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發明的火葯竟改變了日本的歷史
中國在1000年前的一項發明,這項發明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公元九世紀遵循黃老之術的道家弟子,通過燒煉礦物來製造長生不老的」仙丹」長生不老之葯,沒有做出來反倒是把1000年後的戰爭局勢改變了。從大刀片子對砍的時代,轉變成了遠距離精準大無畏設計,變成了一種有規模性的屠殺。與長生不老的原則相反了。言歸正傳 煉丹者發現當 硫 、硝、碳按一定比例混合時,就會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
由於戰爭需要,日本自南北朝末期14世紀中葉引進了火繩槍。戰國時代達到了使用的頂峰以後便迅速推廣,並在原先基礎上不斷改進工藝,雖然中國火繩槍引進的也比日本早。但是直到沿海倭寇用上火繩槍時,明朝軍隊才開始批量列裝 。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老劉微信:DJLL66
獲取更多知識可關注中華刀劍公眾號:zhonghuajian
⑵ 火葯是怎樣傳播到世界各地的
早在八、九世紀時,和醫葯、煉丹術的知識一起,硝也由中國傳到阿拉伯.當時的阿拉伯人稱它為"中國雪",而波斯人稱它為"中國鹽".他們僅知道用硝來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紀火葯是由商人經印度傳入阿拉伯國家的.希臘人通過翻譯阿拉伯人的書籍才知道火葯.火葯武器是通過戰爭傳到阿拉伯國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軍隊使用了火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軍隊在與敘利亞作戰中被擊潰,阿拉伯人繳獲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葯武器,從而掌握火葯武器的製造和使用.阿拉伯人與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了長期的戰爭,戰爭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進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時就使用過火葯兵器.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製造火葯和火葯兵器的技術.
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歐洲,"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系起了變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於盡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製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⑶ 火葯和火葯武器是如何外傳的
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特別是馮家升教授的研究,大致上認為火葯、火葯武器首先傳入伊斯蘭教國家,然後再傳到歐洲。這個西傳過程大約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225年前後,煙火和火葯的製造方法由南宋經印度傳入伊斯蘭教國家。第二階段是從1258年起,各種火器由元朝傳入伊斯蘭教國家。在火葯傳至伊斯蘭教國家之前的8、9世紀,在中國金丹術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硝石首先隨著金丹術傳入伊斯蘭教國家。當時的阿拉伯人把硝石叫作「中國雪」,即阿拉伯文的「巴魯得」,直到13~14世紀「巴魯得」才轉為專指火葯。當時的波斯人則將傳入的硝石叫作中國鹽。「中國雪」或「中國鹽」當時主要被用於醫葯。直到南宋時期(1127—1279年),中國與伊斯蘭教國家的商業往來更加頻繁,一些阿拉伯商人定居在廣州和泉州,中國的不少商人也前往伊斯蘭教國家經商,經濟上的交往伴隨著文化的交流,中國的火葯和煙火也逐漸傳入伊斯蘭教國家。
⑷ 火葯傳到日本的時候最早被用做什麼
三、火葯改變了世界
自然界的幾種自然物質,按特殊比例混合後,就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火葯的產生,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形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美國導演科波拉在二戰期間受美國政府委託,製作了一部系列片《我們為什麼而戰》(Why We Fight),片中有一段提到: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葯,但是中國人長期以來只把火葯作為節日慶典美麗的焰火,而現在,凶惡的日本人正把中國人發明的火葯扔在中國的土地上,殺害無辜的中國百姓。
科波拉的這段話對於中國人使用火葯的描述有點誇張和片面,但多少也有點影子。宋朝的火葯技術領先於當時的世界。但是,由於沒有強烈的軍事目的,宋朝的火葯在軍事領域的運用並不很廣泛,致使宋朝被騎在馬背上的蒙古軍隊征服。蒙古人征服中原後,將所有製造火葯的技工全部收編,形成在最高權力直接領導下的火葯生產部門。
蒙古大軍西征過程中,這種火葯技術成為他們所向無敵的重要手段。憑借最先進的火葯技術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蒙古帝國,深刻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例如,它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衰落,導致歐洲中世紀的滅亡。除了戰爭破壞性的一面之外,蒙古帝國也促進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同時,火葯技術也產生了與其他中國發明迥然不同的傳播方式,它幾乎就是隨著蒙古大軍的鐵蹄傳遍了世界。因此,火葯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時間前後相差都不太大,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日本。火葯技術傳到日本大概是中國發明成熟的火葯技術大約300年之後。
中國的火葯技術最初毫無保留地傳到了朝鮮,當時與中國關系密切的朝鮮正擔心日本的挑釁,因此朝鮮皇室嚴令,將火葯技術作為最高國家機密,任何人如果將火葯技術泄露給日本人,將被處以極刑。而當時的日本已經度過了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唐朝時期,幕府政權成為中國頭疼的海盜。元朝成立後,忽必烈曾經攻打日本,但是沒有成功,雖然日本人見識了元朝軍隊火葯的威力,然而他們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一直到明朝時期荷蘭人侵佔了台灣,並且到達了日本,才把火葯的秘密帶到了日本。
應該說,當時朝鮮對日本進行的火葯的技術封鎖,確保了朝鮮皇室幾百年的安寧。
火葯除了用於戰爭之外,也同樣被用於開礦等造福人類的生產活動。歐洲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大量地開礦,在這個活動中,火葯功不可沒,它使得以前人力和畜力作為最主要的動力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中國在宋朝時期利用火葯技術而造成的集束火箭,成為今天以喀秋莎而知名的火箭炮的原型。同樣在那個時期,中國人發明了多級火箭,以使火箭能夠飛行更遠。這種概念直接變成了當今航天技術中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宋朝時期的中國人萬虎曾經試圖用多枚火箭綁在椅子上,將自己發射升空,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試圖實現無翼飛行的人,現在有人說,他是現代宇航員的鼻祖。萬虎的形象現在存放在聯合國,成為人類走出地球,實現夢想的標志。
火葯在戰爭中的使用,產生了槍炮,徹底改變了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形式。拿破崙橫掃歐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不僅擁有歐洲當時最先進的火炮技術,而且還有一套與火炮技術相適應的戰略戰術,這種新的戰術,某種程度上類似後來希特勒的閃電戰術,以一種新的戰術手段出現,令對手一時間難以招架。
火炮技術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它啟發了氣缸發動機的設計原理。火炮是在一個桶狀器物內,利用火葯的能量,將具有殺傷威力的炮彈或子彈送到遠處。有人在這個基礎上考慮,如果這個炮彈不是飛出去爆炸,而是往復地循環,是否可以產生源源不斷地動力?人類最早的發動機設計都是基於火葯基礎上進行的設計,但是都沒有成功。然而,由炮膛引發的氣缸概念終於形成了瓦特的蒸汽機。直到石油出現後,發動機的做功方式才真正回到了最初的設計初衷。
而來自於火葯、火炮理念的蒸汽機極大地催生了工業革命,並且保障了工業革命的成功。蒸汽機最早運用於紡織機,後來運用於火車。今天,鐵路已經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火葯對世界的改變是深刻的。憑借火葯而發財的瑞典人諾貝爾死後留下遺囑,對自己製造了大量殺人的工具感到反省,決定將自己的遺產用於造福於人類的事業,從此,誕生了當今歷史上享有最高聲望的諾貝爾獎。其中的和平獎是諾貝爾本人堅持要求列入的。
⑸ 中國的火葯是如何傳播出去的
早在八、九世紀時,和醫葯、煉丹術的知識一起,硝也由中國傳到阿拉伯。當時的阿拉伯人稱它為"中國雪",而波斯人稱它為"中國鹽"。他們僅知道用硝來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紀火葯是由商人經印度傳入阿拉伯國家的。希臘人通過翻譯阿拉伯人的書籍才知道火葯。火葯武器是通過戰爭傳到阿拉伯國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軍隊使用了火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軍隊在與敘利亞作戰中被擊潰,阿拉伯人繳獲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葯武器,從而掌握火葯武器的製造和使用。阿拉伯人與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了長期的戰爭,戰爭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進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時就使用過火葯兵器。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製造火葯和火葯兵器的技術。
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歐洲,"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系起了變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於盡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製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中國的火葯推進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⑹ 火葯是怎麼傳到西方的呢
火葯傳到西方的方式,正是大家都討厭的戰爭,從成吉思汗遠征阿拉伯,傳到阿拉伯姓以後,阿拉伯又和歐洲發生戰爭,火葯又傳給了歐洲,再蔓延給了整個西方。也有史料說明是宋朝通商把火葯作為出口商品傳了出去。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火葯是在宋朝通商,海上貿易時,傳到西方的。在《真臘風土記》,記載了傳輸出去的硫黃、焰硝,這正是製造火葯的原料。
火葯的出現改變了世界,但是也有更多人為火葯付出了生命,希望大家愛護和平,讓硝煙不再出現。
⑺ 火葯技術是如何發展和傳播的
火葯一般認為發明於9世紀的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初醫學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載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後用火點燃後能猛烈燃燒。中唐《真元妙道要路》一書中記載,警告千萬不可混和一些指定物品,不然就會引起爆炸。1044年《武經總要》已經記載復雜的火葯配方。
在1304年阿拉伯人亦將黑_火_葯應用在軍事上,放在竹或鐵制的管內,以射_擊_箭_枝。
一直到19世紀為止,黑火葯都是唯一知道存在的推進燃_料以及炸_葯。
歐洲方面,最早有大炮的紀錄則為1313年於比利時根特市出口的大炮。而於14世紀中期,不論是歐洲還是中國的文獻也有非常多的大炮使用紀錄。不過,是歐洲人先發現。其實火_葯中只有三種成分是有用的,亦是最先明白主要有效成分為硝_ 酸 _鉀。
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製作火葯兵器的最大問題,還是難以生產能夠承受火葯爆炸力的炮管/槍管。所以歐洲亦有傳說中國只使用火葯來作煙花和炮仗。事實是13、14世紀以後,中國還是有大量使用大炮和火箭。例如北京的矮厚城牆,作用就是用來防禦炮擊的。而明朝(公元1368~1644年)的首都亦在1421年由南京移往北京,相傳就是因為南京附近的山脈都是極佳的侵入者對南京炮擊地點。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明朝軍隊已經會步、炮(槍)、騎配合,並在一些戰爭中使用過三線戰法。
根據日本的紀錄表示,在葡萄牙人在1543年於種子島登陸(或應說是撞船意外)前,日本並沒有(或已失傳)手持的火葯兵器。而元朝大量使用火葯兵器似乎就是使火葯兵器興起的原因,不過之間還是有一段時間使用舊式的攻城兵器如投石機。
而在歐洲,15~17世紀則是火葯兵器獲得大量發展的時代。因為冶金術的進步,使得手持的火葯兵器如火槍成為可能。 而火炮的技術亦漸漸的超越了由中國傳入的技術。這些火炮技術則在後來由耶穌會的傳教士傳回至中國,而這些傳教士亦被當時(明末清初)的皇帝任命為製作大炮的負責人。例如,清朝初年三藩之亂時,康熙皇帝便命令當時任時於欽天監的耶穌會教士南懷仁,製造大量新式火炮,以對付自雲南起亂的吳三桂,其中最為有名的火炮稱作「武成永固大將軍炮」,這是一種銅炮,重3公噸、炮長310公分、口徑12.5 公分、用葯5觔(斤)、生鐵炮子10觔。
17世紀後期,歐洲的黑火葯亦用在和平用途上,例如采礦,築路等。
於19世紀中後期,因為發明了無煙火葯、硝酸甘油以及硝酸纖維(硝酸綿)等炸葯,而使得黑火葯被這些炸葯所取代。黑火葯被用作和平用途,例如煙花、鞭炮等。
現代軍事中黑火葯也被用在點火裝葯、引信裝葯中。仿古的前膛上彈槍支的發射葯使用。另外在煙火、定時引信、信號、爆竹、發煙劑、禮炮及軍事演習時為了觀察炸彈著點准確度的演習炸彈裝葯。
⑻ 中國的火葯是如何推廣到其它國家的
火葯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即使從流傳至今的第一批火葯方問世時算起,也已經有近1000年的歷史了。中國發明的火葯先傳入阿拉伯國家,其後又從不同渠道傳入了歐洲,在那裡得到重大改進,發揚光大,並使火葯向著近代火葯迅速進步。
⑼ 火葯由中國人發明 是怎麼傳到西方的
宋元之際,首先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最早提到火葯原料硝石的國外學者是阿拉伯葯物學家伊本·白塔爾,他在公元1240年用阿拉伯文寫的《單方大全》一書里寫到了硝石,並提到三種名稱:"中國雪"、"亞洲石華"和"馬魯得"。
有學者認為,宋朝曾將硝石等作為出口商品,進行海上貿易。據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欲得唐貨"條:在當時的真臘(今柬埔寨),有來自中國的金銀品、漆盤、瓷器、紙札、硫黃、焰硝等"唐貨",其中的硫黃、焰硝均是製造火葯的原料。此外,火葯和火器技術的傳播者還有蒙古軍西徵士兵和隨征工匠。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古軍隊在阿拉伯地區建立"伊兒汗"國後,不少阿拉伯人已懂得了火葯和火器製造技術。據《元史》,元世祖還曾徵招阿拉伯炮匠來中原,隨蒙軍征討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