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多少種型號的側衛系列戰斗機
第一批蘇-27
1992年俄羅斯向中國交付第一批蘇-27,包括20架SK和4架UBK。
這批戰機採用蘇-27標準的SUV-27火控系統,其配備如下:
RLPK-27雷達,採用NO01E天線
OEPS-27E光電跟蹤系統
ILS-31平顯
Shchel-3UM頭盔瞄準具
TS100火控計算機
SEI-27數據鏈系統
(蘇聯/俄羅斯的軍工電子命名體系:SUV是機載綜合火控系統的代號,RLPK是雷達系統的代號,而我們常說的NO01實際是雷達天線的編號,E代表出口型)
蘇-27的這套火控系統對戰斗機目標(RCS=3平方米)的搜索距離達80-100千米,跟蹤距離可達60-70千米。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但受限於數據處理硬/軟體的能力,只能同時攻擊1個目標。
蘇-27雖然也配備了早期的數據鏈,但限於數據處理能力和傳輸速度,只能向同行友機傳遞目標航向、預定攔截點等簡單信息。
中國的蘇-27SK和俄羅斯空軍的蘇-27S航電系統是基本一樣的(包括L006雷達告警機),只是帶有保密性的主動干擾機不同:蘇-27S是L005,蘇-27SK是L203/L204,這也是世界各國軍機出口的通例。
第二、第三批蘇-27
1996年俄羅斯向中國交付第二批蘇-27,包括16架SK和6架UBK。
這批蘇-27SK比第一批蘇-27SK的改進之處在於其雷達採用NO01P天線,提高TWS精度,可以同時攻擊兩個目標。綜合導航系統增加了A737
GPS系統。
2000年後第三批28架蘇-27UBK陸續交付,其配備和第二批蘇-27SK大致相同。另外據稱火控系統具備有限的對地攻擊能力,可以制導如КАБ-500L/KR和Kh-29T這樣的對地攻擊精確制導武器。但並沒有實際配置。
蘇-27的改裝
據國外媒體的消息,中國在2001年向俄羅斯的NIIR購買了20套採用NO10M無源相控陣天線的ZHUK-MS雷達的無源相控陣天線及發射機,用於現役蘇-27戰斗機的改裝。其發射機峰值6千瓦,平均功率1.5千瓦,對5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的迎頭搜索距離為140-150千米。尾追搜索距離分別為55-60千米。有16個工作頻率,可同時精確跟蹤12個目標,同時攻擊4個目標。這將大大提高蘇-27的空戰能力。
請注意,這是無源相控陣版本的「隼」,而不是尚在試驗中的SOKOL有源相控陣版本的「隼」。而且這一消息尚未獲得證實。
蘇-27SMK
90年代中國向俄羅斯采購蘇-27的生產許可證,根據當年報道,俄羅斯向中國推薦的型號是單座多用途型蘇-27SMK,這個型號主要加強了蘇-27的對地攻擊能力,其改進主要有;
採用ZHUK-27火控雷達
採用MFI-68多功能顯示器的玻璃化座艙
加強機身結構以適應載彈量和油量的增加
機翼增加兩個負荷為2000千克的掛架,以掛載大型空地武器
配備P-77E空空導彈和Kh-59ME空地導彈等武器
加裝空中加油系統
但中國最終沒有接受這個方案。現代空戰帶給飛行員的工作量很大,單人操縱機載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尤其是對地武器)時常手忙腳亂。大航程產生的長時間留空,也容易使飛行員疲憊,不利於應付復雜的作戰情況。因此戰斗轟炸機都需要加入第二名飛行員,也叫武器操縱員,專職負責操作機上雷達、通信等各種火控系統,使用武器發起攻擊。而另一名飛行員則專職負責具體航行操縱和自衛空戰。這也就在這個方案基礎上催生了蘇-30MKK。
第一、二批蘇-30
第一、二批蘇-30MKK於2000年至2003年陸續交付,共76架。
蘇-30MKK的火控系統由兩部分組成:SUV-VEP空空火控系統和SUV-P空地火控系統,SUV-P火控系統是蘇-30MKK新增加的部分,其主要任務是保障戰機對地/海面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和打擊,SUV-P空對面火控精確制導系統與SUV-VEP共用探測設備,僅在處理方式上有所差異。它能與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寬頻通信,可將精確制導武器所攻擊的目標數據、武器的導航數據等顯示在座艙的4個顯示上。SUV-P還與機載光電吊艙中的電視制導裝置結合,以發射如Kh-59ME這類電視制導武器。
這套系統主要配備如下:
RLPK-27雷達系統,配備NO01VE天線
OEPS-30E-MK光電跟蹤系統
MVK火控計算機
1553B數據匯流排
TKS-2高速數據鏈
NO01V系列雷達天線,是俄羅斯已經定型並投入使用的蘇-27系列用機載雷達中真正具備對空對地/對海探測的多用途雷達天線,可以提供完整的空對地模式包括DBS、SAR及GMIT等。
俄羅斯正在使用NO01V雷達天線改裝其已有的蘇-27,其對戰斗機大小目標(RCS3m2)的迎頭搜索距離為135-150千米。但蘇-30MKK使用的NO01VE天線是NO01V的簡化出口型,迎頭搜索距離只有80-100千米,後向為40千米。使用空對空TWS模式時最多可追蹤10個目標、同時制導2枚RVV-AE(P-77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導彈的出口型號)攻擊2個目標。不過機載火控電腦具備同時制導6枚導彈的能力,但需要雷達天線更換為相控陣。
TKS-2型(俄羅斯內部稱為R098)戰術加密高速數據鏈可以支持16架編隊的聯合作戰。可以充分支持蘇-30MKK實行聯合網路作戰,實現編隊內的信息共享,比如編隊的雷達可以交替進行開機以擾亂對方的電子偵察系統。僚機可在完全不開雷達的情況下進行「隱密」攻擊,也就是由長機提供火控數據給僚機,僚機以此為發射出去的導彈進行無線電指令制導。
具有高效高速的數據鏈,大大提高了蘇-30MKK的信息感知和共享能力。從飛機和飛機這種單機上的對抗,走向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對抗,為走出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網路中心戰打下基礎。
總的來說,蘇-30MKK的航電系統基本達到了與西方先進戰機相媲美的水平,作戰部隊實現了由單打獨斗向體系作戰的轉變。
第三批蘇-30
第一、二批的蘇-30MKK目前仍舊處於MK-1標准,從今年起中國海軍航空兵接收MK-2標準的蘇-30MKK,數量是24架。
按俄羅斯媒體的說法,與蘇-30MK相比,蘇-30MKK共安裝了150套新設備,包括空面武器控制系統、火控系統、光學定位儀、無線電偵察裝置、視頻記錄系統、頭盔瞄準儀、電視制導設備等,擁有更強的目標識別和指示能力。
雷達採用NO01VEP天線,對空探測距離稍增加到90-110千米,增加雷達空對地信道,可同時攻擊兩個地面目標。空面武器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可以制導增程型的Kh-59MK和Kh-31A反艦導彈。據稱,蘇-30MK2已成功完成了對海上低解析度目標的導彈發射試驗。然而,這批雷達仍將是供俄羅斯空軍使用的NO01V的簡化型,一些最敏感的技術,諸如跟蹤距離增強和多目標分辨功能將被省略。
作為對蘇-30MKK執行精確打擊任務的增強,蘇-30MK2將配備由烏拉爾光學儀器聯合體研製的「游隼-Э」(Sapsan-E)前視紅外/激光目標指示吊艙,該吊艙長3米,直徑為0.39米,重250千克左右,內裝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儀和目標照明器、激光光斑方位探測器、前視紅外搜索/跟蹤單元、捷聯式慣導系統及控制系統等設備。可以提供戰機對地/海面目標的搜索,跟蹤與鎖定能力;控制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射;輔助導航和空空輔助跟蹤等。
其工作頭的工作俯仰角為+10度到-15度,滾轉角為±180度。這樣當飛機做大機動飛行時,仍有充分能力保證將目標鎖定在視場內。在沒有配備這種吊艙之前,蘇-30MKK的對地精確攻擊由OEPS-30MK-E(也是烏拉爾光學儀器聯合體生產)來完成,其雖然對地面較大的目標如機場,指揮中心等具備搜索與跟蹤能力,但對於車輛等小型機動目標還力不從心,「游隼-Э」的配備將有力的提高蘇-30MK2的攻擊能力,該吊艙也將裝備在蘇-30MKK上。
蘇-30MK2還將具備由「圓頂」設計局研製的M400偵察吊艙(裝在兩台發動機進氣道之間),這種大型吊艙可以裝載包括機載合成孔徑雷達、電視、紅外裝置、遠距斜向攝影照相機在內的各種感應器,包括:
合成孔徑雷達,平面搜索距離可達100千米,精度可達2米。
電視/紅外掃描儀,搜索距離可達70千米,精度可達0.3米。
遠程傾斜照相機,作戰距離亦可達70千米,精度0.4米。
M400系統可以精確鎖定海上和其它目標,可為遠程攻擊武器提供目標搜索幫助。其信息不但可以通過數據鏈在編隊內形成信息共享,並且還可傳遞給地面指揮所。
總之,蘇-30MK2將具備足夠的反艦能力和有限的全天候對地作戰能力。
傳說中的「蘇-30MK3」
按通常的說法,在俄羅斯交付完中國空軍訂購的所有蘇-30MKK戰斗轟炸機後,將著手進行機載雷達升級。俄方將為蘇-30MKK換裝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個階段的蘇-30MKK將處於MK-3標准。
但雷達的具體型號仍尚沒有確定,眾說紛紜。而且由於俄羅斯軍費緊缺,相關設計局不得不頻繁推出各種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為製造噱頭,以至於連雷達編號與名稱的對應關系相當混亂,詳情我們將在附文中予以說明。
目前俄羅斯正在推銷的兩種雷達分別是NIIR採用SOKOL有源相控陣天線的ZHUK-MSFE(即「隼」)和NIIP採用Pero有源相控陣天線的RLSU-27(即「熊貓」)。不過無論「隼」還是「熊貓」都還處於試驗飛行階段,現在討論誰將裝到蘇-30MKK上為時尚早。
採用SOKOL有源相控陣天線的ZHUK-MSFE雷達的原型在200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展出,在散發的材料中聲稱,它將發展成一個系列:天線直徑為980毫米的用於蘇-27系列的改進(稱之為「隼」),700毫米的用於米格-29系列(稱之為「法老」),440毫米的用於雅克-130教練/攻擊機,更小直徑的型號則競爭俄羅斯下一代戰斗機的尾椎後視雷達。根據常理判斷,ZHUK-MSFE很有可能會有天線直徑超過1000毫米的型號去競爭俄羅斯下一代戰斗機的前視主雷達。
980毫米的有源相控陣「隼」目前正在俄羅斯蘇-30MKK的502號原型機上進行了測試,進行飛行試驗,其性能上將比無源相控陣版本有新的提高:集成約1000個X波段的T/R模塊,峰值功率8千瓦,平均功率2千瓦,掃描俯仰范圍達到+56°~-40°。對戰斗機目標的迎頭探測距離增加到170-180千米,尾追探測距離達到60-80千米,可以同時跟蹤30個目標,攻擊其中的6個。
據估計,「隼」要到2006年之後才能完成定型,達到可以裝備的狀態。而估計「熊貓」將至少要到2008年。這並不奇怪,法國的「陣風」使用的RBE-2也仍是無源相控陣雷達,西歐的「台風」甚至還在使用多普勒雷達ECR-90,預計最快也要到2006年之後才能換裝馬可尼、湯姆遜、戴姆勒宇航聯合研製的AMSAR有源相控陣。
在任何國家的武器商業出口當中,「猴型」的問題是永遠存在的,只是視地緣戰略關系親疏而程度不同罷了。
即使對於合作較為親密的盟友,也常有在自用型裝備技術完全成熟,可以列裝部隊之前,使用這部分技術製成檔次稍低的出口型武器,銷售給盟國,由盟國完成技術驗證和使用驗證;或者乾脆在成功的出口型武器上繼續完善性能,發展為供本國部隊使用的武器,如此一來,即可規避風險,還可分擔研製費,FC-1戰斗機、85系列坦克不也是這樣的類似例子么?
而真正的關鍵技術誰也不會輕易出售,誰也不會輕易拿出來與人共享。所以我們應該用成熟的態度來對待國際軍火交易,不要聽到銷售廠家說蘇-30MKK是最先進的就欣喜萬分,聽到其有不足之處又懊惱萬分。
2. 中國從俄國訂購了哪些戰斗機
1990年11月中俄雙方達成關於引進首批蘇-27SK戰機的雙邊協議,這是自建國以來數額最大的引進行動,也是蘇-27首次對外出口。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斗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基地。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
1992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斗機全部交付,並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後中俄之間繼續蘇-27的貿易,包括上述12架蘇-27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蘇-27UBK共26架。1995年中國采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為更先進的蘇-27SMK,共24架。
3. 中國有哪些戰斗機
殲擊機,又名戰斗機。以下為中國各代殲擊機。
1、殲-11
殲-11,是中國空軍一型單座雙發多功能重型噴氣式戰斗機,是中國購買的蘇聯/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戰斗機的國產組裝飛機,是中國第三代戰斗機之一。
4. 中國有多少架俄羅斯戰斗機,分別是什麼機型
這方面的數據屬於不公開資料,外界對其推測很多,現在只能給予一定的推測:
蘇27(SU-27SK/UBK)蘇30(SU-30MKK/2 )合計大約 300 架。
另外,依據許可生產的蘇27的中國型號J11大約在100架左右。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5. 想知道當前中國都裝備哪些蘇制的戰斗機...
蘇27系列又不少啊,不過好像只有這個系列的,主要也是俄羅斯拿的出手的出口戰斗機也就這個了和米格29了,最近進了一批蘇33,中國進口的飛機不多,很多都是拿生產執照進部件(發動機之類的)自己組裝,也能偷偷技術。
6. 中國都服役過哪些外國戰斗機
這可就多了。從二戰的時候算啊:
抗戰前期 中國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從美國購買了霍克Ⅱ、霍克Ⅲ、波音-281型戰斗機以及雪萊克A-12型攻擊機, 諾斯羅普-2E、馬丁-139WC型轟炸機,數量都很有限。 截止1937年8月14日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正式與日機交戰時, 列編的9個大隊零5個獨立中隊,裝備各型飛機296架,不及日軍的九分之一。 其中轟炸機148架佔50%,戰斗機101架佔34%,偵察機41架佔14%。 抗戰中期 1937年11月,中國空軍開始獲得蘇聯的援助, 中國政府向蘇聯購買飛機1 235架,其中驅逐機(即戰斗機)777架、轟炸機358架、教練機100架 先後裝備了蘇制伊-15、伊-16型戰斗機和愛司勃-2、特勃-3型轟炸機, 作戰實力有了恢復。 抗戰後期 1941年7月23日,美國政府批准中國租借、撥款購買100架P-40B型戰斗機, 並由中國政府出資在美國。
建國後就少一些:
蘇聯的米格系列,俄羅斯的 蘇霍伊 還有伊爾的飛機。呃比如米格17,米格19、蘇27,蘇30.伊爾76,
對了,還有中美建交時買的20架加強版的黑鷹直升機(當年算世界NB,因為是美國根據中國要求建造的。)