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如何實現中國製造業價值鏈升級
緊扣價值鏈治理要義,把握產業升級方向。
一是強化技術創新,提升供應能力。
二是發揮比較優勢,避免過度競爭。
三是優化管理服務,降低交易成本。
四是做強實體經濟,增強質量優勢。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一是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營造追求成功、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
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營造有力有效的政策環境。
三是堅持競爭中性原則,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是堅持深化「放管服」綜合改革,營造充滿活力的綜合創新生態環境。
提高企業創新水平,增加企業產品附加值。
一是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以原始創新增強產業主導性。
二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業創新提升行業附加值。
三是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以協同創新延伸企業價值鏈。
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完善全球價值鏈治理。
一是擴大開放,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
二是主動引領,重構全球價值鏈。
三是引進外資,提升國際競爭力。
四是拓展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抓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以大力開拓市場、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提升技術、打造品牌以及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為重點,著力打造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
來源:光明日報(黃慶華)
2. 《中國製造2025》內容總結是什麼
中國製造2025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總體結構:
「一」,就是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製造業強國的一個目標。
「二」,就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製造業所要佔據的一個制高點。
「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的一個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四」,就是確定了四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第二項原則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三項原則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第四項原則是自主發展和合作共贏。
「五五」,就是有兩個「五」。第一就是有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還有一個「五」就是實行五大工程,包括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工程、強化基礎的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
「十」,就是十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重點領域。
(2)中國製造2025如何實現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了綜合國力,支撐我國世界大國地位。
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單薄,走向輝煌的保障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到201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 08萬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的20%,與美國相當,卻大而不強。主要制約因素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實施製造業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