常容易分散,這種吃得太飽、太撐的教學方法不利於培養他們對中國畫產生持久強烈持久的興趣。
真正有效的小學生中國畫學習應當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開發其潛能,發展和張揚他們的個性,畫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畫,從而讓學生更廣泛的了解美術,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在實際創作中要善於引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實際,針對小學生中國畫教學中大部分的知識內容,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用幽默風趣、平俗易懂的語言來組織教學,進行新授示範展示和評價。一則,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比較接近學生的平時說話的語境。二則,大部分中國畫的繪畫形式和效果本身就趣味十足,小學生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幾經嘗試,足可以體會出其中的幾分奧妙。
小學階段的中國畫教學,就是一個啟蒙教學,益智教學,讓學生體會真善美的教學,它著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在這個階段讓小學生對於中國畫有個形象直觀的大體了解即可,以培養興趣,樹立良好習慣為主要目的。
二期課改後,在倡導三維目標的學科理念下,教學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教授知識,而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研究性的學習。藝術學習的進步也是教和學雙方共同促進和激勵的結果。學生對繪畫產生興趣了,老師更容易教授相關繪畫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想像力豐富,活潑好動,創造性強,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的繪畫基本功又極為薄弱。結合學科目標,教和學在實際教學中能否做到兩全其美,既照顧到發展兒童天性又同時兼顧中國畫學科要求的方法呢?根據很長一段時間的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經歷,我認為,初學中國畫,在題材的選擇上要選擇學生最容易上手的題材作為他們的入門練習(如圖),讓學生一學就會,畫出了好作品,有了成就感,立馬就產生了學習興趣,樹立了學好中國畫的信心。同小學階段學習繪畫的其他課程一樣,必須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興奮點,在與小學生心靈共通的地方來教授學習中國畫。
就此,我建議初學中國畫的小學生應當先學一學小寫意,因為它形象、直觀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象,可以先求形體結構相似,從小寫意中學習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小寫意的繪畫方法從小學生接受和掌握的難易程度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它常採用「沒骨法」作畫,不需要勾畫物體的輪廓線,用毛筆調好墨色或顏色,然後一筆或幾筆直接在紙上畫出具體形態或神態。拘謹細致的工筆畫或過於繁瑣的繪畫形式會很快消磨掉小學生寶貴的興趣,而太過鬆散放得開的大寫意國畫又不利於培養學生對物象展開較為細致的觀察和比較具體的描繪。在明確了小學生初學中國畫的目標(學習小寫意)後,老師應參考整個小學生階段,學生活潑好動、爛漫天真的身心發展特點,寓教於樂,結合中國畫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和補充。
在此誠懇地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在中國畫藝術的道路上多多學習,刻苦努力,用自己的雙手體驗收獲成功地快樂!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華大地上,孕育出更多齊白石和徐悲鴻那樣的求真、求實、求善、求美,為人民服務的大藝術家!
3.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中國畫興趣03
中國畫是中國民族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閃爍古今。作為國民,我們應該對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所認識;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在傳承優秀文化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從事小學美術教學這幾年,我深深體會到:從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和中國畫的學習,既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又是陶冶兒童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健全學生人格的有效手段。中國畫是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獨體畫種,在使用材料和表現手法自成體系。然而在面前小學國畫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一筆為主,一節課下來,全班就作一幅畫,他們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如何讓小學生對國畫學習產生興趣呢?我通過國畫興趣小組輔導和美術課堂教學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一、走進生活:讓學生發現身邊的美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課堂是一個社會群體,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習慣,他們對自然、對社會的觀察和理解各不同。在興趣小組的輔導中,我讓學生觀察並臨習梅、蘭、竹、菊、山、水、魚、蟲等,使小學國畫內容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貼近他們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對國畫的用筆、用墨有了一些了解之後,就指導孩子們對身邊的景物進行線描寫生,用墨線表現去鮮花、花瓶、自行車、傢具等靜物;表現生活場景,如卧室一角、我在窗前、愉快的旅行、快樂的六一、我的好朋友、可愛的動物等等。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對他們來說,非常熟悉的東西,畫起來就特別來勁,其創造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二、設計游戲: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兒童的天性是愛玩游戲的,他們生性活潑好動喜歡想像。我就巧妙地利用這一特點,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觀察與思索,在愉快的國畫實踐中逐漸掌握技能。我在《在墨線的游戲》教學中,設計讓孩子們去大自然中去尋找墨線。指導孩子們在欣賞沙漠、海灘、樹林、梯田、山坡等自然風光的同時,比賽誰畫出的線條更逼真。我指導孩子們自主練習中鋒、側鋒等筆訓後,設計了用色、用墨的游戲,讓他們大膽構圖,對各種用筆與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國畫的用筆和用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讓學生在游戲中自主地學習國畫,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提高中 國畫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練習毛筆:讓學生夯實基礎
在小學生國畫課外輔導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作出的畫還行,但他們題字時就相形見拙了。古人雲「書畫同源」。意思是: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及中國畫。書法家的感悟,直接影響著畫家,書論就是畫家用筆的基礎教材。所以中國畫本身帶有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透露著抽象之美,它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這就是說即使離開了物象,單獨欣賞一筆一劃、一點一塊,也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由此可見,指導學生練習毛筆字非常重要。為了練好書法,我讓他們首先熟悉熟悉毛筆的性能和執筆的方法,然後認真揣摩題字美觀的技巧以及如何增強繪畫線條力度的訣竅,他們就慢慢地領悟了一些較高水平的筆意,從而也幫助小學生們進一步把握形象的塑造與精神的烘托。
四、把握手法:讓學生追求神會
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設色有金碧、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運用線條和墨色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焦點透視。所以我在教學時認真給小朋友們講解、示範五指執筆法及要領;訓練時嚴格要求,逐一檢查,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執筆習慣。通過示範講解,讓學生靈活運用中鋒、側鋒等基本用筆手法,幫助他們掌握:中鋒勾線以造型為主,側鋒蘸濃、淡墨色塗大面積。如何區分墨的濃淡,它是國畫最基本的墨色;如何掌握宣紙的屬性,用筆的干濕等,讓學生.多觀察、多練習、多體驗。有了較深刻的體會,再讓他們在宣紙上做畫,就能逐步達到熟而生巧之目的。
五、欣賞臨摹:讓學生升華情感
臨摹是學習古典書法或繪畫的重要技法,也是借鑒和繼承優秀傳統的主要途徑與手段。我在教學中很重視學生的臨摹訓練,注意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國畫大師用筆、用墨、用色的技法,欣賞和領悟中國畫的特點和內涵:濃淡相間,墨色相配,以濃破淡,以墨破色等。欣賞之餘,就勵學生大膽用筆,盡情發揮,在實踐中體會水、墨、色相互渲染、混合所達到的效果。我教學中,大膽革新以教技法、技能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孩子的創造靈性,讓學生從視覺印象中去感知和體會畫意,達到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之目的。學生通過寫生練習,既培養了學生對自然和事物認真細致觀察的能力,也更好地配合了中國畫的教學。我們不主張對兒童過早進行成人化的正規素描寫生訓練,但適當安排少兒做線描寫生練習,正是中國畫與素描教學和諧銜接與發展的重要手段。
少兒國畫童稚味濃,喜歡彩墨效果強烈的畫面,對於墨色的多層次區分,「骨法用筆,氣韻生動」等方面不宜過高要求。總之,為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培養更多的中國畫愛好者,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還需共同努力探索,也願更多的少兒朋友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中國畫面。
4. 如何欣賞中國畫
南齊謝赫的書《古畫品錄》,其中就提到:
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這便是後人稱之的國畫欣賞的「六法」。
氣韻生動
氣韻,如同人的氣質。一個滿腹詩書的人和一個販夫走卒給人的感覺,就是氣質上的不同。而這種感覺用到國畫的描述上,就是指的氣韻。
作品的氣韻靈動,反映的是作者的文化底蘊、審美傾向、創作激情,這絕不是技法上的學習可以造就的,也就是說兩個氣韻相同的畫家,不論派別師承,出來的作品會給人相似的感覺。氣韻正是作品的精髓,功夫不在技法,不在畫中,而在生活。
一副好畫的精氣神,是作品綜合氣質對欣賞者的視覺和心理沖擊。觀賞者能夠感受到作品的氣勢,或閑適,或冷峻,或放曠不羈,這些感受都來自對氣韻的理解。
骨法用筆
用筆表現在技法上,就是勾勒、點染、皴筆,而暈染、潑墨則是融合「點線面」為一體的技法。
除了色彩之外,繪畫的基本支撐,即點、線、面三術。傳統國畫最講線條:「平、留、圓、重、變」五筆和「濃、淡、破、積(漬)、焦、宿」六墨,就是指線條的頓挫、疏密、快慢、濃淡、干濕、粗細、虛實的組合搭配。
應物象形
這個就是指國畫的內容了。我們知道國畫分為工筆和寫意,工筆者,筆法精緻細密,講究的是形像;寫意者,筆法粗枝大葉,講究的是神似。
但不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國畫都是以意為先。工筆畫也是講究的意會,有那樣現實中的東西真的長成畫裡面那樣?工筆畫再像也不會像照片。因為底子還是神似,所以我們會了意,不自覺地忽略了這種差距,認為真像。實際上是畫家抓住了事物的神韻並重現了出來。
國畫應物象形的內涵是神似。
隨類賦彩
國畫中的用色,和「應物象形」一樣,並不完全追求真實。畫師們總能夠通過色彩的運用來表現自己想突出表現的東西,給觀賞者提示。淡雅、明艷、超然,都能夠通過著色來表現。而水墨畫里則以墨色的濃淡、深淺來表現。
經營位置
是指國畫布局。和西方的畫作比起來,國畫的透視性差,是二維的,平面的。只有通過布局來營造曠遠、高聳、深邃、寧靜等往往需要用透視來表現的視覺效果。
這種手法是反自然的,卻能給人藝術的觀感和享受。比如《洛神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以及描繪皇家巡遊的各種繪畫作品,如果用透視法來表現,必將捉襟見肘,而國畫的方法則顯得游刃有餘。
國畫和詩詞相同的地方,就在於經營位置里的留白。這是最能體現布局的功夫的,留白,能讓觀者看到沒有畫出的內容,以通過各自的想像里,獲得各自不同的藝術感悟。
傳移模寫
這個是指國畫的藝術技法的傳承。國畫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對前人的學習和自身創新都非常重要。
「傳」是傳承,「移」是改進,「模」是學習,「寫」是創新。
一個畫家能不能把前人的技法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畫作里,那是要功夫和悟性的。而一個人的畫毫無章法,則會被視為「瞎畫」。
但是只會技法,沒有個人風格,算不上好的作品。藝術講究創新,不能給人新意,不能讓人眼前一亮,那是「工匠之氣」,永遠稱不了大家。
這種創新,必須以傳統為基礎,而不是憑空創造。
不懂國畫的技法,不懂技法產生、發展的源流,是無法說出一幅畫好在哪裡,頂多隻能說:「好看,我喜歡。」
這大都是出於一種直覺,也就是我們的六法之首的「氣韻生動」,其實是我們感受到了畫家的個人修養、價值傾向等內心素養的氣質體現。
宋代文人畫興起之後,文化底蘊成為國畫作品的精髓。
畫者有底蘊,欣賞者也不能缺少啊。
5. 如何提高中國繪畫藝術在國際的地位 論文
一、國際影響 自古已然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最為精粹的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思想觀念、文化內涵、審美取向、表現形式。在思維方式、意境營造、觀察方式、形式演化、繪畫手段、工具材料等層面顯示出獨到之處。中國畫自古就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唐宋繪畫工筆人物、山水、花鳥達到全盛時期。兩宋時期的山水畫,淡煙朦朧中山光水色於有無之間若隱若現,別有意趣。元代,中國畫在水墨山水、花鳥畫上取得新的發展,墨色在宣紙上產生的幻化萬千,比自然山水更加雋永、灑脫。中國古代繪畫以其獨有的匠心、魅力位居世界藝術珍品行列,成為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以來,中國的藝術家在以抒情和意象為旨的水墨畫方面有新的發展,在以嚴謹和厚重為宗的工筆畫方面有了驚人的飛躍。與油畫相比,中國畫更顯輕松和雅緻,更富有詩情和想像。在中國畫家的陣營里,徐悲鴻、齊白石、蔣兆和、潘天壽、李可染等藝術家脫穎而出,為世界畫壇所矚目。美術史家、原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長菲諾羅莎(Ernest Fenoll)曾說:「西畫注重實物的模寫,但這並非繪畫的第一要義,妙想的有無才是美術的中心課題。東方繪畫雖無油畫般的陰影,但可透過濃淡去表現妙想;東方繪畫具有輪廓線,乍看似覺不自然,但線條的美感是油畫所沒有的;西畫油彩色調豐富,東方繪畫則少而單薄,但色彩的豐富濃厚,可能導致繪畫的退步;東方繪畫比較簡潔,簡潔反而易於表現凝聚的精神濃度。」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學者站在「西方視角」想要揭開這個以筆墨技巧和文化底蘊完全結合的古老東方繪畫的神秘面紗,中國畫愈發受到國際矚目。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畫不僅是民族藝術,同時走出了世界,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日益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和推崇。各大美術院校招收國外留學生,來華學習國畫者絡繹不絕。各種國際大型中國畫展覽及各級國畫研討會,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畫獨特的筆墨美感被西方繪畫所借鑒,在各種大型展覽中,不乏見有些油畫借鑒了中國畫中的寫意性,吸取中國畫意像元素。不少油畫的用筆、用色追求的寫意和意像性正是受到國畫思維的影響。國畫中線條緊勁連綿,高古游絲,氣脈相連,被西方繪畫吸收。中國畫在立足本土的同時,繼承自身優良傳統,吸收外來成果,與時代相結合,在二十一世紀國際藝術大潮中愈發的凸顯其重要的影響力和獨樹一幟的地位。
二、審時度勢 擴大影響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靠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和幾千年來中華兒女不斷傳承優秀傳統並與時代相結合的創新。中國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著來自西方繪畫的影響,正發生著與時代緊密相連的變化。變化中,理論各有千秋,方向是多方面的,其結果必然導致國畫發展多元化。但無論是「引西潤中」還是「繼承傳統」或是二者兼有,我們都必須發揚、發展中國畫,鞏固其作為東方繪畫在國際上的地位,使其不僅作為中華精粹在本國得到繼承,而且能作為世界文化的瑰寶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如何能進一步提高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筆者做了一些思考。
(一)鑒別優劣 繼承傳統
首先,鑒別優劣。中國畫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我們要繼承它,但繼承必須有選擇性,毫無選擇的統統繼承只會加速國畫的滅亡,所以我們繼承優秀傳統就要鑒別出藝術作品的優劣,法度的高低,要去粗取精,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大膽摒棄不該繼承的文化糟粕。
第二,繼承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技法。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在中國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具備深厚的筆墨功力。我們向大師學習,首先要研究他們的經典作品,學習他們的筆墨技法。臨摹古畫,便是學習大師筆墨技法的一個重要途徑。
第三,繼承前人的優秀藝術理論。古代文人是以詩和書為教育的基礎,從啟蒙時便誦詩習字,在數十年的陶養中,自然通於一而華於萬,故多才多藝者數不勝數。現代人可以攻擊文人畫之短,但斷不可以否定文人畫之長,即不能否定文人畫所蘊涵的文化精神。讀書便是認識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潘天壽說:「不讀書,不了解中國文化,就不知道什麼是中國畫傳統。」
第四,加強文化傳統教育。要使中國畫在國際藝術之林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加強對國畫傳統的繼承,加強文化傳統教育是繼承傳統的有效手段。目前,國內學校的文化傳統教育是繼承傳統的承擔者,尤其高校美術教育承擔著繼承中國畫優秀傳統的職能,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應該進一步重視高校中國畫教學,加強國畫教學改革,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水平。在全國採取豐富多樣的中國畫教育形式,充實中小學國畫教育及社會力量辦學對中華文化的教育教學,全方面展開全民中國畫的繼承教育。
(二)加強交流 增進合作
黨中央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文化發展的部署中有這樣一句話:「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由此可知,要想提高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畫就必須走入國際,必須加強對外的交流,及時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來增益中國畫創作。
首先,開拓國際市場。可以運用市場拓展中國畫在國際繪畫市場的空間,擴大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繪畫市場是連接國與國之間繪畫交流的一條特殊紐帶。繪畫作品的市場價值雖然不能給一件藝術作品以完全准確的定位,卻能從一個側面對其擁有的學術價值給予相應的評判,除去政治、文化等特殊因素,市場是撬動中國畫面向國際化的一根有力的杠桿。隨著經濟生活的日益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趨繁榮,也對藝術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畫的市場出現了比較樂觀的局面,近幾年來國畫價格呈上升的趨勢。正說明,中國畫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歡迎。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我國美術界的對外交流在火熱進行中,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式畫展和研討會每年舉辦多次,給中國畫邁出國門提供了媒介和展示平台。國際交流不僅能夠使國人有了學習國外先進藝術思想的機會,同時使國際人士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我國特有藝術――中國畫。中國畫海外創作隊伍與日俱增,大大加強了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國際級的藝術研討會也日趨興盛,在藝術界形成了地球村的現象。藝術家們越來越大膽的創新,越來越開放式的交流。中國畫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如何在繼承傳統、保持傳統的同時,擇優的吸收外來成果為我所用,與世界接軌,正是當下國畫家和理論家們思索的問題。
(三)保持本色 提高質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畫的國際影響力,不是表現在它被國際藝術同化,也不表現在它改變自身特點與國際藝術混溶。只有中國畫保持民族特點,有它自身的獨特魅力,它才是世界的藝術,才能發揮其不可替代的國際影響力。所以,中國畫在發展中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是其發展和走向國際的不變條件。
中國畫必須保持自身特點,不能被別的藝術同化。它的特點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取消了它的特點,也就割斷了它的傳統。反之,割斷了它對傳統的繼承,也等於取消了它的特點。當然中國畫要發展,要創造,不能停留在模仿古人的層面,但它的發展與創造不能憑空進行,更不能「反傳統」。我們看的很清楚,那些把傳統視為「零」的人都另有它取它謀,即都從西方移植,自覺不自覺地要用西方的藝術代替中國的藝術。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是當代世界文化的主流,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畫更須保持它自身的特點。我們主張中國向世界開放,支持各民族藝術的交流與融合,歡迎從一元天下到多元格局的歷史性變化,但我們必須守護民族藝術、傳統藝術這塊陣地,使它不被同化和淹沒。這種思想正體現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這不僅僅應是一種學術主張,也應成為保護民族藝術的國家行為、學校行為的出發點。
對中國畫家來說,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藝術素質和理論修養,提高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提高對中外繪畫名作的分析能力與鑒賞水準,提高對畫面效果整體的控制能力與作品內涵深刻的把握,以一種庄靜自然的心態努力提高中國畫作品質量。作品質量,無論怎樣形容它的重要都不為過。只有提高了作品質量,中國畫在歷史和國際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文化界應大力宣傳那些有較好的藝術潛力、兢兢業業,甘於寂寞、辛勤耕耘的藝術家,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沖刺。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中國畫作品向世界展現中國人最美麗、善良、勤勞、智慧的一面。
三、結論 未來
當今,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彼此共存的大背景下,排除困難,繼承中國畫的優秀傳統,是提高中國畫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是中國畫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徑。我們要認清國際文化發展多元化的趨勢,努力提高作品質量,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逐漸使中國文化被世界承認、接受和需要,從而提高中國畫在國際上的影響。對中國畫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既是提高全民審美素養的需要,同時也是響應黨的號召,大力提倡文化建設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需要。
6. 中國畫應該怎麼發展
推薦一本書給您,希望能能給您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對焦中國畫 國畫的六種閱讀方法》書中第一章創新與傳承中所提到的觀點,我倒是很贊同呢!
書中有一句話是:「創新」從來都不是中國古代畫家創作的焦點,「傳承」才是焦點,我們要知道,在傳統中國文化中,師承至為重要,因此古代的中國畫家創作時的理念,不在於推倒前人的成就而在於怎樣承傳前人的經驗。
7. 中國畫到底應該怎麼發展
中國繪畫的歷史要比書法的歷史長,廣義上講中國畫是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的,而這方面的資料就很多了,具體到現在講的中國畫,那應該是毛筆和宣紙的時代了,這裡面則更改多體現儒家文化的底蘊。中國畫從其內容和畫法上都體現著傳統士大夫的為人處事之道,一直影響到今天。而在世界文化不斷交流的今天,新的觀念,新的方法,讓人們對中國畫的認識和感悟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其社會地位和用途也在逐漸變化。中國畫的發展和中國人認識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從這方面展開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