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中國應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求解答
近來,美國大有重返亞太,爭當太平洋霸主的態勢。當然,也有人說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亞太。但不管怎樣,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美國憑借能夠重返亞太,企圖主導太平洋地區的事務。而美國在重返亞太過程中又會採取哪些具體的措施,而這些對我國及周邊地區有有何影響。針對美重返亞太,中國有該如何應對。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占據著世界霸主的地位。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他都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同時,由於中國崛起、亞太抱團,阿伊戰爭持久,國內厭戰情緒高漲,金融危機使國內經濟吃緊,小布希期間調整效果不佳,奧巴馬想為自己大選創造條件等一系列原因,美國重返亞太就不是偶然,而是大勢所趨。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就是現實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具體說來,他認為沒有永恆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他提倡「歐洲文明中心論」,鼓吹「白人種族文明「。當然,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推行全球戰略的理論基礎。美國想要做仁慈的霸主,就必須有各種條件的支持。從物質條件來看,美國的經濟佔主導,其GDP和金融霸權都鞏固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金融體系。同時,美國的軍事力量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政治條件看,美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共和制,權力制衡。從國際條件看,大多國際組織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的。最後,從文化條件看,美國以其精彩絕倫的好萊塢大片作為實現其價值觀輸出的載體。所以,美國在此時重返亞太,不得不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從美國的戰略東移、有反恐轉為關注經濟、加大軍事基地的建設等系列措施,我們就不難看出美重返亞太戰略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這也主要體現在經濟、軍事方面。如外交總動員、新軍事戰略報告的提出,經濟軍事雙管齊下(即TPP與「空海一體戰「)。就其具體做法,則是與日印奧建立的」民主價值觀聯盟「,與日印越澳建立的」海洋聯盟「,駐軍澳大利亞,出售武器,建立軍事基地、軍事聯盟,與他國舉行聯合軍演等。這些措施無一不顯示出美國企圖主導太平洋地區,創造屬於他」太平洋世紀「的野心。 而美重返太平洋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又有哪些影響呢?美國在實現其亞太構想戰略時有條重要路徑就是提供機制和制度的保障,包括APEC和TPP。美國用TPP在亞太地區樹立領導者的形象。總的來說,美在戰略經濟層面,試圖完成一個新的擴張。如果TPP真的全面推進了,特別是日本一旦加入,TPP實際上將成為一個美國主導的TPP。美日發揮主導作用將中國排擠在外的地區貿易體制,從而導致東亞的分裂。目前,中國進入了戰略焦慮期,原因在於周邊環境的不確定性。而從南海、釣魚島等事件上面我們都可以看出美國在這上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針對美重返亞太找略,中國應擺出何種姿態呢?我認為既不能無動於衷,也不能過於激進。首先,我們依然要建立和發展新型大國關系,避免軍事沖突和對抗。同時要堅持和平與發展,穩定中美關系,防止突發事件。還可效仿美國,搞小三方對話。對於那些積極支持甚至高調呼籲美國重返亞太的周邊國家,應表現出足夠的理解與寬容,對於那些在美國策動下不斷找中國麻煩的周邊國家更要保持足夠的理性與克制。總的說來,中國應採取的是因勢利導、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⑵ 中美貿易戰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占據道義制高點。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單邊主義不得人心。美國帶頭破壞國際規則,已成功自我塑造了國際秩序攪局者、世界經濟破壞者的霸蠻形象。
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在反擊美國的同時,順應全球化趨勢,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公道自在人心。
一段時間以來,為中國說話的人多了起來。比如,有德國媒體評論說:「中國早已立足於世界經濟,不僅展示著勤奮,也掌握了技術,想阻止中國發展技術不可能,也沒道理。」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歡迎中國對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認為中國最近宣布的一攬子開放政策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
美國發動貿易戰,已經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指出:美國需要對給世界貿易體系造成的「關稅之傷」承擔後果。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已發出警告,全球貿易體系正在開始動搖。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對外加征的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國民在買單。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稱,美國將成為全面貿易戰的最大輸家。
2、合縱連橫。
打贏中美貿易戰的一個基本戰略思維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有西方學者分析說,中國很幸運,作為老大的美國,不但沒有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對付中國,反而以發動全球貿易戰的方式和中國開打。
美國在貿易戰中劍指中國,四面出擊,自我孤立,顯然犯了兵家之大忌,使中國有機會化競爭對手為合作夥伴,為合縱連橫提供了可能。
第一,美國與其西方盟友已心生嫌隙。先是在價值觀上與歐盟不同調。歐洲在人權問題上一貫高調,特朗普一上台就宣布放棄人權外交。在貿易戰中,特朗普政府引用232條款對加拿大、歐盟、日本等鐵桿盟友加征鋼鋁產品關稅,六親不認,盡顯霸蠻姿態。
加拿大、歐盟對美國反制裁,提出的報復清單接近3000億美元,日本隨之跟進。盡管最新消息是美歐就停止貿易戰達成共識,但從特朗普反復無常的個性看,美歐經貿關系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第二,對印度、南非等新興國家加征鋼鋁關稅顯現戰略矛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推行「印太戰略」,拉印度制衡中國,另一方面對印度產品加征關稅,傷害印度利益,迫使印度對美反制並調整與中國關系。
第三,捅中東「馬蜂窩」導致麻煩纏身。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造成新的危機。在攪動敘利亞戰局的同時,不顧相關國家反對,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制裁甚至揚言軍事打擊,與伊朗關系劍拔弩張。
中國在貿易戰過程中,一方面與美國針鋒相對,一方面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一是調整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加強雙邊經濟合作。
二是將爭端訴諸世貿組織,尋求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輿論支持。
三是在反制美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的同時,豁免了包括印度等國家大豆和動物飼料的進口關稅。
四是繼續推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2002年以來,我國已經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與10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聯合可研或升級聯合研究。
3、精準打擊。
利用好貿易戰的「飛去來器」效應。我國貨物出口的40%、高科技產品出口的2/3都是在華外資企業實現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不同程度上轉化為對自己企業的「制裁」。因貿易戰引起成本上升,一些受影響的美國企業已開始減產或裁員,有的企業正在謀劃把生產線遷出美國。美國商會發出警告稱,共計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可能面臨風險。
針對美國痛點進行「定向打擊」。中國對等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後,美國農業遭受較大損失,已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給農場主補貼。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加征關稅,美國汽車對華出口受到影響,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受到擠壓。
(2)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擴展閱讀:
進行中美貿易戰的原因
或者說,這場貿易戰能不能避免?結論是:不以我方的意志為轉移,不能不打。
1、打不打的主動權不在我方。
美方主動挑起爭端,步步緊逼,極限施壓和訛詐,言而無信,反復無常,蠻橫無理。打不打貿易戰,顯然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
面對直奔而來的制裁大棒,中國只有兩條選擇:要麼屈服於美國的霸凌,從此忍辱負重;要麼進行反抗,樹立應有的大國形象,讓對方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2、就貿易戰的性質而言不能不打。
本次貿易戰不同以往,不局限於貿易,甚至不限於高科技產業領域,而是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略博弈。我國歷來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貧窮落後時不妥協,現在發展起來了,更沒有理由妥協。
3、就特朗普這樣一個商人性格的人而言不能不打。
特朗普在其自傳《做生意的藝術》中,談到做生意的四個階段: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二是大肆宣傳;三是決策反復搖擺;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
他寫道:「一個遠高於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復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條件讓對手急於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特朗普顯然把中美經貿談判看成是一筆「大生意」。
4、美國的文化性格是欺弱服強。美國歷來欺軟怕硬,「揀軟柿子捏」是美國的歷來做法,「不撞南牆不回頭」是美國的習慣性思維。
⑶ 美國退出國際六方伊核協議中國如何抓住機遇
俄媒稱,北京在美國退出國際六方(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與伊朗達成的伊核協議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達了中方立場。專家在解讀相關聲明時推測,中國將於近期倡議創建各種國際平台,以維護伊核協議完整性,邀請歐盟、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進行磋商。
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開運說:「中國可以作為東道主在本國或世界范圍內組織談判平台,邀請各方進行談判,或者積極推動相關各方尋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地點,通過國際會議進行談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和談都是最簡單、最高效的辦法,相互妥協以達到最大共識,這對國際社會而言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中國已經接近世界歷史舞台的中心,應承擔進一步推動全球化、引領全球化的責任與擔當,或許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危急關頭,中國可以通過上合組織、『一帶一路』倡議相關機制等政治、經濟、文化渠道等,盡量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盡量不讓中東陷入更大的混亂和動盪之中。」
抓住機遇,不斷發展。
來源:參考消息
⑷ 美國又輸一局中伊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石油貿易將使用人民幣結算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3月27日,中國和伊朗正式簽署一項為期25年的協議,其中包括政治、戰略和經濟合作。同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會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3月28日,王毅在阿布扎比同阿聯酋外長阿卜杜拉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會談後,雙方共同出席兩國疫苗原液灌裝生產線項目「雲啟動」儀式。
根據伊朗方面媒體的報道,此次中伊25年戰略協議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和能源合作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有三條,分別是:1、中國將增加對伊朗能源設施和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提升伊朗整體國力;2、中伊之間的石油結算和貿易往來將使用中國人民幣和中國新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結算,避開美元結算;3、伊朗的導彈的導引頭,將使用中國的「北斗」全球定位導航系統進行制導。
可以看到,這一協議對伊朗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一個協議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防務這三個伊朗的燃眉之急。
在中伊戰略協議中,引起外界最多討論的當屬「中伊之間的石油結算和貿易往來,將使用中國人民幣和中國新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結算」,中伊之間的石油往來避開了使用美元結算,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重要一步。之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里包括禁止任何國家與伊朗進行與美元有關的交易美元作為世界流通貨幣,直接阻礙了其他國家在伊朗進口石油,沒想到伊朗非但沒有讓步,反而還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新路。
現在美國在能源問題上可以說是有點焦頭爛額,因為不但伊朗的石油能賣出去了,而且俄羅斯也在最近宣布,通向德國的「北溪二號」液化天然氣管道就要建成了,而這直接斷了美國向德國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財路。
所以美國下一步或許仍是在能源上動心思,中美的下個博弈場很有可能就是石油。在幾十年前,中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擔心石油被美國卡脖子,現在中國的國力強大了,所以美國更加不敢貿然封鎖馬六甲海峽,但是中美之間依然存在因石油問題而兵戎相見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對中國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有了伊朗,那麼中國手裡就多了石油這張底牌,也就有了和美國進行博弈的籌碼。
拜登政府本來已經提出了要重回《伊核協議》,想用極限施壓的辦法逼迫伊朗讓步,但是美國這次打錯了算盤,有了中俄對伊朗的支持,美國和伊朗和解的幾率已經微乎其微。
美國的戰略失誤給了中國巨大的機會,未來中國和伊朗的關系還可能會持續友好,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龐大而復雜,所以美國肯定會拿出很多精力來應對中東的復雜局面,隨著美國的實力越來越捉襟見肘,中美博弈的天平很可能會持續向中國一方傾斜。
⑸ 恢復伊核協議意味著什麼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會議6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討論美伊恢復履約問題。俄羅斯、英國、法國等相應官員與會。會後多方表示,會議具有「建設性」。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恢復伊核協議對世界政治局勢意味著什麼?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和歐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分歧,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特朗普否認氣候變化,退出《巴黎協定》;二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損害了全球包括歐盟的經濟利益。三是美伊關系全面惡化,美國退出了伊核協定、對伊朗極限施壓,並在2020年初刺殺了伊朗核彈之父蘇萊馬尼,伊朗逐漸並最終完全放棄履行伊核協議,並極大地增加了中東局勢不穩定因素。
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7日舉行發布會,指正准備取消部分對伊朗的制裁,以恢復伊核協議。
拜登上台後,積極推動美國和歐盟的關系回暖。如果在歐盟的主持下,美國能解除單方面對伊朗的制裁,伊朗能在此基礎上恢復全面履行伊核協議,美國和歐盟在特朗普時期造成的外交分歧有望解決,歐盟也在國際事務中成就一項重大成果。對中國、俄羅斯來說,恢復伊核協議符合中國和俄羅斯的利益。
3月27日中國與伊朗正式簽訂了一項包括經濟、政治和 科技 的長達25年的長期性戰略合作方案。這對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美國是一個刺激,是拜登政府再一次改變態度的最大原因,也是本次會議傳來積極信號的最大原因。這也是中國的外交勝利。
恢復履行伊朗核協議初現曙光,但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4月7日,一艘伊朗貨船薩維茲號遇襲,外界懷疑以色列是此次襲擊事件背後的幕後主使,以色列反對恢復「危險的」伊朗核協議。美國國內同樣也有不少政治力量與以色列持相同立場,華府是否真的能積極推動解除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恢復伊核協議,還存在不少疑問。而這個是否能成功,也將向世界展示:美國拜登政府到底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還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⑹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楚美國「重返亞太"是事實上對中國的戰略威懾,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者不善「,應該按中國傳統思維「來而不往非禮」的思路制定反制戰略。
第一、中國可以北向聯俄,廣泛聯合世界范圍內「反美國家」組成緊密和鬆散的反美陣線;
第二、南向實施各個擊破、孤立和瓦解美國的「反華聯盟」的方針,要見機行事,見縫插針,利用政治、經濟、軍事手段分進合擊,以達目的;
第三、在地區合作的問題上,中國的立場可以適度保守,適度調低某些短期的目標。在美國及其他一些行為體試圖高聲說話高調做事的情況下,中國在提出合作倡議方面可以適度慎重一些,把更多精力放在落實已有成果,把已有的事情做好做扎實方面。
第四、中國要更加重視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雙邊關系,更多地從穩定和發展一些重要的雙邊關系入手,夯實與本地區國家合作的長期基礎,形成一種進退自如的態勢,逐漸達到以雙邊合作帶動多邊合作的效果。
第五、多做具體的事情,特別是在重點地區、重點事項上,集中做一些具有實際價值和長遠意義的事;
第六、中國還需要通過政策宣示,通過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手段的使用,進一步顯示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方面的堅定性,穩定國際社會對中國行為方式的預期。
補充:
2012年,奧巴馬會同國防部長帕內塔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樓舉行了記者會,公布一份醞釀了七年之久的美國新軍事戰略報告——《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
根據報告,美國將裁軍50萬並大幅削減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存在,但唯獨卻要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並進一步提升海空軍作戰能力。如同眾多國際媒體所評述的那樣,「中國或許不是美國重返亞太的唯一原因,但卻是最重要的原因」。
⑺ 美國為什麼退出伊核協議中國怎麼看
特朗普為什麼要退出《伊朗核協議》,其背後緣由紛繁復雜,但剝皮去甲,其核心原因就是以色列。
第二,伊核協議符合歐盟的利益,對美國來說卻是「可有可無」,特朗普此舉無非是想使其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特朗普絕不會退出伊核協議,一旦退出,損失不小:得罪了歐盟,美國的信譽受損(公信力下降),直接面對來自伊朗的威脅……特朗普最終的目的就是逼迫伊朗修改伊核協議: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為修改伊核協議,下了不少功夫:先是指責伊朗違反了伊核協議,結果國際原子能機構公開表示,伊朗嚴格遵守了伊核協議,美國的監督人員也稱,未發現伊朗違反了伊核協議,狠狠地打了特朗普「一耳光」。這次更好,不是沒把柄嗎?乾脆不用:你改不改?不改?我退出……美國這回是真不打算要臉了。
⑻ 中國該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背後的含義。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尤其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國際經濟文化東移。當前美國國內失業率高、經濟疲軟,歐盟的經濟在經濟危機後一蹶不振,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家也一直不待見美國,而非洲大陸的經濟要等待開發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目前,全球經濟的增長點,就落在了亞太地區。另外,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正在受到挑戰,多年來一直強調的個人主義精神,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情況下,讓很多人迷失,不知當如何是好。而東方文化,一直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共處,強調社會的公平正義。即便在東方,出現了很多與這些文化相背離的現象,但是他們一直保留著這種思想,依然對這個社會充滿著希望和期待,生活有著幸福感。
二、正確認識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我國的影響。美國重返亞太,對我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影響。在經濟上,美國試圖加強與東亞國家的經濟往來,一方面為了增強美國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就削弱了中國、印度等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實力。在政治上,美國試圖孤立中國,讓中國處於求天不應求地不靈的境地,它的目的在於試圖維持美國在這一地區的領導地位。正如希拉里所言,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更應該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要實現這一點,美國必須維持其領導地位,因此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行動。 在安全方面,美國一直是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國家,當它擁有了經濟實力之後,就不斷地打擊各個潛在的威脅,以人權為名,以掠奪經濟、打擊異己為實,多次發動針對某一地區或國家的戰爭。最近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就是最大的實例,也正是這兩場戰爭,讓美國經濟大大的消耗在了當地,致使美國抽身乏力。面對中國等亞太國家的崛起,美國出於安全考慮,必須進行打壓,以求穩固它的霸權地位。
看清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態度。新加坡一家戰略咨詢公司的專家巴斯卡蘭說:「亞洲小國需要美國繼續參與亞洲事務,為抗衡中國影響力提供幫助。一個和諧和受到制約的中國更有可能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段話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理解東南亞國家對待中國崛起與美國介入的復雜心態。表面上看,這句話中含有對中國的戒意,但深入理解,就會發現它蘊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借美國的力量和市場來制約中國的影響,但這種制約更多的是為了平衡,而不是遏制中國發展,因為第二層意思也很明顯,就是要更好地利用中國的發展。因此,中國要更加重視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雙邊關系。中國需要更多地從穩定和發展一些重要的雙邊關系入手,夯實與本地區國家合作的長期基礎,形成一種進退自如的態勢,逐漸達到以雙邊合作帶動多邊合作的效果。
四、在對抗中尋求合作。在新戰略中,美國明確指出,「中美兩國在東亞的和平與穩定上有負有責任,雙方會從建立協作性雙邊關系中獲益」。這無疑是希望在防範中國的同時,尋求和中國的合作。美國不僅僅依靠軍隊,同時希望藉助諸如外交等各方力量來達成它的目的。在新戰略中,美國多次強調美國的經濟利益,而非單純的安全利益。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的最重要經濟體之一,擁有絕對的權重,美國僅使用單純的軍事手段來實現其目的,並不切合實際。中美兩國經濟上已經緊緊聯系在一起,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隨便打破中美兩國的經濟往來。對於中國而言,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需要穩定和平的外部環境,和美國的合作不但能贏得外部環境,而且也將為社會轉型增加新的外部動力。因為民主、透明的中國符合美國的利益,畢竟美國人能從中國透明的財政預算和支出中,尤其是國防預算中尋找到安全感。美國如果這么做,並不損及中國的利益,反而會符合中國大多數的普通國民的利益。
五、從戰略上應對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對美戰略的正確選擇應是:因勢利導,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一方面,對那些積極呼應甚至高調呼籲美國重返亞太的周邊國家,應表現出足夠的理解和寬容;對那些在美國的策動下不斷找中國麻煩的周邊國家,更要保持足夠的理性與克制。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有老一輩領袖的高瞻遠矚,一定要在戰略上藐視美國這些戰略對手。美國就是紙老虎,不管美國國內是否在搞政治性選舉,不管美國針對我們發什麼高調言論、做什麼高調的動作,我們都不能犧牲國家利益和民族復興去換取「和諧世界」,必須時刻牢記,「以妥協求團結,團結亡,以斗爭求團結,團結存」的淺顯道理,把握時局,打破美國新的對華封鎖和遏制。
從總體上說,中國只要穩住陣腳,在經濟競爭中不被美國擊敗,守住經濟的防線,就能基本上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因為美國無法放棄中國這一新興經濟體。但就目前而言,由於面對的形勢趨於復雜,中國需要尋求使用更為綜合、更為多樣、更講究相互配合的手段,以在復雜、變動的環境下更好地維護和發展中國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