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藝類中包括哪些劇種啊
全國曲藝種類繁多,有說的,有韻誦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說半唱的,還有連唱帶舞的,各不相同。根據腳本特點、演出形式和音樂曲式,大體上可以歸納成評書、相聲、快板、鼓曲、說唱大書等五大類。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只說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做到老書新說,舊書新評,愛聽眾之昕愛,恨聽眾之所恨。一個演員,一塊醒木,一把扇子,就產生了"全憑一張口,滿台風雷吼"的藝術魅力。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相聲類
相聲是從民間說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松、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群眾的知識,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說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獨角戲(滑稽)、四川的相書都屬於這一類。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敘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干板垛字,節奏較快。增添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後,發展成快板書。山東快書則是從竹快板書演變成的。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鼓曲類
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可分成七種:
(一)彈詞彈詞盛行於我國南方。一般是由兩個人彈唱,一人彈三弦,一人彈琵琶,有說有唱,稱為雙擋。也有一個人自彈自唱的。蘇州彈詞和揚州彈詞,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講究"說噱彈唱"。開書前所唱的"書帽兒"叫"開篇"。蘇州彈詞在創腔上流派紛呈,各有特色。
(二)大鼓大鼓流行於華北、東北等地區。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員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樂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黃河流域的產物,盛行於清末,是從民歌小調發展變化來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種是犁鏵大鼓(即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調唱腔是從魯北農村中一種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民歌發展成的,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健康的鄉土氣息。
(三)漁鼓和道情
漁鼓用漁鼓和簡板為伴奏樂器,共同特點是以唱為主,以說為輔,有的只唱不說。表演時,用右手手指敲擊漁鼓。漁鼓是用八節竹筒,在頂端蒙上羊皮或豬護心皮製成的。傳統節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宣揚道教的出世思想,所以又名"唱道情的"。湖南、湖北、廣西、江西、四川等地區都有這個曲種。獨唱的較多,也有對唱的。流行在華北地區的河南墜子也是由"道情"與河南民歌融合後,添上墜琴伴奏而發展起來的。
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傳統戲曲文化
(四)牌子曲
凡採集民歌小調或其他曲牌連綴起來演唱的,都屬於牌子曲。這種聯-曲體都是前邊有曲頭,後邊有曲尾,中間加上許多曲牌,創作時按曲牌規格填詞。牌子曲在京、津兩地也有叫單弦的。河南的大調曲子,甘肅的蘭州鼓子,青海的賦子腔,山東的八角鼓,以及四川清音、上海說唱等;都屬於這一類。這類曲種音樂性較強,長於抒情和敘事。
(五)琴書
琴書由於主要伴奏樂器是揚琴而得名。揚琴是波斯樂器,流入我國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說琴書是一種"洋為中用"的形式。琴書一般是兩個人演唱,演唱兼伴奏,一人打揚琴,一人拉墜琴。也有加上古箏或配上軟弓子小胡琴的,還有以三弦代替古箏的。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大體相同。常德絲弦、四川揚琴、北京琴書等也屬此類。
(六)雜曲
雜曲是從民間小調、勞動號子、貨聲等發展起來的各種小調小曲。如天津時調,湖北小曲,關中曲子,四川盤子,工鼓鑼,小熱昏,大廣弦等,品種很多。曲調優美動聽。有些地區曾把某些小曲引入音樂范疇。
(七)走唱
走唱邊舞邊唱,音樂性和動作性都較強。如二人轉由一男一女扮作一旦一丑,雖然化妝,卻仍以演唱者的身份敘述故事,摹擬角色。演唱時,一人耍扇子,一人耍手絹,邊耍邊舞邊唱。二人轉最初是農民的"莊稼耍",包頭的擦粉戴花,穿花衣服拿扇子、手絹兒;扮丑的手持霸王鞭,在平地邊扭邊唱。
2. 中國曲藝分為幾類
中國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說、唱」為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說的如小品、相聲、評書、評話;唱的如京韻大鼓、單弦牌子曲、揚州清曲、東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湖北大鼓等等;似說似唱的如山東快書、快板書、鑼鼓書、萍鄉春鑼、四川金錢板等;又說又唱的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恩施揚琴、武鄉琴書、安徽琴書、貴州琴書、雲南揚琴等;又說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轉、十不閑蓮花落、寧波走書、鳳陽花鼓、車燈、商 花鼓等。
曲藝包括的具體藝術品種繁多,根據調查統計,除去歷史上曾經出現但是業已消亡的曲種不算,存在並活躍於中國民間的曲藝品種,約有400個左右。包括相聲、評書、二人轉、單弦、大鼓、雙簧。似說似唱的(亦稱韻誦體)如山東快書、快板書、鑼鼓書、萍鄉春鑼、四川金錢板等;又說又唱的(既有無伴奏的說,又有音樂伴奏的唱)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北京琴書、恩施揚琴、武鄉琴書、安徽琴書、貴州琴書、雲南揚琴等;又說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轉、十不閑蓮花落、寧波走書、鳳陽花鼓、車燈、商花鼓等;以及京韻大鼓、單弦牌子曲、天津時調、東北大鼓、膠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蘇州彈詞、揚州評話、揚州清曲、溫州大鼓、湖北大鼓、廣東粵曲、四川清音、陝西快板、常德絲弦;還有新疆維吾爾族的熱瓦普苛夏克、青海的平弦、內蒙古的烏力格爾與好來寶、西藏的《格薩爾王》說唱、雲南白族的大本曲等等。各地區、各民族,共有和相異的曲種,大至十數個省份、小到一兩個縣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流布。這些曲種雖然各有各的發展歷程,但它們都具有鮮明的民間性、群眾性,具有共同的藝術特徵。這就使得中國的曲藝不僅成為擁有曲種最多的藝術門類,而且是深深紮根民間具有最廣泛群眾基礎的藝術門類。
曲藝的特徵不像戲劇那樣由演員裝扮成固定的角色進行表演,而是由不裝扮成角色的演員,以「一人多角」(一個曲藝演員可以模仿多種人物)的方式,通過說、唱,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種各樣的故事,表演出來,告訴給聽眾。因而曲藝表演比之戲劇,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只要有一兩個人,一兩件伴奏的樂器,或一個人帶一塊醒木,一把扇子(評書藝人所用),一副竹板兒(快板書藝人所用),甚至什麼也不帶(如相聲藝人),走到哪兒,說唱到哪兒,與聽眾的交流,比之戲劇更為直接。
曲藝表演的簡便易行,使它對生活的反映快捷。曲目、書目的內容多以短小精悍為主,因而曲藝演員通常能自編,自導,自演。與戲劇演員相比,曲藝演員所肩負的導演職能,尤為明顯。比如一個曲目、書目,或一個相聲段子,在表演過程中故事情節的結構、場面的安排、場景的轉換、氣氛的渲染、人物的出沒、人物心理的刻劃、語言的鋪排、聲調的把握、節奏的快慢等等,無一不是由曲藝演員根據敘事或抒情的需要,根據對聽眾最佳接受效果的判斷,來對說或唱進行統籌安排,進行調度,導演出一個個令聽眾心醉的精彩節目。
曲藝以說、唱為藝術表現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訴諸人們聽覺的藝術。也就是說曲藝是通過說、唱刺激聽眾的聽覺來驅動聽眾的形象思維,在聽眾形象思維構成的意象中與演員共同完成藝術創造。曲藝表演可以在舞台上進行,也可劃地為台隨處表演,因而曲藝聽眾的思維與戲劇觀眾相比,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曲藝所說、唱的內容比戲劇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的自由。為了把聽眾天馬行空的形象思維規范到由說、唱營造的藝術天地之中,曲藝演員對聽眾反應的聆察更其迫切,也更為細致,因而他與聽眾的關系,比之戲劇演員更為密切。
為使聽眾享受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美感,曲藝演員必須具備堅實的說功、唱功、做功,並需具有高超的摹仿力。只有當曲藝演員具有了活潑潑的動人技巧,對人物的喜怒哀樂刻劃得維妙維肖,對事件的敘述引人入勝,才能博得聽眾的欣賞。而上述堅實功底之底蘊是來自曲藝演員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與積累,以及對歷史生活的分析、研究和認識。這一點對一個曲藝演員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是400來個曲藝品種藝術特點的不同程度的近似之處,是它們的共性。而400多個曲種各自獨立存在,自有其個性。不僅如此,同一曲種由於表演者之各有所長,又形成不同的藝術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為表演者的差矣邙各有特色,這就形成曲壇上百花爭艷的繁榮景象。
3. 中國的曲藝有哪些
相聲、評書、評話、京韻大鼓、單弦牌子曲、揚州清曲、東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湖北大鼓、山東快書、快板書、鑼鼓書、萍鄉春鑼、四川金錢板、山東琴書、徐州琴書、恩施揚琴、武鄉琴書、安徽琴書、貴州琴書、雲南揚琴、二人轉、十不閑蓮花落、寧波走書、鳳陽花鼓、車燈。
4. 中國傳統曲藝有哪些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雖說它的淵源來自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但區別一個劇種所顯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現在它來自不同聲腔系統的音樂唱腔。這些音樂唱腔則是以所產生地區的語言、民歌、民間音樂為依據,並兼收其他地區音樂而產生的。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凈、丑等不同臉變化的腳色行當充任。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講究唱、做、念、找藝術,表演運輸和富裕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區別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全國戲曲的種類 彩調劇 藏劇 潮劇 楚劇 鳳陽花鼓戲 廣東漢劇 桂劇 漢劇 黃梅戲 徽劇 荊州花鼓戲 柳子戲 呂劇 山東梆子 紹劇 四川曲劇 甬劇 雲南花燈 壯劇 越劇 粵劇 越調 豫劇 宜黃戲 揚劇 新疆曲子劇 湘劇 錫劇 婺劇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戲 蘇劇 曲劇 瓊劇 青海平弦戲 秦腔 黔劇 祁劇 蒲劇 莆仙戲 評劇 甌劇 閩劇 隴劇 龍江劇 遼南戲 昆劇 梨園戲 京劇 晉劇 吉劇 黃龍戲 淮劇 滑稽戲 花兒劇 滬劇 河北梆子 贛劇 二人轉 二人台 川劇 北方崑曲 新城戲。
5. 中國有哪些曲藝
曲藝曲種
評書 、相聲 、雙黃 、數來寶 、十不閑蓮花落 、京韻大鼓 、梅花大鼓 、含燈大鼓 、五音聯彈 、岔曲 、單弦 、聯珠快書 、北京琴書 、奉調大鼓 、京東大鼓 、子弟書 、天津時調 、天津快板 、快板書 、木板大鼓 、西河大鼓 、樂亭大鼓 、唐山大鼓 、竹板書 、河北漁鼓道情 、山西道情 、翼城琴書 、武鄉琴書 、沁縣三弦調 、襄垣鼓書 、潞安鼓書 、河津評書 、內蒙古道情 、笑格 、烏力格爾 、好來寶 、東北大鼓 、二人轉 、昆高笛曲 、說話 、漫談 、鼓打鈴 、三老人 、判捎里 、太平鼓 、烏欽 、依瑪坎 、上海說唱 、獨腳戲 、鈸子書 、蘇州評話 、揚州評話 、蘇州彈詞 、揚州彈詞 、揚州清曲 、徐州琴書 、淮海鑼鼓 、無錫評曲 、常州道情 、小熱昏 、南京白局 、浙江道情 、杭州評話 、杭州評詞 、杭州灘簧 、杭曲 、溫州鼓詞 、四明南詞 、台州詞調 、紹興平胡調 、紹興蓮花落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安徽大鼓 、四弦書 、安徽琴書 、鳳陽花鼓 、四句推子 、門歌 、福州評話 、福州伬藝 、俚歌 、竹板歌 、閩東蓮花落 、福建南詞 、錦歌 、薌曲 、建甌鼓詞 、答嘴鼓 、贛州南北詞 、江西道情 、江西蓮花落 、江西清音 、南昌清音 、九江清音 、永新小鼓 、萍鄉春鑼 、昌江大鼓 、於都古文 、南豐香鈸 、瑞昌船鼓 、宜春評話 、山東快書 、山東大鼓 、膠東大鼓 、山東八角鼓 、山東琴書 、山東柳琴 、山東漁鼓 、河南墜子 、三弦書 、大調曲子 、鼓兒詞 、河洛大鼓 、槐書 、湖北評書 、湖北大鼓 、湖北小曲 、襄陽小曲 、利川小曲 、長陽南曲 、湖北漁鼓 、宜都梆鼓 、說鼓子 、三棒鼓 、跳三鼓 、東山蕃邦鼓 、鄖西三弦 、恩施揚琴 、歌腔 、善書 、湖南漁鼓 、長沙彈詞 、湖南絲弦 、祁陽小調 、對子花鼓 、單人鑼鼓說唱 、蓮花鬧 、打土地 、圍鼓子 、儺願 、粵曲 、粵謳 、木魚歌 、南音 、龍舟 、潮州歌冊 、五句落板 、粵東漁歌 、廣西文場 、廣西漁鼓 、廣西零零落 、末倫 、琵琶歌 、蜂鼓 、果哈 、鈴鼓 、四川評書 、四川相書 、四川竹琴 、金錢板 、四川揚琴 、四川清音 、四川車燈 、四川荷葉 、四川盤子 、阿蘇巴底 、貴州琴書 、貴州燈詞 、牛腿琴說唱 、嘎百福 、布依彈唱 、雲南揚琴 、姚安蓮花落 、大本曲 、章哈 、甲蘇 、蘆笙詞 、哈巴 、勒嘎 、折嘎 、喇嘛瑪尼 、格薩爾仲 、陝北說書 、曲子 、洛南靜板書 、榆林小曲 、陝西快書 、陝西獨角戲 、商雒花鼓 、蘭州鼓子 、青海平弦 、賢孝 、越弦 、倒漿水 、打攪兒 、撒拉曲 、寧夏坐唱 、念說 、達斯坦 。
6. 中國曲藝有多少曲種各是什麼
中國曲藝全部曲種
相聲 | 小品 | 評書 | 山東快書 | 快板 | 二人轉 | 鼓曲 | 天津時調 | 梅花大鼓 | 鐵片大鼓 | 西河大鼓 | 京韻大鼓 | 單弦 | 北京琴書 | 山東琴書 | 四川清音 | 福州評話 | 南昌清音 | 蘇州評彈 | 揚州評話 | 蒙古族好來寶 | 白族大本曲 | 姚安蓮花落 | 侗族琵琶歌 | 花燈說唱 | 陝西獨角戲 | 陝北說書 | 壯族末倫 | 獨腳戲 | 雙簧 | 上海說唱 | 金錢板 | 貴州琴書 | 潞安大鼓 | 樂亭大鼓 | 蘭州鼓子 | 長沙彈詞 | 常德絲弦 | 四川諧劇 | 四川揚琴 | 湖北評書 | 西藏折嘎 | 青海平弦 | 九江文曲 | 粵曲 | 三弦書 | 大調曲子 | 河南墜子 | 尺唱 | 錦歌 | 徐州琴書 | 溫州鼓詞 | 蘇州評話 | 紹興蓮花落 | 桂林零零落 | 安徽琴書 | 鳳陽花鼓 | 福建南音 | 蘇州彈詞 | 壯族蜂鼓說唱 | 京族彈唱 | 天琴彈唱 | 尼吶哩 | 瑤族鈴鼓 | 打溜子 | 寧夏坐唱 | 湖南瓦鄉歌話 | 雞毛竹 | 神農架龍鳳鼓 | 土家圍鼓 | 竹柝曲 | 來帕爾 | 嘣嘣妥 | 伊若樂 | 天津岔曲 | 平鼓彈唱 | 內蒙古陶力 | 龍頭琴彈唱 | 扎年彈唱 | 烏力格爾圖道 | 溜子說唱 |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口弦琴 | 瑪克塔拉 | 岱日查 | 烏力格爾 | 笑呵亞熱 | 花腰傣鋩鼓說唱 | 瑪克塔拉 | 吉林才談 | 嘛哈哩 | 古爾魯 | 恩施三才板 | 彝漢雙語相聲 | 吉林獨角戲 | 青海白嘎爾 | 哈調彈唱 | 藏語說唱表演 | 吉林鼓打令(唱談) | 都它爾彈唱 | 廣東小曲表演唱 | 西藏相聲 | 瓦鄉歌話 | 酋水土鼓 | 格薩爾說唱 | 上海滑稽戲 | 京東大鼓 | 太平歌詞 | 梨花大鼓 | 子弟書 | 西城板 | 滑稽大鼓 | 八角鼓 | 太平鼓 | 山東大鼓 | 花鈸大鼓 | 北京曲劇 | 十不閑蓮花落 | 聯珠快書 | 岔曲 | 馬頭調 | 槐書 | 鑼鼓曲 |
7. 中國曲藝都有哪些類型
曲藝的種類有如下:
1、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只說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
2、相聲類
相聲是從中國民間說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松、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群眾的知識,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說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
3、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敘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干板垛字,節奏較快。
4、鼓曲類
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
5、彈詞
彈詞盛行於我國南方。一般是由兩個人彈唱,一人彈三弦,一人彈琵琶,有說有唱,稱為雙擋。也有一個人自彈自唱的。
6、大鼓
大鼓流行於華北、東北等地區。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員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樂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黃河流域的產物,盛行於清末,是從民歌小調發展變化來的。
7、說唱書類
大書就是中、長篇書。表演時連說帶唱,說說唱唱。這類曲種如北方的西河大鼓、南方的評彈,很受農民歡迎。
8. 中國曲藝分別有哪些
全國曲藝種類繁多,有說的,有韻誦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說半唱的,還有連唱帶舞的,各不相同。根據腳本特點、演出形式和音樂曲式,大體上可以歸納成評書、相聲、快板、鼓曲、說唱大書等五大類。
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只說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 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闊如(1902-1971)說書時語重聲宏,說表做工自成風格,在評講方面見識獨到,勝人一籌。他擅長的書目有《東漢演義》、《三國演義》等。他生前經常在廣播電台播講,譽滿京都,曾有"千家萬戶聽評書,凈街凈巷連闊如"的贊語。 近年來,鞍山市曲藝團中年演員劉蘭芳說的評書《岳飛傳》,熱情真摯地歌頌民族英雄岳飛,無情地鞭撻奸臣秦檜等敗類,做到了老書新說,舊書新評,愛聽眾之昕愛,恨聽眾之所恨,受到億萬聽眾的歡迎。一個演員,一塊醒木,一把扇子,就產生了"全憑一張口,滿台風雷吼"的藝術魅力。
相聲類
相聲是從民間說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松、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群眾的知識,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說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獨角戲(滑稽)、四川的相書都屬於這一類。 最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對革新、提高相聲藝術很有貢獻。他在三十年代曾向著名相聲演員朱闊泉、緒德貴等學藝,1939年在北京首次登台演出。四十多年來,在說、學、逗、唱中,他博採眾家之長,擅於學唱京劇和地方戲曲;在語言上力求生動、形象、簡練、純潔;提倡幽默風趣,反對貧嘴聒舌;講求提高相聲藝術的格調。他的代表作有《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改行》等。侯寶林1979年退出了舞台,主要從事相聲藝術的研究工作。
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敘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干板垛字,節奏較快。增添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後,發展成快板書。山東快書則是從竹快板書演變成的,主要說武松的故事。 著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高元鈞,解放前流落江南瀕臨絕境。解放初期參軍後,在部隊曲藝工作者的幫助下,致力於快書的整舊創新和普及工作,使快書在廣大戰士和工農群眾中得到較普遍的發展。三十多年來,他和別人合作創作了《一車高梁米》等十幾段新曲目,整理了十幾段傳統節目,並總結了創作和表演經驗。1982年出版的四十萬字的《高元鈞山東快書選》,反映了這位承前啟後的大師在快書藝術改革、創新、普及、提高等方面所起到的開拓作用。
鼓曲類
鼓曲音樂性較強,以演唱曲詞為主。曲藝中三分之二的曲種都屬這一類。概括一下,又可分成七種:
(1)彈詞 彈詞盛行於我國南方。一般是由兩個人彈唱,一人彈三弦,一人彈琵琶,有說有唱,稱為雙擋。也有一個人自彈自唱的。蘇州彈詞和揚州彈詞,演出形式完全相同,講究"說噱彈唱"。開書前所唱的"書帽兒"叫"開篇"。蘇州彈詞在創腔上流派紛呈,各有特色。當前主要的流派有蔣月泉的蔣調、朱雪琴的琴調、徐麗仙的麗調、侯莉君的候調、楊振雄的楊調等。
(2)大鼓 大鼓流行於華北、東北等地區。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員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樂器伴奏,只打鼓演唱。它是黃河流域的產物,盛行於清末,是從民歌小調發展變化來的。北方大鼓最早的一種是犁鏵大鼓(即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它的曲調唱腔是從魯北農村中一種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民歌發展成的,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健康的鄉土氣息。 為什麼起名叫"大鼓"呢?這有幾種不同說法。一說大鼓是從農民的秧歌發展來的,農民們有時敲著大鼓來引歌、送歌。秧歌鼓本來是很大的,後來參照和尚道土所用的扁鼓,把它改成小鼓了。一說是,從前鼓詞,擅演大部頭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等,所以管大部頭的鼓詞就叫"大鼓書",簡稱大鼓。
還有一說認為打鼓是為招攬觀眾,把大家聚集起來,即"打鼓說書",後被訛傳成"大鼓書"。總之,無論怎樣解釋,大鼓都是從民間土生土長起來的,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全國二十幾種大鼓,多按地域起名。如西河大鼓、山東大鼓、京韻大鼓、樂亭大鼓、北板大鼓、京東大鼓、奉調大鼓,以及平谷、唐山、南陽、上黨、東北、安徽、河洛、湖北、太原、廣西、長沙、江西、膠東、淮南大鼓等。按樂器分有鐵片大鼓、木板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清音大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