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核電怎麼樣
中國火電為主 水電為輔 新能源剛起步。。
核能在中國的和平開發算雖然很早就有了
但是每年發電量真是一點都不成氣候 現在中國准備擴建 增加幾個核電站
不過還是小巫不成氣候。。
中國的現狀看來 這種能源結構肯定還要持續很久。
不過新生事物畢竟有其可觀的前景
『貳』 中國核電如何發展才是正途
核電行業很特殊,對安全的要求是極高的,如何保障安全是永恆的話題,其次才是經濟效益。
如何發展核電?就要首先從如何保障核電安全出發去思考:
1、頂層設計保障核電安全
包括核安全法、輻射防治法、HAF核安全法規等國家法律法規,從法律方面提供安全保障;
核安全局的機構設置,建設一支由專業人才組成的核安全監管隊伍,從機構和隊伍方面保障;
2、技術保障核電安全
先進的、成熟的、穩定的、可靠的核電技術,是核電站安全運行的基礎。
為此我國也引進了美國西屋AP1000非能動核電技術,法國EPR技術,並自主研發華龍一號技術(揉合法國M310和AP1000非能動技術),從設計理論上來說,是世界最先進的。但還需要在後續長時間的運行實踐中去不斷優化完善,不斷提升運行管理水平,做到成熟、可靠、穩定,到那時才是真正的先進。
3、人員隊伍保障
每一個核電站都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工程建設隊伍也同樣十分龐大,從設計、工程建設、設備製造、到設備安裝調試、電站運行,需要一絲不苟,且全程都要進行過程管控和記錄,人因的失誤是最大的風險和隱患。所以,人是其中的關鍵。
核電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這就提高了人才的門檻,為了保障高素質人才的隊伍穩定,需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從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發展規劃等各方面做出實際有成效的工作。
這需要一個穩定的政策,確保電站建設穩定推進,穩定把控項目核准節奏,維持住隊伍的穩定,一個不穩定的核電市場環境,也將導致核電行業整體人才流失,短暫的流失,可能需要長期的培養來彌補。自日本福島事件之後,我國的核電行業表露出以上的問題,從大面積鋪開建設到整體收緊,產能過剩,企業不堪重負下只能卸裝輕身。
4、小結
一時的安全不是安全,不成熟、穩定、可靠的先進不是先進,核電是當前全球環境形勢和能源改革局勢下的主要關鍵出路,中國在核電的道路上還需要走更長的路,可謂任重道遠。
『叄』 中國核電 具體怎麼操作誰來說下
你好,中國核電作為次新股,估值比其他權重股略高,存在泡沫,不建議長線布局。
走勢上趨勢較好,橫盤之後放量有上攻之勢,短線操作上可以適當加倉。
『肆』 中國核電發展如何
還行吧,但是全世界都受到福島事件影響
『伍』 中國核電怎麼樣啊
你說的是股票嗎?
『陸』 中國核電發展怎麼樣
4月25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3日首次發布《我國三代核電發展戰略價值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三代核電發展的優勢基本形成,將在「十三五」後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世界核協會(WNA)等組織預測,未來全球核電的裝機容量會繼續增長,預計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左右。
中國核電「容量大、佔比小」
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國在運機組37台,總裝機容量3580萬千瓦,位列世界第四,排在美國、法國、日本之後。
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核電發電量為24760億千瓦時,在世界電力結構中的佔比為10.6%。「目前,世界主要核電國家的核電發電量佔比都保持在較高水平,核電是相關國家低碳能源的主要貢獻者。」黃峰說。
其中,法國核電佔比最高,達到72.3%;烏克蘭核電佔比超過一半,達到52.3%;其它如韓國為30.3%,英國為20.4%,美國為19.7%,俄羅斯為17.1%,加拿大為15.6%,均超過了15%。
「中國2016年的核電發電量佔比僅為3.6%,是所有核電大國中最低的,而且遠低於目前世界平均水平。」黃峰表示。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廷克認為,當前我國的電力結構中,對煤電的依賴仍然較重,接近70%,「核電的發展在解決我國能源供應不平衡、調整能源電力結構、大規模減少污染排放、實現環境治理等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華祝表示,「在我國東南沿海省份,如廣東、福建、浙江和海南,核發電量佔比超過15%,最高已超過25%,達到美歐俄等核電先行國家的發展水平。」
實現「二代」向「三代」的跨越
近年來,我國核電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核電技術研發和工程應用走在世界前列。以「華龍一號」開工建設和CAP1400成功研發為標志,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後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和全產業鏈的國家。
「我國核電已經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黃峰介紹,我國大陸在運的37台核電機組在技術層面都屬於「二代」或者「二代+」;在建的20台機組中,有10台屬於「第三代」技術;今後新建的機組將全部採用「第三代」技術。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優勢基本形成
黃峰表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有四大優勢:一是全產業鏈的優勢;二是不斷創新發展,掌握核心技術;三是擁有核電發展良好的工程實踐和人才基礎;四是形成了強大的核電裝備製造能力。
從技術安全性角度而言,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與CAP1400均按照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設計建造,安全水平達到國際公認的最高核安全標准。
從經濟性來看,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完整的產業鏈與強大的核電工程建設能力,主要設備製造基於國內成熟的裝備製造基礎,有利於保證工程進度,降低建設成本。
我國三代核電將進入批量建設階段
張華祝表示,近年來,我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以華龍一號、CAP1400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同時,我國核電裝備製造能力持續提升,自主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國產化率已達85%以上,具備年產8-10台套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設備製造能力。
「中國三代核電目前已具備批量建設條件。」黃峰表示,預計三代核電將在「十三五」後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今後一個時期每年將開工6至8台三代核電機組建設。
此外,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已實現出口且具有競爭優勢,隨著示範工程的開工,自主開發的CAP1400具備走出去的潛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建設發展中充滿機會。
內容來自人民網
『柒』 中國的核電是怎樣的
中國能源短缺極為嚴重,能源工業的發展遠遠趕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西方的經驗表明,由於能源不足引起的國民經濟損失,是能源本身價值的20~60倍。盡管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很快,但每年約缺電400億度。就算每度電創造2元的平均產值(上海平均工業產值為5元/度電)就要損失800億元,相當於1983年我國工業總產值的13%。
中國商品能源中,煤佔主要地位,1983年煤佔73%,石油僅佔19.5%。1990年煤炭約佔76%。中國煤儲量的絕對值雖居世界第三位,但按人口平均佔有量,只及全世界人均佔有儲量的一半。不僅儲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華北地區煤的儲量佔全國60%以上,僅山西就佔全國儲量的1/3。然而東南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佔全國人口1/3以上,全國產值的40%以上,煤的儲量只佔2%左右。這里陸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很少,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只佔全國的1/6。因此每年要從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調入大量煤炭。今後首先是東南九省、市、自治區,然後是東北,將成為嚴重缺能地區。
從1952年到1980年,山西煤產量增加11倍,外運量增加近30倍,而鐵路運輸能力只增加5倍。雖然增建了新的鐵路線,這是為全國經濟建設服務的,但煤炭增產後所引的運輸量的增加將會吞沒新增加的運輸能力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從而削弱了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支持。
中國目前化工原料有2/3來自煤,用煤製造甲醇及聚氯乙烯等已比用石油做原料價值便宜。這樣說來,煤將逐漸出現世界性的短缺的提價。不僅石油,而且燒煤都將是一種資源和經濟上的損失或浪費。因此,煤將日益無法挑起中國能源主要支柱的重擔。
從石油的情況來看,雖然20世紀70年代自給有餘(1973年開始出口石油),但是中國石油儲采比例失調。從1965年到1979年的14年中,中國原油產量增加10倍,而新探明的儲量只增加2倍。即使今後石油產量上升,由於石油越來越多地用作化工原料和出口,石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日漸下降。把石油當燃料,一噸石油約等於兩噸煤,只能為國家增加2~3元利潤的稅金;如果將石油作為化工原料生產合成氨等,1噸石油可代替3.5噸煤,由於產品價值的提高,能為國家增加200元左右的利潤和稅金。因此要盡量限制石油及石油產品在能源中的消耗。
就水力資源而言,中國雖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每年人均為1900度,仍低於世界平均值2260度,遠低於美國。而且水能資源分布不均,開發很少,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僅四川、雲南、西藏就佔64.5%,大多遠離工業中心,交通不便,地形地質條件復雜。1983年中國水電僅占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的4.5%,開發程度在世界上是很低的。一些先進國家水力資源的90%已開發完畢,全世界的平均開發率約20%。水電建設周期長,材料耗費巨大。況且水力資源有限,水電仍不可能成為主要能源。由於中國能源消耗量的增長速度很快,「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一段時間以後,隨水力開發程度的提高,水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還將會日漸下降。
綜上所述,中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煤炭的生產和運輸緊張,水電開發程度低,石油和天然氣後備儲量不足,生產和生活用電嚴重短缺。同時還需要指出,中國農村生活用能尤其匱乏,過度消耗薪柴和秸桿會導致生態惡性循環。
能源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化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源的供應和有效利用。我國已經把能源確定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
經過幾年的調查研究表明,中國整個能源系統的技術和管理落後,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污染成害。所以,能源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的制約因素。因此,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科技進步,加速能源開發和合理使用,成了當務之急。
中國能源資源地理分布極為不均,地區能源豐富程度相差懸殊,開發條件有優有劣。經濟重心偏東,而能源重心偏西。
為了對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局面,以往只得靠北煤南運、西電東送來彌補,能源運輸量佔全國鐵路運量的一半以上,水運中煤炭運量也佔1/3以上,從而造成了交通運輸的極度緊張。
盡管作了很大努力,中國東南一些省區仍然嚴重缺能。例如,華東地區有三省一市是我國的工業基地,工業產值佔全國1/4,又是全國重要糧棉和農副產品基地。但華東地區嚴重缺能,發電用煤約70%以上要從外區20多個礦點調入,全區缺電1/3。如不迅速改變中國現有能源結構,是無法改變以上地區嚴重缺能狀況的。近年來,中國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由於缺電缺水,不少農戶家庭,出現了洗衣機存米、電冰箱當碗櫃的奇怪現象。顯然,由於能源供應不足,要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不過是一句空話。
由於核燃料能以少勝多,在中國東南地區發展核電站是完全適合當地情況的。它不但能滿足這些地區的能源需求,還能緩解交通運輸緊張。有人估計,在華東地區建造1000萬千瓦核電站,每年可節省3600萬噸原煤,省下136億千米的貨運量。發展核電對於電力短缺、交通運輸極度緊張的華東、華北、華南地區來說,作用十分明顯。
由此可見,若在發展煤電、水電的同時,適當發展核電,會使我國的能源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化。
要解決中國能源問題,必須積極開辟新能源,走能源多樣化的道路。中國不僅能源緊張,化工原料也很緊張。發展核電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煤和原油,以進行煤和原油的深加工。這對於發展經濟、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合理利用資源以及和諧發展均有很大意義。
從全局來看,我國和面臨能源飢荒的某些發達國家不同。我國是一個能量資源比較豐富、能量消費比較節制的國家。
我國己探明的煤炭儲量有7200億噸,按照目前的開采量,可供全國人民使用幾百年。除煤炭外,我國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石油產量排在世界第6位,天然氣產量排在第13位。我國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蘊藏量達5.3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如果能開發其中的一半,也有3億千瓦左右,相當於我國全部電站設備總容量的4倍。
然而,我國能源的分布情況卻不理想。適於開採的煤炭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北方,所以一直得「北煤南運」。水力資源大多集中在西南地區,那兒地質條件復雜,交通閉塞,即使把水力資源開發出來,也得「西電東調」,解決電能的遠距離輸送問題。而迫切需要能源的沿海地區,卻無法自給。華東地區科學技術發達,資金、勞力密集,歷來是我國工農業生產的重要基地。目前華東地區每年要輸入發電用煤約1000萬噸,這已使鐵路運輸處於十分緊張的超載狀態。因此,由於運輸上困難重重,依靠輸入煤炭來發展電力,有可能使電力供應的缺口越來越大。只有同時開發其他能源,尤其是核電,才能扭轉這一頹勢。
『捌』 中國核電的待遇怎麼樣
還可以,客觀的說核電待遇在社會階層中算是中等偏上水平
一般員工的工資相當於其他大公司技術員工資,福利待遇都很全
『玖』 中國的核電站國產化程度如何
核電裝備國產化分析細數中國的高端科技產品,核電絕對是近年來的當家明星。在國內,核電的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同時又頻頻走出國門,斬獲了一個又一個大單,成為國家出口的新名片。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核電都能出口了,那麼,核電設備目前能夠完全國產嗎?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有些令人沮喪。「完全國產」如果指所有部件和設備全部在中國甚至由中國企業製造的話,那麼可以說基本永遠都不能。那麼,目前國產化程度到底如何呢?我國是世界上第7個能自主設計和建造核電站的國家,然而有自主知識產權跟完全國產兩個概念,我國的核電主設備就來自多達11個國家。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核能設備國產化率逐步提高,核電站建設國產化率超過60%,其中核島設備市場,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合計所佔的市場份額已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