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我國是如何解決貧困人口的問題(頒布了什麼法律)
第一,進一步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受能力,是解決貧困老年人問題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以7.8%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仍將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增長勢頭。但中國總體上是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不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解決老年人貧困所帶來的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大力發展經濟,努力壯大經濟實力。「九五」以來,根據贛南的實際,我市創新發展思路,提出贛南的希望在「山」,希望在「路」,希望在「非」(非公有制經濟),希望在「外」(向外招商引資),希望在「特」,確立了「開放帶動、民營突破、城鎮輻射、特色興市、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幾年來,全市上下以「縮差距、略高於、站前列、爭一流」的精神狀態,千方百計調動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千方百計優化發展環境,千方百計增加財政和農民收入,使經濟和社會發展躍上了新的台階。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82.77億元;財政總收入23.3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預計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300億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全市貧困人口的生產狀況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到2001年底,全市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48元,貧困老人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有了明顯改善。
第二,構建符合市情、縣情實際的養老模式和養老制度,是解決貧困老年人問題的重要保障。我們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迎來人口老齡化的。目前,我們還處於由家庭養老保障向社會養老保障過渡的階段,特別是在農村,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改革創新,量力擇路。根據我市目前的實際,一是在城鎮要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將實際收入低於所在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發放最低保障金;在農村,堅持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完善社會救濟和「五保」供養制度,不斷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二是擴大「低保」覆蓋面,逐步做到「低保」覆蓋全部城鎮和農村,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提高「低保」標准。三是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展個人儲蓄式養老保險,使農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時仍然有生活來源。四是擴大高齡老人「高齡津貼」覆蓋面,自80歲起,按年齡段逐步提高津貼標准,市、縣財政列入預算,由各市、縣(區)老齡辦建立專門帳戶,直接發放到人。五是加大「星光計劃」實施力度,完善農村敬老院、光榮院和老年福利服務設施的建設,為貧困老人的生活照料提供服務。六是大力發展農村養老創收基地,收入用於補充養老,救助貧困老人。建議財政、稅務、工商有關部門給予養老創收基地優惠政策,減免稅費。集體經濟較好的地方可以建立農民養老金或生活補貼制度,對貧(特)困老人給予更多的關照。
第三,不斷完善扶助制度,發動全社會助老,是解決貧困老年人問題的重要補充。一是政府救濟為主導,在各級財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設立「助老解困」專項資金,解決貧困老年人的實際問題。按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確定一定的標准列入財政預算。建議省一級按全省老年人口每年每人1元,設區市按市老年人口每人每年2元,縣(市、區)按本縣(市、區)每年每人3元的標准,列入當年財政預算。隨著財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預算標准。二是以社會救助為主體,發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募集「助老解困」資金。加大社會福利彩票、體育彩票所籌資金對老齡事業的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事業、個人和外商投資老齡事業,建立多元化的老齡事業投資機制。在財政監管下,由各級老齡部門設立社會「助老解困」熱線電話和銀行專戶,並向全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各界、單位和個人的捐贈。在較大的商業網點和公共場所設立「助老解困」捐贈箱。三是組織群眾互助。象「希望工程」那樣通過新聞媒體或其他方式向社會公布貧(特)困老人的情況,動員單位和個人結對子助養或一次性救助貧困老人。在各級黨政群機關中開展「扶貧濟困獻愛心」活動,每年組織機關工作人員捐資助養貧困老人,為社會作表率。另外,可組織文藝團體義演或名人和大型企業義演,所得款項用於「助老解困」。此外,還可以組織志願者(包括專業人員、社會人士和低齡健康老人)定期或不定期幫助照料貧困老人的生活及農活等。
第四,依據國家制定的老年法規體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是解決貧困老年人問題的法律保障。1996年10月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了老年人在家庭生活和社會中的基本權益及保障,以及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基本權利,為億萬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切實的法律保障。今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陸續制定《老年保健法》、《老年參與社會法》、《養老福利設施管理條例》等法規,加強安老養老制度建設。要把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規模,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並按一定比例提取老齡事業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集中用於老年服務設施建設、人才培訓、科學研究等資金補助。
第五、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級部門齊抓共管,是解決貧困老年人問題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政府,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把「助老解困」問題列入議事和工作日程,做到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檢查。民政部門要繼續發揮民政救助貧困老人的優勢,抓好養老機構及社區服務設施的建設與管理,保障「五保」、貧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勞動部門對貧困老人的兒孫下崗再就業的培訓、就業安排要給予特殊照顧,工商、稅務部門要給予優惠政策。文教部門對貧困老人的兒孫入學繳費要給予減免,在校生活費給予補助,安排勤工儉學給予照顧。要繼續組織好「三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要做好老年衛生醫療保健工作,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對高齡病殘的貧困老人發給「就醫救助卡」,憑卡在醫療部門享受廉價甚至部分免費的醫療服務。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為貧困老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服務。要切實加強對貧困老人狀況的調查研究,形成制度長期堅持,各救助部門之間要資源共享,使真正困難的老人及時得到有效的救助,絕不能讓老人餓著、凍著。建議省、市老齡委聯合有關部門統一制定貧困老人評估制度,使救助對象的認定規范化、標准化。每年由老齡、民政、勞動、衛生等部門聯合組織摸底評定一次,建立「貧困老人」動態檔案和信息網路。凡確定為「貧困老人」的,發給「貧困老人卡」,憑卡享受救濟、救助和有關優惠照顧。逐步建立貧困老人跟蹤監測系統,定期走訪受助老人,使救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會氛圍。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於老齡工作的方針政策。運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扶老助困的先進典型,堅決查處虐老侵權案件,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敬老觀念,努力營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㈡ 對比西方國家,我國是如何進行扶貧、如何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
1、分享中國扶貧經驗,助力世界減貧事業。
2、將國家的特色和全世界進行交易,在經濟層面起到了很大的效益。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將農業技術推廣交流,解決了很多國家的吃飯問題。
㈢ 我國創造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這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是7月20日,而根據最新報道顯示,來自一份專業機構的調查報告將我國的減貧的成果進行排行,排在了人類歷史上減少貧困的成果的第一位,要知道,減少貧困人口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目的和使命之一,也是我們體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性的一步,那麼能在這個方面做到如此優秀的成績,我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又付出了怎麼樣的努力呢?
希望以後這個世界不要再有貧困!
㈣ 國際人士如何評價中國脫貧攻堅成就
去年暑假,江蘇大學「大眼睛」和「桑梓心」支教團的50多名中外大學生奔赴安徽金寨、貴州六盤水、江西吉安等地,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益支教活動,為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送去關懷。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庄嚴承諾。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
越南媒體對中國的減貧措施和經驗非常關注。越南國家電視台曾專門采訪中國雲南、四川等脫貧民眾的「致富經」,稱贊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功。越南夢想廣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錫忠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減貧措施從最初的輸血型向造血型、精準幫扶轉變,放眼未來、立足長遠,非常值得借鑒。
「正是中國的成功經驗啟迪了衣索比亞的快速發展。」衣索比亞總理首席經濟顧問尼瓦伊·吉布里阿布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減貧的成功經驗在於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創造大量就業、經濟增長成果為人民所共享。目前,衣索比亞正在進行「農業導向的工業化發展計劃」的第二階段,著重發展工業,建立了十多座工業園區,大量青年人有了工作,幫助他們的家庭走出貧困。
墨西哥專欄作家、中國問題專家阿爾伯特·羅德里格斯指出,中國承諾將實現新的減貧目標,並做出了具體的規劃。「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國情和發展道路,中國顯然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讓中國人民享受到發展成果,也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信心和啟示。」
美國「全球未來」研究所主席、知名未來學家詹姆斯·坎頓博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把消滅絕對貧困現象,實現全國繁榮作為目標,本身也是一項成就。未來10年,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互聯網的普及將繼續減少貧困。教育、就業增長、數字經濟,以及支持創新的強勁經濟,都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
卡瑪奇亞認為,按照中國政府的脫貧路線圖,到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不僅是中國消滅貧窮問題,更是為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為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做出了榜樣,這是中國方案和中國理念對世界的貢獻。
㈤ 中國的扶貧脫貧開發之路有著怎樣的特色
1、產業支撐、精準施策:減貧成就世界矚目
「目前我國剩餘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深度貧困地區,相當大部分是因病因殘致貧、缺乏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群體,脫貧難度大。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切實提高脫貧質量,增強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說。
2、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為廣泛凝聚脫貧攻堅力量,國務院扶貧辦提出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繼續簽訂協議書和責任書。深化消費扶貧,把消費扶貧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考核評價內容,積極創造社會參與的有效平台,落實社會參與的激勵措施,調動更多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3、頻道不換、靶心不散:向全面小康闊步邁進
擺脫貧困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不摘」政策,正在給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服下「定心丸」,讓他們在鞏固的基礎上改進脫貧效果。
(5)法媒如何報道中國扶貧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如期完成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攻克深度貧困的堡壘,實現「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駐村第一書記身上的擔子不輕。越是困難重重,越需要「咬定目標使勁干」的行動。
兌現對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始終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步也不能鬆懈、一刻也不能停歇,方能在這項「歷史性工程」中標注自己的奮斗和擔當。
㈥ 中國扶貧政策
中國扶貧政策包括:
1、產業扶貧;
2、教育扶貧;
3、雨露計劃;
4、易地扶貧搬遷;
5、危房改造。
產業扶貧政策如下:
1、種植業:貧困戶通過發展新品種、新模式創新增收和調整種植結構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2000元;
2、養殖業:貧困戶通過新發展或擴大養殖規模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4000元;
3、加工及服務業:貧困戶通過開辦小型加工廠或開辦小商店等服務項目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
4、發展旅遊:貧困戶圍繞景區開發旅遊產品增收脫貧的,如休閑採摘、農家樂等,每戶一次性補貼5000元;
5、發展電商:貧困戶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特色農產品創收達1萬元以上增收脫貧的,一次性補貼網費3000元;
6、其他產業:貧困戶發展其他產業脫貧的,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帶來穩定收入,增收達到標準的,一次性補貼3000元。
教育扶貧政策如下:
1、對建檔立卡學前教育貧困幼兒,每生每年補助生活費1000元;
2、除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普通高中學生學費,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資助標准發放國家助學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提高農業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好防災、抗災和救災工作,幫助災民恢復生產,開展社會互助互濟;對生活沒有保障的災民,組織生產自救,給予救濟和扶持。
國家扶持貧困地區,幫助進行經濟開發,改善經濟發展條件。
㈦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扶貧是怎樣的
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首要目標,中國的減貧成績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在全球減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銀行中國局
經濟政策國別業務主任蘇薰燮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很顯然,在過去三十多年裡,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中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進
了經濟的增長,大幅度減少了貧困人口,這不僅使中國人民受益,更對世界減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蘇薰燮表示,世界銀行應該向中國學習減貧知識與經驗並與其他國家分享。實際上,作為全球減貧的良好實踐案例之一,中國已經成為其他國家獲取減貧知識與經驗的重要來源。
肯定是好的。㈧ 從政治和法治來答,中國共產黨怎樣推進扶貧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從脫貧攻堅任務看,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在剩餘3年時間內完成脫貧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脫貧攻堅戰怎麼打?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出台,這份今後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們描繪了脫貧時間表和路線圖。
下面讓八百君為大家進行簡單的梳理。
01、任務目標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為完成目標任務,必須的七個堅持:
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准。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
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
堅持脫貧攻堅與錘煉作風、鍛煉隊伍相統一
堅持調動全社會扶貧積極性。
02、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1
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
包括推進深度貧困地區交通建設攻堅, 加快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深度貧困地區小型水利工程建設, 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建設攻堅等等。
2
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特殊困難
包括全面實施「三區三州」健康扶貧攻堅行動,加強禁毒脫貧工作,全面落實邊民補助、住房保障等守邊固邊政策等。
3
著力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政策傾斜力度
中央財政進一步增加對深度貧困地區專項扶貧資金、教育醫療保障等轉移支付, 規范扶貧領域融資,依法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投入等等。
03、強化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舉措
1
加大產業扶貧力度
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將貧困地區特色農業項目優先列入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創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貧產業園。組織國家級龍頭企業與貧困縣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准化基地等等。
2
全力推進就業扶貧
實施就業扶貧行動計劃,推動就業意願、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鼓勵貧困地區發展生態友好型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崗位補貼、場租補貼、貸款支持等方式,扶持企業在貧困鄉村發展一批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等等。
3
深入推動易地扶貧搬遷
全面落實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和規范標准,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提高集中安置比例,穩妥推進分散安置並強化跟蹤監管,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O。
4
加強生態扶貧
推進生態保護扶貧行動,到2020年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中新增選聘生態護林員、草管員崗位40萬個。加大對貧困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集體公益林託管,推廣「合作社+管護+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管護。
5
著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
進一步降低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輟學率,穩步提升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在輟學高發區「一縣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實施貧困學生台賬化精準控輟,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6
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落實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扶貧醫療救助。
7
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的原則,結合各自實際推廣簡便易行的危房鑒定程序,規范對象認定程序,建立危房台賬並實施精準管理,改造一戶、銷檔一戶,確保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
8
強化綜合保障性扶貧
統籌各類保障措施,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9
請輸入標題
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范圍。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擴大政策覆蓋面。深入實施「福康工程」等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項目。
10
開展扶貧扶志行動
加強教育引導,開展扶志教育活動,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動員更多貧困群眾投工投勞。
04、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
1
加快實施交通扶貧行動
在貧困地區加快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盡快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
2
大力推進水利扶貧行動
加快實施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加快貧困地區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切實加強貧困地區防洪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
3
大力實施電力和網路扶貧行動
實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 到2020年實現大電網延伸覆蓋至全部縣城。 深入實施網路扶貧行動, 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實現90%以上貧困村寬頻網路覆蓋。
4
大力推進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開展貧困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有因地制宜普及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同步開展廁所糞污治理。有條件的地方逐步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
05、加強精準脫貧攻堅行動支撐保障
強化財政投入保障
加強土地政策支持
加強土地政策支持
實施人才和科技扶貧計劃
06、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力度
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工作
扎實做好軍隊幫扶工作
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
落實國有企業精準扶貧責任,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加快建立社會組織幫扶項目與貧困地區需求信息對接機制,確保貧困人口發展需求與社會幫扶有效對接。
大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
07、夯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性工作
1
強化扶貧信息的精準和共享
進一步加強建檔立卡工作,提高精準識別質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完善貧困人口統計監測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科學依據。
2
健全貧困退出機制
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准和程序,規范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組織實施工作。指導地方修訂完善扶貧工作考核評估指標和貧困縣驗收指標,對超出「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指標,予以剔除或不作為硬性指標。
3
開展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2020年至2021年年初對脫貧摘帽縣進行一次普查,全面了解貧困人口脫貧實現情況。
08、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
壓實中央部門扶貧責任
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
建強貧困村黨組織
培養鍛煉過硬的脫貧攻堅幹部隊伍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做好脫貧攻堅風險防範工作
八百君發現,這個《指導意見》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聚焦最難脫貧群體。
《指導意見》提出,對於農村特殊貧困群體,要從以開發式扶貧為主向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轉變,重點針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和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了做好綜合性保障扶貧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包括加強養老保障、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住房安全、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銜接、保障義務教育等等,可謂細心體貼,無微不至。
二是多措並舉防止返貧
《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一是要嚴把退出關,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瞄準脫貧目標,嚴把脫貧標准,規范退出程序。二是要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保障的機制,完善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各方面制度。三是要堅持脫貧不脫政策。文件明確要求貧困人口退出後一段時間內幫扶政策不變、力度不減,鞏固脫貧效果,實現穩定脫貧防止返貧。
三是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指導意見明確,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工作作風不扎實、考核評估不嚴不實等突出問題。
《指導意見》內容非常豐富,措施非常有力,為今後三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八百君希望,這些措施能條條到位,脫貧攻堅的目標,一定要達到,而且一定能夠達到!
㈨ 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政策
法律分析: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政府在致力於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進程中,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要目標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扶貧開發,極大地緩解了貧困現象。從1978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2.5億人減少到3000萬人,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中國政府確定的到二十世紀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一、工作進展情況
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奮斗目標(以下簡稱「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比原標准提高92%;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兩年多來,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新階段扶貧工作全面部署實施。各省(區、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出台省級扶貧開發綱要、規劃或實施意見。確定本地區扶貧標准並開展貧困識別,目前執行國家扶貧標準的有17個省(區、市),執行標准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有14個省(區),其中廣東省、重慶市實行相對貧困標准。調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調出38個,調入38個,使更貧困的縣得到扶持。不斷增加扶貧投入,2011年,中央綜合扶貧投入2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4%,2012年達到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專項扶貧資金2011年272億元, 2012年332億元。2012年,28個省(區、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扶貧決算資金達到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62.4%。已有9個省(區、市)頒布實施地方《扶貧開發工作條例》。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國務院批准實施了武陵山等11個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啟動了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