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儒家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形而上)道
============================
孔子:朝聞道,夕死可也
孔子願意用生命去換取的「道」---
形而上道,才是最高的目的
(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這個評價並不過分----故採用孔子言)
到底什麼是道呢/看完以下可以了解之
其餘的相關孔子以及其前人以及其繼承人的說法有很多形式:
1.天人合一
2.在人世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4.窮理盡性以致於命
5.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6.修心養氣,變化氣質,養生送死,以至形而上道
..........
總結:儒家通過修行,最終要達到命
而且是極高明而道中庸
上合形而上的道體
下建設大同社會.......
==========
以前的方便說法
http://..com/question/1784630.html
2. 道教思想中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現代人受現在科學、無神論、進化論和那個什麼主義的影響,對傳統文化知道很有限。往往認為古人愚昧、迷信。其實古人對宇宙、對人生的認識,遠遠超過現在的人。
在世界各個民族的古老傳說中,都說人是神造的。就像伊甸園的故事,最初的人境界很高,生活的環境也是美好的。但由於人道德下滑,最後就掉到人類這個社會中來了。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家的終極目的是修成真人,也叫仙人,成仙返回生命的高境界中去。
在修煉界,有性命雙修的,也有隻修性的。如,佛教就是修性,不要肉身;大道中有性命雙修的,就是既修性,也修命(身體的長生)。
嬰兒,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元嬰」?元嬰是道家的說法,是修行有素人通過修行,修出來的一個身體。
現在屬末法時期,原始正教走入末法。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覺者度人。佛教中講,繼釋迦牟尼佛之後,下世度人的覺者是彌勒,也就是道家所說的紫微聖人。欲修當求彌勒之法,為性命雙修之法。
3.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作者;呂正偉 有人認為,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仙成佛,如果抱著這樣的思想心態修行,就是大錯特錯了,這是迷求,妄想,迷霧的去追尋,是步入精神鴉片之門,是心魔張妄,偏離大道的表現,向外界尋找天神,就會墜入無邊的空虛幻想,此被稱為走火入魔。如果一個人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就不會到處尋找佛,修什麼神,化什麼仙了,因為看不到自己的本性,才到處迷求他途。 修道學道,是減慾望,修正本心,你如果去胡思亂想,就會受其冥念之牽,煩惱不斷,會越來越迷霧人生方向。修行者,是為減滅這些臆幻不真的慾望凡塵枷鎖,才能夠真正的找到和發現真我本性,從而獲得思想的解脫,產生無量智慧的源泉,並運用與實際生活中,達到更幸福的行好人生的光明之路程。靈性不在外界,靈性既是本心,道心,元神,佛性的特性體現,是真心,智慧,覺醒。 人生旅途,修行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明白人生道理不迷霧。如果將修行視為狹義的個人超脫,不運用與實際生活中,只為投奔那虛幻不真的極樂,就是愚蠢的思想行為了。 修行明道者,知道慾望對身心的牽累,是修道的絆腳石,是奪涉生命的無形之魔,能傷他人害自己,故此要減人心,生道心,通過實修真煉,逐漸達到看透真象不迷霧,證悟大道真諦,成就人生。 證悟大道者,成為得道之境界還不是修行的最終人生目的,非是自己逍遙獨享受,目的是要將此證悟真象產生的源泉智慧用與生活,利國利民,造福社會。 上大學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把學習到的文化知識應用與實際生活中,當領導不是目的,目的是為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人生如果只為自己活著豪無意義,為國家為眾人奉獻才智,才是最真實偉大有意義。 修煉要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貪圖眼前的成效。急與求成,就如同是拔苗助長,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成長,違反自然規律。欲速則不達,過於性急反而把事情弄糟。『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做人做事應放遠眼光,知識慢慢的積累,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達成自己的目標。成功,都必須有一個艱辛奮斗的過程。 七部修真之道,貴在次第,依有為之法啟修人道,築實根基,堵補性命之漏,固本培元,充足真氣,通暢經絡,潤澤身心,周天舒順,身心通爽,動靜之間,自然而惔,不丟不泄,不離不偏,守心寧神,不妄不識,漸入無為之天道妙境,乃為大修行者是也。 我們修煉者,隨其不爭,不受外牽,要有博大的胸懷,無嗔容人,我們付出了忍善,就會收獲福德。以此磨練自心,能容則廣,有容乃大,消減業力,這是為自己成道打下基礎,擴展容器,厚德載物,能經受住別人的冷嘲熱諷,就如同在大自然中經歷風霜雪雨,錘煉磨性,鍛煉剛強身軀,強化頑強毅志,是修行進道的妙法,從溫室中走出,接受大自然的風雨陽光,才能夠更加茁壯的成長,如果你很在乎別人的言語,惟恐他人的妄評,就會使心意不靜,就無從言修行了。 我們在具備此功德的基礎上,才能夠心安理得,才能靜心參悟道真,性命雙修,達到真氣充足,經絡通暢,身體健康,延年益受,明心見性,合道還與生活。如此真道,切記 得道者,性命皆通 性,心靈入道,智開,理通,法明。 命,真氣充足,周身經絡通暢,身體強健, 只見性,這叫開悟。 只命通,這叫功夫。 都不算是得道 全通,為之得道 全通者,視眾生如幼,不開不明,不健不強 一伸手,接不住一掌,一出口,迷盲不清 修行人,表裡如一,思想境界與自然合一,不加妄求,不受外界各種事端牽累,一切皆應順自然規律,大自然的各種變化,不是人為所能夠改變,所謂善順則福安,逆道則枯槁,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4. 道家修行的目的
在道教的認知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經過努力,人可以獨立掌控自己的所有。除了精神具有極強的升華空間,人的肉體也可以通過自身修煉獲得質的提升,擁有返老還童、長生不老的權利。
為了追求這種境界,歷代道士們總結了無數經典的修煉方法和學說,在完善自身的同時,還要幫助世人。要想成仙,必先得道。「道」是世界運行的永恆不變的法則,人只有與之合一,濟世救民,才能獲得大智慧,死後精神才能永存。正一派祖師創教之時,為進一步完善本教的信仰體系,他選擇性地加入了很多民間思想成分,如巫術和神仙信仰。他在經典中說,「生」是「道」的另一體。
也就是說,愛惜生命、健康長壽既是修道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目的。教眾們堅定地相信修身煉性就能實現精神和肉體上的脫胎換骨,就能過上逍遙幸福的神仙生活。實際上,只有真正了解得道成仙的含義,才能更好地體悟大道之精髓,更好的達成修行的目標。
5. 修道的目的是什麼
在道家,修行的目的是長生久視,成就真仙、聖人、至人。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逆而行之,與常人相反。此所謂: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比如,常人以行淫為樂事,修行則要保精,以精化氣,
常人縱五欲,修行人杜絕五欲,以欲為漏。
常人是多動,修行人多靜。
常人有胎,為男精女血,仙家有胎,為陰陽真氣;常人胎從下體出,真人胎從頂出。
6. 請問儒家修行最終目的是成什麼
首先是君子,然後是平天下,成聖人之功業。所以,最終目標是成聖人。但,聖人不是單指道德,道德君子就夠了。聖人之所以是聖人,是他為社會穩定立下了卓越的功勛。孔子自認不是聖人。他認為周公是聖人,因為周公立下了周禮,使周邦穩定綿延數百年。7. 為什麼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修行是為了破妄顯真,最終的目的是現前本具的自然智慧而獲得大自在、大安樂的圓滿佛果。
從佛教來說,每個眾生都是佛,只是因為被忽然的客塵障礙遮障了本具的智慧功德,從而冤枉的感受虛妄之苦。通過修行,可以將客塵障礙消盡,現前本具的智慧功德,就能夠得到於一切萬法獲得自在、恆時感受沒有遷變的大安樂境界。
8. 修行的目的
一個修行人,必須搞明白,自己為什麼修行?修行的目標明確與否,合理與否,適當與否,直接影響我們修行的方向,路線,信心。否則,很可能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就佛教來說,我們知道原始佛教、南傳佛教多半強調修行是為了離苦,解脫,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斷貪瞋痴煩惱,證得阿羅漢果,出離輪回。而大乘佛教中,有的門派強調修行的目標是往生極樂世界,有的門派則強調修行的目標是破迷開悟,見性成佛,不僅僅要自度,還要發大誓願,普度眾生。
儒家告訴我們,天地之間人為貴,人與禽獸的區別在於人有良知良能,有仁義禮智信,而禽獸卻沒有。修行的意義就在存養我們的良知良能,讓自己活得更象個人。人有不同的層次,有小人,有士君子,有賢人,哲人,聖人。人應該不斷攀登,不斷向上。即使這一生達不到最高,也要心嚮往之。所以儒家的老師說:士希賢,賢希哲,哲希聖,聖希天。修行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天人合一。
儒家不說離苦,不說解脫,他們教人尋「孔顏樂處」。孔子顏回樂什麼?樂道。儒家也不說成佛度眾生,但教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人修己安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參贊天地之化育。
總之,修行是為了提升自己,為了改變命運,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徳有智慧的人,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走向幸福,快樂,走向自在圓滿。
除了利益自己,我們的修行也必須給家庭給社會乃至給世界帶來正向的影響,帶來和平。這樣的修行方向才算正確。因為萬物同體,我們是家庭的一分子,社會的一分子,地球眾生的一分子,所以我們必須對家庭、對社會、對地球承擔應盡的責任。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合格的宇宙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