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發明有哪些
1、指南針: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俗稱吸鐵石)。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製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
2、造紙術:蔡倫改進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遊學身後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3、活字印刷術: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4、火葯: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5、孔明燈: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相傳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燈。
2. 公元一五四0年屬什麼朝代
您好,公元1540年,中國正處於明朝嘉靖年間,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3. 1467年到1573年中國歷史
1465年 成化元年
1465年 成化元年,憲宗朱見深為於謙蘋返
1470年 成化六年,孝宗朱佑樘出生
1472年 成化八年,王守仁出生
1475年 成化十一年,三子朱佑樘被立為皇太子
1476年 成化十二年,四川播州苗民起義
1477年 成化十三年,設立西廠
1480年 成化十六年,嚴嵩出生
1487年 成化二十三年,萬貴妃暴死,享年57歲
1487年 成化二十三年,憲宗朱見深逝世,享年40歲。其三子朱佑樘繼位,改元弘治
1488年 弘治元年
1488年 弘治元年,蒙古韃靼部小王子向明朝進貢
1491年 弘治四年,武宗朱厚燳出生
1491年 弘治四年,《憲宗實錄》修成
1492年 弘治五年,廣西壯族、貴州苗民起義
1495年 弘治八年,韃靼侵擾涼州
1497年 弘治十年,詔修《大明會典》
1505年 弘治十八年,孝宗朱佑樘逝世,享年35歲。其長子朱厚燳繼位,改元正德
1505年 弘治十八年,蒙古韃靼部小王子侵犯宣府
1505年 弘治十八年,武宗朱厚燳敕修《孝宗實錄》
1506年 正德元年
1506年 正德元年,王守仁被貶至貴州
1507年 正德二年,《歷代通鑒纂要》編成
1507年 正德二年,建豹房新宅
1507年 正德二年,世宗朱厚熜出生
1508年 正德三年,焦芳變科舉授官之制
1508年 正德三年,設立內行廠
1509年 正德四年,《孝宗實錄》修成
1510年 正德五年,宦官劉瑾下獄,後被凌遲。連割三天,共割3357刀
1510年 正德五年,吳承恩出生
1511年 正德六年,南方各地發生農民起義。
1514年 正德九年,海瑞出生
1516年 正德十一年,李東陽逝世,享年69歲
1517年 正德十二年,應州之戰爆發。武宗朱厚燳親征,大敗蒙古韃靼部小王子。
1518年 正德十三年,李時珍出生
1521年 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燳逝世,享年30歲。武宗無子嗣,其表弟興獻王朱厚熜繼位,改元嘉靖。
1522年 嘉靖元年
1522年 嘉靖元年,世宗朱厚熜命加生父母皇號
1523年 嘉靖二年,唐寅(唐伯虎)逝世,享年53歲
1524年 嘉靖三年,大禮議事丨件爆發
1525年 嘉靖四年,張居正出生
1526年 嘉靖五年,李成梁出生
1528年 嘉靖七年,世宗朱厚熜為其父其母上謚號,詔告天下
1528年 嘉靖七年,重新修訂《大明會典》
1528年 嘉靖七年,戚繼光出生
1529年 嘉靖八年,王守仁逝世,享年57歲
1529年 嘉靖八年,楊廷和逝世,享年70歲
1537年 嘉靖十六年,穆宗朱載垕出生
1538年 嘉靖十七年,世宗朱厚熜將自己的父親朱佑杬的廟號定為睿宗,並入太廟
1540年 嘉靖十九年,蒙古俺達進犯
1542年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俺達再次進犯
1542年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發生
1545年 嘉靖二十四年,吐魯番向明朝進貢
1545年 嘉靖二十四年,設岷州,隸陝西鞏昌府
1546年 嘉靖二十五年,修築大同長城
1549年 嘉靖二十八年,俺答大舉入侵大同,直抵懷來
1550年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
1553年 嘉靖三十二年,王直勾結倭寇大舉入犯東南沿海
1553年 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佔領澳門
1554年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大肆流劫東南沿海
1555年 嘉靖三十四年,陝西、山西發生特大地震
1559年 嘉靖三十八年,遼東大災
1559年 嘉靖三十八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出生
1560年 嘉靖三十九年,戚繼光編練「戚家軍」
1562年 嘉靖四十一年,重錄《永樂大典》
1562年 嘉靖四十一年,嚴嵩遭罷免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戚繼光興化大捷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神宗朱翊鈞出生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孫承宗出生
1565年 嘉靖四十四年,明朝頒布《宗藩條例》
1565年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下獄處死
1566年 嘉靖四十五年,世宗朱厚熜逝世,享年59歲。其三子朱載垕繼位,改元隆慶
1567年 隆慶元年
1567年 隆慶元年,纂修《世宗實錄》
1567年 隆慶元年,解除海禁
1567年 隆慶元年,俺達屠石州,共殺五萬餘人
1567年 隆慶元年,纂修《世宗實錄》
1568年 隆慶二年,魏忠賢出生
1569年 隆慶三年,俺答進犯大同右衛
1569年 隆慶三年,戚繼光奏陳邊務
1569年 隆慶三年,熊廷弼出生
1570年 隆慶四年,俺答孫把漢那吉來降
1570年 隆慶四年,俺答請封貢通市
1571年 隆慶五年,俺答上表稱貢
1572年 隆慶六年,穆宗朱載垕逝世,享年35歲。其三子朱翊鈞沖齡繼位,改元萬曆
1572年 隆慶六年,詔修《穆宗實錄》
1573年 萬曆元年
1573年 萬曆元年,張居正改革
4. 1540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發生的事情太多,除了可以被史書記載的大事之外,還有數不清的人世間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無法例數。
5. 可以告訴我1542年中國處於什麼朝代嗎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一歷史紀事
答寇山西
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派遣使者到大同陽和堡求通貢互市,明廷不許。俺答與吉囊遂分兵入犯。兵退後,又派使者至大同,要求通貢互市。大同巡撫龍大有縛其使者,謊稱用計擒獲,詔磔於市,俺台大怒。遂於嘉靖二十一年夏六月,糾集青台吉,咒刺哈、哈刺漢及大同判軍高懷智、李天章等各領兵數萬,分兵入掠朔州,抵廣武,由太原南下沁、汾,復從忻、崞以北,屯駐祁縣。俺答精兵戴鐵浮圖,馬具鎧甲,刀劍鋒利,官官望而憚畏,不敢交戰。俺答諸路兵遂經朔州破雁門關,並劫掠太原以南地區,京師戒嚴。
俺答殺掠山西
嘉靖二十一年(1542)秋七月,俺答率軍越太原南下,列營汾水東西,四齣劫掠潞安、平陽諸州縣。復返回太原北上,分掠定囊、五台、盂縣,自代州出繁峙、靈丘、廣昌,由廣武出關,徐徐通過大同左衛及陽和塞而去。俺答自六月丁酉入塞,至七月庚午出關,先後劫掠十衛,三十八州縣,殺害男女約二十萬人,掠牛馬羊豕共二百萬,焚毀官軍民舍八萬余區,蹂踏田禾數十萬頃。
大高元殿(祀天神用)落成,又用「真人」陶仲文言,建雷壇,費用浩大。夏言因「欺謗君上」,罷。嚴嵩入閣,嵩善作「青詞」(醮祀告神之文),為世宗所賞識。廣西思恩士民劉觀、盧回等起兵反抗,已近三年,至是為翁萬達等所破。廣東瓊州黎民反抗,為張經等所破。
二、文化紀事
呂柟逝世
呂柟(1479-1542),字仲木,號涇野,陝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第一,授修撰。以忤權閹劉瑾,辭官。瑾誅,復官。世宗即位,以議「大禮」以張璁、桂萼不合,下詔獄,謫解州判官,後累遷至國子祭酒,晉南京禮部右侍郎,署吏部事。嘉靖十八年(1539)七月十一日,自陳致仕。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一日逝世,追贈禮部尚書,謚文簡。學宗程朱,以窮理實踐為主,重躬行,不為玄論,名聞朝鮮,與湛若水、鄒守益共主講席。他著述宏富,有《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禮問內外篇》、《春秋說志》、《四書因問》、《史約》、《小學釋》、《宋四子鈔釋》、《寒暑經圖解》、《史館獻納》、《南省秦藳》、《涇野詩文集》等。
三、雜譚逸事
定京軍脫班之罰
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月二十八日,提督團營成國公朱希忠上言,官軍脫班數多,乞行究治。上命下部詳議,且雲,官軍脫班數多,豈獨該衛買閑作弊,坐營大小官員納賄鬻放皆襲以為常。既而兵部斟酌舊例,奏請將少軍衛所官員查照失額多少按等究治。詔如議行。
停邊將養廉田
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月二十九日,戶部核奏寧夏巡撫范鏓疏言,邊鎮將領,本朝初無給田養廉之制,邊鎮軍余屯田各有課額,亦無盈餘可給將領者。自武定候郭勛奏以田園地土給各將領耕種,委任奸軍以為庄頭,索取種子牛具,派撥耘鋤人工,為害不可勝言。今寧夏鎮莊田五頃有餘,撥分總兵、參將、游擊諸官者,宜仍歸軍民耕種。詔令,田地屬於軍余開墾者,依擬給還;塞下遏虜自闢田地,聽其耕種。
王府捐助太廟工費
嘉靖二十一年(1542)四月,秦王進銀萬兩、周王及諸宗人進銀六千兩資助修復太廟工費。
毛伯溫申明憲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四月二十七日掌都察院事毛伯溫申明憲綱八事:禁酷刑,慎舉劾,革騷擾,懲勢豪,省繁文,明職守,正士風,備兩造。世宗嘉綱,所陳允行。
勒大學士夏言閑住
首輔夏言再罷再相,然帝怪其違旨怠慢,恩寵已移。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二日,世宗手諭都察院,開列夏言罪狀,言其欲改皇太後慈慶宮為太子東宮府;乘轎西苑;拒不服戴所賜道士巾;羅織郭勛獄;軍事重事徑自家裁等。七月一日,詔令夏言革職閑住。
張世忠英勇捐軀
嘉靖二十一年(1542)七月,俺答殺掠晉南還至祁縣一帶。副總兵張世忠自候城村起營,突襲俺答,並約諸營官軍邀擊。俺答以三千精兵圍殺張世忠,而諸營官軍皆閉營不出,不予增援。張世忠下馬步戰,箭及火葯用盡,俺答軍四面圍殺,張世忠憤呼:「我軍被圍苦戰,諸將竟不相援,國憲天刑寧汝逭耶!」復上馬督短兵接戰,自巳至酉,張世忠力竭,頭部中箭而死。部將張宣、張臣痛世忠死,皆力戰死。七月十九日詔贈右都督,謚忠愍。
嚴嵩入閣
嘉靖二十一年(1542)秋八月十六日,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仍署禮部事。世宗修仙,刻瀋水香冠五賜首輔夏言等,夏言以非人臣法服不奉詔,世宗不悅,夏言漸失恩寵。每逢召對,嚴嵩則頭戴其冠,籠以輕紗,世宗於是親嚴嵩而欲罷夏言。嚴嵩又勾結道士陶仲文進讒言,致使夏言落職閑住。嚴嵩所撰青詞,頗合帝意,遂代夏言入閣。當時嚴嵩已年過六十,整日在西苑直廬,未嘗一歸洗沐,世宗以為嚴嵩勤奮,愈加信任。吏科都給事中沈良才等劾嚴嵩貪污奸諂,不宜玷命入閣,帝不聽。
劉天和致仕
劉天和(1479-1545),字養和,號松石,湖廣麻城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出按陝西,忤中官下詔獄,謫金壇丞。屢遷湖州知府,多惠政。嘉靖初,擢山西提學副使,累遷南京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督甘肅屯政。改撫陝西,請撤鎮守中官及罷民患者三十餘事。討平湖店「大盜」及漢中「妖賊」,進右副都御史。黃河南徙,命劉天和總理河道,遂疏浚汴河及山東七十二泉,不三月訖工,改兵部左侍郎,總制三邊軍務。吉囊入寇涼州、寧夏等處,天和檄鎮將擊敗之。嘉靖十九年(1540)十一月遷南京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嘉靖二十年九月召為兵部尚書提督團營。嘉靖二十一年八月,言官論其衰老,遂令致仕。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逝世,贈少保,謚庄襄。
劉魁入獄
劉魁,字煥吾,泰和人。正德中登鄉薦,受業王守仁門。嘉靖初,謁選,得寶慶府通判。歷鈞州知州,潮州府同知。所至潔己愛人,扶植風教。入為工部員外郎,疏陳安攘十事,世宗嘉納。嘉靖二十一年(1542)九月,世宗用方士陶仲文言,建佑國康民雷殿於太液池西,務求宏侈。劉魁知諫爭必得重禍,先命家人置買棺材一具,冒死上章。其疏說:頃泰享殿、大高玄殿諸工尚未告竣。內帑所積幾何?歲入幾何?一役之費動至億萬。土木衣文綉,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擬於宮禁。國用已耗,民力已竭,而復為此不經無益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後世」。世宗震怒,於九月十六日杖劉魁於廷,錮之詔獄。與御史楊爵,給事中周怡屢瀕死,講誦不輟。系獄四年始釋,復追逮就獄,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與楊爵、周怡同釋,為編民,尋卒。隆慶初贈恤如制。
壬寅宮變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楊金英為首的十六名宮女,乘世宗朱厚熟睡乾清宮,用繩套欲勒死世宗。因誤將繩結拉成死結,世宗未死。十六名宮女全部被擒。經審訊,事牽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嘉靖二十二年春二月,命將楊金英等押赴市曹凌遲處死,梟首示眾。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亦於宮中凌遲處死,各犯族屬均處斬,家產抄沒入宮。因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史稱「壬寅宮變」。世宗為遇變未死,於朝天宮建醮七日。事發次日,世宗移居西苑,自是不復回大內。
張瓚逝世
張瓚(1473-1542),直隸滄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授吏科給事中,累升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總制宣大偏保等處軍務。嘉靖十四年(1533)三月升任兵部尚書,屢加階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張瓚貪庸鬻爵,專結宦官,纖悉必知,得為之備。雖屢被言官彈劾,先後不下數十章,然終不失寵。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逝世,贈太保,謚恭襄。
龍科桑起事
嘉靖二十二年(1542)正月,貴州銅仁平頭苗人首領龍子賢、鎮笪苗人首領龍科桑等聚眾起事,流襲湖廣麻陽縣等處。朝廷命都御史萬鏜征討。
改派鹽課
嘉靖二十二年(1542)正月十九日,改派兩淮等鹽運司鹽引共九十萬余,計銀三十四萬余兩,貯宣大鎮,備調遣客兵支用。
四、野史: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陰歷十月二十一日夜,在北京的皇宮中,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謀弒事件,以宮女楊金英為首的十多名小姑娘,竟然在深夜准備把皇帝勒死,幸虧幾個人慌亂之間把繩子結成死結,踏進陰曹半隻腿的嘉靖帝才最終得活。
6. 1420-1540中國是什麼朝代
明朝,具體年代是明朝前期的永樂十八年,到明朝中期的嘉靖十九年
7. 莫朝的歷史
1527年4月,後黎朝權臣莫登庸自稱安興王;6月,莫登庸逼黎恭皇讓位,自立為皇帝,改元明德,立莫登瀛為太子,建立莫朝,史稱莫太祖。
1529年末,莫登庸讓位給太子登瀛。翌年正月,莫登瀛正式即位,是為莫太宗,尊莫登庸為太上皇。
1540年正月,太宗病卒,莫登庸便立太宗之子莫福海為帝,是為莫憲宗。明軍大兵壓境,准備征討莫登庸篡弒之罪。是年十一月,莫登庸親自與大臣到廣西鎮南關向明朝納降求封,明朝下詔降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封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軼從二品,世襲,銀印。安南法理上成了內屬明朝的自治單位。
莫登庸對此似乎毫不介意,心安理得地對明自稱都統使、對內繼續稱帝建元。莫登庸因此一直為越南所謂的史學家所忌,稱其為國賊。
1541年八月,莫登庸病逝。廟號太祖,謚曰仁明高皇帝。 莫登庸於1541年8月病逝。莫登庸病卒後,莫氏宗室爭權內訌,喪失了乘黎朝立足未穩,發動進攻的機會。多次內亂,國勢日衰。此後便長期處於防禦地位,屢遭黎軍進攻。
莫朝建立後,黎朝舊臣阮淦遍求黎氏子孫,1531年在哀牢立黎昭宗少子黎維寧為帝,建元元和,是為黎庄宗,宣布恢復黎朝,進據清化與莫朝對抗。莫登瀛退守北部,為南北朝之始。
莫宣宗莫福源繼位後,泗陽侯范子儀在御天華陽立弘王莫正中為帝。宣宗派遣謙王莫敬典、西郡公阮敬前往討伐,為其所敗。范子儀挾持莫正中據安廣地方,洗劫海陽省一帶。宣宗不能制,甚至在1549年一度棄升龍城出逃。直到1551年,莫敬典才擒殺了范子儀。莫正中流亡明朝。這次內亂使莫朝元氣大傷,後黎朝的鄭檢趁機煽動莫朝將領黎伯驪、武文密倒戈討伐莫朝。莫福源出奔金城(今越南海陽省金城縣),留莫敬典率兵在升龍防禦,擊退了鄭軍。此後,莫朝又與後黎朝多次發生交戰,互有勝負。 1565年至1579年,莫敬典出兵南伐,多次擊敗後黎朝,威脅乂安、順化、廣南之地。1580年,莫敬典病逝,莫朝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急劇走向衰落。1591年,後黎朝開始反攻,次年攻克升龍。莫英祖莫茂洽遜位給其子莫景宗莫全,自稱太上皇,親自率軍抵抗鄭軍,但為鄭軍所敗。莫茂洽兵敗逃亡,至鳳眼縣模桂寺匿於民間,被村民揭發,為鄭松部將抓獲,押往清化,生梟三日,然後斬首示眾。莫朝眾臣見大勢已去,紛紛向鄭松投降。
莫茂洽被殺後,雄禮公莫敬止率部在至靈縣自立為帝,據守青林一帶,改元寶定,史稱莫閔宗。莫朝宗室莫敬敷、莫敬誠、莫敬慎等紛紛歸附,據守海陽、高平一帶,兵力號稱七萬人。莫景宗莫全由於人心不服,前往投奔莫閔宗莫敬止。1593年,鄭松率黃廷愛、阮有僚等部進攻莫敬止,俘獲莫敬止、莫全及莫朝的眾多宗室、大臣等。鄭松命將一行人在草津一帶斬首,傳送升龍示眾。
莫朝遺臣莫玉輦尋得莫敬止的弟弟敦厚王莫敬恭,在文蘭州擁立其為新帝,改元乾統,史稱莫代宗。海陽、京北各處支持莫朝的勢力紛紛率部歸附。阮潢率兵前往征討,用火攻計,大破占據海陽的壯王莫敬章部。海陽、山南一帶悉被平定。次年莫玉輦挾莫代宗莫敬恭據安博縣,但又被後黎朝所敗。莫玉輦、莫敬恭奔思明府,稱臣於明朝。其侄慶王莫敬寬則據守大慈縣,自稱皇帝,改元隆泰,史稱莫光祖,遙尊莫敬恭為太上皇。在後黎朝的攻勢下,莫朝的將軍紛紛叛降。莫敬恭和莫玉輦逃亡明朝的龍州,發兵騷擾諒山一帶。 1600年,莫茂洽的庶母裴氏在升龍自稱國母,號召莫朝的支持者起兵,並迎接莫敬恭歸國。莫敬恭率部試圖回到升龍,但被鄭松擊敗。兵敗至金城縣,不久退往高平。1618年,鄭松率軍北伐,攻擊太原。
1623年,鄭松逝世,其子鄭梉、鄭椿爭奪主位。莫敬寬趁機率軍南伐,並煽動各路勢力起兵叛亂。兵至嘉林縣被鄭梉擊敗,莫軍全軍覆沒。莫敬寬僅以身免,遁入山林之中,逃回高平。
1625年,鄭梉派遣鄭橋率兵攻陷高平,擒殺太上皇莫代宗莫敬恭和莫朝皇太子等,押往清化斬首。莫光祖莫敬寬則與次子莫敬完(一名莫敬宇)遁入明朝。同年遣人向後黎朝上降表。在明朝的壓力下,後黎朝封之為太尉、通國公,准許他回到高平。從此以後,莫朝的軍事實力更加衰弱,並且向後黎朝進貢。 1644年,後黎朝大舉進攻高平,被莫明宗莫敬宇擊敗。1661年,清朝遣使封之為歸化將軍、安南都統使。1662年,莫明宗聚集軍隊於諒山七泉,企圖恢復被後黎朝奪取的土地,被後黎朝打敗。
1666年至1667年,鄭柞率鄭根、鄭棟、丁文左等部大舉北伐,攻打高平。莫明宗莫敬宇棄城遁往清朝雲南的鎮安州避難,以賄賂當地官員,試圖借清朝的勢力回到高平。1669年,清康熙帝遣李仙根、楊兆傑二人,要求後黎朝歸還高平四州(石臨、廣淵、上琅、下琅)予莫氏,莫明宗莫敬宇得以回到高平,改名莫元清。
1673年,中國發生三藩之亂,莫明宗莫敬宇在高平公開採用了吳三桂的「昭武」年號,並為吳三桂提供糧草支持。不久三藩之亂被清朝平定,清軍進入廣西。1677年,鄭柞借黎熙宗的名義,以丁文左、阮有登等為將,再次討伐盤踞高平的莫氏。莫明宗莫敬宇兵敗,逃往中國廣西的龍州。自此以後,莫朝的殘余勢力徹底被消滅。
1683年,莫明宗莫敬宇被清朝移交給了後黎朝。此後,莫氏子孫不是被擒獲就是投降後黎朝。也有不少人被釋放,成為鄭主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