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清朝如何繼承中國文化

清朝如何繼承中國文化

發布時間:2023-01-31 21:03:20

㈠ 滿清是如何被漢文化所同化的,對待此事清政府都做了些什麼

滿清統治了中國以後,雖然統治了國家,也統治了人民,可是漢族人民的一顆漢人的心是不會被征服的,相反,漢族的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滿清。漢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漢族人口眾多,漢族文化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滿清。清政府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積極融入漢族文化,雖然漢人做大官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滿漢一家親,漢人和滿人也相處得不錯。

不過清帝對於漢化還是有所控制的,早期一直嚴禁滿漢通婚,而且要求漢族梳滿族人的發型,穿滿族的衣服,在官吏的任命上,早期也是對漢人排斥的。

㈡ 求高手指點,當今的中國文化和清朝文化的關系,當今中國文化繼承了清朝文化的那些方面

清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滿清入關後,在很多方面都漢化了,當然除了鞭子和裹腳,清政府當時還禁止過裹腳,但是民風根本無法阻止,於是廢除了。

清朝是我國從世界歷史上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時期,鼎盛的封建社會蒙蔽了國人的雙眼。但是清朝還是對我國的文化有很多的發展。

㈢ 清朝哪些制度是對明朝的繼承和發展

中央集權制,科舉制度,行政制度,國家機關設置上,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的國家結構;
清朝對於前代法律文化的態度,是繼承與發展並舉,漢族文化與清朝自身特色並重。大體而言,在涉及綱常名教、尊卑倫理等根本性問題上,清朝不折不扣地繼承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傳統文化的精髓,甚少改易;但在有關國傢具體運作體制層面,則因應滿族統治及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多所變更。

㈣ 清朝繼承製度

在中國封建王朝皇位繼承製度發展演變歷程中,清朝皇位繼承製度處於一個相對特殊的地位。它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具有不同於歷代封建王朝皇位繼承製度的獨特之處。
同歷代封建王朝皇位繼承製度相比較,清朝皇位繼承製度所具有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皇位繼承形態的復雜性、多樣性。
清朝皇位繼承形態不斷發生變化,曾先後出現汗位推選制、嫡長子皇位繼承製、秘密建儲制、懿旨確立嗣君等4種模式。此外,康熙帝的繼位主要由孝庄皇太後而定,雍正帝則是利用康熙帝實行秘密建儲計劃中的失誤,僥幸取得皇位。晚清三次以懿旨確立嗣君方式出現的皇位繼承個案(包括未能成功的己亥建儲),繼承人與皇帝的輩份關系及其承繼關系,也各不相同。
清以前歷代封建王朝恪守嫡長子皇位繼承製,無論在實施中出現何種情況,這一制度本身,並未發生變化,其發展軌跡具有靜態特徵。與此不同,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呈現出不斷改革調整,以便更加適合客觀形勢需要的演變軌跡,具有動態的發展特徵。這種制度化與靈活性相結合,不拘泥於已有模式的限制,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原有制度及時做出更改、修訂,甚至廢棄的特點,反映了滿族統治者的創新、務實精神。
清朝皇位繼承形態的不斷變化,實際上主要是擇嗣標準的反復變化,以及儲君、儲權的時有時無。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中選立儲君的標准,有過數次改變。
汗位推選制下,八王(諸貝勒)以賢能與否作為唯一標准,在八王范圍內推選汗位繼承人。
康熙帝實施嫡長子皇位繼承製時,以皇子是否具有嫡長身份,作為擇選皇位繼承人的唯一標准。
秘密建儲制下,皇帝是從選賢的標准出發,擇定皇位繼承人,但優先考慮具有嫡長身份的皇子。
上述三種皇位繼承形態中,擇嗣標准出現了由賢能到嫡長,又到二者兼顧,既擇賢而立,又重視嫡長的變化,呈現出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軌跡。
懿旨確立嗣君的皇位繼承形態下,血緣關系與年齡因素,是慈禧所考慮的主要方面,即在去世皇帝無子情況下的嗣君人選,除去是近支宗室成員外,還要具有葉赫納拉氏血緣,同時必須是幼齡。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演變中,儲君與儲權時有時無,而且兩者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
天命、天聰、崇德三朝確立、實施的汗位推選制度,以及順治朝的皇位傳承,均無儲君,亦無儲權。
康熙前期與中期實施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公開冊立儲君,儲權隨之而生。
康熙後期實行秘密建儲計劃,以及雍、乾、嘉、道各朝實施秘密建儲制度的過程中,均有皇帝所暗立的儲君,但儲君身份不公開,因而不存在儲權。
咸、同、光、宣各朝,既未公開建儲,亦無暗定儲君,儲權無從產生。至於己亥建儲,屬於特殊情況,大阿哥溥儁雖然身在儲位,並無儲權可言,惟有聽任慈禧的擺布。
概言之,清朝4種皇位繼承形態演進過程中,在冊立儲君問題上,曾先後出現3次重要轉折,即從不預立儲君(汗位推選制)到預立儲君(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又到暗立儲君(秘密建儲制),再到不預立儲君(懿旨確立嗣君)。另一方面,儲權也經歷了一個從無(汗位推選制)到有(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又到消失(秘密建儲制度與懿旨確立嗣君)的變化歷程。
此外,東宮機構建制,即「東宮官屬」的有無及其實際運作,則與儲權存在與否相一致。有清一代,只有康熙朝實施嫡長子皇位繼承製的37年期間,存在儲權和名實相符的東宮機構詹事府。康熙以降,直至光緒年間,[1]詹事府雖然繼續存在,但已無從司其職。乾隆四十八年( 1783年 )九月乾隆帝曾指出,「現在詹事官屬雖沿舊制,而其實一無職掌,只以備員為翰林院升轉之資耳。」[2]
清朝皇位繼承形態所以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滿漢文化為主的多種文化的有機結合,互相補充,是這一特點所產生的根源所在,也是清朝皇位繼承製度有別於歷代王朝皇位繼承製度之處的核心內涵。
明朝建州女真居住在渾河、牡丹江、松花江三河上游以及鴨綠江、圖們江一帶,長期處於漢族、朝鮮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之下。其先世斡朵里部、胡里改部等,在元代居住於牡丹江下游今依蘭一帶,與蒙古文化多有接觸。所以,建州女真是在其本民族文化與相對先進的上述三種文化的長期交往、相互影響下,逐步成長起來。[3]
這種較為特殊的文化環境,是女真族的一個得天獨厚之處,有利於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女真族上層在考慮與規劃本民族的未來前景時,存在多種參照,這使其具有較為開闊的視野,擁有多樣選擇機會。他們比較善於吸收、借鑒明朝、蒙古、朝鮮的諸多長處和經驗,制定出符合本民族發展實際的各種方針、政策,並有效實施。十六世紀以降,當明朝、蒙古各部日益衰落之際,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地方政權,又於1644年藉助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王朝的時機入關,經過長期征戰,終於成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
相對豐富的文化資源,賦予清朝皇位繼承製度較大的包容性。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演變歷程表明,清朝統治者並非一成不變地承襲漢制,或因襲滿洲舊制,而是將保留、吸收相結合,既學習、借鑒漢族有關經驗,又盡可能地保持滿族傳統制度與習俗的某些特點,將其溶為一體,有所創新和發展,並隨著形勢的變化與需要,不斷予以改進。這是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在實施中,所以相對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遼、金、元等朝,也曾不同程度地學習漢族王朝統治者的做法,立嫡立長,但是,它們都未能較好地處理採用漢制與保留本民族傳統舊制的關系,因而皇位繼承大都處於無序狀態,對其統治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滿漢文化相融合的土壤,以及清朝內外形勢所構成的壓力,滋養、造就了清朝幾代傑出帝王,康、雍、乾三帝是其代表。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兩次重大變革(從汗位推選制到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又到秘密建儲制),都出現在康、雍、乾時期,三帝在清朝皇位繼承製度演變中所起的至要作用,為其他清帝所不及。康、雍、乾三帝均處於清朝的上升時期(乾隆後期開始停滯),尤其是他們都具備較為深厚的滿漢兩種文化素養,因而能夠多視角地考慮如何促進皇權集中、強化與改革皇位繼承製度問題,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此外,三帝的統治時期長達百年以上,這也是其能夠在上述兩個方面,均取得較大進展的一個客觀條件。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演變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反映出滿漢文化相互撞擊、交流、融合的清朝歷史特色,也為我們觀察清朝皇權政治,提供了一個窗口。
還應指出,中國皇帝制度近兩千年的發展、演變中,歷代統治者已積累了豐富的統治經驗,清朝統治者在此基礎上,又提高一步。因此,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出現較大變革,乃是水到渠成之勢,是中國封建政治已趨成熟的體現。清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歷史性地扮演了對中國古代皇位繼承製度總其成的角色。
與其他封建大一統中央王朝相比較,清朝皇位繼承形態雖然復雜多樣,但是,其皇位傳承卻相對平穩。如果將清朝入關前皇太極承繼汗位包括在內,清朝在將近300年中,累計完成11次皇位交接。少數情況下,皇位爭奪也很激烈,如皇太極去世後曾出現繼統危機,康熙後期諸皇子角逐儲位,以致雍正帝僥幸繼位後大規模清洗政敵。但是,雖然最高統治層內部出現激烈紛爭,卻皆未釀成內亂,11 次皇位傳承,大都比較平穩,統治秩序基本上未受過多干擾。不僅如此,清朝前期與中期的一些皇權傳承個案(如順、康、雍三朝的皇位傳承),從其結局與效果看,還促使清朝統治得到進一步加強。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改革,以及歷次皇位交接的相對平穩,都推動了皇權的集中與強化,使清朝大政方針在制定與貫徹中始終保持沿續性與穩定性,清朝在較長時期內,擁有一個相對安定的內部環境。在此前提下,出現了康乾盛世,中國作為一個廣土眾民、泱泱大國的統治格局,最終確立。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在中國古代皇位繼承製度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具有一定開創性,然而其終極目的,是延續已經腐朽、沒落的中國皇帝制度,維護並促進清朝皇帝的絕對專權,所以它又是保守、落後的最高權力傳承製度。正是中國皇帝制度與清帝的專權統治,以及其他原因,嚴重地阻礙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社會轉型,致使中國進一步落後於西方,造成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長時期的深重災難。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早已成為歷史的遺跡,我們應當採取辯證的態度,看待它的功過得失,以資借鑒。

[1]《清德宗實錄》卷494,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戊子條載:「諭內閣,詹事府系沿前明官制,名實本不相符,應即歸並翰林院。」
[2]《欽定古今儲貳金鑒》卷首,《上諭》。
[3]部分參見李洵:《清代全史》第一卷第一章《滿族的先世》,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㈤ 清朝時如何進行文化交流的

清朝政府在鴉片戰爭之前基本上採取鎖國政策,並未能阻擋交流的勢頭。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朝鮮、越南三國與清朝的文人學者之間在文字上的往來與友誼,留下了不少佳話。清朝的醫生、畫家們東渡日本,日本人的漢詩和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受到清朝學者稱贊。越南著名文學家阮攸(1765~1820)長於漢詩,他用字喃所著、至今家喻戶曉的長詩《金雲翹傳》淵源於同名的中國小說。大批華僑把中國的種植和手工業技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到東南亞,在那裡生根開花。《三國演義》等著名古典小說,經華僑傳入泰國,譯成泰語,至今受到泰國人民的廣泛喜愛。東來的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等,受到清廷重視,以外國人管理欽天監。他們根據科學測算,改訂歷法,傳播天文歷算等科學知識,繼承了明末耶穌會士的交流活動。還有的教士從事繪畫、園林建築等,圓明園是他們融會了法國、義大利及東方園林藝術特徵的精心之作,其「萬園之園」之稱,象徵著東西文化交流的最高結晶。在歐洲,啟蒙運動者們初步接觸儒家學說,對於孔子倫理道德的主張和重視教育的思想,以及儒家的自然觀和政治理想如大一統及仁君統治,等等,都感到巨大吸引力,極為推崇,並力求為其所用。伏爾泰(1694~1778)曾贊美科舉考試制度。早已為朝鮮、越南所仿效的以考試選拔官吏的方式,18世紀末法國開始採用,以後英國繼之,成為沿襲至今的文官考試制度。物質文化方面,中國的瓷器、漆器、壁紙等,中國式的園林、傢具,都很流行。畫家仿效中國畫的風格與題材,皇室從中國訂購特製圖案的瓷器,「中國風」蔚為風尚,盛極一時。歌德(1749~1832)接觸過極其有限的中國文學作品,便頗為傾倒,說:「他們開始創作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在樹林里生活呢」。

鴉片戰爭(1840)至1949年,中國國際地位淪落,與外國的交往也不如過去之自由、平等而廣泛。但由於振興中國的需要,近百年來,中國學習日本及歐美,文化交流不論主動或被動,仍然頗為密切、廣泛而深入,超過以往各個時期。日本明治維新後,中國曾有學習日本的高潮。康有為變法,即以日本為藍本。1905年廢科舉後,全國各地設立學堂,大都聘任日本人任教習,而赴日留學的青年更不計其數。他們通過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及各種社會政治學說,馬克思主義最早就是通過日本刊物得知的。20世紀初中國的先進人物,幾乎都在日本受過教育,回國後在各領域發生很大影響。19世紀中國設立了同文館教授外文,翻譯西書。以後嚴復和林紓(1852~1924)所譯西方社會科學與文學名著風靡一時。西方基督教教士來華,布教之外也傳播西方文化。19世紀時,中國已有少數留學生派往美國,但赴歐美國家留學的高潮,是在進入20世紀以後。留學生學習內容,比以前赴日所學遠為廣泛,政治、經濟、法律和理工、農醫之外,不少人去學文學、哲學、歷史、教育以及繪畫、雕刻、戲劇、音樂等等,從歐美各國全面吸取西方文化。中國各級學校制度仿效西方,西方教會也在中國創辦各類學校,文化交流滲透社會的許多方面。五四運動提出「民主「科學」後,歐風美雨鋪天蓋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日益擴大。若以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與百年前鴉片戰爭前後相比較,思想、宗教、文學、藝術以及衣食住行、婚喪禮俗,等等,幾乎社會一切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這些變化有利或不利於中國社會的發展,都是與外國(主要是歐美,先是通過日本,以後則直接)文化交流的結果。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對中國的觀感雖有變化,但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則逐漸深入,對中國藝術的愛好不減當年。這一百年中外文化交流中佔主導的,卻始終是中國接受西方的影響。

㈥ 清朝入關之後,為何要繼承中原地區的傳統文化

清朝之所以要繼承中原文化是為了更有效地讓數量龐大的中原百姓心甘情願地臣服於清朝的統治,從而起到穩固清朝統治的目的。清朝這個王朝的歷史要從努爾哈赤創建的後金時期開始說起。在中國尚且處於明朝統治之下時生活於關外的女真部落劃分為了三部分,分別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當時的女真部落因為實力不敵明朝而選擇歸附於明朝,但是女真與明朝以及女真不同部落之間的相處其實並不是和諧,彼此之間都會互相牽制。

中原百姓自古以來便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原政權更是從漢朝開始便始終奉儒家文化為主流思想。由滿清創建的清朝政權,其文化與中原文化存在很大區別,但是其影響力遠不如中原地區的儒家文化。所以清朝假若在入關之後強制中原百姓滿化勢必會引發諸多反抗,如此一來便不利於清朝收復民心,穩固政權。便就是因為這樣,清朝對於中原文化十分重視,就連皇帝也會學習儒家經典。

閱讀全文

與清朝如何繼承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裡有日本人傢具 瀏覽:272
中國人保報銷多久到賬戶 瀏覽:110
印尼位置在哪裡 瀏覽:800
越南大榴槤多少錢一隻 瀏覽:200
越南還有哪些武器 瀏覽:255
浙江義大利傢具品牌有哪些 瀏覽:431
英國到中國海關在哪裡 瀏覽:697
什麼地方買伊朗紅花 瀏覽:171
滯留在英國的華人有多少 瀏覽:105
為什麼義大利是藝術之都 瀏覽:990
申請英國研究生成功需要看什麼 瀏覽:354
印度什麼時候疫苗接種完 瀏覽:528
伊朗宗教是什麼宗教 瀏覽:748
哪裡有印度產的強生疫苗 瀏覽:534
印尼火山什麼時候能登頂 瀏覽:942
伊朗誤擊飛機大約需要賠多少錢 瀏覽:979
印度普通人是怎麼做飯的 瀏覽:895
印度和中巴什麼關系 瀏覽:534
印尼8月20日是什麼節 瀏覽:99
印尼婆羅洲哪裡好玩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