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缺芯影響百萬產能,國外CEO不保,大眾今年這是咋了
這兩天,不管是歐洲的大眾,還是國內的南北大眾,都在大喜大悲之間反復橫跳。
比如國內,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都想要ID.4的首發權,掰扯了一圈決定攜手同行。這倆兄弟在經歷了鼓剎風波後逐漸開始穩定,現在新車已經到店了,我們會在近日去探店,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
本著「打不過他就成為他」的原則,我斗膽建議二位入職特斯拉,為電氣化事業奮斗,說不定能成為2021最拽的人。
總結一下,大眾也挺魔幻的。這邊ID.3賣的如火如荼,ID.4進入中國蓄勢待發,那邊迪斯在努力掙扎,Thomas離職,這兩位一走,誰知道大眾明年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戰略怎麼改。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年大眾也抗住了疫情,推出了ID.3、ID.4兄弟等幾款重磅新能源車,成功開展電氣化路線;排放門事件該承擔的責任也在承擔。作為幾乎是全球著名的汽車廠商,我們相信大眾的低迷只是一時的,一起期待大眾明年的表現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缺芯」危機爆發,全球車企停產減產,中國品牌會有何機會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車企紛紛經歷了一系列的停工停產事件。本以為在度過最艱難的特殊時期後,各大車企能很快地恢復生產,盡全力彌補產能的缺口,帶動全球車市的銷量增長。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車企們為2021年描繪的美好藍圖,在新年的第一個月就遇到了最大的“攔路虎”——計算機晶元。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的需要,一塊不如巴掌大小的計算機晶元已經成了汽車零部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在無形之中加劇了汽車行業對於晶元的依賴程度。
全球車企“缺芯”,也可以是國內車企的“芯”機遇,要想真正實現中國汽車智能化發展並走向世界市場,必須實現高端晶元自給自足。雖說突破技術的壁壘很難,但不試試怎會知道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