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代十國時期,國家間是如何互相稱呼的,國民又是如何稱呼自己的國家的。
由於戰後結束不久,許多國家都是按照戰前的稱呼,這些稱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國家的性質,比如,xxx帝國,xxx共和國,據我觀察,許多有點歷史的墳墓上的「落款」期大多都是民國年間,解放以後,官方起草文件時大都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命名,而國民更喜歡用 中國 ,可能是為了方便稱呼,也有可能是為了呼應「中原」這個古代的稱呼
㈡ 古時候的外國人都是怎樣稱呼中國的有什麼依據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就像歌曲里唱的,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國家叫中國。那麼,古時候的外國人都是怎樣稱呼中國的?有什麼依據?接下來將為大家做簡單介紹。
一、印度稱中國為“至那”、“摩訶至那”
在印度的兩部史詩經書中記載的在古梵文中的“至那”,這是印度人對先秦的翻譯過來的名字,張星烺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統計,在公元前李特亞問中就有秦斯坦名稱,古希臘古羅馬在古代也叫中國為秦。
“摩訶至那”為隋朝天竺語摩訶至那中派生的一個對中國的稱呼。“支”即為隋,而“那”是語尾。原意是“摩訶至那”(大隋)之意。史見於: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到印度取經,在羯若鞠闍國,見到戒日王,戒日王用十分欽慕的口吻與玄奘談到李世民與《秦王破陣樂》:“常聞摩訶至那國有秦王天子,少而靈健,長而神武……平定海內,風教暇被……咸歌秦王破陣樂。聞其雅頌,於資久矣……”裡面提到的摩訶至那就是指中國!
㈢ 歷史上其他國家是怎樣稱呼中國的為什麼
有很多稱呼,而且不同的時代,稱呼也不一樣,戰國時期,稱呼為Cīna(梵文)大概是秦的意思,漢代以後,隨著絲綢之後打開,波斯人稱呼我們Cīn,阿拉伯人稱呼我們Sīn,羅馬人稱呼我們Sinae,希臘人稱呼我們Serice。都有“絲”的意思,也就是說那時候外國人叫我們“絲國”。到了唐代,隨著佛教的興盛,我國又將Cīna這個稱呼音譯了回來,叫做“至那”(不帶貶義的)。到了明清,俄羅斯又將我們稱作Китай,和“契丹”發音極為接近(齊塔伊)。航海時代西方人在航海日記里China(中國)。但也有說法,China很早就有了,是因為中國的瓷器廣受海外歡迎。
一、中國春秋戰國——漢
最早記載我國稱呼的是我國的鄰國印度,在古印度著名的兩部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首次出現了對我國的稱呼:Cīna(梵文)。
三、 明清
到了明清,俄羅斯又將我們稱作Китай,和“契丹”發音極為接近(齊塔伊),俄羅斯民族形成時間比較晚,他們了解的中國都是從蒙古人那裡聽到的,而蒙古崛起前,契丹統治了中國北方200多年。
中世紀以後,隨著葡萄牙航海時代的開啟,他們在航海日記里直接記錄了中國,後被英國學者翻譯,China一詞才正式出現在英語里,直到現在。
㈣ 中國古代有哪些稱呼中國的名稱
中國在古代有華夏,中華,九州,赤縣,海內等稱呼。簡介如下:
1、華夏。也稱「夏」或者是「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
2、中華。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各朝疆土漸廣。
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
4、赤縣。指華夏,中國,中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5、海內。是指國境之內,也就是指全國。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
望採納!
㈤ 外國對中國的稱呼有哪些
1.秦:由於秦朝開創了中國首次大統一,影響深遠,此後外國就開始稱中國為「秦」,或由「秦」的音譯演變而稱為「秦尼」、「秦尼斯坦」、「摩秦」、「馬秦尼」、「秦那斯坦」。現在,英語、印度的印地語、義大利語、伊朗的波斯語中對中國的稱呼,通常都認為是從「秦」的發音轉化而來的。
2.漢:漢代國勢強盛,多次派遣使臣出使海外。漢代以後,外國人便常用「漢」來稱呼中國。直至現在外國一般仍把中國文化稱為「漢學」,把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稱為「漢學家」。
3.唐:唐代時期中國國力強盛,從此外國便有稱中國為「唐」的習慣。也因此,老一輩華僑自稱「唐人」,稱中國為「唐土」,而把中國人在外國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
4.契丹:由契丹族建立的強大的契丹國(又稱遼),在我國北方的影響很大,因此西方稱中國為契丹便開始流傳。現在俄語中對中國的稱呼即從契丹音轉變而來。
5.賽里斯:賽里斯即「絲國」之意。因外國人知道中國產絲,便以賽里斯稱呼中國。公元前在古希臘、羅馬等地學者的著作中,已出現賽里斯之名。
6.震旦:古代印度稱中國為震旦。究其原因,一種解釋為:「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雲震旦」;另一解釋為:「震」為「秦」的音譯轉變,「旦」,乃「斯坦」之意。
7.支那:在古代,印度、伊朗、希臘、羅馬等最早開始稱中國為支那,近代日本也稱中國為支那。一般認為支那是「秦」的音轉;也有人認為「支那」是「荊樂」一詞的音轉,「荊樂」是由於楚國音樂「荊樂」流傳國外而得名。
㈥ 古代外國人到底是怎麼稱呼中國的
在我國歷史上,對於外國人我們叫過他們“番人”、“洋鬼子”、“洋人”,而在今天通常叫外國人“老外”,那麼在古代,外國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一起來探究一番。
在古代,外國人對我國的稱呼伴隨著我國歷代王朝的更替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而在不斷地變化。同時,這種稱呼的變法,也反映了古代中國影響力的變化。總之,不論外國人怎麼稱呼我國都是他們的事,但重要的是我們自身要強大,落後就要挨打,以史為鑒,奮發圖強!
㈦ 以前其他國家都是怎麼稱呼中國的
「中國」在很早就有了,在黃帝時華夏族在黃河建都,於是黃河中下游就有「中國」之稱,春秋前的夏、商、周等也稱「中國」,漢代時,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南北朝時,也自稱「中國」,遼與北宋時期,彼此都自稱為「中國」。因此, 在古代,「中國」只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專屬的國號,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所以史記上出現的「中國」文字,並不等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國只有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這才是「中國」的開始!
不同時代對中國有不同的稱呼,漢代有了絲綢之路,就被叫「賽里斯」(Seres),唐代在外國人眼中最為繁華,唐人街就是這樣來的,那時就叫「唐」,李氏盛唐是中國最令人驕傲的朝代!此後還有「契丹」、「黃禍」(因為蒙古西征)「天朝」「華夏」等。此外,有不少是以朝代為名,如大明、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