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爺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西歐封建制:公、侯、伯、子、男(從大到小)
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國封建制度中,為王爵的第一等。
中國封建制度中的親王
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鄭樵《通志.職官略》:「北齊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馬上,非親王則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煬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並廢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為親王。」至唐「定製皇兄弟皇子為王,皆封國之親王。」
自親王、郡王分設,一般一字王號為親王,兩字王號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儀封汾陽王。明朝時期,親王的正式名稱為王,其封地稱國,王璽稱「某國之寶」。爵號直接冠以親王字樣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稱為和碩親王,滿語稱「hošo i cin wang」。
貝勒和貝子是清朝授於滿蒙貴族的爵位多羅貝勒、固山貝子的簡稱,比王爵小,比公爵大。對滿人一般封給皇族,也有特例。清朝建國之初,滿族貴族的封爵十分簡單,貝勒等於王爵,其最貴者稱為和碩貝勒。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重定製度,貝勒位在郡王之下,其次序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種封爵也頒給蒙古貴族。
⑵ 親王是什麼級別
親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自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直至清朝。爵號直接冠以親王字樣為名的,唯有清朝一代,其全稱為和碩親王。和碩親王,是清朝皇子中的最高等級,也是後繼之君。雖然當不成皇帝,但除了皇帝和碩親王最大。
清代除鐵帽子王外,其他王爵都要世代遞降。
(2)中國王相當於什麼等級擴展閱讀:
清朝皇子們受封後有了等級之分,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親王在清朝時可以世襲的,也可以繼承爵位,但每承襲一次,都要降一級。在未受封之前親王之子稱為王子、小王爺或者殿下。
親王之子中,除了大兒子,他兒子受封後可稱為郡王,而貝勒就是郡王的兒子。貝勒的全稱多羅貝勒,貝勒之子則叫貝子,全稱是固山貝子,「固山」在滿語中意為天生貴族。
清初的「貝子」大部分指的是諸王、大臣,制度調整後,貝勒的兒子可以被封為貝子。宗室之子除了本身爵位高低等級不同之外,封號有時也是榮耀的一種象徵,也可以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